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7869

五阴六气与阴阳五行的关系,阴阳五行对应表

兴仁信息网2023-06-13 06:55:210

中医的最高境界五运六气,究竟所指的是什么?

众所周知,黄帝内经是一部对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极大的医学著作,其奠定了中医学上对于人体生理和病理的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因此也被称为中医学始祖。而在黄帝内经一书中有一个五运六气的概念,并且五运六气更是被称为我国中医学的最高境界,其实五运六气指的是阴阳五行之气的运行变化以及自然气候的变化所结合的一种学说。

首先,五运六气被称为我国传统医学的最高境界。五运六气出自黄帝内经,能够预测病痛产生的同时也能够预测气候变化,因此被称为中医的最高境界。五运六气是一门通过自然气候的规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疾病变化的学说,也被称为运气学说,是古人通过肉眼能够观察到的天文现象,也就是天干地支来作为推算手段,并结合阴阳五行来判定长短不同的时间周期,然后用来推断某种气候条件下,人体身心状态的理论。通俗来说就是一门结合了天体运行规律、自然规律以及人体生命规律的学说。但是又因为古人对于世界的认识有限,因此五运六气是建立在能够观测到的天体现象的基础上的理论体系,是客观性和主观性共存的体系。

然后,五运六气指的是五行之气运行以及自然气候的变化规律。五运指的是五行的运行变化,也就是金木水火土的运行变化,最早提出五气的是战国时期的邹衍,而六气指的是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天气变化,是天体运行而产生的自然现象。在中医学上,天地间的气候变化必然会作用于人地,从而引起生理的不同反应,因此懂得变化的规律便可以做到见微知著,预测疾病的发生和变化,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因此五运六气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以及核心。其次五运六气结合了天文地理、历法、气候、物象等研究成果,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以预测疾病以及治疗疾病,还揭示了自然气候变化的规律,是承载华夏民族深邃的哲学和文化属性的宝贵遗产。

最后,五运六气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是不同的年份,不同的时节,其运气变化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发病的病机也会不一样,所以五运六气的应用也会随着运气变化而变化。

五行思想与五运六气学说有什么样的关系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吸取了战国以来的阴阳五行思想,建构了一个庞大的宇宙图式,用以说明他所认识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秩序及其变化规律。在董仲舒的哲学体系中,天是最高范畴。天既是整个宇宙,又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的主宰者。因此,他的宇宙图式是以天为主,以地、人、阴阳五行为构件构建起来的大厦。具体说来,宇宙是一个有机的结构,天和地是这个结构的轮廓;五行是这个结构的间架;阴阳是运行于这个间架中的两种。从空间方面看,木居东方,火居南方,金居西方,水居北方,土居中央。这五种,好像是天柱地维,支持着整个宇宙。从时间方面看,五行中的四行,各主一年四时中的一时之气:木主春气,火主夏气,秋主金气,水主冬气。这里也出现了行有五而时仅四的问题。董仲舒解释说土者,天之股肱也。其德茂美,不可名以一时之事。故五行而四时者,土兼之也:这是说,土就是地,本来是配天的,所以它不限于某一行,而兼主四时。这样,四时、四方与阴阳五行扭结为一体,表现出宇宙系统的秩序性和稳定性。

《春秋繁露》进一步用阴阳五行来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次序。在董仲舒看来,事物的发展取决于阴阳的消长,而阴阳消长的原因又在于五行的运转。他说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为之五行。五行者,五官也,比相生而间相胜也。这里,官指官能,即功能。五行的运行就是五种功能,其方式是广比相生而间相胜。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五行按其次序为:木、火、土、金、水。它们递次相生,因此比相生。而五行相克的情况为:金克木,中间隔水;水克火,中间隔木;木克土,中间隔火;火克金,中间隔土;土克水,中间隔金。所以就是间相胜了。显然,五行既是运行方式,又具有生杀功能。正因为五行的相生和相克,自然界才有四时的代谢。

然而,董仲舒并没有到此停步,他认为五行关系就是社会伦理的关系。为了为封建的君父尊位以及整个封建等级制度寻到理论依据,董仲舒进一步提出了阳尊阴卑说。他说阳始出,物亦始出;阳方盛,物亦方盛;阳初衰,物亦初衰。物随阳而出入,数随阳而终始。由此就突出丫阳的主导地位,所谓天数右阳不右阴,贵阳而贱阴。于是,阳者,君父是也;故人主南面,以阳为位也丈夫虽贱,皆为阳;妇人虽贵,皆为阴。如此,封建的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就是天经地义的了。显然,董仲舒大量地汲取了阴阳五行家的学说,以构建儒家正统思想的大框架。可以说,阴阳五行家给董仲舒提供了素材,而董仲舒反过来改造和完善了阴阳五行说。当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采取罢黜再家、独尊儒术的国策时,儒家学说终于争到了它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这标志肴统一的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形成,而融合了阴阳五行说的新儒家思想体系,从此彩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达两千年之久。

如果说葷仲舒《春秋繁露》中的宇宙图式,主要是把阴阳五行说同儒家的王道统一起来,那么,差不多在同一时期成熟的中医学理沦则是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宇宙图式的代表。

秦汉时期是我国中医理论的建立时期,《黄帝内经》是其代表著作。《内经》以阴阳(三阴三阳)为宇宙的框架,以人体为主要对象。在《内经》中,宇宙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万物依阴阳消长和五行转换而兴亡更替;人体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各种机能按阴阳五行的配置和特性而分别显现。因此,《内经》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把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心理和生理现象跟同人类密切的自然事物联系起来,纳人五行的分类系统中:

由于自然和人都由阴阳五行相互贯通,《内经》将天地万物与人合为一体,利用天、人之间的某种自然感应,来论证五行系统、经络系统、藏象系统自身的内部联系,以及各个系统彼此之间的联系,并且从事物相互间的动态平衡,去把握天人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系统调节。它的结论是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这种自然感应观点是《内经》天、地、人相参的宇宙和谐思想的核心。

显然,人与天地相参--这是秦汉学人殚思竭虑、苦心孤诣地构建各种宇宙图式时所遵循的共同的出发点。

运气学说认为,每一年都有自己的气象特点而与其他各年不同。这种年度之间的气候差异,是由五运和六气的交互作用所产生,从而构成了一个六十年的循环周期。根据人与天地相应的原则,这自然气候的变化,自然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正常情况下,人体能按照运气规律加以调节,跟年气象类型同步相适应。如果不适应年气候的异常变化,人体就会发生跟气候变化特点相关的流行病。比如,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广岁火太过,严暑流行,肺金受邪等。五运六气学说,是古人长期认真观察自然界气候变化现象,以及气候对人体生理、病理方面所产生的影响,逐渐总结出来的一种医学气象学说。自然界客观存在着的气候变化,以及生物(包括人体在内)对这些变化所产生的相应反应,是运气学说得以形成的物质基础。

请问人体五运六气是怎样化生的?他们与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关系是什么...

一、什么是五运六气:

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个阶段的相互推移; 六气指风、火、热、湿、燥、寒六种气候的转变。

运气,是五运六气的简称。运气学说是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说,在中医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运用天干地支等符号作为演绎工具,来推论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

如果你想对五运六气有初步认识,建议你去看李阳波的《开启中医之门》,这是一部很好的运气入门书籍。如果要具体了解运气学说的内容,就去研究一下《内经》,看不懂的话可以看后世医家(比如张景岳)写的书。

二、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

先天八卦的排列顺序与后天八卦不同安方位排列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八卦方位与现代地图方位不同)先天八卦是:1天乾:南;2泽兑:东南;3日离:东;4雷震:东北;5风巽:西南;6月坎:西;7山艮:西北;8地坤:北。中间是空的 《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后天八卦是:9离:南;4巽:东南;3震:东;8艮:东北;1坎:北;6乾:西北;7兑:西;2坤:西南。中为5

《说卦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用哲学点的观点讲先.后天这两个名词,只是一种代号的作用,一逻辑来说,这只是一种界说,用以划分出阶段范围而已。

本人建议,连第一个问题,比较着学印象会深刻些。

建议你买本《易经杂说》看看南怀瑾著,我是觉得有趣来学习,看这本书还是比较好懂的。

先一步步循序渐进看书,再去悟,才可融会贯通。

都说阴阳五行,那么阴阳与五行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张睿老师的《阴阳系统论》认为,阴阳与五行属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具体来说

从物质的角度来说,木火土金水属于阴阳内容存在形式的物化‘

从功能的角度来说,木火土金水属于阴阳内在矛盾利害关系的物化。

具体看一下《阴阳系统论》’就明白了。

阴阳五行说讲的是什么呢?

阴阳五行是远古春秋时期《黄帝内经》中由来的,阴阳学是我国古代的哲学理论,它是把宇宙的一切事物根据属性分为阴、阳的两个方面,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矛盾双方的概括。一般来说,凡是具有向上的、向外的、明亮的、活动的、兴奋的、温热的、动能的都属于阳,与此相反的则属于阴,例如:男属阳,女属阴。以人体部位而言,上为阳,下为阴,表为阳,里为阴,背为阳,腥为阴。阴阳的属性是相对的,只有阴阳的平衡才能使事物的发展得以协调一致。

阴阳变化的规律具有互根、消长、转化的三个特性:

阴阳互根:阳生阳,阴生阴,既对立统一,又同时存在,一旦阴阳离决,生命也就终止了。

阴阳消长:阴阳是化不断地进行“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的过程,既有消有长,也有盛有衰,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某一方有过,发生异常现象,就会出现变化。

阴阳转化:阴阳对立,但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为转化,既由阴转阳,由阳转阴。

五行说,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属性的概念,用来解释自然界各种物质的现象、变化和发展都是由这五种属性的物质在不断地运行和变化中组合而成的,故称为五行。

其特征为:

“木”具有生发、条理;“火”具有炎热、向上;“土”具有长养、化育;“金”具有清静、贵重;“水”具有寒冷、向下。当它们相互作用时,就会相生相克。生克制化汇补,以达到平衡和谐。

五行相生与相克:

木生火,火要依靠柴薪来维持燃烧;火生土,土要领先太阳来普照;土生金,金要依靠山岩来储存;金生水,水要依靠铁器来开导疏通;水生木,木要依靠雨露来灌溉。

木克土,是因为树木可以入土;火克金,烈火可以熔金;金克木;金器可以伐木;水克火,水可以灭火。

反生为克、泄多为克和反克: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塞;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使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灭土能生金,金多 土虚”。

“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荡;水能克水,火烈水干;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阴阳五行说既代表世间一切事物中对立的两个方面,也反映了五种物质的运行状态,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用拟人化的文字表述,生我者为父母,我生者为子孙,制我者为官恶,我制者是妻贼,比肩者为兄弟姐妹,也就是说,当五种物质相生时,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具有促进,滋生的作用;相克时,是一种物质对另一种 物质产生抑制和压抑的作用;比合时为两种物质友好相容的情 形。它们之间存在着生我,我生,克我,我克与平行相处的关系,既揭示天地万物的相互关联,也以生克制化的原理,促使天地万物维持相互之间的动态平衡。这就是让我们来认识起名中的一个自然法则如何应用的一个人本体的实际效力。

一、十天于配阴阳:单数属阳,双数属阴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阴阳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五行木火土金水方位东方南方中央西方北方四时春夏四季秋冬月份正二四五三、六九、十二七八十十一24节气立春玉惊蛰惊蛰玉清明立夏玉芒种芒种玉小暑清小明暑玉玉立立夏秋寒小露寒玉玉立立冬春立秋玉白露白露玉寒露立冬玉大雪大雪玉小寒二、十二地支配伍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五行水土木木土火火土金金土水方向正北东北北东北东正东东南东东南南正南西南南西南西正西西北西西北北月份十一十二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钟点23玉11玉33玉55玉77玉99玉1111玉1313玉1515玉1717玉1919玉2121玉23时辰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偶时日中日央晡时日入黄昏人定三、十二地支配伍五行木火土金水天于甲乙丙丁戊已瘐辛壬癸寅卯已午辰戍丑未申酉亥子

阴阳五行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阴阳五行 大纲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阴阳五行

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从前面的 叙述中已经可以明白,阴阳本来就蕴含於气之中。一气流行,无极而太极,太极的动静产生阴阳,阴阳又推动著世界和其中每一事物的运动变化。五行,是用来概括世界上几类基本要素的范畴。它们以木火土金水命名,但并非仅仅指这些具体事物的本身,而是以它们为基本框架,或者说以之为思维模型,将一切现象分成基本的五大类。五行是世界的基要素 。

阴阳学说产生于夏朝,它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源流和基础。今天的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观点,与阴阳学说相一致。阴阳学说原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应用。

阴阳包括五行,五行含有阴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根据其属性,可分为两类,阴类和阳类。“阳类”具有刚健,向上,生发,展示,外向,伸展,明朗,积极,好动等特性:“阴类”具有柔弱,向下,收敛,隐蔽,内向,收缩,储蓄,消极,安静等特征。任何一个具体的事我都具有阴阳的两重性。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任何庞大的事物都逃不出阴阳的范畴,任何微小的事物又具有阴阳的两方面,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极必反的现象就是阴阳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根据其特征,可以系统的分成五大类“金”“木”“水”“火”“土”。这五类事物统称五行。金,木,水,火,土,并非指具体的五种单一的事物,而是对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应全面领会五行的真正内涵。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生克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就是阴阳的两个方面。相生相克是事物的普遍规律,是事物内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克是相对的,没有生,就无所谓克;没有克,也就无所谓生。有生无克,事物就会无休止的发展而走向极端,造成物极必反,由好变坏;有克无生,事物就会因被压制过分而丧元气走向衰败。

在生克这个对立与统一的矛盾中,无论是生的过分还是克的过分都会因对立而打破相对平衡或统一,事物就会向一方倾斜发展。为了维护相对平衡,生与克要相互牵制。当不能相互牵制时,平衡被打破,这时事物就会出现了新的变化。

五行相生、相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天干地支与阴阳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阴天干:乙、丁、己、辛、癸

阳天干:甲、丙、戊、庚、壬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阳地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地支:丑、卯、巳、未、酉、亥

阴阳五行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四方: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属土。

五行生克

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