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3378

自然资源部:过去五年成功避险地质灾害4296起,避免直接经济损失约50亿

21世纪经济报道2021-10-29 17:49:110

原标题:自然资源部:过去五年成功避险地质灾害4296起,避免直接经济损失约50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 我国是世界上突发性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10月2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钟自然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共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各类地质灾害34218起,造成1234人死亡或者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60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分别减少了38.5%和41.5%。

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约占整个自然资源、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的比重的1/4。全国共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4296起,涉及可能伤亡人员约14.6万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约50亿元。

钟自然介绍,在自然灾害防治方面,最近两年自然资源部着力加强三个方面技术支撑工作。

第一,充分利用综合遥感技术开展地质灾害隐患识别。通过“雷达卫星+差分干涉测量技术+专家系统”来识别变形区域,通过“遥感影像+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形数据”来判别疑似隐患,再通过“无人机调查+实地排查”锁定具体的隐患点。

2020年,自然资源部在221个县(市、区)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的识别示范,共识别出疑似隐患8450处,经过实地核查验证,确认隐患的比例超过60%。2021年已识别出以滑坡为主的疑似隐患9675处。

第二,研究开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并进行预警实验。2019年以来,自然资源部集成社会力量,集中研究开发了包括北斗定位、裂缝监测、倾角加速度监测、雨量监测和含水率监测等5类性价比较高、能耗比较低、适用性比较强的普适型滑坡监测预警仪器。

2019年以来先后在17个省2.5万多处开展了试验示范,对97起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实现了成功预警预报,涉及到1833名可能伤亡人员,避免了人员伤亡。

第三,建立常态化地质灾害防治专家驻省驻守工作制度。2020年以来,自然资源部向全国31个省(区、市)派出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组,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防御技术指导,建立了常态化的驻省驻守专家工作制度。

今年汛期,极端天气比较多,自然资源部在已有分省驻守专家的基础上,增派205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一线工作组,分赴各省(区、市),与地方专业技术队伍联合组队,驻县进乡、入村到点加强技术指导,对重大地质灾害风险进行再排查、再核查,竭尽全力降低灾害影响。

截止到目前,累计排查2563处隐患点、431处风险区,60个受滑坡、泥石流威胁的县城和集镇。

钟自然表示,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充分利用多技术手段,加强重点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识别更多隐患,研究开发推广应用更多的监测预警设备,提升“人防+技防”能力,不断加大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的力度,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地质灾害风险,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责任编辑:王珊珊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