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5260

古人起名和字的原则,古人起名字根据什么书

兴仁信息网2023-12-03 13:07:030

古代取名方法

古人姓名字号

一、古人姓与氏

1,古姓的产生与居住地有关

舜姓姚,据说其居住地为姚墟。

姜,住在叫姜的水边。

2,与传说有关

禹的族号为姒,据说他们以薏苡为食。

姬(迹),传说是踩大脚印有孕

3,后来以职业为氏

如:史氏、巫氏、师氏等

4,以官职为氏

如司马氏、司空氏等

上古贵族有姓有氏,平民无姓也无氏。

周朝以后,规定“同姓不婚”,“同姓为婚,其后不蕃”,要“合二姓之好”。

“姓别婚姻,氏别贵贱。”

贵族女子称姓,男子称氏。

贵族女子出嫁前,称,排行 姓,如孟姜、伯姬、仲子、季芈等。

出嫁给国君,则称,配偶的国名 自己的姓,如秦姬、芮姜、息妫等。

出嫁给大夫,则称,大夫的封邑 自己的姓,如赵姬、棠姜等。

史书追述时常用:配偶的谥号 姓,如武姜(郑庄公母)、文嬴(晋襄公母)

二、古人名与字

1,命名之礼

古人生三月,剃发取名,男子总角,女子树丫形。

2,命名之道

苏洵《名二子说》:

取名“轼”,想让儿子不要虚有其表,而要做实实在在有用的人。

取名“辙”,希望儿子免祸。

取名因时代与社会风尚不同而有不同的习惯。

商朝常用天干地支取名。天子常用天干(如盘庚),贵族常用地支。

周朝时,根据将出生时的情况加以神秘化取名。如周文王名姬昌(昌盛,当时天象不同)。

孔子,其父五女还想生子,就又娶妻,因年龄相差太大,不合古礼,而称野合。因拜泥鳅山而生,故取名为丘。孔子生子时,有人送他一只鲤鱼,因而取名孔鲤(又谐音礼)。

春秋战国时期,农耕生产尤其是畜牧业发展快,取名出现以下情况:

①以动物为名,如阳虎、触龙、项燕、西门豹等。

②以贱以丑为名。如晋惠公生子圉,妾(女儿)名“恶、乞、痤”

由于社会动乱,王位不稳,取名低贱,不引人注意,容易存活。

③职业 名:(出身低微而有一技之长者)

如庖丁、师况、轮扁、优孟等

魏晋之时,追求高雅生活和风趣风流,取名中常用“之”等,如王羲之、王献之、桢之、微之

族谱:唐宋开始,明清为盛。孔家族谱,1744年乾隆皇帝钦赐三十字:希、言、公彦、程、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少、绍、念、显、扬。

3,成年礼与加冠称字

⑴冠礼:

先吉凶,然后请长辈、族长、师父保姆和有名望的人,一定要在宗庙里举行。女子较简单,只是把头发扎起来。男子较复杂,要三加冠(缁布冠——表示成年,武冠——表示有服兵役的义务,文冠——表示以后可以参加宗庙祭祀)。这个冠主要是束发用的。

⑵字的文化意义:

①敬名。除了父母师长外,一般不能直呼其名。

②享受成人的权利

③强调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⑶名和字的联系

①同义式,屈原名平字原,《尔雅》说“广平曰原”。曾巩,字子固。宰予,字子我。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

②近义式,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

③反义式,曾点字皙(点,小黑也)。朱熹,字元晦(元为排行)。赵孟頫,字子昂(頫,即俯)

④用典式。潘岳字安仁(仁者乐山,岳即山)

⑤嵌行式。曹操,字孟德(《劝学》“夫是谓之德操”)。班固,字孟坚。

伯(孟)仲叔季

元(长)次幼稚少

上古贵族男子的字全称用三个字,如孔子,字仲尼父(排行 字 美称)

秦汉以后,命字大体上承袭了先秦两汉,但又向尊老化(如多用公、卿、翁、君、侯、子等字)和美辞化(多用孔、大、美、景、巨、伟、贵、惠、文、逸、承、彦等字)发展。

如苏武,字子卿。王莽,字巨君。杜甫,字子美。司马相如,字长卿。王羲之,字逸少。

4,称名与字的习惯

书面写法上的讲究:

先秦,字在名前: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字 名)

汉以后,名在字前:孔融文举,陈琳孔璋,王粲仲宣。也有少数例外,如刘梦得禹锡。

近代,1925年会员录:孙中山先生文、黎宋卿先生元洪、张雨亭先生作霖。

称法上的讲究

尊对卑称名,字称名。

称字表尊敬,后来演变为只有平辈同侪之间称字才表敬。卑对尊、下对上不能称字,尊对卑也不能称字。尊对卑称字,往往表示特别的尊宠,如刘邦称张良为子房,蒋介石称韩复渠为尚方兄。父称子不会称字。

文天祥,原号履善,皇帝说他是“天之祥,宋之瑞”,故又号宋瑞。因不满官场,又改号文山、野人,意在隐居。元人入侵后,爱国不降,又号浮休道人、三了道人,表示宁死不降。

三、古人的号

称别人的号以表示尊敬。

自己称号一般只用于自己的作品中。

帝王谥号:

上古至隋,一般1~2个字,如刘邦谥号高,刘秀谥号光武,曹丕谥号文。

唐至清,唐弦宗定为7个字,赵匡胤10 个字,明太祖16个字,乾隆23个字。

大臣谥号多为1~2个字,如诸葛亮谥号忠武,欧阳修谥号文忠,岳飞谥号武穆。

文官中最好的谥号为文正,武官中最好的谥号是忠武。

私谥:因品节名望高而为友人所赠,如陶渊明谥号靖节先生,韩愈给孟郊谥号贞曜。

庙号:

祖——太祖——高祖

宗——太宗——高宗

清:努尔哈赤为太祖,顺治为世祖(入关),康熙为圣祖(名曰守成,实为开创)。

上古至隋,帝王代号用谥号代替。

唐至元,帝王代号用庙号代替。(因谥号太长,年号多变,习惯)

明清,帝王代号用年号代替。

庙号在前,谥号在后。

古代人在取名上有哪些讲究?

古人取名,大至帝旺将相,小到黎民百姓,都非常注重五行理论的运用,因为他们认为天地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世间诸般和谐皆由于五行的生克制化,“五行取名”就是按照这种原理去实现五行的平衡。

例子:成祖一朱棣(木)→仁宗——朱高炽(火)→ 宣宗——朱瞻基(土)→英宗——朱祁镇(金)→ 宪宗——朱见深(水)→孝宗——朱佑樘(木)→ 武宗——朱厚照(火)→穆宗——朱载垕(土)→ 神宗——朱翊钧(金)→光宗——朱常洛(水)→ 思宗——朱由检(木)

从历史的习俗沿革来看,名有乳名、本名、学名、曾用名、笔名、艺名等之分。

乳名,也叫奶名、小名、小字,是一个人在孩童时期的名字。如小二、小三、宝贝、宝宝……,长大以后一般不用,除非长辈对晚辈偶尔呼之。

笔名,常常是文人墨客依据自己的喜好在其作品上署的别名。

艺名,即艺人演出时用的别名,如白玉霜,原名李慧敏,双名李桂珍,是评剧表演艺术家,其艺术风格,被称为“白派”。从以上“名”的各色特异的表现形式来看,既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称谓,又象征着一个人的职业、地位和身份……

“字”的产生,是出于避讳,也就是尊崇长辈的伦理需要。古代人在祭祀神灵和先祖的时候,为了表示恭敬,不敢直接称呼先祖的名,这样就产生了字。因此,“字”实际上是表示尊敬的人名。

古人取名字,名与字之间是有一定意义上的联系的,互相映衬,互相补充。

例如:屈原,字平,原为名,平为字,平与原二字相连。

孔融,字文举,融为名,意为融会贯通,文举为字,文章一举成名,文星高照。

白居易,字乐天,乐天与居易,相辅相成。

号,有很多古人除了有姓有名有字外,还有号,号是我国姓名文化中一个很有趣味的现象,广义的号有多种,有别号、绰号、谥号之分,号是自取的,也有别人赠予的。狭义的“号”是一个人的别字,又为别号。别号在文人中比较流行,名与字一般有一定的联系,而号与名无任何限制,别号始于唐,盛于宋,而亡于清。

字与号在清末以后,随着中国文化的变迁,很少再有人沿用,而逐渐被笔名、艺名、绰号等取代。

古人名和字的规律

你百度看看吧,我用手机不方便

古人在取名字上有什么讲究?如题 谢谢了

6.30开门

古代人起名字有什么学问?

你可以找《古代汉语》来看,我手头上是郭锡良编著的版本,听说最权威的是王力主编的版本教材,我没看过。

就我这个版本上,有选文,有古代汉语常识;其中上册的古代汉语常识的(十三)就是古代的姓氏和名号,有比较系统的讲解,篇幅也不太长,当然要在这里打出来就不少了。

如果你想详细了解一下,不妨找来看看吧。

古人起名字有哪些讲究吗?你听过最好听的古人名字是哪个?

古人起名字有哪些讲究

1.古人的字和字有关。《白虎通·姓名》云:“名之时,知其言,闻之时,知其名。”古人一般是用词义相近、互补、反义词等方法,根据名字来选词。以《三国演义》中涉及的人物为例,如诸葛亮,字,义与明同义;魏延,字长,引申接近长的意思;鲁肃,字,苏与关系密切;黄盖,字公夫等。互补,如:孙权,字钟谋,权与谋相辅相成;周瑜,字,玉、金皆美玉;盘张、文爵、张爵、张爵都是玉器和礼品。

2.乳名,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婴儿名。看完之后,我取一个官名作为我的学名。有些人的学名和真名一样。“管子”二字,指的是行管子礼时的“管子”二字。中国古代有20行管子礼。事实上,大多数人加冕时年龄都大于20岁。女人15岁时给“礼物”,也叫“丧年”。有了簪子,又有了簪子,是时候插入簪子了。也就是说你成年了,可以结婚了。

3.古人的“绰号”。古代文人除了名字和人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头衔——号,所谓的绰号,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绰号,大多是文人给的雅号。本质上和今天叫你朋友“二狗”“铁蛋”没什么区别,文化情绪差多了。比如“东坡居士”是苏轼的名字,所以世人也称之为苏东坡。“叫东坡肘子”登场了。有时,人们习惯了它,人们忘记了它原来的名字,比如郑板桥。板桥为号,谢为名。如今,人们只知道郑板桥,却不知道郑燮。

4.出生状态。春秋时期,姬姓出生时,因为胎位不正,脚朝下,头朝上,所以取名“姬生”。晋成公出生时,屁股上有一块胎记,故名“黑臀”;孔子出生时,因头正中凹陷,取名丘。天干地支被命名为。夏国君尹嘉、孔嘉和,商国君,都属于天干地支。《庄子》中提到的厨子,并不是一个叫“丁”的人,而是一个叫“丁”的厨子。

听过最好听的古人名字是哪个?

王羲之、顾恺之、王维、陆九渊、荆轲、伍子胥、谢道韫、司马相如、西施、蔡文姬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