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7807

士兰微风光背后也有“牺牲”

市场资讯2022-02-14 17:21:410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英才杂志

{image=1}

归母净利润从6000多万增长到15亿,士兰微是如何实现大逆转的?又为何受到质疑?

1月22日,半导体上市公司士兰微(600460.SH)发布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21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14.5亿元到14.64亿元,同比增加2145%到2165%。

归母净利润从6000多万增长到15亿,士兰微是如何实现大跨越的?

在一众功率半导体IDM公司中,士兰微的产能建设计划堪称“激进”,规划产能超过同行闻泰科技、华润微等,这样的做法是否能让它更上一层楼?还是会在未来撞上行业周期底部,惨遭“滑铁卢”?

01

业绩爆发

产能建设周期踩中产业“脉搏”

回顾2021年,半导体行业里的功率半导体领域作为缺芯“重灾区”颇受瞩目。产能紧缺推动产品涨价,进而使得业内公司利润飙升。

临近春节,多家上市公司陆续披露业绩预告,其中华润微(688396.SH)2021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中值为22.2亿,同比增加131%;扬杰科技(300373.SZ)预计归母净利润中值为7.57亿,同比增加100%;新洁能(605111.SH)预计归母净利润中值为4.11亿元,同比增加196%,业绩增速纷纷破百。

而在同行公司均取得高增长的背景下,士兰微仍然脱颖而出,归母净利润获得了21倍的高增长。

士兰微的产品包括用于家电和工业变频的IPM模块,用于白电、工业、汽车、光伏领域的MOSFET、IGBT等分立器件,用于手机的加速度传感器、红外光感传感器、心率传感器等MEMS传感器,以及LED芯片等。

各类产品中,IPM是士兰微的强项,它是国内极少数将功率半导体产品规模化导入白色家电市场的企业,下游客户主要有美的、格力等。MOSFET方面,士兰微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是闻泰科技、华润微,技术上差不多,应用领域也重叠,主要是通用标准品。IGBT方面,士兰微和国内厂商水平接近,去年拿下了比亚迪亿元级的车规IGBT订单,另外斯达半导、时代电气、华润微等也获得了比亚迪的订单。

过去,士兰微虽然技术水平不逊于国内其他厂商,但在基本面一直表现不佳,一方面它在2019、2020年均为亏损,同时毛利率低于行业平均值10个百分点,盈利能力备受诟病;另一方面它的资产负债率过高、偿债能力不强也给投资者带来公司“造血能力”不足的印象。

这些“缺点”都是因为士兰微投建的大量产能尚未进入收获期,随着在建产能的陆续投产碰上去年缺芯潮,那可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先是其8英寸晶圆产线产能2020年6月起达到60万片/年;再到12英寸厂2020年底投产,成为国内IDM企业中第一条投产的12英寸功率半导体晶圆产线;进入2021年后,士兰微的各条产线基本保持满产,毛利率得以改善,2021Q3毛利率达32%接近行业平均值34%。

士兰微本次高达21倍的利润增长,除了客观上去年基数小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白电、工业、汽车、光伏市场对半导体的需求增加,配合缺芯给国内厂家们提供了绝佳的“超车”机遇,士兰微的产能建设周期踩中了产业“脉搏”、顺势而起。

02

高增长持续性存疑

IPM增量不增价,产能持续扩张需待市场消化

不可忽视的是,士兰微有超三分之一的利润来自于非经常性损益,由于参与投资了安陆科技,后者去年11月在科创板上市,这部分资产的增值带来净利润增加了5.34亿;另一家未上市公司视芯科技因为新一轮融资估值增加,导致士兰微持有的这部分资产公允价值提升,净利润增加了5229万元。

高增长难以通过不可持续的公允价值变动维持,士兰微能否在未来继续保持不错的增速也因此受到质疑。

从产能和销售情况两个方面考虑士兰微的成长性。

功率半导体是士兰微的主要产品,产能也主要集中于此。综合对比它与国内厂家的已有产能和未来规划,MOSFET方面,士兰微产能介于前华润微和闻泰科技之间,不过士兰微在建产能规模大;IGBT方面,士兰微产能仅次于IDM厂商中的比亚迪。这为它的量产和抢占市场提供了充足“弹药”。

IDM厂纷纷扩产,也引得市场担心下游消化问题,以及产生是否会引发价格战的担忧。而这在士兰微的IPM产品上已有所体现。

从士兰微的半年报可以看到,2021年上半年,公司IPM模块的营业收入突破4.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150%以上,在几个产品品类中的增速较高。

IPM即智能功率模块,可以用来调节电机输入电源的幅值和频率,进而调节电机的转速,它是一台普通空调进化为变频空调的主力。对于空调厂商来说,搭载IPM后,设计产品会比使用普通的IGBT更容易一些,因为IPM集成了IGBT、驱动和保护电路,具备多种保护功能、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这减少了产品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能够缩短开发周期。

士兰微最早研发的产品就是在白电市场做的推广,后来逐渐推向工业市场。目前,它的IPM 模块主要用在家电及工业客户的变频产品上,包括空调、冰箱、洗衣机、油烟机、电动工具、工业变频器等。在“碳中和”背景下,带电动机的产品对节能和功耗的要求更高,对IPM的需求增加,这块市场“钱景”不小。

不过,IPM市场过去一直是日美欧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它们拿着市场的定价权。去年上半年,国内多家主流的白电整机厂商在变频空调等白电整机上使用了超过1800万颗士兰微IPM模块,数量上较上年同期增加200%,但士兰微IPM总收入却只增加了150%,存在“加量不加价”的情况。

在去年上游涨价的背景下,士兰微的IPM产品反而销售单价下滑,可见它的市占率提升是以牺牲一部分利润空间为代价,这种模式可能算不上“健康”。加上下游客户美的还在自研IPM,白电市场的蛋糕恐怕没那么好分。

白电市场如此,汽车、工业领域也难以幸免。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冠”比亚迪在引入供应商的时候就“广发英雄帖”,士兰微、斯达半导、时代电气、华润微等赫然在列,可以推测士兰微目前在技术上没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未来大增的产能如果不能如愿消化,反而会成为士兰微的拖累。

责任编辑:冯体炜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