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9163

今年有部79集的超长连续剧,叫“北京的雨”

新京报2021-11-19 14:22:520

原标题:今年有部79集的超长连续剧,叫“北京的雨”

北京汛期一般为6月初—9月中旬左右,但今年不一样,北京今年的“超长汛期”共有122天,从6月1日一直到9月30日,在这期间共下了79场雨。

生活在北京的朋友,最近出门有没有受到被雾蒙蒙的天气影响?因为大雾能见度不佳、扩散条件差,带着口罩没走几步眉毛、睫毛上就全是水滴了。不过这种大雾不会延续很久,一股冷空气即将来临。这个周末,又有一次全国性冷空气过程将影响我国。

就北京来说,根据市气象台的预报,冷空气已在进京路上,预计19日傍晚至半夜前后有小雨或零星小雨;双休日将有明显的冷空气活动,受其影响,20日后半夜至22日有大风和降温天气。

是的,即便是2021年第一场冬雪已经下了,但即将来临的还是雨。这么多雨,不禁让人想到今年北京的超长汛期。

北京汛期一般为6月初—9月中旬左右,但今年不一样,北京今年的“超长汛期”共有122天,从6月1日一直到9月30日,在这期间共下了79场雨。

在那段日子,“出门带伞”几乎成为所有北京人每天的口头禅。北京今年到底下了多少雨?为什么会这么多雨?这么多雨对冬季天气都有哪些影响?听听生活在北京的人怎么说。

今年北京的雨有多多

多个站点突破历史纪录

相比位于东部季风区的东南沿海,华北地区雨量本就较少,所以当华北地区的雨量增加时,人们并不会觉得有何不好,水库蓄水、农作物灌溉、净化空气都要依靠雨水。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过量降雨带来的异常天气,也给人们带来了烦恼。

“大雨+上班”,早高峰不合时宜的降雨开启了打工人一天的抓狂。6月25日晚上那场暴雨“夹带私货”,分散性冰雹让很多人措手不及,“北京冰雹”也登上了热搜。

风大雨疾,“外出小心注意安全”成为这个超长汛期间对行人最贴心的叮嘱。在北京各区里面,海淀是提及次数最多的,大抵与海淀的超强降雨有分不开的关系。

据中国天气网消息,从今年降雨量排行来看,海淀的降雨量不仅突破了历史极值,还一举站上了北京20个监测站中的榜首位置,比近30年的年平均降水量多了一倍多。

评论里也有大部分网友觉得北京今年雨很多,是的,这并不只是感觉。数据显示,今年北京“超长汛期”的雨量充沛不同寻常。

一般而言6月1日—9月15日是北京的主要雨季,但今年,这个时间延长了半个月,从6月1日一直到9月30日,这个“超长汛期”122天,共下了79场雨。

北京市防汛办数据显示,入汛以来79场降雨中,平均雨量达大雨及以上量级的10场,包括2场暴雨,全市平均降雨量792.6毫米,较常年同期425.7毫米和近十年同期数据,分别偏多了约九成和七成。

防汛办的数据显示,其中,7月北京降雨量为400.4毫米,占汛期降雨总量50.5%,为1951年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北京今年的雨有多多,生活在海淀的人最有发言权,今年入汛以来,海淀下了7场暴雨,主要集中在7月至8月期间,是明显的夏季对流性降雨。

不仅如此,进入9月以来,海淀的秋雨“续航能力”也十分强劲,海淀的雨日达到14天,是常年的近一倍。雨量充足,雨日偏多,难怪网友发出仿佛身在梅雨江南的感慨。

不只北京

还有7省(市)降雨都打破了记录

说起暴雨,今年河南和山西两地的灾情是绕不过的坎。当下,雨虽然已经停了,但媒体公众对于暴雨的关注仍在持续,暴雨话题仍在发酵,暴雨所带来的影响,尚未结束。

据新闻报道,今年7月份,河南爆发罕见洪灾,多个监测站的降雨量突破有记录以来历史极值,超1481万人在此次灾害中受到损伤,直接经济损失逾1337亿元。10月,向来有太行山、伏牛山阻挡水汽的山西,也遭到洪灾侵袭,175.71万人受灾,经济损失达50.29亿元。山西暴雨刚停没多久,黄河边上的陕西也迎来持续降雨。

事实上,今年北方多雨地区不只是河南、山西和北京,据中国气象局最新统计数据,9月份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1倍,为历史同期最多。北京、天津、河北、河南、辽宁、陕西、山东和山西8省(区、市)降水量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明明都是北方,为什么会这么多雨?难道地图“拿反”了?

其实,北方今年这么多雨的直接原因,和一个气象名词有分不开的关系——副热带高压。简单解释下,副热带高压主要指的是分布于南北纬30°左右的,一股位置不确定的温暖气团,它与影响气候的热带气旋有关。

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气象服务副首席信欣表示,今年影响北方地区雨季的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北向,并且主体强且稳定,异常的副热带高压导致水汽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孟加拉湾不断被输送进我国内陆。

再加上华北地区出现的华北冷涡等活动的加持,这不,就形成了“冷湿气流”的对接,导致降雨明显增加,包括8月也是一样的,虽然副高出现了偏西,但是依然引发了大气环流波动,所以出现短时的强降雨现象。

今年的拉尼娜现象也在为北方的雨推波助澜,大范围降雨不断,与此同时南方珠江流域却出现了旱情。

有媒体从广东省气象局获悉,2021年6月1日以来,广东省平均降水量891.8毫米(统计时段6月1日-10月21日),较常年的1022.1毫米偏少13%。广东省气象局专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预计10月下旬至12月,广东省降水总体偏少。

包括最近多地断崖式降温,也是受到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事实上,副热带高压、拉尼娜现象都只是本次华北雨季的一个表层原因,造成河南、山西暴雨灾害的幕后黑手,是气候变暖。

我国出现大量降水的极端天气

频次会越来越高

温度越高,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就越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大气对水汽的承载量上升,大气中的水汽增多。副热带高压偏向西北时,就会带着大量水汽,这是河南、山西暴雨灾害的重要因素。

近几十年来,我国降水日数减少,但降水量却略有增加。

据《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1.2℃,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三个最暖年份之一;2011-2020年,是1850年以来最暖的十年。

全球变暖趋势在持续,我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升温速率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1951—2020年,我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升温速率为0.26℃/10年。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军认为,中国的增温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数值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我国的陆地区域较多,而陆地的增暖要高于海洋。二是纬度因素。高纬度地区的增温速度快于低纬度地区,北极的增温速度是全球平均数值的两倍。

同时也可以看出,1961年至2020年我国的年平均降水量在增加,增加幅度为每10年增加约5毫米。虽然存在年代际震荡,但总体而言,我国的年平均降水量偏多。

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气象服务副首席信欣预计,我国出现大量降水的极端天气的频次可能会越来越高。

极端天气的影响不仅出现在我国,今年6月底北美高温、7月初日本和印度的强降雨以及7月中旬的欧洲洪灾,这些极端天气都在告诉我们,地球需要降降温了。

人类对自然不合理的活动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终都会反作用于人类自身身上,不断升高的气温、频频发生的极端天气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所有的发展都应该在尊重地球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

多使用绿色公共交通,不用一次性塑料袋,节约用水、用电,双面打印少浪费纸张,我们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尽自己的力量,减少碳排放。

参考资料:

[1]央广网《南旱北涝?今年极端天气为何频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578195618784408&wfr=spider&for=pc

[2]21世纪经济报道《“拉尼娜”来袭:云南贵州低温堪比冬至,“南旱北涝”令种植业承压》

https://view.inews.qq.com/a/20211023A04E0Z00?refer=wx_hot

[3]中国天气网《重磅发布》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153013516090119&wfr=spider&for=pc

责任编辑:王珊珊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