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9244

国学概论五行学说名词解释,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兴仁信息网2023-12-11 00:27:350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内容如下:

1.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五行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内经》把相克关系称为"所胜"、"所不胜"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3.五行制化

在相生中有克制,在克制中求发展。

4.五行相乘

即过度克制,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同: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5.五行相侮

即反向克制,次序为: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6.五行的母子相及

即相生关系异常的变化。

母病及子:母行虚弱→子行虚弱→母子俱虚。

中医应用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归纳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组织器官和精神情志等各种功能活动,构建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进而与自然环境相联系,建立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并以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来分析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以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阐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因此,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学主要的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请问什么是“五行学说”?

金木水火土,万物皆可带入这五种元素

什么是五行学说

和周易有关

五行学说是什么意思?

定义:将古代哲学理论中以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特性及其生克制化规律来认识、解释自然的系统结构和方法论运用到中医学而建立的中医基本理论,用以解释人体内脏之间的相互关系、脏腑组织器官的属性、运动变化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应用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二级学科);中医基础理论总论(三级学科)

啥是“五行学说”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木的特性: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金的特性;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请问什么是“五行学说”?

金木水火土,万物皆可带入这五种元素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