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625

晨星:信息披露不足,A股公司ESG指标表现落后

新浪财经综合2020-07-02 09:46:2713

原标题:晨星观察 | 信息披露不足,A股公司ESG指标表现落后

来源:Morningstar晨星

最近,总部位于加拿大的可持续研究公司Sustainalytics发布了投资组合研究系列中的第一份报告,探讨在新冠肺炎下市场复苏的过程中,投资者在哪里能获得最大的ESG投资回报。我们最近采访了Sustainalytics的总监及投资组合研究主管Doug Morrow,关注中国公司的ESG表现情况及其原因。

问:什么是合理价格下的ESG指标及这项评分标准如何运作?

Morrow: 这项指标的目的在于帮助投资者精准地识别出ESG风险较低、市盈率相对亦较低的市场(及股票),令投资者获得最大的ESG投资回报,即ESGarp──由ESG、ESG风险与GARP(growth at a reasonable price)集合而成的投资策略。实际上,我们计算ESGarp分数是透过观察全球不同市场,各企业的ESG风险水平,加上从市盈率角度去分析这些公司相对于全球同行业的估值水平。因此,ESGarp分数越高,意味者投资者在该市场找到ESG风险指标良好、估值合理的股票的可能性越大。

问: 投资者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找出在ESG评分上的佼佼者呢?

Morrow: ESGarp评分是基于Sustainalytics的ESG风险评级分数。所以,实际上它们并不着重在这次的疫情上,这是一项考虑到所有ESG重要面向的指标;因此,ESGarp涉及的层面更广。但可以肯定的是,新冠肺炎引起了许多投资者对这方面的重视,这也将反映在评分上。

疫情确实让ESG议题受到关注,从生物多样性、栖息地消失等环境面议题,一直到管理团队如何与员工沟通,以及供应链策略等企业治理面等。所以,我简单介绍在疫情期间,我们从高ESG评级公司中观察到的两个特点。

其中一点肯定是人力资本层面。在那些非疫情首当其冲的产业中,如金融服务与知识型产业,我们看到管理阶层在劳动治理面上不同的反应与措施。举例来说,我们看到很多公司都在加快步伐,承诺零裁员或延迟裁员。包括威达信集团(Marsh& McLennan)、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等。我们认为,即使在经济增长缓慢的环境下,也能找到留住员工的方法的公司,将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处于更好的竞争地位。

第二点是在于产品创新。我们看见许多公司战略性地重组了他们的产能,试图制造在疫情流行期间有需求的产品。例如,加拿大的Cascades公司正致力于生产医用面罩所需的塑料材料,以供个人防疫设备所需。产品创新是我们在疫情期间所乐见公司做出的改变。

问: 现在我们来谈谈近期的亚洲市场。整体而言,中国似乎是一片红海,从ESG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意味着整体产业的前景并不乐观,中国面临的ESG风险主要体现于哪些方面?

Morrow: 我想应该有几个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当我们看中国市场的ESG风险,我想您可以称其为宏观风险,因为相对缺乏透明度。全球正在朝着越来越多的ESG披露与量化ESG披露方向迈进。而披露不仅要看信息量的多寡,也要看披露质量和内容的公正性。中国政府已经指出希望改善中国企业的ESG信息披露情况,但这尚未真正体现。所以,当我们的分析师团队在研究中国股票时,通常会看到一些信息披露的差距,在某些情况下,这个差距非常大,这往往会影响我们评量中国股票的分数和表现。而我想另一个宏观问题是中国的能源产业,因为它仍然以煤炭为主,而这与ESG风险尤其是财务风险有关。

问: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市场对没有ESG投资机会?该地区的投资者应该关注哪些面向?

Morrow: 不全然是,我不会说这意味着没有机会。这仅意味着投资者需要更努力地寻找ESG风险较低的公司,尤其是那些ESG风险低且价格合适的公司,而这也是我们在本次报告中所着重的。举例来说,当我们检视我们关注的350只中国A股股票时,当中大约只有30只属于我们低ESG风险类别。因此,从绝对数字的角度来看,很明显这并不是一个很大的百分比,但是确实有这些公司存在。从ESG的角度来看,海外投资者在进入中国市场时的关键是需要做好功课。

问: 投资者在寻找这些公司时应该关注什么?

Morrow: 我不想夸大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但我确实认为它是重要的。因此,您肯定希望看到中国公司在重大ESG问题上的ESG披露,包括他们如何应对能源转型、健康和安全指标、社区参与措施等诸如此类的方面。整体而言,正如我所说,中国通常欠缺上述信息的披露,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中国企业做得还算合理。然后,再重新强调一下能源产业,这真的不是在夸大其词,中国的能源系统持续以煤炭为主,煤炭的使用与高ESG风险、高财务风险相关。因此,我们从产品和策略的角度来看,希望它可以向可持续能源迈进。

责任编辑:李涛

00013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