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5005

六祖寺八塔开光,开光的八卦镜不用了怎么办

兴仁信息网2023-09-07 21:14:500

佛源的化解云门厄运

本目录内容摘自佛源老和尚1992年所写的自传。 我先于二月十九燃指供佛,数日后禀明老人,毅赴北京。

(编辑注:燃指供佛,指1952年的2月19日,即将过30岁生日的佛源,虔诚地在云门寺大殿内烧香点烛,跪拜宣誓,自燃左手无名指以供佛,数日后主动请缨,前往北京求助。) 名字由来

云门寺又称大觉寺,坐落在广东省乳源县云门山,是国务院确定的汉地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云门寺源于云门文偃。文偃(864-949),俗姓张,嘉兴(今浙江)人。出家后到各地参学。初参睦州道,后参义存,获得印可。禅宗六祖惠能圆寂后,嗣法弟子有湖南南岳怀让和江西青原行思两个法系。到唐末五代间,南岳一系形成沩仰和临济二宗,青原一系分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合称禅宗五家。云门宗的传承是:青原山行思--道悟--崇信--宣鉴--义存--文偃。文偃在福州象骨山雪峰广福院得义存印可后,就来到韶州云门山,修复残破的光泰禅院,开创了自成一系的云门宗禅风。其说教方式独特,被称作“云门三句”。据《五灯会元》曰:“我有三句话,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悟此三句便可入道。

历届修复

1943年,近代名僧虚云从广东曹溪来到云门寺,见古寺年久失修,残破不堪,但文偃祖师肉身犹存,就发愿重兴云门宗祖庭。在虚云法师的努力下,1943年至1951年,历时10年,先后修建了殿堂楼阁300余间,雕塑佛菩萨圣像100余尊,并安禅传戒,演教弘宗,使梵宇重光,钟鼓重鸣,宗风重振。从1953年起,虚云法师的入室弟子佛源继任云门大觉寺方丈,实行农禅并重,以寺养寺。“文革”中停止佛教活动。1983年国务院确定大觉寺为汉地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受到的重视和保护。大觉寺交给佛教界管理使用,佛源法师回到云门,重修寺庙,再塑佛像,恢复佛教活动。1986年农历十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大觉寺举行传戒法会,有800多人分别受出家和在家二众的戒律。云门寺住持佛源法师、广州光孝寺住持本焕法师、大屿山宝莲寺住持圣一法师分别担任传戒师。

大规模的维修

1984年7月至1990年夏,在的支持和海内外信徒的资助下,云门大觉寺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修复后的云门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客堂、钟楼、功德堂、鼓楼、伽蓝殿、延寿堂、祖师殿、禅堂,还新建了虚云和尚纪念堂、舍利塔、山门、佛经流通处、凉亭等,殿堂内塑造了佛像,使寺庙比原貌更加雄伟庄严,格局更加宏大,设备更加完善,以新的面貌再现云门山麓。云门大觉寺共维修改建2600多平方米,新建9800多平方米。今后拟计划建设图书馆、佛教诊所,开发云门峰、云门亭等旅游景点。

云门大觉寺新修的山石碑坊高达12米。山门内壁存有著名的南汉大宝元年(958)《大汉韶州云门光泰禅院故匡真大师实性碑》等重要石碑,为佛教珍贵文物。距寺半华里,有海会塔,周围有殿堂房舍数十间,可容百人居住,现为女众修学的场所。后山又新修了虚云和尚纪念堂及舍利塔,林泉幽胜,可供僧人闭关阅经之用。寺前有观音山、桂花潭风景区,有桂花潮、出米石、九仙岩、慈悲峰、铁鼓山等山水名胜,流泉飞瀑,山岩嵯峨,桂花香溢,风光绮丽。 一九九零年,师兼任益阳白鹿寺方丈。

白鹿寺建在益阳市城区资江南岸的白鹿山上,毗邻会龙山,距离资江一桥仅200余米。它始建于唐代宪宗元和年间,距今约1200年。古寺鼎盛时期有四进,第一进为弥勒佛殿,左右为四大天王;第二进为观音殿,左右为佛学堂;第三进为大雄宝殿,左右为十八罗汉,左厢房为禅堂,右厢房为斋房,第四进为药师殿、藏经楼。住寺和尚有300多人,是益阳最大的一座寺庙。 一九九一年,师兼任南岳衡山祝圣寺方丈。

祝圣寺原名迎祥寺,又名钵盂庵, 是鸡足山一座庞大的建筑群,系虚云和尚亲自在国内外募化功德创建,清光绪赐名护国祝圣寺,为十方丛林大刹,总面积1.335万平方米,1984年,国务院确定祝圣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佛教开放活动场所。 一九九二年,师兼任南华寺方丈。

南华寺又称南华禅寺,坐落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县马坝东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离韶关市南约22公里。 南华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是禅宗六祖惠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

1990年,佛源法师继南华丈席,1992年5月17日隆重举行方丈升座庆典及虚云老和尚、惟因和尚舍利塔落成开光仪式。其主事于南华期间,源公继前贤未遂宏愿,重修天王殿、宝林门、藏经楼,新建虚云老和尚纪念堂、智药三藏尊者纪念堂、卓锡泉牌坊、《六祖坛经》碑林、头山门第一牌坊等。

1993年,韩国观音禅院方丈、曹溪宗传灯第七十八代传人崇山禅师,率领本国及美国、日本、东欧南非诸国一百三十多人专程到曹溪礼祖。1995年佛源法师应韩国华溪寺之请,前往该寺主法传戒。

1994年首次在曹溪启坛传授二部僧戒,举行水陆法会,镌刻佛祖道影分布供奉在法堂、六祖殿内。

1996年又与同仁在南华禅寺举行‘禅宗世界一花第四届法会’,是中国乃至世界禅宗历史上第一次盛举。

1996年冬,为不忘前贤大德弘扬禅宗,振兴曹溪祖庭之丰功伟绩,主修《新编曹溪通志》,示嘱弟子李志真等搜集历代诸多遗失史料,聘请何明栋先生为主编,“将清代康熙十一年之后曹溪史实记事,与明代憨山主修,康熙十年重修之《曹溪通志》,进行增补接续”。

1997年10月间,佛源法师率觉慧、继贤二位知客师,参加中国佛教协会组团赴日本出席中、日、韩佛教徒友好交流会议,佛源法师为该出访团副团长,在曹溪南华禅寺历史上也是空前未有的盛事。这些盛世之举,俱出现当今国事昌盛、政通人和的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1998年敬印《金山江天禅寺规约》、《高旻寺四寮规约》各二千册;《禅林宝训》、《六祖坛经讲义》、《金刚经讲义》各五千册;《虚云老和尚开示录》一万册、《古佛画谱》二千册,使法宝经典流传法界。

1999年7月,佛源老和尚退居,传正和尚就任南华禅寺住持。 佛源禅师出生在益阳,出家在栖霞寺。他在致力振兴云门寺的同时,对家乡的佛教事业特别是其祖庭的恢复和建设也特别关注。与云门寺所遭受的命运一样,“文化大革命”中,白鹿寺和栖霞寺也损毁严重,尤其是白鹿寺,其原来的庙宇几乎拆除。是佛源禅师多方筹措,四处奔走筹得巨资,并在地方有关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下,栖霞寺、白鹿寺这才得以修复和重建,由此可见,佛源为益阳的佛教事业恢复元气真正立下了汗马功劳。至今,他在耄耋之年,还在为重建广法寺,建设小西天(佛源寺)、佛学院,为筹划建设益阳佛教公园而尽职尽责不遗余力。

佛源老和尚先后在湘中大地发起并中兴四座古刹:白鹿寺,栖霞寺和乾明寺、广法寺 。其中,位于湖南益阳市会龙山麓的广法寺,是由当代高僧佛源老和尚亲自选址,于2006年9月30日主持奠基庆典。 出家人总是以慈悲为怀,潜心向佛,救民于水火,入定参禅求菩萨保佑助众生渡一切苦厄。佛源禅师的大德正在于此。

无论何时何地,一听说有大的天灾人祸,老和尚便会尽一切能力去救济。如今,无论是云门寺还是白鹿寺,只要是佛源的弟子主持的寺庙,无不是乐善好施的团体。

云门寺所在的乳源县较为贫困,教育经费匮乏。佛源号召僧众节衣缩食,筹巨资修建了云门希望小学。1997年又为该县教育基金会资助10万元。为县内文昌塔的修复工程捐款10万元。1996年湖南发生洪灾,云门寺捐款捐物多达40万元。1998年长江流域普遍受到洪水侵袭,云门寺再次为抗洪抢险捐献了大量的物质和,为此,广东省民政厅还多次对云门寺的义举予以表彰。 佛源法师于1992年创办了云门佛学院,亲任院长,亲撰一诗谱为《云门佛学院院歌》,诗句的字里行间蕴含着老和尚办学的良苦用心:

大觉欣开选佛场,普天花雨散华藏。

三车虚设怜诸子,火宅同离赴乐邦。

衣里明珠当自悟,如来家业勇承当。

宝山已入休空手,高坐白牛见法王。

在老和尚的倡导下,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发展,今天的云门佛学院开设有禅修、教理、尼众律学等三个专业。根据佛学院的办学宗旨与目标,按学修次第又分设为考察班、养正班、预科班、正科班、研究班。

如何做才能无忧无虑的度过一生?

无忧无虑的度过一生就是“无乐之乐,人生极乐”,今天我在这里讲出如何做才能‘’无乐之乐,人生极乐‘’,这是修身的最高境界之一,“无乐之乐”就是极乐,人生极乐,无眼、耳、口、舌、身、意之乐,突破和摆脱了世俗的烦恼和束缚,无忧无虑,健康快乐的活过一生,而常人绝大部分皆皆为纷扰所忧,易起心动念,烦恼,痛苦,忧虑常伴随一生,痛苦不堪。

六祖八塔,代表六祖慧能大师从出生到成佛的禅意八塔

生活中如何做到“无乐之乐”呢?前提是要有’’信’’,我们一定要有信仰,要有敬畏之心,一个人没有信仰,是很可怕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信仰,佛法无边,一定能帮你摆脱这些痛苦。还要做到三点,戒,定,慧,要做到‘’生心无住’’。

佛法无边

戒:身心无住就是戒,要求我们平时碰到烦恼不起心,不动念,放下妄念,放下烦恼,放下痛苦,断却妄念,快乐悠然而至;而常人的心是生心有住的,会因为烦恼而动念起心,烦恼痛苦就油然而生。

定:就是内心不要跟着自己的各种感觉跑,不被自己的感觉所左右才能定,要少妄念,断妄念,专注地工作就是定。定,无住而住,能随时随地的觉知,持续改善。

慧,是无住生心,生智慧心,一个人不受外界干扰,而且清楚自己该干什么,接下来怎么做,这就是智慧。

修到慧,你做什么就能成什么。所以修到无乐之乐,你早已能体现人生价值,绽放生命,同时还能无忧无虑度过一生,这样的人生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人生和向往的人生。

大愿法师

综上所叙,我们要从行动上和内心认知上摒弃欲乐之乐,不断修行,做到戒,定,慧,才能到达无乐之乐,人生极乐,无忧无虑,不为名利所忧,超脱个人得失、金钱、地位、美人,不为生活和工作的杂尘所扰,这样健康快乐的度过一生才是真正的人生大成,世人皆为纷扰所忧,痛苦不堪,而唯有无乐之乐者无忧无虑,心旷神怡,悠然自得,人生大成也。金钱,地位,美人,个人得失,身后都会化为粪土,成过往云烟,永恒的是在世时如何保持快乐的度过有价值的人生,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追求的!写出此文,希望对各位有所启发。谢谢。

四会六祖寺旁边新建的几支塔叫什么塔?

六祖八塔,讲述六祖惠能的一生

关于沈阳东西南北塔的来历

历史上传说,盛京城是按照喇嘛相地术建设的曼荼罗。那么,什么叫曼荼罗?盛京城如果真是一座曼荼罗,它又是如何打造的呢?

佛经记载,曼荼罗是佛之集会的所在,也就是坛城。曼荼罗是梵语Mandala的音译,本来意思是“坛”、“坛场”、“坛城”或“中围”,是为了佛在修行密法的时候,防止魔众入侵而建筑的。

曼荼罗作为佛教真理的一种象征,大多成圆形。《西游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孙悟空用金箍棒将那平地下周围画了一道圈子,请唐僧坐在中间,着八戒、沙僧侍立左右,把马与行李都放在近身。对唐僧合掌道:“老孙画的这圈,强似那铜墙铁壁。凭他什么虎豹狼虫,妖魔鬼怪,俱莫敢近。但只不许你们走出圈外,只在中间稳坐,保你无虞;但若出了圈儿,定遭毒手。 ”孙悟空画的这个圈就可以解释为曼荼罗,只不过简单了些。

在古印度,曼荼罗是指国家的领土与奉神的祭坛。公元7世纪时,佛教传入西藏,松赞干布主持修建大昭寺时,第一次使用了曼荼罗艺术。到了公元8世纪时,印度密教大师莲花生,又将神秘奥妙的曼荼罗应用于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院——桑耶寺的整体建筑设计中。元朝时,藏密佛教僧人在凉州城外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分别兴建了一座喇嘛寺院和四座塔,与凉州城共同构成一座曼荼罗。

女真人很早就接触了西藏佛教。从现有的满文资料来看,最早来后金的喇嘛,是科尔沁的高僧囊素。1616年前后,他曾两次由蒙古科尔沁来到努尔哈赤的部落,与努尔哈赤建立了深厚的交情。后金天命六年(1621)五月,囊素再次来到后金都城辽阳,并在辽阳城大南门外东南方约两里的地方建立了莲花寺及喇嘛园,这是努尔哈赤时期后金建立的唯一的一座西藏佛教设施。

皇太极继位后,喇嘛接踵而至,皇太极对喇嘛十分恭敬优待。天聪八年(1634)八月,蒙古林丹汗死后,其手下人决意投奔满族人的后金国。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林丹汗三宝之一的嘛哈噶喇神像奉至盛京,表明蒙古人甘心听命后金的时代到来了。因此,当神像奉至盛京后,皇太极即命人创建寺院以奉神。崇德三年(1638)八月初一日,位于盛京城外西边的“敕建莲花净土实胜寺”竣工,十二日为之开光,这是清朝建立的第一座喇嘛寺院,树满、汉、蒙、藏四体碑文,供奉嘛哈噶喇神像,象征天命所归、满蒙一体。在喇嘛眼中,盛京为“盛开莲花的境域”,盛京以及大清国乃是佛国佛境,具有西藏佛教帝国的内涵与外观。

随着西藏佛教的传入和蒙古诸部的并入,最终达成满蒙信仰共同体、满蒙间文化的统一,蒙古人信持的西藏佛教就体现在清朝国家意识形态和皇家精神生活上。这一时期,皇太极与西藏不断互派使者,其中有影响的是崇德七年(1642)十月初二日,西藏喇嘛使者来到盛京。西藏僧俗领袖的使者在盛京期间受到恭敬地款待,这些喇嘛也做了许多宗教法事,如为万寿节的服务,为皇太极治病驱邪的施食仪式等等。这期间,盛京敕建护国四塔寺,并于崇德八年(1643)二月开工建造,此举当与这些喇嘛有关。据载:盛京护国四塔寺“大清崇德八年癸未仲春起工”,即1643年二月起工。《世祖实录》顺治元年六月十八日条:“盛京四郊塔工成,赐诸喇嘛宴,及鞍马、币帛、器皿等物有差。 ”即四塔于1644年六月完工。满文档案还记载,顺治元年六月十九、二十二、二十五、二十八日分别对北塔、东塔、南塔、西塔逐一开光,并举行隆重的开光仪式,可见塔的意义更为重要。

皇太极敕建这样大的工程,并且是藏传佛教的,它的动机是什么呢?又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先来看看官方的解释。

据护国寺汉文碑记载:“圣主道济苍生,化隆无外,念兹功德,允合瞻依。特敕工部……于盛京四面各建庄严宝寺”。其目的是为“皇图肇起,宝域弘开,仰兹佛日,跻于春台,雨旸时序,国无祲(jìn指妖气)灾,三途靡惑,五福斯来。 ”

后来,盛京四塔寺象征四大金刚威镇四方、护国安民的说法逐渐演变成喇嘛风水说。如《盛京通志》(1736)记载:“四寺俱敕建,用喇嘛相地术,每寺建白塔一座,云能一统。”以后的《钦定盛京通志》(1784)也有三条类似记载。其一为卷十五·天章:“四寺各建白塔一座,相传当时喇嘛有善相地术者,曾云四塔全、当一统”。《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三十九也记载:盛京四塔寺“用喇嘛相地术,每寺建白塔一座,云当一统。相传为异。国初敕建。 ”《承德县志书》(1910)也照录上述文意。

这些就是历来关于盛京城的喇嘛风水说,即是当初用喇嘛相地法,四寺围绕都城,又各建白塔一座,云能一统天下。

皇太极敕建盛京护国四塔寺,除了听从了在朝西藏喇嘛的建议,还应该与他的病患有关。

据《清太宗实录》和《沈阳状启》记载:皇太极从崇德五年二月就已开始发病,到崇德五年七月时已“病体难支”,不得不离开盛京去鞍山温泉调养,时间长达一月之久。即使在九月初从鞍山温泉回到盛京,也只是“躬身稍安”。到了十月二十五日皇太极过生日时,他的病体还是“气不甚平,不能久坐”。此后,崇德六年八月,皇太极闻听明总兵洪承畴率兵六万屯松山,便带病亲率大军赴援辽西,由于日夜兼程“急行”,鼻孔出血不止。九月,得知最喜爱的宸妃病重,星夜急驰回京。宸妃病亡后,皇太极“长在哀伤之中”。到了崇德七年以后,皇太极的病势日趋加重,盛京喇嘛多次为他做法事,以“逐鬼禳(ráng:解)灾”。崇德八年二月二十五日,皇太极身体有所好转,兴致所至,出外打猎,然而回来后却再次病倒了,而且一病不起。三天后“帝避痘西门外别馆”,并在此下旨敕建盛京城四周的喇嘛寺和喇嘛塔。由此可见,崇德八年二月开工建造盛京护国四塔寺,当与他的病患有关,而盛京城西的护国延寿寺即是皇太极为自身所作的一种佛事,以求“虔祝圣寿”,希望自己能够早日康复。

另外,据护国寺藏文碑记载,建造四塔寺,是“为征服为害的魔鬼,给一切有情带来利益,特别命令工部大臣们,在盛京的四面建立佛寺四座,佛塔四座。 ”

皇太极选定的设计者,都是萨伽派出身,而萨伽派四大圣物之一就是尊胜塔。而按照藏文碑文,盛京四寺的塔是一样的,也都是尊胜塔。从佛经八大灵塔的记述中,可看出尊胜塔的功能是消病延寿,这恰与为皇太极祈祷延寿的建寺目的相符。

这么看来,皇太极敕建盛京护国四塔寺的真实目的是为了祈祷消灾延寿,护国安民只是扩大化的愿望而已。

盛京城在方城之外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建一座一式的藏式喇嘛塔和住有喇嘛的皇家寺院,与凉州城在方形城池与喇嘛寺院、塔等设施的关系上极为相似,且都是西藏佛教萨伽派高僧设计,建寺目的之一也都是镇护城池,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其不同则在于:盛京城四座塔寺是一齐建造,设计时应该有完整的寓意。那么,这个完整的寓意又是什么呢?

在佛教上看,制作曼荼罗道场最关键的是结界,即以一些物品或圣物,真实地或象征地把一个区域区分出来,加以守护,而使之成为圣域。《十一面观音神咒经》记载:“我欲护身结界法事,在此院内,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所有一切破坏正法毘(毗)那夜迦恶神鬼等,皆出去我结界之所七里之外;若护正法善神鬼等,于我佛法中有利益者,随意而往。 ”

这段话中所说的院子即是结界的意思,以将内外隔离开来,使院内得到保护。盛京城周围的四座寺院,连同各自的尊胜塔,连起来形成一个圆环,将皇城乃至皇宫环绕在其中心,这就是佛教上所说的结界,以保护京城不受侵害。

在密宗,结界并不是目的本身,而是为了建立曼荼罗。因此,盛京城与周围的四塔寺等建筑物的关系,构成了一个曼荼罗。考虑到清朝统治者自称文殊的说法,盛京城与护国四塔寺构成的曼荼罗应该是文殊菩萨为主尊的曼荼罗

八卦镜怎样摆放?

不宜对着人、适于悬挂。

八卦图放在住宅哪里最好?

八卦镜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八卦镜的八个方位按照家里风水的方位摆放就可以驱灾辟邪。同时八卦镜也是一个风水摆件、吉祥物,放在家中一定要注意八卦镜的摆放位置。八卦镜如果被随意摆放也可能会得到相反的效果,所以八卦阵要摆放在家里面的这几个方位才可以辟邪驱灾。

1、摆放在门窗上

家中的门窗是邪气和煞气的主要来源。家中的门窗如果对着楼房的棱角就会受到楼房的煞气,家中居住的人因此可能运势好,家里的门窗如果正对马路,那么很容易外面的邪气会侵扰家中,是家里人的发展受限,在门窗上摆放八卦镜则可以化解这一些煞气或者邪气。

2、摆放在厕所里面

在风水玄学中,厕所是家中藏宝的地方。八卦镜除了驱邪避灾还有保护钱财的作用。如果在厕所摆放八卦镜则可以是家里人的财产更加安全。如果将八卦镜的方位对好,甚至可以有招财的作用,家里人的财路广开,事业上升。

3、摆放在楼梯下

楼梯是家里人每天都要走的地方,所以楼梯也是一个重要的方位。同时楼梯下的位置也是家中藏污纳垢的地方,所以家里的楼梯下面的煞气也十分重。在家里的楼梯下摆放八卦镜可以化解家人的灾祸,使得家里人出入平安,在事业和爱情的道路上也不会有太多坎坷。

八卦镜是吉祥物,但也需要懂得用它,它才可以发挥作用。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