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9602

嫁娶制度是什么意思,婚姻中的嫁娶之礼

兴仁信息网2023-05-16 10:30:060

我国的婚姻制度是怎么样的?

我国婚姻制度是:我国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严令禁止包办婚姻、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等一系列违法行为。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一条

婚姻家庭受国家保护。

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第一千零四十二条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我国婚姻制度包括

我国婚姻制度

婚姻二字来源于《礼记·昏义》,唐代孔颖达解释说:“娶妻之礼,以昏为期日入后二刻半为昏,以定称之。”汉班固在《白虎通》中也说:“昏者,昏时行礼,故日昏。姻者,妇人因夫。”所以,古时候结婚重在亲迎,亲理必定在黄昏之时,所以称为昏。

中国的婚烟大致经历了五个历史阶段:原始社会杂婚、氏族内同辈血缘的群婚、排除同兄妹血缘的伙婚、同姓不婚的族外对偶婚以及一夫一妻的专偶婚。

一、杂婚

杂婚,顾名思义,没有规定。在原始社会,生产能力低下,人们为了生存采取群居的生活方式。那时候,没有所谓的亲属关系之别,不分兄弟姐妹,不分父辈、子辈,男女之间没有固定的配偶,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列子·汤问》所载“男女杂游,不媒不聘”,说的就是杂婚形式下,人们的婚烟形式十分自由、随意,血缘和辈分上毫无限制。

二、群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逐渐有了辈分区别。杂婚逐渐演变成部落内同辈的血缘群婚。血缘群婚取消了不同辈分之间的杂婚形式,遏制了父辈、甚至隔辈发生关系。血缘群婚阶段,最常见的婚姻关系,就是兄妹婚。伏羲女娲即是例子。

三、伙婚

由于血缘群婚繁衍的孩子大部分会出现先天疾病,对繁衍不利,《左传》有言“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也有“同姓不婚,惧不殖也”。于是,伙婚取代了兄妹群婚。伙婚是同一氏族内不同血缘的男女之间发生关系。不过,这个时期经常出现男子共妻、女子共夫的情况。

四、对偶婚

随着原始农业及家畜饲养的出现,女人随着生产力发展处于支配地位,氏族之间也开始通婚,一般是女方娶男方,这个时候出现了对偶婚。男人可以选择一个女人作为他主要妻子,女人也可以选择一个男人做她主要丈夫,一对男女长期或者短期在一起共同生活。

五、专偶婚

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人类进入了父系社会,主妻主夫的对偶婚逐渐消失,慢慢转变成男人对女人的独自占有。子女有固定的的父亲,人类迎来了专偶婚。即一夫一妻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奴隶社会的一夫正妻制

奴隶主贵族中流行一个正妻,多个小妾。正妻掌有一定权力,所生子女有继承权。妾的地位与物品无二,可以任由处置。西周时,天子家中出现了正妻媵妾婚,这里的媵妾是皇后陪嫁女身份,有一定的地位,例如《芈月传》里的芈月,身份就是媵妾。

普通人,主要执行一夫一妻制。

奴隶,依然实行对偶婚。

这个时候,无论男子娶多少女人,正妻只能有一个!

2.封建社会的一夫一嫡制

从战国一直到鸦片战争,我国都实行这种婚姻形式,影视剧中多有记载。男子无论娶多少女人,什么时间娶,有一个女人肯定是要“明媒正娶”,视为嫡妻。所生的子女为嫡子嫡女。嫡妻掌握家里大部分权利,甚至可以直接决定小妾的生死,庶子庶女的婚姻问题。

3.近现代的一夫多妻制

这个时候,还存在一妻多妾制度,甚至有的人家出现了一夫多妻。正妻还有一定的权利,但是不如封建社会那么强硬了。有的小妾地位甚至可以与正妻相提并论。社会对于嫡庶之分没有那么强烈了。庶子庶女甚至私生子都有了一定的身份。

一些开明人士,已经开始了执行一夫一妻制度。

4.新中国成立以后一夫一妻制

就是我们现在的婚姻制度了。男人如果重婚,会犯法滴~~~

历经千年,我们才拥有了现在的“婚姻”。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需要我们用一生去维护。婚姻不易,请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包容、多一分谦让。且行且珍惜,相濡以沫,一人、一城、一生、一对人!~

古代婚嫁制度的由来是什么?

古代婚嫁制度是从人类懂得羞丑开始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主要还是为了延续后代。

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婚姻制度

一夫一妻制是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也就是说,一个男人只能娶一个妻子,一个妇女只能嫁一个丈夫,不能同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缔结婚姻。一夫一妻制是中国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在婚姻关系上实现男女平等的必要条件,也是男女真心相爱、建立美满婚姻的要求。《婚姻法》第二条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

中国古代婚礼“六礼”

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彩: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六礼

去求婚。

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纳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

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亲迎: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婚姻有哪些礼俗?

中国古代以家族观念为重,形成了以家庭、家族为背景的婚姻习俗。当孩子长大成人后,要成家立业、传宗接代。由父母做主为子女完成人生大事,这是中国婚礼习俗的一大特色。

在婚礼习俗中,还有许多程序和仪式体现了中国婚俗的“礼仪”的特点。

①提亲

在中国的传统婚嫁礼俗中,婚聘程序有六礼,第一礼就是纳采,即俗称的“说媒”、“提亲”。传统的宗亲礼法中,青年男女的婚姻是父母包办的。到当婚当嫁的时候,男家便派媒人向物色好的门户提亲。

提亲所带的礼品一般用雁。雁是候鸟,冬返夏往,来去有时,以此表示儿女已是谈婚论嫁之时,这个仪式也称作“奠雁”。后来提亲的礼品大大丰富了,如汉代的合欢、鸳鸯等等。民俗中将礼品分为四类,一类表吉祥,送羊代“祥”,送鹿代“禄”。第二类是夫妻好合的吉祥物,如凤凰的合羽、鸳鸯的合鸣。第三类是象征夫妇关系的,如以雁候阴阳喻妻从夫,以蒲苇喻妇女的柔顺等等。第四类是表示一般德性的,如乌鸦反哺、孝顺等等。

②问名和纳吉

女家收下了礼物,接下来就是问名,或曰纳吉。男家请媒人持帖去问女方的姓名及其年庚八字,用来占卜吉凶,相当于后世的“请八字”。有的地方,问名后互换“草帖子”,无论古礼还是以后的民间习俗,择偶考虑的不仅是命相,问名还包括问清女子为谁所生,是亲生还是收养,是正室还是继室所生,等等。

中国的传统婚姻习俗不仅仅是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依据,更要通过“天神之光”来考察双方缔结婚姻的可能性,这种考察过程主要是通过“批八字”、算命相来进行。如果当事人命相好,婚事就进行,不好就免谈。有的则是把对方的“八字”供在厅堂神佛前放三天,如果在这三天期间,男女双方家中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事故,便认为是大吉之兆,这门婚事就可以继续谈下去,也就是开始谈论聘金和嫁妆等。

③纳征

男女双方合婚后,男家送聘礼给女家,也就是古礼中的纳征,民间称为下彩礼,只有这项仪式后男家才可娶女方过来。送聘礼的时间,一般定于新娘正式过门前一天。

同时,男女两家互送婚书,男送女家叫乾书,女送男家叫坤书。这时男女两家都要宴请亲友,表示两家已结秦晋之好。对于聘礼,女方接受后,取出其中一部分聘礼,另外再加上12种礼物送还男方为答礼。然后,再由女家向男家献茶,男家接受女家的酒宴款待。男家要给每桌酒席奉银钱谢礼。

假如女家要陪送巨额嫁妆,就取出聘礼的一小部分作为回礼;反之,则女方客气地收下男方一小部分聘礼,大部分都以谢礼的名义还给男方。

④婚礼

纳征后,两家的婚姻关系基本缔结,接下来就该迎娶过门了。男女两家商议选定良辰吉日操办婚礼。

男女两家同意结婚日期之后,男方备礼上门迎亲。古代的婚礼仪式有时要持续两三天。近人婚礼多为三天:大典前一天,女家派人来“铺房”或“暖屋”;中间的一天是迎亲及迎来新娘后拜堂合卺,为正式婚礼大典;第三天“回门”。

在婚礼正日,从迎娶到闹房,其间仪俗丰富多彩。拜堂是婚礼上最突出的仪式,拜堂在唐代就已流行,俗称拜天地,一般是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在一些地区还盛行拜亲朋和送礼的客人。

拜堂之后,便是大宴宾客。婚宴有极多的讲究,比如座次的排列、菜肴的配置、敬酒祝酒等,以营造喜庆气氛。“闹洞房”的习俗古已有之,汉代已十分流行。

闹洞房的戏耍逗乐增加了新婚的欢乐气氛。俗语说,“新婚三日无大小”,新婚的头三天,都可以找新娘逗乐戏耍。

⑤回娘家

婚典后的仪俗,是熟识姻亲双方的家族。在中国的婚俗上,成婚是完成了男女的结合,经过了迎娶、成妻和成夫的仪式外,还要举行“成妇、成婿”的礼。周代礼法是在成婚后的第二天新妇沐浴携礼见公婆,第三天公婆用一杯酒飨新妇,行周代之礼。后世有“识大小”即新娘子辨认识记丈夫家的长幼三代的礼俗。古人重视“成妇”过于“成妻”。魏晋以来,新妇三日拜公婆,宾客列观。唐代在婚后次日拜见公婆,并拜新郎的尊长与故旧,称“拜客”。在古代,如果公婆不在世,要在三日后到寺庙行“奠茶”的庙见礼,后世与庙见礼用意一致的仪俗有“上新坟”或“喜坟”,即成婚的三天后,新郎领新娘一起到祖坟烧纸供祭。

婚嫁之礼以男家为重,女家亦要有“成婿”礼,成婿礼在民间俗称“回门”。时间是在婚典的第二天或第三天,新郎新娘回到女家,女家设宴款待宾客。一般说来,女家的礼数以此日为正,客人也是这一天来得最多。新郎在这里也要拜尊长,认大小。

另外,试厨也是婚俗中的一个重要仪俗,即新婚的第一天,新娘子下厨房做饭,伺候公婆,后世这种仪俗多是象征性的。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