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4683

观音灵签白话星座网,观音灵签周易网

兴仁信息网2023-11-09 18:54:070

观音灵签91签解签

九一签 宗悫长风破浪 上上

好展愁眉出众来。前途改变喜多财。一条大路如天阔。凡有施财尽畅怀。

【白话浅释】:

请将深锁的眉头舒展开来吧,未来必有举荐大用;前方宽广的大道平坦地好似摊开的手掌,一切只要付诸实行,总能称心如意。

此卦前途显达之象。凡事通泰大吉也。

解曰 :一条大路。可向前行。心中用事。只可向前。

此签发善心布施后诸事如心。顺利吉昌。

详解:

此签有”万全准备”之意。提醒当事人,凡事勿拖泥带水。在人生中,我们三不五时会面临许多新的机会或重大的决定,尤其是情况有急迫性、时效性时,人往往会对之后不可预知的结果而产生犹豫、或变得不知如何是好。此时切记沉着冷静,慎重考虑目前的环境与情势,分析出有利自己的优缺点,然后做出正确的决定。如果拖泥带水、迟疑不决,可能导致错失良机。平时就要做好准备,免得突发状况时手忙脚乱。

求婚姻,吉利,大可放手去行动,但是记住,要多做好事多积德行善,这样才会事事顺利

观音灵签第80签

观音灵签解签处第80签上签未宫:智远投军

直上仙岩要学仙,此知一旦帝王宣;

青天日月常明照,心正声名四海传。

诗意:此卦贵人接引之象。凡事和合大吉也。

解曰:有始有终。莫向西东。心中用事。贵人重重。

家宅→平安 自身→吉利 求财→有利 交易→遂意 婚姻→双配 六甲→男 行人→回 田蚕→半收 六畜→胜 寻人→遇 公讼→胜 移徙→吉

失物→南 疾病→安 山坟→吉

典故:智远投军。刘智远(知远)。沙陶(沙陀族)人。刘志远与妻李三娘居舅家。舅嫌其贫。哄志远往瓜园。欲给二瓜精吃掉。志远夜持枪。战瓜精走入地。掘开见剑。拾之辞妻投军。投靠岳勋。官至安抚使。契丹灭晋。中原无主。智远于晋阳即帝位。改国曰后汉。仍称天福而不改元。

【白话浅释】

本欲上高山学习仙术,谁知一日忽被帝王宣召;本身端正无私就好似红日当空,心中的抱负想必也能一举皆知,名扬四海了啊。

【综合分析】

有始有终,大问西东,心中用事,贵人重重。

此签贵人性情之象,【凡百事遇贵人即化凶趋吉者。】

交易-遂意

婚姻-双配

求财-有利

自身-吉利

家宅-平安

六畜-有利

田蚕-半收

寻人-遇

行人-回

六甲-生男

山坟-吉

讼词-有理

疾病-平安

失物-南方

移徒-吉

此为【上上签】,和气生财,贵人相助,求财大利!

观音灵签22签白话解释

观音灵签22签白话解释是所求的事即使在困境中也能办成。

观音灵签第22签叫做六郎逢救,是一种上签,签语解意为:目前的困境即将得到解决,未来所求之事也会得到发展进步,最终取得成功收获。

观音灵签中的第22签来源于杨六郎逢救的典故。古典小说《杨家将演义》将北宋名将杨业的大儿子杨延昭改成了第六个儿子,故而又称之为杨六郎,在小说里,杨家将被番人军队大败,杨家将战死沙场,杨六郎一直撤退到葫芦谷被杨五郎所救。签诗为“旱时田里皆枯藁,谢天甘雨落淋淋花果草木皆润泽。始知一雨值千金”,是时来运转的意思。

观音灵签48签解释(要白话点的)

第四十八首 班超万里封侯

昆鸟鸟秋光化作鹏 翱翔得意尽飞腾

直冲万里云霄外 任是诸禽总不能

灵签之曰:

本签为昆鸟乌化鹏之吉象也。凡事皆能兴隆大吉。功名成之。利得之。婚合之。六畜旺之。六甲全之。官事。等等。无一不顺利也。直冲云霄之外。无可与伦比者。惟逢此佳境。勿忘今之所由成。积德。布施之再行者。可维护君尔之谋望无疑。易言之。今之君也。桂花时节财禄成此

观音灵签100签全解

观音灵签:第五四签

吉凶:下签

典故:马超追曹

诗曰

梦中得宝醒来无 自谓南山只是锄

若问婚姻并问病 别寻来路为相扶

签语 此卦梦中得宝之象 凡事枉费心力也

解签 物在水中 形影长短 皆有分定 不用商量

家宅 欠安

自身 谨防

求财 阻

交易 难

婚姻 待时

六甲 祈保

行人 迟

田蚕 滞

六畜 滞

寻人 见

公讼 亏

移徙 吉

失物 空

疾病 求神保佑

山坟 不安

故事

马超追曹

三国时 曹操杀马超之父 马超攻曹操 曹操大败

曹操脱下锦衣 割短了胡须 骑马逃窜

得曹洪相救 曹操得以保命

求观音灵签第一百下签解签 求姻缘

观音灵签:第一百 下签 亥宫

佛神灵通与君知,痴人说事转昏迷;

老人求得灵签去,不如守旧待时来。

签语 此卦守常勿动之象,凡事宜待时吉也。

解签 完满灵签 尽报君知 依旧勿动 待等时至

观音灵签第一百签:仙机

此是满签。诸事不利。大作佛力。可保平安。

观音灵签第一百签典故 三教谈道

北周武帝时 三教(儒释道)互相排斥

皇帝召集大会辩论 经过三次争辩

喻道在我教 理存我方 争执不止 没有结论 痴事一桩

后佛教成为中国人民信仰主流 也有三教同源之说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积善因,得正果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