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4186

五行之土主于信,五行土旺缺金日主天干为土

兴仁信息网2023-06-25 17:55:500

五戒十善和十恶五逆 请详细的介绍下

松赞干布时期,大臣吞弥桑布扎最初翻译的几部佛经中有一部名为《十善经》,主要讲解佛教“十戒”(或称“十善法”)。“十戒”的内容包括“身三”,即不杀、不盗、不淫;“口四”、即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意三”、即不贪、不嗔、不痴。身、口、意代表了行为、语言和思想。“十戒”源于“五戒”,而又与“五戒”侧重不同。“五戒”侧重于止恶,而“十戒”侧重于行善。由“十戒”而来的“十善”即以不净观离贪欲,以慈悲观离嗔恚,以因缘观离愚痴,以诚实语离妄语,以和合语离两舌,以爱语离恶口,以质直语离绮语,以救生离杀生,以布施离偷盗,以净行离邪淫。“五戒十善”是佛教伦理道德的基础。以佛教的观点,守“五戒十善”可确保投生人天善趣,免堕三途,即使今生不能解脱,来生仍可继续修持。

五戒是做人的准则,是完善人格的基础。

五戒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五戒】

[出增壹阿含经]

〔一、不杀戒〕,谓人若于彼众生,妄加杀害,而夺其命,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寿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杀戒。

〔二、不偷盗戒〕,谓人若于有主物不与而窃取之,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受贫乏报。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盗戒。

〔三、不邪淫戒〕,谓人若淫泆无度,好犯他人妻妾,死堕恶道;或生人中,妻妾亦不贞良。若不作是事,名不邪淫戒。

〔四、不妄语戒〕,谓人若妄造虚言,隐覆实事,诳惑众听,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口气臭恶,为人所憎。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语戒。

〔五、不饮酒戒〕,谓人若饮酒则纵逸狂悖,昏乱愚痴,无有智慧。若不饮者,是名不饮酒戒。

【五戒配五常五行】

[出仁王经疏]

〔一、不杀配仁〕,慈爱好生曰仁,五行之木亦主于仁,仁则不杀,故以不杀配仁也。

〔二、不盗配智〕,邪正明了曰智,五行之水亦主于智,智则不盗,故以不盗配智也。

〔三、不邪淫配义〕,制事合宜曰义,五行之金亦主于义,义则不邪淫,故以不邪淫配义也。

〔四、不妄语配信〕,真实不欺曰信,五行之土亦主于信,信则不妄语,故以不妄语配信也。

〔五、不饮酒配礼〕,处事有则曰礼,五行之火亦主于礼,礼则防于过失,故以不饮酒配礼也。

持十善戒行者中,上品者与中品者由其功德,得生于天上,下品者能王于人中 。

十善: 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

【十善】

[出法界次第]

善即顺理之义。谓行此十法,皆顺理故。然有二种:一者止,二者行。止,则止息己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也。

〔一、不杀生〕,不杀生者,谓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既不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盗〕,不偷盗者,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善。既不盗已,当行布施之善也。

〔三、不邪淫〕,不邪淫者,谓不行邪淫欲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四、不妄语〕,不妄语者,谓不起虚言,诳惑他人,即是止妄语之善。既不妄语,当行实语之善也。

〔五、不两舌〕,不两舌者,谓不向两边,说是谈非,令他斗诤,即是止两舌之善。既不两舌,当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六、不恶口〕,不恶口者,谓不发粗犷恶言,骂辱他人,即是止恶口之善。既不恶口,当行柔和软语之善也。

〔七、不绮语〕,不绮语者,谓不庄饰华丽之言,令人乐闻,即是止绮语之善。既不绮语,当行质直正言之善也。

〔八、不贪欲〕,不贪欲者,谓不贪着情欲尘境,即是止贪之善。既不贪欲,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九、不嗔恚〕,不嗔恚者,谓不生忿怒之心,嗔恨于人,即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当行慈忍之善也。

〔十、不邪见〕,不邪见者,谓不偏邪异见,执非为是,即是止邪见之善。既不邪见,当行正信正见之善也。

【引佛经】: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佛教认为,这类不道德的行为应该严格禁止,所以称为五戒。

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建立的,约身、口、意三业分成十种。反之,称为十恶。

身业有三种:不杀、不盗、不邪淫;

口业有四种:不妄语欺骗、不是非两舌、不恶口伤人、不说无益绮语;

意业有三种:不贪、不嗔、不愚痴。

十恶原来称“重罪十条”,设立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律》中,是将严重危害国家利益和伦理道德的行为归纳成十条,放在法典的第一篇,以示为重点镇压对象。到隋唐时,定型为“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1.谋反

妄图推翻政权,即夺皇帝位。古文是“谋危社稷”,国家通称社稷,代称君主。

2.谋大逆

图谋毁坏皇室的宫殿、宗庙、陵墓。

3.谋叛

即预谋叛国,投向敌对政权。

4.恶逆

殴打或谋杀父母、祖父母,杀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丈夫、丈夫的祖父母、父母。

5.不道

杀死一家没有犯死罪的三人。

6.大不敬

触犯皇帝尊严地位的七种犯罪,例如,盗窃皇帝宗庙的用品、现用、备用和用过的物品;医生没有照药方为皇帝配药;御用船造不牢固的;诽谤皇帝;对抗皇帝使臣等。

7.不孝

控告、咒骂父母、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健在时分家,不供养祖父母、父母,诈称父母、祖父母死等。

8.不睦

谋杀五服内的亲属,殴打、控告丈夫,殴打其他亲属等。

9.不义

杀死长官或老师、长辈等。

10.内乱

家族内的乱伦,奸淫近亲。

如果犯了十恶中任何一条,一般是不赦免的(包括皇帝下旨赦免),即俗话说的“十恶不赦”,但也不绝对,有的罪名是遇到国家大赦时改变处死方式,有的则改判流放。

【十恶】

由彼三业,能成十恶。恶者乖理之行,谓众生触境颠倒,纵此感情于身口意,动与理乖,成此十恶也。

由于身造者三:

一、杀 杀谓杀害生命。

二、盗 盗谓盗取财物。

三、淫 淫谓淫狎行动。

由于口造者四:

四、妄语 妄语,谓虚诳不实之语。

五、绮语 绮语,谓杂秽不正之语。

六、恶口 恶口,谓骂詈恼人之语。

七、两舌 两舌,谓离间两方之语。

由于意造者三:

八、悭贪 悭吝贪着。

九、嗔恚 嗔恚忿怒。

十、邪见 暗昧迷理。

由彼三业,亦成十善。善者、顺理之义。行顺理之十法,是名十善。然有二别:一者以止恶故,得名为善。谓能止息己恶,不恼于他。所以反乎十恶,即是十善。

┌一、不杀生。

一、身三┤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

│五、不绮语。

二、口四┤

│六、不恶口。

└七、不两舌。

┌八、不悭贪。

三、意三┤九、不嗔恚。

└十、不邪见。

又者以行好故,亦名为善。谓能修行胜德,利安一切,其数亦十。

┌一、救护生命 不惟不行杀害,更能行其救护。

一、身三┤二、给施资财 不惟不行盗取,更能行其给施。

└三、遵修梵行 不惟不行淫邪,更能行其清净。

┌四、说诚实语 不惟不行诳惑,更能行其实语。

│五、和合彼此 不惟不行离间,更能行其和合。

二、口四┤

│六、善言安慰 不惟不行粗犷,更能行其柔和。

└七、作利益语 不惟不行杂秽,更能行其正直。

┌八、常怀舍心 不惟不行悭贪,更能行其施舍。

三、意三┤九、恒生慈念 不惟不行嗔恚,更能行其慈忍。

└十、正信因果 不惟不行邪见,更能行其正信。

【五逆】 [出华严孔目] 一杀父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部分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四分律云。若杀父母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二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嗔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律云。破和合僧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三出佛身血谓佛是一切众生慈低级。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历劫供养。不能报其恩德万一。而遍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多推山掷佛。山神接之。迸一小石。伤佛足指。即有血出。以此因缘。后堕地狱。(梵语提婆达多。华言天热。)四杀阿罗汉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无法可学。又名应供。应受人天供养故也。众生即当供养恭敬。以为种福之田。遍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律云。杀阿罗汉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破羯磨僧梵语羯磨。华言作法办事。谓比丘受具足戒。或行忏悔法时。当依和尚阿阇黎行羯磨法。作法成就。方为得戒。若有人见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恶心破其作法。令不得戒。是为逆罪。律云。破羯磨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和尚。梵语邬波遮迦。于阗国翻和尚。华言力生。梵语阿阇黎。华言轨范。)

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都代表什么,有什么意义

五行是一个抽象概念,简而言之五行在不同领域,代表不同意义,如:方位、物质、五脏、季节等: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五行和阴阳本质有二: 一五行是阴阳的不同的组合状态。二五行是阴阳交互运动的不同阶段。易经中有八卦为乾、坤、艮、兑、离、坎、巽、震从个经卦,按照《周易》的解释,八个卦都有各自的五行性质: 震为雷的性质为木,位于正东方;兑为泽的性质为金,位于正西方;离为火的性质为火,位于正南方;坎为水的性质为水,位于正北方;坤为地的性质为土,位于西南方;艮为山的性质为土,位于东北方;巽为风的性质为木,位于东南方;乾为天的性质为金,位于西北方。

五行的性质

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各个性质,依次如下: 木-好华美,且具有风雅的个性。木性代表仁,就是又慈爱,又行善的意思。 火-性情急躁,而富有自尊心。火性代表礼,就是为人谦让谨慎,敬上而不欺下。 土-性情温厚笃实,而具有自信心。土性代表信,就是又诚实又温厚诚恳之意。 金-性情刚强,而具有自尊心。金性代表义,就是崇善弃恶,事事都顺理。 水-人聪明,并能推测事物。水性代表智, 就是观察事物详细,对于任何事能预知前兆,善理权谋术事。 也可以说是仁、义、礼、智、信的五行。中医五行相生相图

五脏:木性为肝脏;火性为心脏;土性为脾脏;金性为肺脏;水性为肾脏。 五色:木代表青色;火代表红色;土代表黄色;金代表白色;水代表黑色。 五方:木为东方,火为南方,金为西方,水为北方,土为中央

五行相生相克原理

五行有‘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五行相生’是互相生旺的意思,表示生成化育,‘五行相克’就是互相反驳、互相战斗、制衡。 根据宇宙的磁场原先是浩瀚的大海(水).在海中产生了植物(木).再经由太阳(火)的照射慢慢的有了陆地(土).再从陆地中去发现了铁的矿物质(金).尔后从铁矿中提炼成铁器做成盆子来取水。这就是大地自然的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循环状态。 又赤裸裸的大地一定要植树(木),用大树的根来拱固土质大雨来时才不会土质流失(土),大雨会造成水灾就必需用土来筑墙保卫家园(水),古时家园的门口都要摆个大水缸下雨时备水以备火灾可灭火(火),为保卫家园及家中煮饭生火必需有刀枪斧头器具所以要提炼顽铁(金),生火需要用锯子斧头来劈材(木),这自然的相克制衡道理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天地间的万物产生之后,虽然有相生但也要有制衡,如水会使树木生长,也会使土质流失,而木按照‘木克土’的道理来克土,这就是自然的循环状态。

五行(金木水火土)的象征物(动物?实物?)是什么?

金色白,方位西,4像中对应虎,金生水,火克金

水色玄,玄就是黑里透红的颜色,方位北,4像中对应武,就是一种龟蛇合体的神兽,水生木,土克水

木色青,方位东,4像中对应龙,木生火,金克木

火色赤,方位南,4像中对应雀,火生土,水克火

土色黄,方位中,跟4像没有对应,土生金,木克土

所以黑白绿红黄被称作正色,其他颜色都叫间色。那个。。奥运福娃貌似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颜色

(国学)金木水火土之中土代表什么

土主信,其性重,其情厚,其味甘,其色黄。土盛之人圆腰廓鼻,眉清木秀,口才声重。为人忠孝至诚,度量宽厚,言必行,行必果。土气太过则头脑僵化,愚拙不明,内向好静。不及之人面色忧滞,面扁鼻低,为人狠毒乖戾,不讲信用,不通情理。

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各代表人身体的什么部位

中医将人和自然界千变万化的规律抽象概括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状态的变化。阳气处在生的状态就叫“木”,处于长的状态就叫“火”,处在收的状态就是“金”,处在藏的状态就是“水”,而生长收藏的转换过程称为“化”,即是“土”。通俗的讲,“木、火、土、金、水”就是将天地万物、四时变化、人体生命变化的无量无边的信息分为五种类别,即平日里经常说的“五行”。 五行的归属是中医的理论基础。比如颜色分为青、赤、黄、白、黑;味道分为酸、苦、甘、辛、咸;方位分为东、南、中、西、北;音韵分为嘘(xu)、呵(he)、呼(hu)、咝(si)、吹(chui);气候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人体生命系统分为肝、心、脾、肺、肾。其中的青、酸、东、春、肝、嘘(xu)都是互相关联的,同属于“木”这个类别;赤、苦、南、夏、心、呵(he)也是互相关联的,同属于“火”这个类别。 宇宙间上下左右与中心五点均衡之基本动能,为能的升、降、扩散、收缩与稳定,其作用综合分别为火、水、木、金、土代表之,能的生长为阳,消耗为阴,能的助力为生,阻力为克。人为小天地,天地之五行即人身体的五行。人身之五脏五行为肺金、心火、肝木、肾水、脾土五行为人体五脏之能的五种活动现象。

兹以肺「金」为例:肺主气、气动即为风,风即能,金能传热(能),吸热(能),散热(能),吸入呼出含有水份的空气,蒸发水气,冬天口鼻可见呼出白茫茫的水蒸气是热热的,为肺金受心火生热,蒸发水气成热(能)所生之余热(能)。肺主皮毛,皮毛被全身肌肤之表,皮肤毛孔亦司呼吸排汗散热、吸热、传热之功能,夏天热汗多,汗亦与呼吸之散水气同,汗多则肾排尿少,冬天汗少则尿多,是为肺「金」调节体温、吸热、散热、传热使温度上升,下降为「金」的作用。

火有君火、相火、火即热(能)自然界太阳为君火,地球的内热为相火,心为君火,肾中之阳为相火,火藉金而传,营养火化生热(能),心主血液,主全身热的能源,运动心跳加速,则肺呼吸加速呼吸空气,以散心火所生之热,风断即气绝,气绝即身死,人死体温散失,体温即是火,身体骤冷,皮肉腐烂,「水」汁无火蒸动气化而流失。

木为生火之源,肝为木,肝主筋脉,护卫血液,使血液有沟渠(血管)可循,不致火热(能)泛滥,内经言:「肝脏血,卧则血归于肝(即肝如电流之充电)」,醒后肝血源源不断供应心脏利用,心因以产生活力(火),肝供应心脏血液,肝血尽则疲倦欲睡,睡醒则肝如充电般充血而体力恢复。B型肝炎因肝受感冒化学药物中毒与风寒所阻,致肝不能充血,血不能归于肝,则肝无血以供应心脏(火)使用,故人始终疲倦嗜卧,醒则口苦口干,肺金吸热散热太快,消耗心火所生之热,皆足以令肝血加速枯竭,致肝所主之筋脉,受风寒不能护卫血液循环,而筋骨酸痛,甚至抽筋,故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是为木生火,而金克木。

肾为水脏,中医学上的补「肾」壮「阳」,「阳」为生命的生生之能,「肾」为生命之始,「补肾」是补生命之源亦即是补全身,「壮阳」即是强化生命的生生之能源,男女皆可补肾壮阳,而不是狭义的补男人的阳具。

内经灵枢经脉第十 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强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又曰:「肾主骨,骨主髓。」肾主骨,肾为水气所生,骨为筋、脉「木气」联结之支架,肾中之阳强,则可使肝木生长茂盛,肝木强则心火之能源能获得供给无虞,活力旺盛,肾中之阴水旺,则可降低心火所耗之能,而助肝木藏血之耗失,肾水旺则火自平,故曰滋阴降火。

脾属土,土能生养万物,脾主肌肉,土旺则饮食健而肌肉强,甘津之气布溢,全身得以润泽,肌肉强能致皮肤具弹性光泽,发挥肺的吸热、散热、传热功能,食不甘美则肌肉衰,致皮肤弹性失,肺金气弱而元气衰,是为土生金。

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人体什么器官

以五脏配属五行,则由於肝主升而归属於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於火,脾主运化而归属於土,肺主降而归属於金,肾主水而归属於水。

①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条达,有疏洩的功能,有「木」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有「火」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有「金」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有「水」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②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洩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氾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总之,五行学说应用於生理,就在於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