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2777

历史上的巧合轮回,历史就是不断的轮回

兴仁信息网2023-08-08 09:09:060

史上的三次惊人巧合 莫非真的有轮回穿越?

一、汉朝的巧合

刘邦在芒砀山“拔剑斩蛇”,起义诛暴秦,后尊怀王之约,西略地入关,兵伐咸阳。子婴投降后,众将都建议杀之以谢天下,刘邦却说:“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遂宽宥了子婴。

刘邦建立了大汉朝,200年之后出了一个投机钻营的“安汉公”王莽,他是汉元帝王皇后的侄子。汉平帝驾崩后,王莽立汉宣帝两岁的玄孙广陵侯子婴为皇太子,并改名曰“孺子”,史称“孺子婴”,由王莽居摄,总揽朝政。不久他就“顺符命,去汉号”,篡权改国号为“新”,并策命孺子曰:“咨尔婴……诗不云乎?‘侯服于周,天命靡常。’封尔为定安公,永为新室宾,呜呼!”

看到这儿有什么感想?很相似吧?

刘邦兴于蛇,而亡于“蟒”;西汉从秦朝的子婴处夺得江山,王莽亦从西汉的子婴处夺得江山,且两位子婴均得以“宽宥”。可见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关于刘邦兴于蛇而亡于“蟒”的巧合,后来还演化出了一段神话故事:

刘邦斩蛇前,白蛇说:“你今天欠下的账总有一天要还的。你斩了我的头,我就篡你的头:斩我的尾,我就篡你的尾。”刘邦大怒,说:“我不斩你头,也不断你尾,让你从中间一刀两断!”说完,一剑把白蛇从正中间斩为两段。

所以西汉传到平帝,白蛇转投胎王莽,毒杀汉平帝,篡汉为新。后经光武中兴,灭了王莽,才又恢复了汉室,建立了刘氏东汉王朝。而东西汉恰巧各传200余年。

二、魏晋的巧合

东汉末年,权臣董卓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董卓灭亡,曹操迎汉献帝至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持朝政,自为丞相,封魏公,进魏王,加九锡。杀死汉献帝怀孕的董妃,“幽死”伏皇后,鸩杀二皇子,但他碍于“道德包袱”,终一生为汉臣,没有篡权,要做“周文王”,把篡权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他儿子曹丕继魏王位不久,于公元220年,逼迫汉献帝让位,曹丕建立魏朝,是为魏文帝。封汉献刘协为山阳公,“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献帝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其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还说:“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汉献帝活到54岁,也算得以善终。

这逼宫受禅的曹丕并不长寿,只活了36岁就死了,其子魏明帝曹睿活到30多岁也扔下了孤儿寡母辞世了,遗命司马懿和曹爽(曹操的孙子)辅幼主曹芳继位。曹爽乃一介武夫,不久,全家(包括婴儿)被司马懿一锅给“烩掉”了,朝政大权落到司马氏手上。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开始主宰魏朝廷,甚至径行废立,司马师暴死,继其位者是他弟弟司马昭,司马昭也自为丞相,并逼曹髦封他为“晋公”,加九锡。

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曹髦的切齿之言。后来司马昭杀掉曹髦,另立一个宗室子弟曹璜来当新傀儡,司马昭把新君曹璜改名曹奂,不久又被进封为晋王,等到司马昭一死,其子司马炎继位为晋王。公元265年,司马炎就效曹丕故例,逼迫十五岁的曹奂禅位于他,建号曰“晋”,史称“西晋”。

曹魏四十五年篡来的天下被司马晋夺去了,曹奂被封为陈留王,302年去世,时年57岁,也得以善终。

曹操父子对汉献帝玩弄的把戏,在孙子曹爽、曹奂身上被司马昭父子反过来淋漓尽致地重演了一遍。

三、宋朝的巧合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死,恭帝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结义兄弟掌握了军权。翌年正月初,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

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赵匡胤之弟)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宋,仍定都开封。史称这一事件为“陈桥兵变”。

当时,周恭帝柴宗训只有七岁,小符太后(周恭帝的小姨)20岁,孤儿寡母无力纠缠,只得禅位于赵匡胤。周恭帝在禅位的诏书中说:“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国命有归。”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封柴宗训为郑王,并赐他丹书铁券,相当于尚方宝剑,可免一死。

谁知,三百多年后,公元1276年,蒙古兵临临安,宋使请和,元将伯颜云:“汝国得天下于小儿,亦失于小儿,其道如此,尚何多言!”不得已,也是七岁的宋恭帝与祖母谢太后、母亲全太后奉表降元。宋恭宗在投降诏书中写道:“臣眇然幼冲,遭家多难。……今天命有归,臣将往焉。”宋恭帝等被押往大都,忽必烈封其为“瀛国公”,也算是善待他了。

同是孤儿寡母,同是“七岁”,同谥“恭帝”,就连诏书言辞都何其相似。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难道真的是有轮回吗?

浩瀚的5000年历史长河中,中国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个朝代更迭,上启夏商周,下到明清,这其中,大的统一王朝有九个,小王朝有五十几个。而其中,有八个朝代(时期)竟有惊人的巧合。这八个朝代就是秦、汉、三国、两晋、隋、唐、五代、两宋。怎么样?看出来了吗?把这八个朝代分成前后两组(秦朝~两晋,隋朝~两宋),他们是对应的。

首先看秦朝和隋朝,秦朝之前,中国是漫长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最后由秦国统一了中国。隋朝之前,中国也是经历了漫长的南北朝分裂时期,战乱不休。最后是隋朝自北往南统一了中国。两个朝代对后世中国影响同样巨大,秦朝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创立了“皇帝”制度;隋朝创立了科举,影响了往后中国1000多年。秦朝和隋朝都进行了伟大的工程,秦朝修长城,隋朝修大运河。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都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二世而亡,秦朝14年,隋朝38年。

然后是汉朝和唐朝,两个朝代都是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之后建立的,都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而后国力强盛达到顶峰(汉唐是中国封建社会两个高峰),汉朝北击匈奴,唐朝北征突厥,二者政权存在时间都很长,汉朝前后400多年,唐朝近300年。

汉朝灭亡之后,中国进入了三国割据的分裂时期;唐朝灭亡后,中国也进入了五代十国分裂时期。后期,魏国权臣司马昭篡魏,建立了晋朝并重新统一了中国。北周权臣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改周为宋,灭掉了其余诸国,除了北方少数民族控制地区外,宋统一了中国大部。西晋被北方少数民族匈奴政权所灭,晋怀帝司马炽,晋愍帝司马邺被俘;北宋被女真政权所灭,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西晋灭亡后,士族皇室南迁,建立东晋;北宋灭亡后,大臣士族皇室南迁建立南宋。东晋南宋都是偏安东南,直到灭亡。同时,晋朝和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灿烂的时期,文豪辈出,晋有王羲之陶渊明,宋有苏轼欧阳修。

这么多的相似,是惊人的巧合,还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周期使然,你怎么看?

曾经有哪五个惊人的巧合,在中国的历史上真实发生过?

《三国演义》开篇就说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万物发展貌似都是这样,也就有了很多人都说的天道轮回,其实历史中就有着很多种所谓的轮回,更像是一种循环,如果我们仔细对比之后,就会惊呼“这也太巧了吧!”,凡事都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安排,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历史中惊人的五大巧合。

一、三家分晋和三国归晋

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形成了战国七雄的局面。

东汉末年,三国魏、蜀、吴互相征伐数十年,最终一统,而统一的王朝国号正是“晋”。

二、短命王朝

秦朝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六国后,秦二世谋害了哥哥公子扶苏,继承了皇位,后被汉所灭。

隋朝隋文帝杨坚励精图治结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鲜卑文化统治,隋炀帝杨广则谋害了哥哥杨勇,继承了皇位,后被唐所灭。

两个王朝都是结束战乱而开国,都传了两代,都是弟弟谋害哥哥上位,结果之后的王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之一。

三、汉朝和唐朝

我们经常把汉唐两个强大的朝代相提并论,其实两个朝代确实也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汉朝灭了短命的秦朝,接着出现了女性专权者吕雉,强大的汉朝拥有“文景之治”,外患匈奴,末年从农民起义“黄巾之乱”开始彻底走向衰亡。

唐朝灭了短命的隋朝,接着出现了女性专权者武则天,强大的唐朝拥有“贞观之治”,外患突厥,末年从农民起义“黄巢起义”彻底走向衰亡。

两个王朝都灭了一个强大而短命的王朝,都有女性专权,也有有一段盛世,同时面对外患,末年都经历了农民起义。

四、杨广与杨勇

隋炀帝杨广在杨坚死后,为了争夺皇位谋害哥哥杨勇,谁知道一千四百年后,一个叫杨勇的房地产开发商挖了隋炀帝杨广的墓,冥冥之中又是一种循环。

五、元朝、明朝、清朝

元朝的时候,用来做登基大典的宫殿叫做“大明殿”,而正是大明王朝灭了元朝;而明朝的朝门叫做“乾清殿”,也正是大清王朝灭了明朝。

崇祯皇帝生前建了两个行宫,一个叫“永昌”、一个叫“顺治”,而最终逼得他煤山上吊的李自成的年号正是“永昌”,取代他做江山的清世祖的年号正是“顺治”,不得不说实在是太巧了。

其实,在世界历史这数千年的长河中,还存在着很多惊人的巧合,我们经常看一段故事或者历史的时候就感觉似曾相识,其实很多事情都是有着发展规律的,正所谓“月满则亏”,“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否极泰来”,诸如此类的成语实在太多了,这也告诫了我们平时做事也一定不要过于妄自尊大,在得势的时候要谦卑一点,在处于低谷的时候,也不要气馁,只要自己努力去做,问心无愧一定会有一个最好的结果。

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四个盛世,八百年一轮回,是巧合吗?

根据一些史学家的研究他们发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盛世基本上都是每800年出现一次,这就有一些奇幻色彩了就有一些人提出了一些看法,有些人认为这是巧合,有些人认为这不仅仅是巧合,如果是巧合的话为什么出现了4次这样的巧合?

如果真的是轮回的话,根据现在的科学研究又无法证明这种情况,还是说真是那一句话中国历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因为这种历史的进程才导致了这种结果。因为这一种问题对于我们来讲还有还太过于深奥,现在也没有结论所以我们现在就来讲一讲这四大盛世吧。

第一大盛事就是成康之治,成康之治可能很少有人听过了这是在西周初年由周成王所治理出来的盛世。周成王生年不详大概逝世于公元前1022年,在他继位期间他对内明德慎罚主张节俭,用这种办法来缓和当时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对外以以武力征伐为主,来控制那些少数民族获取稳定的边境,因为当时国力不错,这一种做法也获得了很大的胜利。

第2个盛世就是产生于公元前180年到公元前141年这一段时期的文景之治。这是由汉文帝汉景帝这两位皇帝共同治理的结果,在汉朝初年的时候,因为社会经济衰弱,所以汉朝的初代统治者推行的是休养生息政策采取的是轻徭薄赋,到公元前180年太尉周伯迎接代王刘恒入京奉为王成为汉文帝。

而这位汉文帝是汉高祖的第4个儿子他的母亲家族不显,当时有吕太后把持朝政,所以在汉文帝继位之前,他也是过了一段苦日子,继位之后他深感贵族的奢侈生活下定决心来改变这种状况,这就缓解了当时百姓的经济负担,并且他还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到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逝世之后,汉景帝刘启继位期间励精图治,平定了七国之乱并且还巩固了中央集权,勤俭治国,发展生产,这让百姓安居乐业稳定下来。

第3个盛世就是唐朝的贞观之治,从公元627-649年,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是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杰出的家军事家,他在自己年少时期就帮助父亲李渊巩固了他的,并且在隋朝末年那一段风起云涌的时代为父亲打下了一片江山,他继位,他继位之后更是实行仁政团结少数民族并被少数民族的人称为天可汗。

第4个盛世就是产生于公元1424年到公元1435的仁宣盛世,仁宣盛世又称为仁宣之治是明朝三位统治者一起宽松治国发展生产的所产生的盛世局面。这一个盛事主要是产生于朱瞻基继位时期,朱瞻基继位后停止了前朝为宣扬国威派人下西洋去到各国的这一个情况。这就让百姓的经济负担得到了宽松,使社会矛盾得到缓和,从而使生产力得到了发展开启了一个在明朝时期相对稳定强盛的时代,当1935年朱瞻基去世之后仁宣之治也随着他消失了。

为什么说历史总是轮回的

古代的王朝循环曾引起很多人的研究兴趣,为什么自秦汉以后,中国历史便轮回往返,一次次治乱反复而几无穷已?史家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有人说来源于中国的大一统文化传统、文化上缺乏弹性;有人说是因为外族的武力威胁,"游牧民-定居者"的生存竞争一次次使中国王朝死而复生、生而复死;有人说这乃肇于中国传统的等级制统治模式,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经常性冲突使每一代王朝都不可能长治久安。无疑,所有的说法都有其道理,都能解释部分甚至很多事实,但本文则侧重于经济角度,从经济层面看,王朝的循环又该如何解释?本文想要强调的是:每一王朝在其后期形成的强大既得利益阶层给国家税收带来的巨额损失,在掏空了国家的公共财政的同时也摧毁了王朝的统治大厦。这一既得利益阶层与国家公共财政之间的紧张,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其影响极其深远。1、自耕农递减律与公共财政的短缺循环从经济上来找原因,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理解尤其值得注意,他认为中国古代王朝循环、帝国走不出由盛到衰周期律的根本原因,乃在于经济管理的循环,"每个王朝在它建立约100年后都开始面临财政上的种种困难"(斯塔夫里阿诺斯,P294),而公共财政的崩溃,又直接导致帝国的灭亡。历史在历史学家的笔下,是轻滑而明快的,一两句提纲契领、富于概括的话语,就把一个又一个王朝的兴衰成败,尽数罗入了其中。

历史是循环的么?

历史循环论是一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历史观。历史循环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周而复始地循环。在中国,战国末期邹衍以“五德终始”(即金木水火土的相继更替)说来证明朝代的更替,就是历史循环论。在外国,17世纪末意大利唯心主义哲学家维科以人类的三个时期(童年——神灵时期,青年——英雄时期,老年——凡人时期)来论证社会循环发展。19世纪末德国著名的唯意志论哲学家尼采提出了“永恒轮回”论,认为世界从简单到复杂,从静到动,从单一到矛盾,然后从复杂复归到简单,从动到静,从矛盾到单一,如此循环不已。英国的社会学家范西塔德宣传一种社会倒退的“理论”,说人类向前走了一段路后就不再前进而转为后退。一切历史循环论者,都不了解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矛盾以及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因而不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而有些人热衷宣传“历史循环论”,鼓吹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历史再向前发展便将回复到原始社会。 [1]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