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11414

诚明易学讲解易经噬嗑卦,易经噬嗑卦的启示

兴仁信息网2023-09-18 23:26:240

观卦的爻辞解释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虞翻曰:艮为童。阴,小人。阳,君子。初位贱,以小人承君子,故“无咎”。阳伏阴下,故“君子吝”矣。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王弼曰:失位处下,最远朝美,无所鉴见,故曰“童观”。处大观之时,而童观趣顺而已。小人为之,无可咎责。君子为之,鄙吝之道。

“观”在此应当作“看”解。“初六”阴爻柔弱,在最下位,仰观“九五”,距离遥远;因而,象征没有才华,不能高瞻远瞩,是儿童的观点,当然幼稚。“小人”指庶民,庶民无知,这是必然的情形,所以说没有过失。但对身负教化的人来说,则是耻辱。

这一爻,说明观察不可幼稚,应高瞻远瞩。

六二:窥观,利女贞。

虞翻曰:临兑为女。窃观称窥兑女反成巽。巽四五得正,故“利女贞”。艮为宫室,坤为阖户,小人而应五。故“窥观女贞利”,不淫视也。

《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侯果曰:得位居中,上应于五。窥观朝美,不能大观。处大观之时,而为窥观。女正则利,君子则丑也。

案:六二离爻,离为目,又为中女。外互体艮,艮为门。阙女目近门,窥观之象也。

窥视的意思,窥是由洞中偷看。“六二”阴爻,在内卦,柔弱黑暗,观看光辉的“九五”,眼花撩乱,看不清楚,好像是由门缝中偷看。以古代来说,妇女足不出门,这是当然的道理。

这一爻,说明观察不可偏狭。

六三:观我生,进退。

虞翻曰:坤为我,临震为生。生,谓坤生民也;巽为进退,故“观我生进退”。临震进之五,得正居中,故《象》曰“未失道”。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荀爽曰:我,谓五也。生者,教化生也。三欲进观于五,四既在前,而三故退,未失道也。

“六三”在下卦的最上方,处于可进可退的位置,不必观察高高在上的“九五”,应当观察自己的主张,来决定进退。应当择善固执,不可趋炎附势,失去了自己的原则。

这一爻,说明观察应有主见,不可盲从。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虞翻曰:坤为国。临阳至二,天下文明。反上成观,进显天位,故“观国之光”。王谓五阳。阳尊宾坤。坤为用、为臣,四在王庭,宾事于五。故“利用宾于王”矣。《诗》曰:莫敢不来宾,莫敢不来王。是其义也。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崔觐曰:得位比尊,承于王者。职在搜扬国俊,宾荐王庭,故以进贤为尚宾也。

“宾”即仕,古代有德行的人,天子以宾客的礼仪招待,所以说宾。“六四”最接近“九五”。“九五”象征阳刚、中正、德高望重的君王,所以“六四”可观看到君王德行的光辉。“观国之光”是指由一国的风俗民情,就足以观察到君王的德行如何。

这一爻,说明应观察民情,了解民间疾苦。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虞翻曰:我,身也,谓我生。生,谓生民。震生象。反坤,为死丧。嫌非生民,故不言民。阳为君子,在临二,失位之五,得道处中,故“君子无咎”矣。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王弼曰:观我生,自观其道也。为众观之主,当宣文化,光于四表,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君子风著,已乃无咎。欲察已道,当观民也。虞翻曰:坤为民,谓三也。坤体成,故观民也。

“九五”阳爻,在至尊的中位,下面有四个阴爻仰观,象征是一位有德行的君王,成为这一卦的主体。以君子来说,应当经常反省观察自己的日常作为,坚守中正,当然就不会有灾祸。

这一爻,说明应当观察自己的作为,检讨反省。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虞翻曰:应在三,三体临震,故“观其生”。君子谓三,之三得正,故“无咎”矣。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王弼曰:观其生,为人所观也。最处上,极天下所观者也。处天下所观之地,其志未为平易,不可不慎。故君子德见,乃得无咎。

生,犹动出也。

虞翻曰:坎为志,为平,上来之三,故“志未平”矣。

“上九”阳爻,在尊位“九五”的上方,象征高尚的隐士,虽然超然于世俗以外,但却仍然被天下人观察;如果刚毅无欲,符合君子应有的德行,才没有灾祸。

这一爻,说明在上者时刻都被注目,不可掉以轻心。

观卦,阐释观与瞻的道理。在上者的一举一动,都成为注意的焦点,无时无刻不在被注视中;因而,不可掉以轻心,不能轻率行动,必须诚信严正,以道义展示于天下,才能得人民的信仰与尊敬,服从领导,产力量。相对的,在上者对外要观察民情对民间疾苦,有所作为。同时对内要观察自己的言行作为,不断反省检讨。

《序卦》曰: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

崔觐曰:言可观政于人,则有所合于刑矣,故曰“可观而有所合”。

综述:(风地观卦)

上巽下坤,中存艮坤,地之上有山,积为垣墙之义,成高大之势,山地之上,又为巽风为之扇扬,高大光厚,威仪盛美,必有可观者焉,君子得之则为壮观之象。

观者观也,卦中缺兄弟子孙,以干卦第五爻申金兄弟爻,伏于本卦第五爻巳火之下,巳火是飞神,申金是伏神,金长生在巳,谓之伏下长生,遇引即出,以干卦初爻子水子孙,伏于本卦初爻未土之下,未土是飞神,子水是伏神,土克水谓之飞来克伏。

易经与周易的区别???要详细的!!

周易:

周易是远古进行卜筮形式中的一种,除了周易以外,还有“连山易”和“归藏易”。

连山易位夏朝所用,而归藏易为商朝所用,周易则为周朝所用,所以,称为周易。

这三种易的区别在于首卦不同,周易首卦为乾卦。其他的则不是乾卦为首卦。

易经:

易经,为儒家四书五经之一,其中包括周易和对周易的卦爻辞的解释等十篇文献。即所谓“十翼”。传说,孔子对其进行过仔细研究和修改,史上有“韦编三绝”之说,意为孔子对周易下的功夫很深。

区别:

周易其实就是一本“卜筮之书”,算卦用的。

而易经由于经过孔子的研究与修改,增加了解读的文章,这些文章实际上是以中国传统智慧对周易进行解读,因而集中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智慧精华,因而人们往往把易经当做一本哲学著作去研究。

周易与易经的区别

不是一回事。易经有三本,周易是传世的一本。

按照南怀瑾的说法:

《周易》,是周文王在kui里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国的文化,都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易经》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这本书,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

事实上还有两种《易经》,一种叫《连山易》,一种叫《归藏易》,加上《周易》,总称为“三易”。《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所画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样的。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

《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这是三易的不同之处。说到这里,我们要有一个概念,现在的人讲《易经》,往往被这一本《周易》范围住了,因为有人说《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事实上还有没有?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说现在我们中国人所讲的“江湖”中这一套东西,如医药、堪舆,还有道家这一方面的东西,都是《连山》、《归藏》两种易学的结合。

《连山》、《归藏》以外,《周易》的本身这门学问中,有一个原则亦叫作“三易”,意思是说《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就是一、变易;二、简易;三、不易。研究《易经》,先要了解这三大原则的道理。

(1)变易

第一,所谓变易,是《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在时、空当中,没有一事、没有一物、没有一情况、没有一思想是不变的,不可能不变,一定要变的。譬如我们坐在这里,第一秒钟坐下来的时候,已经在变了,立即第二秒钟的情况又不同了。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中,非变不可,没有不变的事物。所以学《易》先要知道“变”,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这就是为什么不学易不能为将相的道理了。

由这一点,我们同时亦了解到印度佛学中的一个名词“无常”。这个名词被一些佛教徒把它慢慢地变成的色彩,城隍庙里塑一个鬼,高高瘦瘦,穿白袍,戴高帽,舌头吐得很长,名“白无常”,而说这个“无常鬼”来了,人就要死亡,这是。实际上“无常”这名词,是一种佛理,意思是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能永恒存在的,所以名为“无常”,这就是《易经》中变易的道理。我们中国文化中的《易经》,是讲原则,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没有不变的,非变不可,这是原则。印度人则是就现象而言,譬如看见一幢房子盖起来,这房子将来一定会倒,看见人生下来,也一定会病、会老、会死,这是看现象而名之为“无常”。

(2)简易

第二简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在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我常常跟朋友们讲,也可以说是哲学上的一个对比,天地间“有其理无其事”的现象,那是我们的经验还不够,科学的实验还没有出现,“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简单。我们看京剧里的诸葛亮,伸出几个手指,那么轮流一掐,就知道过去、未来。有没有这个道理?有,有这个方法。古人懂了《易经》的法则以后,懂了宇宙事物以后,把八卦的图案,排在指节上面,再加上时间的关系,空间的关系,把数学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来。这就是把那么复杂的道理,变得非常简化,所以叫作简易。那么,《易经》首先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事物随时都在变,尽管变的法则很复杂,宇宙万事万物再错综复杂的现象,在我们懂了原理、原则以后,就非常简单了。

(3)不易

第三不易,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的,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来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萨”。哲学家叫它是“本体”,科学家叫它是“功能”。管它是什么名称,反正有这样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不变的,这个能变万有、万物、万事的“它”是不变的。

这是《易经》的三个原则,先要懂得。

——————————————————详细资料见南怀瑾《周易杂说》,书店都有卖。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