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4203

佛像带过以后还能开光吗,佛像请回来需要开光吗

兴仁信息网2023-09-02 20:40:182

开了光的菩萨可以开第二次吗?

对不确定是否开光成功的佛像,可以二次开光。

开光有两个作用:一是清净,把附在佛像上的众生请出去,二是请菩萨的分身入驻佛像。按民间的说法,这样的佛像就灵验了。

佛公请回来还要开了光才能带吗?

开光要正规 像身里必须有心经 念诵经文 咒语 加持才行

开光是念诵经文把神、佛的法身请来进入这个像里受众生供养,才是真正的开光不然都是空壳,除神、佛像以外,其他物品都是加持,不叫开光。

佩戴的神、佛像,照片等等,自己念诵佛号----阿弥陀佛 意念请佛加持一下就行了

居家佛像是朋友用过的旧像,还要到寺庙加持吗

南无阿弥陀佛

不需要,恭敬诚心的供奉就可以了。

可以参考下面祖师大德讲解开光。

=============================

问:底下一个问题,有人说佛珠、念佛机等结缘品要开光才能够结缘。请老法师开示。

净空法师答:这个没有必要。什么叫开光?是佛像开了光才灵,我替他开光就灵,你们从今之后不要再相信佛像,要相信我。为什么?我叫他灵他就灵,我叫他不灵他就不灵,这不是很明显的吗?统统搞错了。这个开光,我以前讲过几次,也讲得很清楚,大家要记住。开光是什么?是新的佛像建好,是启用典礼。启用典礼一定要介绍给大家,这尊佛像代表什么意思。譬如说建观世音菩萨像,启用典礼的时候开光了,向大众说明,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看到这个佛像开启我们自己慈悲的光。是佛像开我们的光,不是我们开他的光,这不是颠倒了吗?见到释迦牟尼佛,你就想到释迦是仁慈,牟尼是清净,开自己的光,我对自己要清净,对别人要仁慈,这就是释迦。见到地藏就想到什么?孝亲尊师。他常常提醒我们,我们自性的光明就发出来,是他开我们,不是我们开他。我们开佛菩萨的光,还要佛菩萨干什么?这个错误的观念,我们同学们都应当为大家解释,你不解释,全了。佛菩萨开了光就灵了,灵在哪里?这一定要懂得,不要。

佛菩萨形像全是表法的,全是教育的作用,时时刻刻用他来提醒我们。如果有个人天天说你要慈悲对人、慈悲对人,不是讨厌吗?说得太烦了。用个观音菩萨像放在那里,你看像又凋塑得好,你看得也很欢喜,看到他就想到我要用慈悲心对人,我就是观世音菩萨;我要用孝敬心对人,那我就是地藏菩萨,这就对了。菩萨代表修德,佛代表果德,他是表法的,他是个教学的工具,不是别的。你要把他当作神明看待,那全是。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佛像饰物不能贴身佩戴,这在风水学上有何讲究?

因为人哪里都去而且自己平时又贴身对佛像也不尊重

如何在家里供奉释迦牟尼佛像?

供奉在书房最好,不喜者因不见不会"胡言乱语"

供佛关键在心

形式仪轨相较并不重要

想怎么拜都可以

供奉清水、花果及上香都行

那么释迦摩尼佛

阿弥陀佛

都行

如是

渐渐便会明了个中因由

便会如法入法

家里如何请佛?

佛菩萨的像,首先应该到寺院开光。然后供在佛坛。

○佛像与菩萨像可以供在一起吗?

◎这是可以的。一个完整的佛坛,应该起码有一尊本师释迦牟尼像、一本佛经及一座舍利塔,分别表义佛陀之身、语、意。在此以外,可以也供奉其它佛像及菩萨像,但其它佛像应放在本师释迦牟尼像(或图片)之旁位或略低一点的位置,菩萨像再放旁一点或低一点,如果也供奉出世间护法,则再要放低一点。只要如以上所述次第地排,可以把佛、菩萨及出世间护法在一起供。世间的神明、祖先、龙族及地神等,我们三宝弟子不应依止。如要略事供养,亦不可放在佛坛上,只可分开其它地方而供奉,而且不应生起依止信皈的念头。对已死的祖先供奉,其实并不能为他们带来真正益处,倒不如以利益他们的心而代为供养三宝,把功德回向予他们。祭祀祖先是汉地民间传统,并不是佛教的。

为甚么要在佛坛上供水呢?

◎我们对诸佛所作的供养,可以有很多种,例如水、花、燃香、涂香、食品、明灯等等,但就重要是供品的来源之清净及供养时的心清净。'供养之清净'是说不要在供养时生悭吝心或在供上贵重供品后又后悔。'供养来源清净'是指不可以是经由杀生、邪淫、妄语等不善业而换取的供品供养,僧众又不能以由妄言有大神通等不正的方法吸引施主而得来之物品作供。清水是不须辛苦得取的东西,在世俗上而言又没有甚么贵重的价值,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说,供水时供者必定不会生悭吝后悔的心,也不须以各种不善方法而得取,所以清水就成为了最佳的供品之一种。水有八种功德,分别有八种表义,所以缘起亦十分吉祥:(一)清凉 - 表义戒德清净;(二)味甘 - 表义得享百味食;(三)性轻 - 表义身心壮健;(四)质软 - 表义意念柔顺;(五)清澈- 表义意念清明;(六)无臭 - 表义障碍消除;(七)益喉 - 表义成就妙语;及(八)养胃- 表义健康无病。供水之时,供一杯也可以,供七杯也可以。先在杯中放少许水才放坛上排列,然后才倒添至近满,这样做是因为供空杯之缘起不太吉祥,所以宜避免放空杯在供坛上。添水时不要满溢,亦不要太少,加至距杯缘一颗米之粗度为宜。杯与杯之间之距离勿过窄或过阔,亦以一颗米粗度之距为宜。在放下杯时,要恭敬轻轻放下,勿粗鲁地掷投。在添水时,要以双手持壸,似是对皇帝供茶那般恭敬。我们一般会在早上供水,傍晚把水倒去,把杯抹干另放。以上细节是为自己积聚功德而做的,不是为诸佛而做的。大家不要以为这些小节是多余的执着,对凡夫来说,小节正是很重要的成就关键。

○供了佛的食物应如何处置?如果有一天忘了供养怎么办?

◎如果仍然是新鲜的食品,可以自己受用或送予别人;如果供品已经变坏或过期了,则只好丢弃吧!供在佛坛上的食物,不需要放太久时间,即使只放一分钟而在心中供养,也已足够了。佛经并未开示必须供多久的时间,但诸佛根本不需要凡俗的食品,所以你不需要放很久去等圣众受用完毕才撤供,略供一会儿即可以了。供养饮食的时候,不应把好的自己留起而供劣质的。连你自己也不会受用的劣质饮食品,当然不宜作为供佛之用途。虽然诸佛并不会真的受用这些供品,但为了吉祥缘起及积集功德,你仍须供上合适的供品,否则就宁可不作供。忘了供养并无问题。诸佛不同于凡俗的众生,你毋须担心他们会生气或报复,他们也不会因你忘记供养而要捱饿。供养只为了自己之积聚功德,并不是圣众有此需要。不过修持之要诀在于恒久不辍,每天的修持及供养等最好不要中断,这才能生出因恒心而得之成就。尤其是过在家生活的行者,反正每天都要买菜购物,只要把买回的食品或未食用之菜式作供即可。这样的话,既方便又易行,只要你不忘记每天吃饭,就不会忘记作供。

参考资料:http://www.b-i-a.net/iblphk/books/book3_3_gb.html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