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6531

时代周报评论员:教资越热,越需冷思考

市场资讯2021-11-01 10:56:171

原标题:教资越热,越需冷思考

来源:时代周报

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于近日开考。近年来,教资考试报名人数不断增多,“教资热”成为舆论关注的话题。在10月30日教师资格考试日当天,网络讨论热度更是直接将“教资”词条送上了微博热搜。

“教资热”的现象一直存在。从报名人数来看,近年教资考试报名规模呈持续增长趋势。2016年全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共有260万人,2017年达410万人,2019年则攀升至900万人。

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认定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人员已经达到了3693万人次。可见教资考试热度在攀升。

今年的“教资热”尤其受到关注,“双减”无疑是重要背景。“双减”政策会对相关市场带来什么变化,自然成为人们特别感兴趣的问题。

据媒体报道,部分地区教资报名人数有所下降。如据北京教育考试院社考办的数据,2021年下半年北京地区教师资格笔试近9.2万人报名,与2020年的10万人相比有小幅下降。但更多地方的报名人数仍持续上涨。以河南省为例,今年下半年教资考试共有56.06万人报名,在参加全国统考的省份中人数排第一位,与今年上半年报考人数相比增加约19%,报名人数逐年增长的态势十分明显。

有专家预测,“教资热”现象仍将持续。为什么会有这一判断?

从短期来看,“双减”政策落地或会成为影响教资考试报考的新因素,毕竟教培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减少。

但就业市场上有不断扩大的大学毕业生群体,可想而知,这个因素的实际影响不会很大。据悉,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达到909万人。这么激烈的竞争,持有教师资格证就意味着多了一条就业出路,这自然会让“教资热”持续存在。

另一方面,从大环境来看,教师的薪资待遇不断提高,在编制上也予以优先保障,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大。国家又相应抬升了教师入职门槛,教师资格证成为编内外教师上岗的必要条件,为“教资热”保持温度。

“教资热”,证明了教师这个职业在受到社会的欢迎,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好的现象。但如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所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考虑到教师是一门较为特殊的职业,对不断攀升的“教资热”不能不有冷静的思考。

前不久,人社部发布全国最缺工职业排行榜,中小学教师首次上榜。一边是考证热,另一边是中小学教师整体上供应不足。

先是深圳中学教师招聘硕博扎堆,后有额济纳旗第一中学豪掷60万年薪招聘清华、北大毕业生。很多人可能会为之困惑。但稍作思考就会觉得不奇怪,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即使“教资热”持续不断,也很难保证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不缺人。

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需要时间,教师待遇的逐步提高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双减”政策的落地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也对其职业责任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如果一个大学毕业生仅仅冲着薪资待遇而兴冲冲去考证,当真正进入到这个行业,或许难免失望。

只有用心去爱,教师这门职业才会保持永久的吸引力。但愿“教资热”中催生出更多热爱教育的年轻人。

(迟雨 作者系特约评论员)

责任编辑:李墨轩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