登陆注册
746629

泰周刊:7月消费走弱明显 上周市场回顾(2021.08.16-2021.08.20)

新浪基金2021-08-23 19:02:210

市场回顾

上周上证指数收于3427.33 点,下跌2.53%;深证综指收于2388.96 点,下跌3.23%;沪深300指数收于4769.27 点,下跌3.57%;两市股票累计成交6.23 万亿元,日均成交量较上周下跌0.76%。

行业表现回顾

上周表现最好的板块依次是非银行金融、综合、国防军工,表现最差的依次是食品饮料、医药、餐饮旅游;过去4周涨幅最大的依次是国防军工、基础化工、钢铁,表现最差的依次是食品饮料、餐饮旅游、医药。

行业涨幅比较图(按中信一级行业分类)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08/20

国泰旗下产品业绩回顾

数据来源:银河证券;时间截至:2021-08-20。

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

未来A股市场展望

7月工增2年同比从6.5%回落到5.6%,主要受供给受限的影响,包括原煤、钢铁、汽车产量增速负增明显。但发电量和用电量在进一步上升。投资出现明显转弱,制造业小幅走弱、基建单月大幅走弱、地产显著走弱。趋势上受到地产和隐性债务融资受限影响,单月也受到河南暴雨、南京等地疫情阶段性影响,并且7月开始基数明显抬升。此前我们计算,下半年受到贷款集中度考核要求,地产销售单月增速2年同比增长在-5%~+5%,不排除个别月份出现小的负数。本月地产销售2年同比从4.9%回落到0.1%,新开工从2.4%回落到-6.3%。预计后续结构上,销售、新开工压力仍明显,购地增速由于补库需求与地方拍地政策调整有一定支撑,竣工增速预计年内还有支撑,主要因为净复工面积还保持较快。从水泥发货、钢材表观消费等高频数据来看,7月的确较差、低于季节性,但进入8月后开始反弹,呈现季节性恢复,同比恢复程度还有待观察。消费走弱明显,本来复苏趋势弱,又受到疫情和暴雨影响。7月经济数据整体表现较差,虽然单月受到暴雨和疫情的影响,但也进一步明确了中期经济走弱的趋势。在跨周期政策的节奏上,预计后续财政托底政策发力,不过基建不会有太大弹性。货币政策是第二道,等待下一次降准或者结构性降息,预计在Q4。最后的还是看地产政策进一步放松,不过7月70城房价环比还在上涨,进一步的放松还有待时日。对于市场而言,我们认为后市在流动性偏宽、经济走弱的背景下,市场以结构性机会为主,下半年市场主线预计延续上半年流动性超预期与工业品通胀超预期两条主线。短期市场结构分化明显,各板块之间相关系数已经接近历史低位。结构分化明显也意味着市场系统性风险较低。大小盘风格上,根据超额流动性指标,我们认为下半年依然以中小盘风格为主。行业配置层面,推荐配置周期板块,包括海外需求主导的油价链条、化工品,以及国内供给为主要矛盾的煤炭、铝、玻璃/纯碱、钢铁。中期看好基本面驱动的科技成长板块,包括新能源车、光伏。

未来债券市场展望

周一,MLF续作6000亿,好于市场预期,流动性担忧缓解,7月经济数据公布全面走弱,但市场对供给心存担忧,利率小幅下行;周二,资金面偏宽松,但权益市场大跌,带动利率小幅下行;周三,债券发行高峰到来,但资金面异常宽松,隔夜资金降至2%以下,供给担忧明显缓解,利率明显下行;周四,市场博弈周五LPR下调,利率继续下行;周五,LPR报价持平,但权益市场下跌,利率小幅下行。全周来看,债券收益率整体上行,短端上行幅度大于长端,期限利差小幅压降,其中1年期国债上行5BP至2.27%,1年期国开债上行6BP至2.33%;10年期国债下行3BP至2.85%,10年期国开债下行4BP至3.18%;信用债收益率小幅上行,5年期调整幅度最大,其中3年期AAA、AA+、AA分别上行2BP、2BP、4BP至3.07%、3.21%及3.74%,信用利差1年期收窄5年期走阔,等级利差震荡。权益市场方面,上证综指下跌2.53%,中证转债指数下跌1.09%,全市场平均转股溢价率回升;行业方面,非银金融、综合、军工、房地产及公用事业涨幅居前,农林牧渔、煤炭、餐饮旅游、医药及食品饮料跌幅最大。

7月经济数据的大幅走弱与疫情反复、七一限产、洪水等暂时性因素有关,后续随着疫情及限产因素消退,不排除数据有小幅改善的可能。但从8月高频数据来看,需求未有明显改善,且国内疫情影响在8月仍有延续,预计8月经济数据难有明显改善。经济走弱加速的逻辑短期难以证伪,基本面对债券市场仍有支撑。政策层面,虽然市场对年内再次降准但难降息的预期相对一致,但降息的“传闻”始终牵动市场,使得利率整体易下难上。经过上周的供给高峰期资金的宽松也使得供给的担忧有所缓和,但仍需关注持续缴款带来的资金抽水效应,从7月央行多次呵护来看(7月底加量投放及8月MLF操作),流动性风险预计可控。此外,海外本周重点关注美国90天疫情溯源结果公布带来的风险偏好回落,以及周五杰克逊霍尔会议上美联储公布的taper信号。总体看来,供给担忧有所缓和,利率上行压力有所解除,本周美联储若释放taper信号或对中美利率形成扰动,预计幅度相对可控;后续利率进一步下行需要依然很差的8月经济数据带动宽松预期再次升温。策略上,交易盘仍可继续持仓,后续关注8月PMI数据及基本面预期的变化。

未来黄金市场展望

截止至上周五(8月20日),伦敦现货黄金报收1780.66美元/盎司,上周累计上涨1.44美元/盎司,涨幅0.08%,最高上冲至1793.81美元/盎司,最低下探至1769.80美元/盎司。回顾上周以来海外主要市场动态:美国7月零售销售环比低于预期,美国7月谘商会领先指标环比高于预期。

上周金价呈现高位震荡态势,这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压力。一方面,美联储7月会议纪要显示大多数官员支持年内缩减购债,另一方面,黄金上方面临1800美元大关,压力明显增大,多头可能需要基本面进一步的利好刺激来突破这一水平。目前美联储的通胀已经达标,但就业市场距离目标还有一定距离,联储对于经济的判断相对温和,Delta变异病毒对经济前景仍然构成下行风险。8月非农就业数据如果好于预期,9月利率会议可能给出更明确的Taper信号或时间点。而即将到来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鉴于当前复苏的不均衡性,鲍威尔的讲话预计偏温和,不会特别鹰派地引导缩减预期。

全球低利率高债务环境下,黄金配置价值仍凸显。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美联储紧急降息、无限量QE、扩大资产负债表创造出了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中长期来看,全球疫情和经济复苏前景仍具有不确定性,黄金在资产组合中或能继续发挥避险作用;而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结果显示,预计2023年前依然不会加息,持续的低利率环境也将对黄金价格形成有力的支撑。

未来海外市场展望

上周海外市场大事件:互联网重磅监管框架密集出台,填补数字时代法律拼图。美国年内Taper概率上升,新冠仍是最大不确定因素。美国疫情攀升,英国再度反弹。中美审计合作继续推动,深化陆港互联互通。

上周海外各资产表现:股市方面,全球普跌,港股重挫。美股标普、纳斯达克、道琼斯分别下跌0.6%、0.3%、1.1%。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今年可能达到Taper门槛,投资者们密切关注下周央行研讨会。港股恒生指数、国企指数、科技指数分别大跌5.8%、6.8%和10.5%,恐慌情绪再度来袭。单周南下净流出资金超150亿人民币,软件、医药、半导体均被大幅抛售,仅有部分南下资金流入汽车、电讯等行业。腾讯、药明生物、美团南下单周均流出超32亿元。债市方面,美债10Y利率下跌。美债10Y收益率下跌2.2bp至1.26%。本周受阿富汗局势和新冠疫情进展驱动,避险买盘增加,长端美债利率继续下跌。汇市方面,美元指数上涨。美元指数大涨1.0%至92.5美元。避险情绪升温,同时市场预期美国收益率比其他发达经济体更快上升。美元兑在岸、离岸人民币均报6.50附近。大宗方面,金价震荡,油价大跌。COMEX黄金微涨0.1%至1782.6美元,美元上涨、美债利率走低,黄金震荡。WTI原油大跌9.1%至61.9美元。美联储减码提前信号令美元走强,德尔塔病毒愈演愈烈也令需求前景存疑。

本周海外关注事项:

- 一年一度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研讨会将于当地时间8月26-28日在美国怀俄明州召开,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将以视频方式发表讲话。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将对新加坡和越南进行访问,预计将讨论全球芯片短缺、贸易和疫情等议题。中国将公布工业企业利润,美国将个人收入/支出等数据。中国华融将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业绩。

一周要闻回顾

● 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明确“五个必须”

证监会2021年系统年中监管工作会议20日召开,此次会议部署了下半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五大重点工作,提出开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要坚持“五个必须”: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统筹好总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必须坚持把严监管、防风险、促稳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必须着力构建归位尽责、良性互动的生态体系;必须充分体现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和立足国情市情相统一。

● 中企暂停赴美IPO“后遗症”蔓延,美元基金进退维谷

近期市场出现的一些变化,让许多正在赴美IPO路上的企业紧急按下“暂停键”,背后的数百亿投资资金也因此进退维谷。7月中旬,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及: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此外,相关部门开始强化对游戏、电子烟、教育培训、互联网反垄断等领域的从严监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方面也表示,中国企业需要在“获得中国政府许可”的前提下,才能在美申请上市。

风险提示

周刊相关观点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基金有风险,购买过程中应选择与自己风险识别能力和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投资需谨慎。

责任编辑:张润时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