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1626

白春礼:我国SCI论文平均引用只有10.92次,低于世界论文的平均水平11.42次,需进一步加强

市场资讯2021-11-27 11:29:020

2021年11月27-28日,《财经》年会2022:预测与战略在线上举行。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出席并演讲。

白春礼表示基础研究是对未知世界的科学探索,他认为基础研究有三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和准确把握。

第一个方向是好奇心驱动的自由探索研究,要与目标任务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相结合;第二学科交叉成为基础研究重大突破的方向;第三基础研究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重大理论发现和科学突破越来越依赖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科研条件的支撑。重大科学基础设施作为作出重大原创成果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的标志,

“20世纪以来有20多项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都来自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901年到1950年只有一项,1970年之前40%的诺贝尔科学奖是与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有关,到了1990年有48%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与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有关。”白春礼举例说。

白春礼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客观来说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与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世界科技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白春礼直言。

“举个例子,我国的SCI论文走在(世界)前面了,但是论文的引用率只有10.92次,低于世界论文的平均水平11.42次,论文的引用率表明被科技界关注的程度,这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白春礼举例说。

白春礼就如何加强基础研究,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谈了六点思考和体会。

第一,鼓励自由探索,产出原创性的成果,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来开辟新的领域,提出新的理论,发展新的方法,取得重大的开创性的原始创新成果。

第二,高度重视数据积累对基础研究的推动作用,超前布局相关科研数据采集工程。

第三,有效发挥企业在基础研究中的作用。

“2020年我国的研发投入达到2.4万亿,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投入1467亿,占整个投入的6%。据统计美国2020年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支出的比例占了28%,中国的企业的研发支出只占2.9%,跟发达国家差得很远。近年来我国一些行业排头兵企业逐渐开始重视基础研究,比如说华为有10多万研发人员,他们在去年的研发支出达到1400亿,任正非同多次呼吁加强基础研究,这是可喜的现象。”白春礼用数据解释道。

第四,要进一步完善基础研究绩效评价体系,基础研究是长期潜心钻研的高级思维活动,往往具有周期长、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所以要鼓励科学家板凳甘坐十年冷,长期的专注探索的科学家要尊重他们的选择,给予相应的保障。”白春礼表示。

第五,要紧紧围绕着国家重大需求,优化组织模式,推进创新主体的协同合作。白春礼认为应该围绕着国家重大需求,优化组织模式,积极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骨干企业联合组建创新联盟,合作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促进技术、人才创新要素的有序流动,带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不断提升。

“因为我们在科研单位经常有一些企业,包括一些民营企业主动过来要技术,他找到投资,要技术,但是这两方面的需求,他想投资的是短平快的,这点上还是需要更前瞻地进行合作和探索。”他说。

第六,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新时代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要适应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趋势,推动造就一大批有发展潜力、有创新思维、有全球视野,能够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青年科技人才。”白春礼最后表示。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李墨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