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6687

嫁娶习俗与中国传统文化(属虎的人养鱼八条还是养九条)

兴仁信息网2023-03-19 21:49:490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

源远流长、纵横千年的华夏古国,婚礼仪俗也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文化底蕴。

一、三书六礼

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曰时辰,以1、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安床: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

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

及红包。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结婚当晚新人进房为止。

二、新娘礼服

颜色:中国人的婚礼离不开大红色,习惯以鲜艳的颜色来烘托气氛。因此,历朝女式婚服颜色为大红色已成了定制,以示喜庆,衬托新人,预示未来生活蒸蒸日上,幸福美满。

样式:新娘礼服为广袖对襟翟衣,头戴珠凤冠。值得说明的是,翟衣上面的图案很有讲究。对襟本身就有完整的对称感,且在中国文化里本身就代表合称、合美的意思,而上面密

布的左右对称且成双成对的锦鸡图案,则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里夫妻生活的和美、和乐。

20世纪初,传统的中式婚礼服还是长袍马褂和凤冠霞帔。凤冠霞帔原属清代诰命夫人的规定着装,是权势和地位的象征,对普通平民百姓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为其上

布满了珠宝锦绣,容雍华美至极,表达了民间对权贵的仰慕,因而逐渐演变成豪门闰秀的婚礼服。而普通人家之女成婚时,通常只能穿一身大红袄裙,外加大红盖头和绣花

鞋,并用大红花轿抬进婆家门。讲究的就是个“红”字。

头饰:一般新娘在婚礼当天高挽发髻,区别于未婚女子。

红头盖:新娘子在婚礼当天以红色头盖蒙面,象征着童贞、年轻、纯洁。婚礼后由新郎亲手揭开。

三、中国的婚纱历史

我国婚纱礼服行业起步比较晚,国人真正开始接触白色婚纱还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在此之前一直秉承红色凤冠霞帔的传统将近3 000年之久。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婚纱变成了婚礼服饰的代名词。

但凡是读童话书长大的女孩,谁不曾幻想自己就是童话故事里的公主,穿着华美的礼服与王子翩翩起舞,然后以一个完美的婚礼作为整个童话的美丽结尾。而婚纱实现了女孩们儿时那最美丽的公主梦。

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20世纪80年代的人们还没有形成婚纱的消费观念,社会的意识滞后,以至于当时青年人对婚纱的强烈渴望以及追逐新时尚的美好愿望不能被完全满足。最早期的中国婚纱礼服样式死板,且可选择性狭窄,人们只能遥望电视里的明星、上流社会的名媛淑女阶层。

到后来,通过婚纱礼服企业以及设计师等诸方的共同努力,婚纱的款式风格越来越多样化。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消费者在对婚纱的选购上存在着盲目性,选择的往往都不是适合自己的款式。

2001年之前,结婚的新人大多数还是选择租赁婚纱礼服,而订制购买礼服尚未在中国形成气候。据统计,2005年中国有1000万对新人喜结连理,而其中至少有60%的新娘选择穿白色婚纱礼服举行典礼。我们来想象一下,600万个穿婚纱的新娘,那景象将是多么壮观 啊

在极为重视礼法的古代,都有哪些婚礼习俗?

在极为重视礼法的古代,都有哪些婚礼习俗?

我们都知道我们中国古代主张“礼治国”,人们对礼仪也很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包括“五礼”,分别是“生、官、婚、奖、祭”。众所周知,人生有四大喜事:端午、他乡和高地、洞房花烛夜、锦标书,可见当时人们对婚礼的重视。婚礼仍然是我们一生的大活动,举行婚礼都会先选出好日子。古代把婚礼称为“婚礼”,是在黄昏举行的,很多人似乎不明白,为什么婚礼要在黄昏举行呢?事实上,这是因为古代从母系社会转向父系社会时,流行抢劫婚姻的习俗。因为看到年轻漂亮的女性,可以强迫亲朋好友在黄昏时去抢劫这个女性,和那个女人结婚。后来,这个坏习惯被人们放弃了,但这种结婚仪式依然存在。

结婚也有6例,纳蔡、问名字、纳齐尔、罗静、清基、娘家,最后是举行婚礼。先说罗菜,“罗菜”在男方家邀请媒人到女方家要求婚事,女方同意后,男方派代表到女方家发表演讲,送礼物。但是这个礼物很有趣,男人应该把大雁作为聘礼送到女人家。现在也有这样的规则,能不能结婚还很难说,但一定要进去蹲几年。然后“问名字”,男人吃素后,请中间人问女人的名字、出生日期和时间,让男人决定是否结婚,吉凶如何。在古代,同性男女不能结婚。古人认为同性必须同种,同性通婚会影响种族的繁殖和后代的质量。而且“问名字”也要携带礼物,一般用大雁。现在很多人可能不明白为什么结婚论和男人结婚还不知道女人的名字,但事实上这是因为古代的“父母的生活,媒人的话”。

接着,“纳吉”、“罗静”、“纳吉”是指男人是否双方的名字、生辰八字相合,如果没有问题,就要去女人家通报。“纳吉”以后,男人要再给女人家发聘礼,就像我们现在的订婚一样。而且,“清基”“清基”的通俗点是选择日期。男人选择好日子,去女人家确定结婚日期后,等待结婚的日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五礼“婚礼”最后是“亲英”,“灵魂”是婚礼的最后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到了结婚日,男女都要打扮打扮,新郎出发迎接新娘。然后把新娘带到新郎家举行婚礼。

在上述所有婚礼程序中,男人每次去女人家都要给女人带礼物,礼物要有大雁,至少要有两只,一个,一个母亲。为什么要带大雁?大雁是候鸟,所以秋天春天来了,决不失信。比如夫妻之间不能失去信任。而且,一只叫大雁的鸟一生只结过一次婚,即使一只大雁死了,另一只也不再找配偶了。比喻夫妻之间要忠诚。其实大雁不忠诚,我们不说,但古人肯定和大雁有仇。和十几只大雁结婚就没了。(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信不信由你)现在结婚也需要大雁的话,不能说结婚,蹲五六年肯定不是问题。

婚嫁习俗的文化内涵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积淀,它体现了一个民族成长的历程,展现了历史变迁在普通大众日常交往和婚丧嫁娶习俗上所留下的时代烙印.本文以中国传统婚姻习俗作为理论探讨视角,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往批判的反思基础上,采用理论与具体实例相结合的方法,来论证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出路问题.

1、聘礼

2、订婚

3、迎娶

世界各地习俗

在苏格兰,当举行婚礼仪式时,新娘一进门,她先要把一大块蛋糕抛向空中,抛得越高,就意味着婚姻越美满。如果她抛得不高,新郎和家人就会闷闷不乐,因为这预示着他们的婚姻会破裂。

美国人的婚礼可概括为“新、旧、借、蓝”。“新”指新娘的白色婚礼服必须是新的,它是纯洁童贞的象征,它也标志新娘将开始新的生活。“旧”指新娘头上的白纱必须是母亲用过的旧纱,表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借”指新娘手里拿的手帕必须是从女朋友那儿借来的,表示不忘朋友的友谊之情。“蓝”指新娘身上披的缎带必须是蓝色的,表示新娘对爱情的忠贞之情。

法国一些地方,青年男女结婚前要分别为自己的朋友举办“埋葬单身汉生活”和“辞行宴会”,要制作一个象征性的“棺材”,举行一次“葬礼”,宴请亲友,再奏哀乐,燃蜡烛,举行安魂祈祷仪式,众人再抬棺材送到花园、田野埋葬,或扔到河里。

在巴基斯坦,新婚男女在婚礼上同喝一杯结发酒后,要用力把酒杯摔碎,此时客人们会齐声欢呼:“祝你们幸福!”碎片不能复合,象征夫妻永不分,碎片越小越多,意味着夫妻生活越美满。父母会小心地拾起碎片赠给儿女,有人甚至珍藏直至去世。

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因为当地老鼠成灾,州当局宣布,男子要登记结婚,必须先打死25只大老鼠送交,否则不予办理结婚手续。

试述婚丧嫁娶习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在大多数人眼里都认为前者有些欠妥当。

中国传统其实就是思想问题,对吧,你自己怎么认为对就怎么想,并且怎么做。

我个人思想在这方面很想的开,属于正常,夹杂些同情成分。

明代珐琅彩瓷器拍卖价格一般是多少钱

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鼎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的珐琅彩水平最高,工艺最美。所以明代珐琅彩世间应该没有的,王掌柜总结了最近清代珐琅彩瓷器部分的拍卖记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盌 拍卖成交价格:1.5132亿元

底书:双方框《乾隆年制》蓝料款

2、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搥瓶 拍卖成交价格:1.4006亿元

3、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 拍卖成交价格:1.1548亿元

4、清康熙 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图碗 拍卖成交价格:7404万

5、清乾隆 珐琅彩人物纹胆瓶-----9,800.00-9,800.00万----13,800.00万

6、清雍正 珐琅彩三阳开泰笔-----8,600.00-8,600.00万-----9,890.00万

7、清乾隆 珐琅彩西洋人物纹---11,000.00-11,000.00万-----9,775.00万

8、青花珐琅彩墨彩粉彩缠枝花----9,800.00-9,800.00万-----9,200.00万

9、清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咨询价-----8,400.00万

10、珐琅彩花卉纹玉壶春瓶--------5,000.00-5,000.00万-----6,440.00万

望采纳,谢谢

珐琅彩瓷为何名贵?

珐琅彩是清官御用瓷器,俗称“古月轩瓷”,又称“瓷胎画珐琅器”。釉上彩品种之一,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朝。西方的金属装饰工艺——铜胎画珐琅于17世纪时有了新的发展,可以取得如油画般的装饰效果。随即传入我国,康熙皇帝见后赞扬不已,遂令郎世宁在白瓷上作画,由宫廷珐琅作焙烧。一种著名的瓷品就这样产生了。珐琅彩料有红、黄、蓝、紫、白、黑、绿、胭脂等,主要成分是硼酸盐和硅酸盐的混合物,在不透明的白色珐琅料中,加入适量金属氧化物色素,这些彩料在烧成后、都呈现本来的颜色,有透明的玻璃质感、故叫“料彩”。珐琅彩瓷是宫廷生产,平民不得一窥,产量又小,故极为珍贵。

康熙珐琅彩瓷

特点:纹饰多模仿铜胎画珐琅,在色地上彩绘锦地是其特点,少见有白地画珐琅的。常见色地有红、黄、蓝、紫、绿、胭脂等,纹饰中以多种缠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及团花中心加寿字、万寿无疆和开光花卉、九秋菊花、虞美人花等为主,画工严整细腻,具有图案画的效果。圆器的口下及足圈外部,常有刻划的弦纹。器形有盒、壶、盘、碗、杯、碟等。瓶类甚少,均无大器。康熙珐琅彩,均为平净的白釉,不施彩。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康熙黄釉地珐琅彩荷莲浅碗,色调特别鲜嫩、透明、凝腻。

雍正珐琅彩

特点:雍正珐琅彩瓷一改康熙珐琅彩只绘花枝、有花无鸟的画风,在洁白的瓷器(仅碗、盘、瓶、茶壶等小件器)上描绘花鸟、竹石、山水等,题诗两句并加印图章,构图与传统绘画相同,画风颇有当时名画家邹一桂、蒋廷锡的风格。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珐琅彩雉鸡牡丹碗的图案,酷似蒋廷锡的“锦鸡图”。雍正珐琅彩以富丽繁缛著称,有一件白地碗上面绘蝴蝶用了三十种色彩,去其重复也达二十多种。雍正珐琅彩还有一类黑地的梅花小盘和胭脂紫地白梅花小碗,装饰风格颇为特殊,色彩凝腻苍古,立体感很强。

雍正前期还用进口釉料、后期宫廷已能自制珐琅彩料,仅绿色就分绿色、深亮绿色、浅亮绿色、浅绿色、亮青色、松绿色、亮绿色等七种之多。在彩画时用进口的“多尔门”油调和釉彩,并不掺加粉质,所以纹饰有晶莹透明的玻璃质感,色彩艳丽,层次清晰,有类似油画的效果。雍正珐琅彩瓷大多是“雍正平制”楷书蓝料款。

水墨珐琅彩

特点:水墨珐琅彩是用黑色珐琅彩绘制瓷器而形成的新品种。和其他珐琅彩一样,精细白瓷是由官窑烧成,解京之后,由宫廷画师用黑色珐琅彩作画,然后由内廷造办处珐琅作烧制。器底为官款料书。由于水墨珐琅彩墨色浓淡有致,构图高雅,又有诗词印章相配合,与水墨画的无异,深得雍正皇帝的喜爱。

乾隆珐琅彩

特点:珐琅彩瓷在乾隆年间进入极盛期,器形多样,出现雍正朝少见的长方盒、双连瓶;纹饰有两种风格,一种是白地彩绘,以画花卉、山水为主;另一种则是色地开光,题材又增加了婴戏、西洋幼妇、十八罗汉、蟠璃、八宝等二十多种。乾隆珐琅彩追求华美艳丽的装饰风格,一件器物上要画几组纹饰,最多可达七层。还采用西方油画的“线法画”来画人物的面庞,细腻典雅,具有立体效果;画花草,则利用画笔的勾、点、缠、卷呈现了不同的新奇巧变,再加上散花、团花、组花、串枝、卷枝、勾枝等不同的组合,使图案具有繁复华丽之美。乾隆朝又创珐琅彩、粉彩并用在一件器物上的新技法,设色以浓艳取胜。乾隆珐琅彩瓷有“乾隆年制”楷书、篆书两种款。楷书款有双方栏框和无框两种,篆书款有双方栏框。相传乾隆珐琅彩瓷有题“古月轩”款的,但专家研究证实不是乾隆珐琅彩瓷。

珐琅器作为艺术品收藏中的一个门类,也吸引了广大的收藏爱好者,收藏对象以景泰蓝居多。景泰蓝工艺的每道工序都有很高的要求。此外,十年浩劫后,国内遗存民间的晚清以前的景泰蓝几乎荡然无存。稀少的存世量与广阔的市场需求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反差和增值空间,所以它的升值潜质相对也更大,也是我们值得收藏的器物。

小编在这还是要劝诫大家,任何的东西都有造价的可能,尤其在收藏行业,面对一些自己拿不定主意的物件一定要多向专家提问,在收藏时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您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袋熊收藏,可随时提问专家哦;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