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1711

什么叫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人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兴仁信息网2023-12-10 07:17:230

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如果你只是想得到答案,那很简单。可是你要想真的解决这个问题,那你只有自己证悟了。

佛教中的六道轮回是怎么回事?

就是在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中辗转轮回: 所谓轮回,实际上是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转,并不真的像轮子一般地回环。轮回的范围共有六大流类,佛教称为六道,那就是由上而下的:天道、人道、修罗(神)道、傍生道、鬼道、地狱道,这都是由于五戒十善及十恶五逆(十善的反面是十恶,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坏僧团的和合、出佛陀的身血,称为五逆)而有的类别,五戒十善分为上中下三品,感生天、人、修罗的三道,十恶五逆分为下中上三品,感生傍生、鬼、地狱的三道。作善业,生于上三道,作恶业,生于下三道。在每一类别中的福报享尽或罪报受完,便是一期生死的终结,便又是另一期生死的开始,就这样在六道之中,生来死去,死去生来,便称为轮回生死。 不过佛教特别相信,众生的生死范围虽有六道,众生的善恶业因的造作,则以人道为主,所以,唯有人道是造业并兼受报的双重道,其余各道,都只是受报的单重道,天道神道只有享受福报,无暇另造新业,下三道只有感受苦报,没有分别善恶的能力,唯有人道,既能受苦受乐,也能分别何善何恶。佛教主张业力的造作薰习,在于心识的感受,如若无暇分辨或无能分辨,纵然造业,也不能成为业力的主因。所以,佛教特别重视人生善恶的行为责任。 正因为造作业力的主因是在人间,所以上升下堕之后的众生,都还有下堕上升的机会,不是一次上升永远上升,一次下堕永远下堕。 人间众生的造作业因,是有善有恶的,是有轻有重的,人在一生之中,造有种种的业,或善或恶,或少或多,或轻或重。因此受报的机会,也有先后的差别了。所以,人在一期生命的结束之后,朝向轮回的目标,有着三种可能的引力,第一是随重:一生之中,善业比恶业的分量重,便先生善道,善道的天业比人业重,便先生天道;如果恶业比善业重,便先生于恶道,恶道的地狱业比傍生业重,便先生于地狱道,受完重业的果报,依次再受轻业的果报。第二是随习:人在一生之中未作大善也未作大恶,但在生平有一种特殊强烈的习气,命终之后,便随着习气的偏向而去投生他的处所,所以,修善学佛,主要是靠日常的努力。第三是随念:这是在临命终时的心念决定,临终之时,如果心念恶劣,比如恐怖、焦虑、贪恋、嗔恼等等,那就很难不堕恶道的了,所以佛教主张人在临死或新死之时,家属不可哭,应该代他布施修福,并且使他知道,同时宣说他一生所作的善业功德,使他心得安慰,使他看破放下,并且大家朗诵佛号,使他一心向往佛的功德及佛的净土;若无重大的恶业,这种临死的心念倾向,便可使亡者不致下堕,乃至可因亡者的心力感应了诸佛菩萨的愿力,往生佛国的净土——这是佛教主张临终助念佛号的主要原因。 民间的信仰,以为人死之后即是鬼,这在佛教的轮回观中是不能成立的,因为鬼道只是六道轮回的一道,所以人死之后,也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生于鬼道。 详细请见: http://www.buddhist-edu.net.my/BuddDatabase/FoXueWenJi/ShengYan/XueFoQunYi/ShengYan004Content.htm 参考资料:圣严 正信的佛教

什么是三世因果

三世因果其实是累世因果(3为多数)...人们都背负很多业力(罪人)..包括”好人”&”坏人”...

谁能解释三世因果与六道轮回

净空---你心里头执着任何东西都是六道轮回,只有执着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

但是我们今天要把念佛当真,为什么?我们去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再把这个放下,这是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一个工具。一个交通工具,没有这个不行。了解大乘教义,我们用这个工具,我们也不执着工具,好!这个与性德相应,与阿弥陀佛相应。不明这个道理,我拼命执着,行!能往生。这了不得了!你心里头执着任何东西都是六道轮回,只有执着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因为六道里头没有阿弥陀佛,六道里头没有极乐世界。执着这个名号,它的果报就是极乐世界、就是阿弥陀佛,这个道理要懂。

====================================

净空---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从执着来的,只要你有执着就有六道轮回。

我们不是上上根人,惠能是上上根人,因为他能在一句话下,统统都放下,成佛了;我们没办法,因为业障习气太重。但是不要紧,我们一点一点放,每天都放、每年都放,愈放愈多,境界就愈来愈提升。

先放下执着,不要再执着了,执着是个妄想,不是事实真相,你能执着到吗?执着不到!我执着这个身是我,我能不死吗?身体还要死,你就执着不到,执着不到何必执着它?何况它是个假东西,它根本就不是真的。所以一切都不执着,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着,你就证阿罗汉果,六道就没有了。

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从执着来的,只要你有执着就有六道轮回。你不执着,六道就没有了,证阿罗汉果。然后你就晓得六道是一场恶梦,醒过来之后,六道不见了。那是什么样的境界现前?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现前了,那世界很美好、清净,没有烦恼。

可是他没有见性,因为他还有分别、妄想。能够把分别妄想再断掉,十法界不见了,这还是一场梦,又醒过来了。醒过来是什么境界?一真法界现前,就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这一醒过来,佛经上称他叫法身大士,就是禅宗里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境界里面太多太多的障碍全破了。

遍法界虚空界,就像贤首国师《还源观》上讲的,出生无尽,周遍法界,出生无尽,你统统都明了;含融空有,那是什么?你本来就是这样的,你的心量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它起作用,就是每个信息到你这儿你都知道。内是阿赖耶,在那里产生变化,外面是虚空法界,你统统清楚,没有一样不知道。对于这些发生的事情,你的应付那真叫极高明而道中庸,你没有起心动念,自然就应了。

===========================================

净空---因果只通三世吗?

那你要晓得三世的意义,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过去还有过去,未来还有未来,所谓"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所以三世因果是贯彻的,彻始彻终,就是无始无终,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绝对不是说只有过去一世,只有未来一世,不是这个讲法。我们也跟诸位报告,美国魏斯医生他临床的实验报告,用催眠术你看居然他一个病人能够回到过去八十六世,时间差不多是四千年。一世一世在催眠当中都能够说得出来,既有过去,决定就有未来。做这个实验的人是一个平民,一生没有什么大恶,也没有大善,来到人间次数很多。魏斯医生说得也很好,他在人间的功课没有学得好,老留级!像念书留级留了八十六次。真正学得好了,就往上升,做得实在不好就往下降,老到人间来,没学好,这个道理要懂。

为什么说有三世因果 六道轮回

我们中国文化,尤其信佛的人应该晓得,佛教的基础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上面。如果信佛却不了解这个道理,那么你说信佛,根本是。三世是指前世、今世、来世。前世的前世还有数不完的前世,来世的来世还有连绵不尽的来世。六道轮回包括天道、修罗道、人道(上三道),以及畜牲道、饿鬼道与地狱道(下三道),每一个生命就依他自身所作为,感得各式各样的因果报应,生生世世不停地在宇宙间轮回转世,这是佛教根本的道理所在。

传说中的三世因果究竟是怎么回事

净空---那你要晓得三世的意义,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过去还有过去,未来还有未来,所谓"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所以三世因果是贯彻的,彻始彻终,就是无始无终,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绝对不是说只有过去一世,只有未来一世,不是这个讲法。

大安---因果报应有三种方式:现报,生报,后报。异熟果即属于生报或后报。

一次,释迦牟尼佛对阿难说:“有人今世行善,到临命终时,他反而转生到地狱;还有一种人,他今世造作了很多的恶业,但是死后却转生到天上。”阿难尊者就不理解,为什么恶人到天堂去了,善人到地狱里去了,原因何在?善恶报应的原理怎么体现的?

现在社会上一些人看到善人往往受罪、处境不好,恶人往往得势,就觉得没有因果报应。由于他就不相信因果,由此推演而不相信净土法门。这确实是相信因果的瓶颈。俗语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此话虽浅显,道理却很明显。对此严肃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理论上圆满的解答,因果的法则就被推翻了。推翻因果法则,善恶行为都没有依据,大家就没有理由要行善。

佛法对此问题的解答:这在法相唯识宗中称为异熟果。就是你现在造的业,是在不同时空态中报,即是异时异生而成熟果报。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三报论》讲到因果报应有三种方式:

一、现报,二、生报,三、后报。异熟果即属于生报或后报。

今世行善,死后堕地狱是由于他今世行的善还没有成熟,但他前世造的恶先成熟了。他堕地狱是他前世造的地狱因在今生成熟了,他先得下地狱的报。但今世所行善,会在以后时空态受报。

今世造恶,死后生到天堂去是由于他今世的恶还没有成熟,但他前世善因先成熟了,先成熟则先受报。造恶的人前世的善先熟了,由这个善因生到天上。

这一复杂的格局,我们凡夫看不清楚,就会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律表示很大的怀疑,其实异熟果的情况在我们生命流转的过程当中出现很多。

例如一个修行人生了重病,那是否表明他修行没有功夫,或者修行没有用?戒贤论师是古印度的高僧大德,但是他得了一种病,痛苦到要。他要时,感得文殊、普贤、观音等大菩萨现前告诉他:你原来曾作过国王,杀害了很多众生,按你的杀业本来是要下地狱,由于你今生修道的成就,重报轻受,受人间病苦的折磨,就把你下地狱的杀业给报掉,不是说你修行没有功夫。而且告诉他:“三年之后,大唐国玄奘要来向你求学。”这时候戒贤论师心境才稳定下来,慢慢忏悔业障,继续修行,病渐渐好起来。三年之后,果然玄奘来向他学法相唯识。戒贤论师的弟子向玄奘介绍戒贤论师生病的情况,由于实在太苦,那位弟子都哭得说不下去。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