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7936

自己怎么给佛挂件开光,弥勒佛开光是什么意思

兴仁信息网2023-06-07 09:25:120

请问自己家里怎么供奉佛像?

佛像放置其实没那么多讲究,佛讲随缘随性,太刻意,就是执念太深了。

1、因为我们的佛像主要是木雕的为主,所以不适合放置在阴凉潮湿的地方(如卫生间,过道等)。

2、不适合放置在有夫妻生活的卧室(佛戒色,虽然俗家不禁止,但佛像最好不要见到那些事)。

3、佛像摆放方向一般是向西或者向南,北面是佛教所说地狱,一般只有地藏佛向北摆放。

所以师兄最好别放在厨房,因为厨房一般用于杀鱼等等杀生活动,我的建议是放在客厅电视机附近的正位。

还有,正规的佛像供奉一般有佛像,佛侍,佛经,佛坛这几个部分组成,所以都是可以放一块的,缺了也没事,佛像的主要功能是让你时刻记着佛的善念,心中有佛,无处不是佛。

金菩萨吊坠需要去庙里开关吗

这个随个人意愿,当然开光无非是做吉祥。有利益。

如何布置佛堂及供养佛像的方法(转载)

置佛堂不需太大,也不需有太多的佛像,最重要的是要布设得如理如法及庄严整齐。如果胡乱地把一大堆佛像堆在一个佛桌上,反而不如法。我们安设佛坛,是要有圣众之身、语、意代表物。这些物品,虽然并非真正的佛陀,但能令我们藉著观看、敬慕及供养而生出功德。在挑选佛像时,我们应挑按照传统尺度比例而造或画的形相,而且要选令自己心中油然生欢喜心的,这样会对以后自己日常观看时很有益处。在请购佛像时,我们要小心自己的言行,譬如我们不应说“这个佛很丑!”之类的话,而应说“这尊像的工艺水准不高!”,以免在不经意间便积下口作之不善业。同时,在请购佛像时,若价钱不合,顶多去别处看便好了,不应说出像“这释迦佛哪值这么多钱呀?”一类的话。这些事看似是小事,但其实它们反映了我们是否真的视佛像为佛之代表。在现今的商业社会,市面上有许多制造不如法之造像,挑选时,要小心留意其身相比例是否如法。在请购好佛像后,应当找寺院僧人代为装脏及开光。有些人以为为佛像装脏是西藏的传统,其实不然。在佛经上,清楚教示了装脏的材料、方法及其必要性(注:可参考《佛说造像量度经》等)。另外又有些人以为开光是指由高僧大德们“加持”佛像,这是很荒谬的说法。即使是高僧大德,自己也天天在祈请诸佛加持。只有佛陀来加持我们,哪里会有反过来由我们去“加持”佛陀的道理呢?所谓“开光”,其实是胜住仪式,亦即依传统请圣众降临住在像中之意。

在开光以后,我们必须把佛像视为真正的佛陀,不应以世俗衡量价值之目光来对待佛像,譬如说买了个金佛像,就把泥佛像抛弃送走等等。我们也不应用手指直接触摸像身。在非必要时,我们不宜移动佛像。在必要时,我们则应隔著净布捧起佛像,而不应以手直接触碰。在清洁佛像时,用佛尘轻轻拂拭就行了。有些人喜欢把把佛像供在玻璃盒中,这也是极佳的做法,可以防止佛像沾惹灰尘。但是,有些人却又担心佛像会呼吸不了或“吸”不到我们上香的供养等,又再画蛇添足地在玻璃上切割一个“呼吸孔”,这却是一种很无聊的做法。佛像代表了具圆满力量之佛陀,又怎么会窒息或因一层玻璃之隔而“吸”不到供养呢?这样做只是反映了我们对佛陀之圆满能力存疑。事实上,不论是佛陀或造像,都根本不需要我们凡夫所作之供养。我们作供,为的是自己积集成佛之因而已,并非为了满足佛陀或佛像之需要。供养——

对诸佛、三宝作供养,能令我们得到广大功德、积集成佛之资粮。供品分为实物及非实物供,亦可分为外、内、密及空性供养四类。所谓“供养”,并不狭指在佛坛上放著的物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佛教徒应该在每顿饭前先行于心中作供。修净土的行者,更应努力在日常生活中想尽办法来造善因,所以应在受用任何饮食前心中作供及回向。供于佛坛的供品,种类很多,凡是美好的东西都可以供养。最常见的供品是花、燃香、灯、水及水果。供花可以供鲜花、盆栽、干花或假花都行。供花的因缘是于未来生能得美好的身相和面容,但如果把善因回向的话,这同时也是往生净土和成佛的业因种子。供香的目的是以香气供养圣众的鼻根或嗅觉,所以必须用真正的香,而不宜供市场上流行的假电香。由于香供旨在供香气而非烟雾,香枝不必供太多,但宜用无化学原料的天然香料所造香枝。佛陀等圣众当然不会受有毒化学香料所影响,但上供的我们却要天天吸入,而且供有害物质之缘起不佳,所以必须挑无化学原料、无毒、对己无害之香料。供香时持香枝在坛前恭敬地发愿,然后把香枝放在香炉内即可。供灯的关建是供于圣众之眼根。只要灯光平稳、明亮而带金黄色,即使供电的灯亦可,不必一定要用传统油灯。如供油灯,要留意火焰应为无烟、明亮、不闪烁及呈金黄色。闪烁、带黑烟及呈蓝色的火光并不是好的灯供,宜改用别的优质灯油。供灯可令我们积下长寿及具智慧的因缘。

水是一种很好的供品。最好的优质水,有八种特性,一一有其意义:

凉——表义持戒清净;

甘——表义能得享百味食;

轻——表义身心健壮;

软——表义意念柔顺;

清——表义心明;

无臭——表义无障;

益喉——表义语妙;及

养胃——表义身体无病。

以上介绍之几种是常见的供品,但别的好东西一样可以用作供养。供品的多少及种类不拘,但在乎是否清净。所谓供品的“清净”并不单指它干不干净,而是指供养品的来源清净及供养心态之清净性,此二为供养的关键。

以居士来说,如果供品或购买供品的金钱乃由杀生、偷盗、妄语等十不善业所得来,便是来源不清净的供品,所以并非如法的供养物。如果要以杀生来换取供品上供的话,倒不如不供为佳,或者只供上一杯随处可免费得来的清水也更好。

有些人捐款或兴供,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他有财,或为了让人说:“你真是个大居士、大慈善家!”等等。以这种心作供,即使供养许多钱,利益也极为有限。以求名利的心作供的人,作供后更可能因别人赞美等而致贪念更盛,这就比不作供更为糟糕了。此外,供养本来只取决于内心,而不拘多少,但本有能力者如为了吝啬而只供少许,也是不好的。供养心之清净,正是指作供时心中没有这类吝啬、后悔、不舍得或为求世间名利等心态。

正确的供养心,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愿成佛之心,亦即菩提心。我们是为了成佛,所以才作供以积聚成佛之因。发心往生净土者,本意就是为了去净土修持以成佛境,来利益众生。在作供时,我们必须用这种动机来供养。小乘发心的行者,为了积集出离之因而作供,这也是如法的。在作供时,我们应心生欢喜,为了众生、为了成佛、为了往生净土而作此善因。由于众生数目是无量的,一切念及众生所作之供养,其利益也无量倍地变大。以这种心去供即使半段香枝,也能积不可量度的功德。在这里并非叫大家勿作大供养,而是想强调供大及心大二者之间,以心大为重要。为大家说一个佛陀在世时的事件,来说明心大的力量。本师释迦牟尼在世示现时,舍卫国有一个女乞丐。她见舍卫国的国王及臣民都在供佛,心中便生了也欲作供养之心,但却苦于无钱。于是这个女乞丐便行乞,乞得了一钱便去买油。油商收下了这一钱,但这根本不够买足够的灯油供上一盏最小的灯,所以他便自己也施舍了一些灯油,令女乞丐有足满一灯之油。女乞丐在佛前奉上一盏小小的灯,虔诚地发愿:“愿我于未来世能得大智,减除一切众生之愚昧心垢!”到了第二天凌晨,佛陀之大弟子目犍连尊者巡更经过,看到其他所有人所供的巨大油灯都早已油枯灯灭,唯独这一小油灯犹如新供一般,光明依然。目犍连心想:“天都亮了,还供灯有什么意思呢!”,便以手扇灯,却不能把灯灭掉。目犍连又以衣袍扇灯,但仍然未能把油灯的灯火熄灭。目犍连不明所以,此时佛陀便对目犍连开示说:“这是一个发大心的人所供之灯,纵管你以四大海洋之水来灌,以大风来吹,也不可能把它灭掉!此供灯人发此大心,于未来世,必定成佛!”(注:此史事见于《贤愚经》中)。由此可明白,若以菩提心来作供,即使只供一盏小小的灯,其力量是不可思量的,十方诸佛也都会亲来应供。当然,如果有能力以大心作大供养,则利益更加不可思量了。

刚才提到了水是极佳的供品。除了因为优质的水有八种吉祥的特性外,它的好处亦由于它的随处可得。为甚么这样说呢?我们基本上不必偷、抢或用甚么代价就能得到水,所以这供品的来源几乎肯定是百分百清净的。同时,由于它并非贵重物品,供养时心里不易生出后悔、舍不得、吝啬等不良心态,所以这又保证了供养心的清净性。因为水是这么好的一种妙供,就说一说供水的要诀。

供水的杯,我们视乎个人负担能力,可以用金、银、红铜、黄铜、陶瓷或玻璃质的器皿。玻璃及瓷杯不会生锈或变色,所以会是不错的选择。出家人或无太多资财的人,买便宜的就行了。但富有的人,如因吝啬而买劣质的供杯,则是很不好的。这些供杯,我们只用作供佛用途,自己不可使用。

在早上梳洗以后,我们把杯拿在手上,先在杯里倒上一点点水,然后整齐地排在佛堂上。一般来说,佛教的习惯是用一套七杯的水供杯,但大家用一杯、两杯……多少个杯都可,不必拘泥一定要供七杯。在放下杯时,必须恭敬而无声,杯内必须有少许水,以免因空杯放坛上而积下不好的缘起。如果供多于一杯,杯与杯间应相距一颗米之隔,全部杯要排为一列直线。在排列整齐后,我们用壶把已有少许水在内的水杯添上足够的水。在添好后,水应该距杯缘一颗米的宽度左右,而不是全满或溢出,亦不是过少。

如果我们也想供花、灯、食品及香等,则可以在此时候上供。供香只需手持已燃点之香枝,在佛坛前恭敬地熏一下,然后把香枝插在放地上或他处的香炉,然后我们恭敬顶礼三次,再诵皈依文三遍,有时间做一遍早课,便完成了供养的修持,这时便可上班或忙别的事了。在一天中别的时间上座时,由于早上已上供,便算具备了供养前行,不一定要在上座前又另作供养,但要这样做当然也很好。

以上已说明供养之法。供养不但可积聚功德,亦会感召富有之果报,更是吝啬心的对治修持。大家万勿小看供养等等前行修持,好好修的话,它们一一皆是具足六度的大修持。就以供水为例,供养之行为本属布施;依足教法及规矩,恭恭谨谨地上供,是持戒;天天以耐心重覆上供,是安忍;以欢喜心努力地去做,是精进;心专注地上供而不分心,是禅定;参想供者、供品及供养行为三者皆无自性,乃般若。

何为开光?何为加持?怎么样才能得佛菩萨的加持?

卜灵子的佛教开光开光,又称开光明、开眼、开明,就是新佛像、佛画完成想置于佛殿、佛室时,所举行替佛开眼的仪式。《禅林象器》上说:“凡新造佛祖神天像者,诸宗师家,立地数语,作笔点势,直点开他金刚正眼,此为开眼佛事,又名开水明。”在佛教中,经过开光中的佛像具有宗教意义上的神圣性,受到佛教徒的顶礼膜拜。

开光时,将佛像安好,先诵经及咒语,奉请佛菩萨安座,然后才请高僧为佛像开光说法,《黑谷灯语录》中说:“开眼者,本是佛匠雕开眼,是事开眼;次僧家诵佛眼真言,诵大日真言,而成就佛一切功德,此谓开眼也。”其实开光就是为佛像举行一种说法的仪式,其具体的仪式如下:主法者先拿新毛巾向佛像做一个擦佛像的动作,说一首偈语,赞颂佛菩萨的功德,此谓开眼也。其次再用镜子向佛像正面对照,说几句寺院、佛像完成的因缘;然后主法者拿起朱砂笔,再说一首偈语,然后将朱砂笔向佛眼的方向作一个“点”的动作,大喊一声“开”,经过如上的一番仪式,开光才算完成了。

开光时,由于佛菩萨的功德不,所以主法者所说的法也有所不同,并且主法者常常会提到为佛像开“六通”,即眼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意通,让佛像具有六种神通,点眼眼通,真见无所不见;点耳耳通,妙闻遍及十方;点鼻鼻通,普嗅法界诸香;点舌舌通,演说妙法无穷;点身身通,分身尘尘刹刹;点意意通,能鉴三世群机。

开光法会的仪规最早见于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北印度乌填曩国传法大师施护在开封太平兴国寺译经院译出的《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规经》。该经指出,佛像塑画雕造完成后,就要举行安像庆赞活动。首先选择吉日良辰和结界胜地,其次在此处设置伴盖、幢幡、香花、水果、灯明等佛供,接着由身著庄严如法的阿诸梨起身入佛堂安像,并同弟子们一心观想如来一切圆满之相。然后合掌作礼,瞻仰圣容,以净香花等供于佛前。再是入定心,离疑念,诵咒三遍,请一切佛安住于此,受此香花、灯、果、饮食等供养。复次,安置佛像坐西向东,并用黄布覆盖。阿诸梨作观想佛如一聚火,如来真身诸相圆满,然后以奄阿牛三字安于佛之身上。把“奄”字安于顶上、“阿”字安于口上、“牛”字安于心上。若是金、石、铜等佛像,就要涂上香油,用草刷子刷干净,然后用歌舞妓乐赞颂,僧人复颂香油真言。再用盛满香水和五宝五药花果的净瓶,灌浴佛像,僧众齐诵偈赞,并作歌舞妓乐。若是画像,要用镜子照之,再以前述五种净火涂于镜,沐浴镜中影像。再依次吟诵著衣真言、安耳真言、安发髻真言、安指甲真言、安此须真言、献涂香真言、安庄严真言等等,然后依灌顶仪规将佛像置入曼荼罗,诵本尊真言三遍。一切供养仪具足后,开眼师用笔作点姿势,这是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再诵开眼光真言三遍。

这时,佛像即已开光。诵完开眼光真言后,令施主入曼荼罗,齐诵护摩真言、增寿真言、息灾增益真言,使众生普获吉祥。这时,阿诸梨即教化施主结缘,施利增福,金银财帛等随布施。复次,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施以财物,令福德更具圆满。曼荼罗之内所供财物,必须都归阿诸梨,其他人不得享用。当这套仪规全部完成后,即可收坛。这是密宗的开光。

佛教中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开光也不例外。我们众生从无始以来,受到无明尘垢的污染,而不能彻见诸法的真理,所以需要开发我们内具的智慧。如神秀禅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所以,在开光仪式中,主法者拿起毛巾向佛像作拂尘的动作,这是表示要拂去我们众生心地上的垢尘;然后再用镜子一照,表示垢除净显,明心见性,真正见到诸法的本来面目。用朱砂笔点向佛眼,由于眼睛代表着智慧,所以点开佛眼,意思就是要开发我们众生的内在智慧。我们众生由于无有智慧,对诸法妄起分别,就如眼睛有病,见到空花,所以需要除去眼病,这就是我们的般若智慧。

开光这种仪式源自道教及民俗,由于佛教在流传过程中,受到中国原有的文化影响,所以便接受这种仪式,这也是佛教中国化的一种表现。但是,开光仪式所具有的内涵,则是佛教特有的提升。现代有的佛教徒往往忘记开光的内涵,而偏重追求仪式的隆重,这是执事废理;或者的人认为开光仅是一种仪式,没有什么实在的价值,这是执理废事。这两种现象,都属偏见,佛法提倡事理圆融、事理无碍,所以我们在举行开光仪式时,不要忘记这种仪式的内涵,不仅要开佛像眼,更要我们众生的心眼,开发内在般若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契合佛教的真意。

这个问题,我们过去在讲经、讲席当中也多次的提到。现代一般开光,已经趋向形式、,把开光的意义完全丧失掉了。实际上,开光这桩事情非常重要,它真正的意义,就是说明我们供养这一尊佛菩萨形像意义之所在。这个事情就如同我们世俗间一个伟人的形像,我们建筑成就了,举行一个开幕的典礼。在典礼当中一定要向大众说明,说明这个人他在世的时候,丰功伟业,他对社会大众的贡献,对国家民族的贡献,交待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使社会大众见到他的形像,就生起效法他的这种心念,这就是佛教开光的意义。譬如我们供养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这个像造好了之后,我们要启用,供养启用。在启用的时候,我们要向大众说明,我们为什么供养观世音菩萨,供养观世音菩萨意义是在那里?藉这尊像,开发我们自己自性的光明,所以不是人替佛菩萨开光,是佛菩萨形像为我们开光,这意思在此地。

如果说这一尊佛菩萨形像,请一位法师来给他开光,他就灵了,不开光他就不灵。因为有很多人找我去开光,给佛菩萨开光。我就老实告诉他,你不要供养佛菩萨了,他问为什么?我叫他灵就灵,叫他不灵就不灵,我比他还灵,你供养我就好了,你供养他干什么?你想想对不对?这叫。所以我也可以去装模作样比划比划,我帮他这一比划,他就灵了,你们想想,我岂不是比他更灵吗?连这一点都想不通,那你是愚痴迷惑到极处。一个头脑冷静聪明人一看就恍然大悟,就明白事实真相。我说替佛菩萨开光,他就灵,这是欺骗众生,你们未免也太愚痴、太糊涂了,那有这种道理!所以开光是宣说这个佛菩萨代表的意义。譬如说供养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代表的是慈悲,把菩萨大慈大悲救度一切众生这个本愿宣说出来。我们供养佛菩萨,供养观世音菩萨,就要效法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这一种悲愿。所以见到观音菩萨的形像,听到观音菩萨的名号,就把我们大慈悲心引发出来。我们对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以大慈大悲,真正去爱护、关怀、帮助,这是这一尊名号,这一尊形像开发我们自性慈悲的光明,这叫做开光。所以是藉佛菩萨名号,开发我们自性的光明;藉佛菩萨的形像,启发我们自性的光明,是这个意思。决定不能搞错,错了,那你就。迷,决定不能解决问题,唯有智才能解决问题。这个是学佛不能不知道的。

至于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来给佛像开光,对于佛菩萨的经论、历史渊源,他所表达的意义,都能够通达明了,为大家解说清楚、解说明白,这就对了。绝对不在那些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很深的教育意义,都要把它讲解清楚、讲解明白,才不致于趋向,把佛菩萨当作鬼神来崇敬、来崇拜,祈求天地鬼神、诸佛菩萨来赐福,这是错误的观念,这是不正常的想法。道教开光开光一词其实源自画龙点睛的故事,相传宋代张僧鲧画龙非常逼真,只要点上眼睛龙就会活起来飞走,是说龙在没有点眼睛之前是死物,点上眼睛之后,活灵活现有了生命。画匠画眼睛这一动作称开光。同样的道理,玉石雕刻师雕刻眼睛的动作也是开光。开光的本义非常简单、清楚,就是给神像点上眼睛而已,画像、石像有了大师级人物的点睛之后,大家就认为神像具有了灵性,能发挥神异的护身能力。这就是世俗认为的开光。

因此,开光是指有一定修行成就的人通过持印诵咒,加上给予特别的灵力来消除物品不好的炁场,赋予物品特殊的灵力,使工艺品一样的东西成为可以调整风水的物品或护佑自己的幸运物。一尊神像和一件吉祥工艺品如果没有开光,那仅仅是一件艺术品,还不能供人们顶礼和朝拜,只有开光加持或念经后,才具有灵气。

佛家也有开光的法门,持咒念经,开启玉石,灌注灵气于上,可以辟邪,和道家开光殊途同归。

因此,其实我们现在常说的开光就是高僧或者是道家的高人,用特殊的法门,将法力灌注在有灵气、有能量的玉石或者是水晶等上。

《金光神咒》常用于修道者加持护身,去精邪,辟秽物,开光,益智、延年,转运、祈福等。

天地玄宗,万炁本根。广修亿劫,证吾神通。三界内外,惟道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养育群生。受持万遍,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万神朝礼,役使雷霆。鬼妖丧胆,精怪亡形。内有霹雳,雷神隐名。洞慧交彻,五炁腾腾。金光速现,覆护真人。急急如律令。何为加持?加持,就是有道行之人对饰物或本人,进行的祝福。其实,人要靠自己的修行,不是给你加持了,你就什么都可以了,什么都顺利了,这要看自己的心。

而在外器世间和有情世间,

三世诸佛的加持是无所不在无所不有的。所以一位彻悟法性的成就者,他可以对一切的色声香味触法给予诸佛的圆满加持。但众生由于无始以来的无明迷失了本有的自性,把种种的幻象执为二元对立的实有。虽然诸佛无时无处不在加持着我们,可是众生却无法体会。

所以对于我们凡夫来说,加持的获得必须源于自他二力的相应才行。

《维摩经》上说得好,如果没有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你没有方便,纵有智慧,你也不能发挥。就如同人真有学问、有智慧,他没有口才,他上讲台他讲不出来,可是他写文章写得非常好。我们曾经遇到过这些人,文章确实写得好,上讲台不行,上课的时候不行,他的意思语言表达不出来。

说法讲求辩才无碍,辩才也要求佛菩萨加持,怎样才能得佛菩萨加持?还是一个真诚的感应,我为众生,不为自己,才能得佛菩萨的加持。一般人求佛,为什么求得没有感应?求佛菩萨为众生里面还有自己,百分之九十九为众生,还有一点为自己,感应的力量就达不到。何况现在一般人弘法利生,大概的说我百分之九十为自己,百分之十为众生,大概是这种比例;一半一半的都希有,他怎么能有感应?这一些事实,希望我们同修要细心去观察、细心去体会。在末法时期我们业障都很重,如果不得三宝加持,决定没有能力讲经,这是实实在在的。这经上讲,连地藏菩萨为我们说法都要承佛威神所加,何况我们凡夫?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带弥勒佛有什么意义

你想有什么意义就有什么意义。弥勒菩萨是瑜伽宗创始者,强调“万法唯识”,你又何必执着与那一尊形象有什么意义?佛性中具足一切意、一切识(包括恶念),你又何必人为地把某种意义独立出来?

戴着弥勒菩萨像,首先要信他。如果不信,戴着等于没意义。如果信,则要了解弥勒菩萨是什么,怎么请求他的照顾,否则戴了跟没戴有什么区别?

买了弥勒佛要怎么送人

不要担心,你可以这样操作。

第一步,自己先开光(超过1寸的佛像叫开光,小的叫加持),念南无弥勒菩萨,少则数百,多则上万,百万。

功用,诚心念后,佛像会有加持力。

第二步,找有缘分的朋友(比如信佛的)对他说:“你好,我去某某地方请了几尊弥勒佛,我想和你结个善缘,希望能给你带来吉祥平安

第三步,如果有东西要毁弃,或种种原因佛象不方便继续存放。不要随便丢弃,可以送到各个寺院,一般寺院里都会有“流通处”可以放在那里和其他人结缘。

又或问一下寺院的法师,请法师代为处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