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38

房企拿地半年报:疫情下拿地规模不减 第二阵营更积极

新浪财经2020-07-01 15:43:030

新浪财经 7月1日消息,今年年初,在疫情高峰期,因供地放缓、土地交易中心暂停业务,房地产土地市场陷入“冰冻期”。而自4月以来,地方政府实行“量+质”并重的土地供应策略,叠加宽松的货币政策利好,房企拿地积极性提高,房地产土地市场才逐步回暖。

整体来看,上半年房企拿地规模同比基本持平。根据中指研究院今日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排行榜》,2020年1-6月,TOP100房企拿地总额为15169.8亿元,同比基本持平。TOP100房企拿地门槛值升至40亿元,环比增长21.2%。其中,中国恒大、中海地产、绿城中国拿地规模排在前三名,拿地金额分别为633亿元、519亿元和47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累计销售额同比下降的情况下,上半年房企拿地销售比较上年有所提升。在房地产行业,拿地销售比作为一个指标,反映出房企拿地投资的态度偏向积极还是保守。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50家代表房企拿地销售比为38.3%,高于2019年的32.7%。

上半年房企拿地积极的另一个标志则是,2020年以来,全国土拍市场已经诞生了3宗“百亿地块”,分别位于上海、厦门和深圳。根据公开资料,截至2019年末,中国土地历史上超过百亿的地块只有23宗。此外,今年以来超过50亿的地块合计达到21宗。

疫情高峰过后,房企拿地积极性提高的原因,一方面与地方政府土地供应规模的增加有关。随着疫情的逐步缓和,地方政府加快供地步伐,尤其是通过推出优质地块,以完成年度土地出让计划。

此外,疫情期间,国内释放出加强流动性的信号,降息降准政策利好下,房企融资环境更为宽松,融资难度缩小且成本下降,均有助于房企缓解拿地的资金压力。

一位龙头房企投资部的人士表示,部分城市推出的土地有自持比例要求或限价的限制,而疫情后期,地方政府推出的土地限制条件有所弱化,部分城市在土地政策上给予一定放松,包括适度调整分期比例、付款时间以及保证金时限要求等,都在一定程度提升了房企拿地的意愿。

需要一提的是,上半年,不同梯队的房企拿地表现出现明显分化,第二阵营也就是TOP11-20房企投资最积极,而TOP10房企拿地强度最保守。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50家代表房企1-6月月均拿地均值为1716.3亿元,略高于2019年月度均值1706.9亿元。其中,27家企业月均拿地金额超过2019年月度均值,中国奥园、龙光集团、首开股份上半年月均拿地金额较去年增加一倍以上,逆势拿地扩储;而另外的23家房企上半年月均拿地金额不及去年,其中万科前6个月月均拿地金额较去年减少60%以上。

分阵营来看,TOP10房企拿地销售比仅有28.4%,而TOP11-20房企拿地销售比达55.2%,为各阵营最高。其中,绿城拿地销售比超过100%,旭辉集团接近70%。TOP21-30房企拿地销售比也显著高于平均值达49.1%,TOP31-50房企拿地销售比则显著低于平均值为28.9%。

谈及当前不同梯队房企在拿地上的偏好和特征,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指出,大型房企开始回归价值投资逻辑,即核心城市优质地块努力争抢,拿地谨慎的同时对优质地块则毫不手软。而中小房企在拿地层面表现不一,部分有着规模化诉求的中型房企在土地市场上依然表现激进,而另一些则明显有着收缩化表现。

此外,张波还提到,部分规模房企除了直接参与土拍外,还会通过并购等方式获得优质土地储备,例如融创中国、中国奥园等在收并购方面有着较大偏好,往往会利用小企业资金困难来进行收购。

今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中也有多宗收并购案例。3月中国金茂以68.5亿元收购了中化集团下属武汉化资100%股权,获取青岛、天津、武汉3宗资产,其中天津和武汉项目为已达到预售条件的在建工程。4月以来,绿城以41亿元向新湖中宝发起3起收购,获取位于上海、沈阳、南通的多个项目。

从上半年的投资拿地方向来看,房企布局重点主要在二线城市,50家代表房企二线城市拿地占比为51.5%,三四线为44%,一线占比为4.5%;城市群则以长三角热度最高,占比为29%,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中游紧随其后,占比分别为9.2%和9.1%。

张波预计,今年大概率各地土地供应量会出现明显提升,部分一二线城市的土地供应量预计会明显超过2019年,但在需求侧则依然会持续分化态势,三四线以下城市的流拍率可能会进一步提升。(新浪财经 徐苑蕾)

责任编辑:霍琦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