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8313

贵州嫁娶礼仪,姓名五格测试打分免费

兴仁信息网2023-08-16 07:08:200

贵州瓮安县嫁娶都有些什么风俗

贵州瓮安县嫁娶风俗

【请媒】 男孩到十五、六岁时,父母就要备上一份礼物请媒人为其提亲。也有媒人主动上门求“生意”,被称为啃猪脑壳。一般是男家备办一桌酒菜,封个红纸包,恭恭敬敬地请媒人到堂,由男家长辈陪同媒人吃喝,意即犒劳媒人起步动身去说媒。在吃喝摆笑中,媒人便解娃儿、家境、意向、要求及亲朋关系等社会背景。

【提亲】 媒人带上一份礼品(糖果1斤,面条1把),谓之“开口茶”,到女方家,谓之“提亲”,女方家听媒人介绍男方情况后,如不同意这门亲事,就会说“我家女儿还小,还要跟大人多住几年,学点见识。”若是女方父母有意思,就会留媒人吃饭,礼物却不收。只说:“这事我们还要征求舅家及亲房大人们的意见。”则表示可再提亲。此后女方家就要通过媒人对男方进行口头“考察”,女方对男方满意,就要“放话”,收下茶礼。这样,提亲就算成功。

【看人户】 若是女方对男方有意思。便选一黄道吉日或利用场天,媒人约起姑娘及其母亲,到男方家“考察小伙人品、长相,家境等。女方到男方家不需备礼品,但男方必须要大酒大肉地热情接待。回家时,男方送给姑娘一套衣裳,如果女方接受,便向男方索取鞋样,以便缝一双新布鞋送给男娃儿,这亲事也就成。

【递书子】 经过媒人促合,男女双方都同意。男方就用红纸折叠成信封式的书子,内写“天桥已架,鸿沟已清,谨听媒介,一允千金”这样的句子,表示婚事认可,谓之“准书”,由媒人将书子和礼品(糖、果、肉、衣料)送交女方,祖父母、外祖父母及伯叔等内亲均有一份。递书子,便建立亲家关系,若有大事小务,或农闲时节,互相走动。逢年过节,准女婿也必须携带礼物敬奉女方父母。

【烧大香】 定婚仪式,是通过“烧香”进行的,所以将定婚叫做“烧大香”。烧大香这天男方要送去几套价高质好的料子布、衣服、几双皮鞋和女方派送数量不等地糖、粉(面)、猪腿及条方肉。还有米花、米线以及龙凤烛、大香、纸钱、鞭炮等,烧燃大香,便是定亲的象征。“烧大香”的高潮在当晚十点后举行的摆礼。女方家张灯结彩,整个山寨的族人也会来帮忙,看热闹。主人家中堂摆八仙桌,礼盒置于桌上,里装有木梳、头绳、刀头肉、豆腐。下摆衣物礼品。然后,点燃大香,烧上纸钱,敬祭祖先。婚事便正式定。

【拜年】 逢年过节,准女婿都要背礼物去给女方家及直系亲属拜年。日子必须选在双日,即新年初二、初四、初六……,表示好事成双,夫妻和好。女婿为表示诚意,一般在初二就去拜年。久而久之,初二成土家人给岳父母家拜年的专门日子。拜年的礼物为猪腿,用红纸条包一圈,意为吉祥圆满,另外还有几方猪肉,亲属一家一方 6个糍粑或花甜粑。拜过年后,不论远近,岳父母都要留女婿耍几天。女婿回家时,岳父母及近亲都要打发“回礼”,一般为钱币或糍粑。姑娘则要给男方送两双新布鞋。

【讨年庚】 讨八字叫“讨年庚”或“讨庚”。男方家请阳阳先生看个黄道吉日,把吉日告诉女方家,取得女方家同意。讨年庚时,男方家挑着酒、肉、面条、衣物等礼品去女家,送过礼物后,再递上用红纸写的贴子,里面左边写上吉语和“乾造”及男方的生庚八字,然后女方在右边写上“坤造”,也写上女方出生年月日。这就是讨庚的“庚书”。若女方给的“假八字”,则意味要推迟婚期,若给真八字,就要立即请算命先生把“年庚”算出,择吉日成亲。

【打嫁奁】 在女儿出嫁时,无论贫富,做父母的都要尽力打发一套像样的“全堂嫁奁”。全堂嫁奁一般是内房、火堂屋、堂屋的一应摆设家具。内房:一对花柜,一对楠木箱子,一对床柜,大小柜子各一个,四个独凳,一个圆盒,铁夹蚊帐,被条,其被盖至少要五床以上。火堂屋:碗柜,小方桌,四张小木椅,洗脸架、脸盆,大脚盆、火盆锅;堂屋:大四方桌,长板凳。有的人家还陪送农具,诸如晒席,锄头,犁耙等。做嫁奁家具时,要看日子,行仪式祭鲁班,谓之“开黑”。木制家具漆成红色,象征红火、喜气。

【打婚床】 打婚床的木匠,必须是父母健在、儿女聪慧的“福人”,床枋木一般为枣子树,意为早生贵子;柿子树,象征多儿多女;柏香木,标志贵气。梨子木意为“立志成人”,亦象征夫妻和美。且梨木硬性,木质、花纹均佳。土家人喜欢架子床,这种床平实,稳当,便于挂帐帘和蚊帐,存放箱,衣物。讲究的婚床,一架床要花上几百个工日。如存放在思南周家盐号的婚床就很代表性,床分三层,均有图案,做工讲究,雕刻精细,流畅,物象生动、传神。婚床长宽不离“六”,即长六尺六寸,宽四尺六寸,含“福禄”之意。婚床完工后,要用红色花纹涂料打底,油上生漆,明亮如镜,木匠还要赐封主人几句吉语,主人为讨得这几句话,要给几张喜钱,还要以围腰、公鸡等礼物相赠。

【哭嫁】 姑娘在婚前半月就要“开声”进行“哭嫁”,以悲切的哭声,淳朴的感情、叙事的内容,诗歌的形式,聚众的场合举行。在哭嫁仪式中,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媒人,哭姐妹和哭祖宗等等。是一场女方家亲朋族友天然汇合倾诉怀念和思亲离别之情的“大合唱”。民间认为,哭嫁是一种吉祥如意的预兆,不哭不体面,不哭不闹热,不哭不兴旺发达。在富有音乐性的“哭词”中,姑娘可随机应变,触景生情,互相勉励,出口成词。哭嫁时,新娘用一手帕掩面而哭,另有伴娘牵手端盘子,被哭嫁的亲朋丢上三、五元钱,以示谢意。

【过礼】 在女方家办“花圆酒”的一天,男方要请能说会道的人谓之押礼先生,扛半边猪肉,背上给新娘的衣服,首饰,梳子等物,由媒人领队送到女方家,叫“过礼”。“过礼”的猪肉一般要和次日押礼用的肉条方同一猪,意为全猪,是补给女家办婚礼酒席的礼物。

【开脸】 土家姑娘的头饰是脑后梳一根独辫子。在辫子根处扎上红绳,再插上两朵鲜艳的山花。要做新娘,必须把独辫子绾起来,扯掉眉毛,绞掉脸上汗毛,土家人称为“开脸”。帮忙“开脸”的人,必须要是父母健在,夫妻成对,儿女满堂的婶娘或嫂子。以求得个美好的兆头。开脸是先将姑娘的辫子松开,将头发在后脑勺处束拢,扎上红头绳,并以此为中心,用男方送来的黄杨木梳子把头发梳顺,再盘成圆圆的一坨。称为“盘龙髻”。用麻丝将眉毛绞成柳叶状,后绞尽面部的汗毛,这样“开脸”才算结束。

【亮彩】 “花圆酒”天,新娘家将全堂嫁奁分别摆在院坝,堂屋中炫耀,叫“亮彩”。一般是将家具、农具之类的嫁奁,整整齐齐的摆放在女方家院坝,写上“某某堂上封”的封条。堂屋一侧摆上两张方桌,将新做的红红绿绿的被子,叠成一堆,多者为富有。盆盆、碗碗、瓶瓶之类,堂屋靠后的桌上摆一边,里里外外,琳琅满目,富丽堂皇。

【花圆酒】 结婚前一天,为女方的“花好月圆”之日,亲朋好友带着一份礼物上门祝贺,吃“花圆酒”。礼物多为布匹、服饰、盆、碗、箱子、钱币等,干爹、亲歌嫂也要送被条、服饰。亲戚中数舅舅最亲最尊,故开宴时,要等舅家坐“头班席”。新娘要到席间对客人逐一哭谢,称之“游哭”。因为这一天客多,无法尽情哭,多是应酬几句。但遇上长辈奉劝几句,说到伤心处。新娘反倒伤伤心心地痛哭起来。

【迎亲队】 迎亲队人数多少显示着家的地位和,也表明女方嫁奁的多少。迎亲队的成员要与男家同姓,禁忌与女方同宗。其成员的职责分工细致有序。诸如执事,礼官、作揖童子,外八仙、内八仙,迎亲客,持喜把、带备礼等,各司其职。迎亲队出门时要饱饮一餐“发轿酒”。动身时间看路程远近,一般以晚饭时抵达女方家为宜。在女方家住一夜,次日早晨迎接新娘一起返回。

【拦门礼】 迎亲队一路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到新娘家朝门前,便住轿歇步。女方家族人早用一张大桌子把朝门拦住。桌子上放有礼箱、酒壶,酒杯、香烛。女方的执事站在桌首,等待着男方的礼官接受挑战。一个在外,一个在内,一个要进,一个要拦,便有“拦门礼”和“拦门礼词”,所谓“拦门礼”就是双方礼官比口才,比肚才。若女方讲输,就得乖乖地搬开桌子,让迎接队进屋;若是男方讲输,迎亲队一夜莫想进屋。除非男方礼官从桌子下面钻过去。其实,拦门是一种托词,待女方家客人酒宴结束,打扫干净院坝。一个红贴一招,迎亲队也会顺利进屋的。

【摆礼】 迎亲队进女方院坝,将花轿放好。男方礼官便在女方中堂摆礼祭祖。神龛下的大方桌上摆刀头肉,供果、水酒,以及送给岳父母、亲属的猪腿、猪肉条方、面条之类,此时灯明烛亮,鼓乐齐鸣,爆竹轰响。男方口中念念有词,行奠酒仪式。女方执事要给男方执事“送香”,即将燃着的香束交与对方。接香人要双手交叉而接,双脚也要交叉而站。“香火”谓之氏族延续,交叉而接而是取其往返循环之意。男方押礼先生,从院坝开始捧香叩头,一步一叩,一直叩到中堂,要叩九礼十参,非常虔诚、严肃。若有半点不周,就要遭对方族亲唾骂,甚至引起械斗或毁婚。

【露水衣】 新娘临上轿前穿戴的红色的衣、鞋、帕、裙、伞为露水衣。穿上露水衣,新娘在路上能避免邪神野鬼的骚扰。传说,古时候,地方上有一个十分霸道的土司,不论谁家接亲,他都要行“初夜权”。有一年中秋,有一个名为星星的姑娘要出嫁,生怕土司来抢亲,就大声痛哭起来,哭声惊动天上的仙女,仙女便搭红帕、穿红衣,打红伞来到人间制服土司。人们都说仙女是穿露水衣制服的邪恶,得到的幸福。之后,新娘出嫁时,都要穿露水衣,久而久之,就成土家的一项重要婚俗。

【梳头仪式】 夜深人静时在新娘的闺房里悄悄地举行,非常庄重,母亲把女儿的头发解散,用男方事先送来的黄杨木梳子象征性地梳几下,然后由一位心灵手巧的婶或嫂把新娘的头发梳理成粑粑鬏或兰花头,再抹一层茶油,使头发乌黑油亮,光泽可鉴。若是富裕人家就更为讲究,在头发上插银质的金瓜针、茉莉针、麻花针、瓜子针,银针三支、莲蓬一支、芭蕉扇一对。有的还戴箍箍帽,帽前缀一个银宝花,银宝花上钉一对龙,龙后一对凤,凤后一对虾,虾后一对银帽襟,襟下缀凤九只,凤后各含银摆坠三颗,行走时,坠摇晃,闪闪发亮,光彩夺目。梳头仪式要一次成功,不能重复,意思是新娘出嫁夫妻一世恩爱,白头到老。梳头时新娘要唱“哭嫁歌”。新娘举行梳头仪式后,表示她从此就是一个已婚妇女,显得更加成熟,更加美丽动人。

【辞祖宗】 新娘身着红色的露水衣,从闺房内哭嫁出门,哭别祖父母,父母,兄嫂,姐妹后,手拿两把筷子,由两长辈妇女搀扶出房来到堂屋,举行辞别祖宗仪式。姑娘明知即将独立自处,便以此讨个两相吉利,然后向满屋的亲人跪拜,再向大门走去,踩上四方斗,把筷子朝前后各丢一把。后面一把谓之留给娘家的“财气”,愿娘家丰衣足食;往前方甩一把,谓之带走一些“财气”,家旺人兴。甩筷子时,前后都有男女两家的人侯着,筷子一旦甩出,即有人接住。

【背亲】 新娘上轿时,要由新娘的亲哥哥把新娘背出大门至轿内,谓之“背亲”。“背亲”时,背亲布由新娘的哥哥斜挂在身,新娘屈膝倾伏其背。新娘双脚不能沾地。“背亲”过程中,送亲的人撑开“露水伞”在旁边扶着新娘。新娘则作不愿离去之扭捏状,且捶其哥背放声悲哭:“我的哥呀,我的亲哥哥呀!两个瓜儿一根藤。哥呀!你全不顾那兄妹情啊!”此情此境,令围观者动容。背亲的哥哥和最不愿让人见着泪水的男子汉们,也难免低头而泣。

【坐轿】 婚轿的木料一般要选用枝叶繁茂,主干粗壮,既开花又结子的树木,其用意是用这轿后,新娘以后有儿有女,子孙繁衍。扛也要选择一个树圪蔸上长出的一样粗一样高的“双胞胎”杉木,象征夫妻团圆,百年和好。待新娘坐上轿后,轿子被迎亲轿夫抬起。早已候在旁边的新娘的姑、婶、姨、嫂们一哄而上。抓住轿扛便往后拖。这样一前一后往返三次,“拦轿”仪式即算收场,娘家这才正式发轿。此时,两个小伙子各执一支喜把(葵花秆火把)在前引路。这时新娘头搭露水帕,腰佩青铜镜,剪刀和七根茅草,准备在途中每遇一个土地庙或过一道河沟,要剪去一节茅草,意为照妖避邪。

【抬轿号子】 抬花轿的人,均年轻力壮,一旦走出女方家山寨,进入平坦大道,抬轿的人尽情地抖动,摇摆花轿,使新娘坐在里面既舒心又惊怕,有时抖得新娘头昏眼花,翻肠倒肚地呕吐。山寨间山路陡窄、崎岖,轿前的轿夫得随时给后面的轿夫通报路况,以求密切配合,免出事故。这种前面通报后面应答的言词,土家人叫“报路歌”或“抬轿号子”。

【撞轿】 如果两支迎亲队在同一条路上相遇,就要“争大边”,即争走路面靠山的一边。两顶花轿相遇,称之撞轿,两边新娘都从轿子里出来,拼命争大的,互不相让,两个如花似玉的新娘,亡命地向对方跑去,或争斗于野草藤蔓之中,或攀登于悬崖峭壁之上,围观人群,则呐喊助阵,镏子放肆地敲打,唢呐死劲地吹。如果相遇者沾亲带戚,两边主持人自会快步相迎,讨一个和解之法。所谓和解,则是两个新娘互换一只鞋穿,表示谁也不抢谁的运气。于是,双方亲亲热热擦身而过。各走各的路。

【铺新床】 花轿刚从女方家抬起,装有被条、蚊帐、垫单等的“缆书室”要走在迎亲队伍前,男方家要用此铺新床。铺新床的妇女要有儿有女,夫妻成双,为人谦和。床上要垫12捆稻草。新床铺好后,撒放一些瓜子、花生、核桃、板栗、橙子、枣子之类的东西。待新娘入洞房后,让小孩们上床去抢果子,翻找红蛋,打筋斗,以致将新床翻得乱七八糟、主人不但不生气,反而高兴。因为这象征着新娘以后早生贵子,人丁兴旺。新床不准未婚女孩去摸去坐,若未婚女孩摸床,以后有第三者插入。也忌讳孕妇去坐,玷污新床,不吉利。

【回车马】 在花轿未到之前,在院坝边的必经之路上,摆放一张方桌,桌上放一个猪头,一壶酒,二只酒杯和香纸烛。待新娘抬到桌前。掌礼先生请轿夫们抬着花轿稍等候,进行燃纸烧香,点放爆竹,轿夫抬轿绕桌一周,即谓之“回车马”。

【下轿】 花轿放下后,“牵娘”走上前打开轿帘,将新娘牵起下轿进屋。新娘跨进大门坎时,不能踩在门坎上,若是踩着门坎,会被人指责为“太好强”。认为门坎附着守门神,踩门坎即有欺主之嫌。所以,“牵娘”会扶起新娘向上悬空带过。跨过大门,从一只米筛上踩过。或将米筛踢开。全由新娘自己决定。踩米筛而过,意味着当晚新娘可与新郎同房,否则,新娘身上“不干净”,不能同房。持筛人动作十分敏捷地收走米筛,放和收都在瞬间进行,但新娘的动作,新郎已然明白。

【拜堂】 在一片爆竹、唢呐声中,“牵娘”挽扶着新娘走进堂屋中央。祖宗牌位前燃着一对龙凤烛。烛光旺盛,意味夫妻一生顺畅,百头偕老。大桌前折叠着一床新被条。新郎新娘并排而立。拜堂开始,执事人首先朗诵吉语,然后大声叫喊:“奏大乐!开炮,拜天地,拜祖宗……”最后喊:“男女老少,内外帮忙人等辛苦!”新人向上周拜一礼。”才算结束。

【闹洞房】 婚礼当晚,全寨男女老幼都去闹新房。按土家习俗,新婚三天,不分尊长老幼,皆可说笑取乐。进入洞房,有一定的规矩,新娘站在门口,进去的人必须对四言八句,对得上的进,对不上的要唱歌后才能进。闹洞房主要是开新郎新娘的玩笑,要新郎新娘装烟倒茶,唱歌做游戏,猜谜语,说四言八句。一直闹到深夜才结束。最后“牵娘”引来一个 男童,要其揭开红纸封盖的新马桶的盖子,抓出里面的糖果,然后往里面撒一泡尿。

【回门】 新婚第三天,岳父母打发年幼的晚辈去接新郎新娘回娘家,谓之“回门”。回到娘家,吃一餐饭后,不论路途远近,新郎新娘都要当天返回。回门时,岳父岳母都要打发“回礼”,一般是钱币和办酒席时,特意留下的肉食,豆腐等,也要女儿、女婿带点回去,意为女儿当时走得急女婿又没赶得来,现在给予补偿,也是父母的一片心意。

哪位大哥大姐知道贵州安顺紫云县哪里结婚的风俗是怎么样的?_百度知 ...

凡男宾到家,主人不管有无下酒菜先敬以酒。若无酒而满桌鸡鸭鱼肉,主人也自感不成敬意。在婚宴酒席上要唱“酒歌”,叙述族源历史。布依族尤其喜食狗肉、牛肉和腌肉。凡上等贵客到来,主人都要设法弄一只狗来杀给客人吃,以表敬意。杀狗又很重视狗灌肠。布依族妇女服饰有四种:其一,头戴银碗,包刺绣土布青帕,两端翘于耳后,额上一块条形白果花勒帕拢着头发,额前一串银铃花吊。发辫盘于头顶,斜插银簪,耳垂银环。其二,青布挑白果花条形勒帕把发辫拢成一股,独辫垂于脑后。其三,独辫拉于脑后,耳垂银环,穿斜短上衣,长短适中,领扣锁三道白果花疙瘩纽扣,腋下亦如此。其四,头帕为花格青白色,青为主色,两端为扁形,交叉搭于两耳上方。

紫云境内布依族婚姻缔结有一整套严格的规矩。凡婚姻缔结均须遵守,具体规定是除磨安乡的韦姓,同姓不同宗可通婚处,其他各姓包括韦姓在内同姓严格禁止通婚。另有李、罗两姓,据说是同胞兄弟繁衍,也不可通婚。父母为子女定婚较早,结婚也较早。过去有开“背带亲”的,有的六、七岁就结婚。

布依族婚姻缔结过程

说亲。首先由男方特色婚姻对象。媒人带去的礼品者若女方家收下,即暗示缔结婚姻的门没有关闭;如媒人出门便退礼品,则表明这桩婚事联不成。这样一般要往返三次以上。许婚后,杀一只大公鸡款待媒人,俗称“开口鸡”。订婚。当女方家答应这桩婚事后,男方家就择吉日到女方家吃“订亲酒”。吃小酒。要由老人和女婿赶一头百多斤重的肥猪去杀给女方家族和亲戚“喝活血”。结婚,布依族称“办酒”或“接大回”,男方家“办酒”的头一天是女方家的酒。届时,女方家的亲戚,朋友都带上礼品前来祝贺,谓之“送礼”。男方请一位能方善辩,有较强应变能力的人当“押礼先生”。男家请一位父母双全、机灵伶俐的男童去“背八字”,另请两位父母健在的兄弟姐妹的男音及两名机灵漂亮的姑娘去作接亲。布依族结婚时,有的地方有“打接亲”的习俗。男方的接亲客进入女方家的寨门时,就会被女方寨中的男女青年、孩童团团围住,一坨坨的粘草籽向他们飞掷。因此,抬嫁妆嫁奁的男青年们,一般不与接亲者同时进入女方家寨子,以免遭此“迎击”。入家手续,礼仪繁杂,有开伞、关伞钱、新娘钱、进家钱、脚步钱街等等。“接小回”。布依族结婚有不坐家,即“不落夫家”的习俗,一般结婚后的第二年农历正月间,夫家备些礼品,请原来迎新的两位姑娘或新郎自己妹妹去接新娘。新娘坐家,生第一个孩子,无论是男是女,立即着人带上鸡和酒到外家去报喜。如生男孩子,报喜鸡是公鸡;如是女孩,则抱母鸡去报喜。接着是做“三朝”和办“月米酒”。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宴请宾客叫“做三朝”。这天杀一只雄鸡,再备一些菜肴,祭祖后即请族中的女家主来吃“三朝”。办月米酒。外家要送背扇、小棉被、夹被、甜酒、汤圆面,大米及鸡蛋等。水塘乡布依族的礼节更隆重,凡送有布料者,主人家都有要杀一只鸡,砍成八块煮熟,用芭蕉叶包好作为回敬礼,办一次“月米酒”,杀上百只鸡为常事。紫云的布依族对唱山歌,是两男对两女,不能单唱。这种“朗绍”的地点是向阳处,有人通行的大路边或田坝,。对歌、交谈时,双方距离在 一米 之处,而且不能面对面;相互间语言必须文明,行为必须规矩,世忌“动手动脚”;太阳落坡前必须各自回家,严禁在夜间单独幽会。布依族婚姻有入赘称之为“上门”。凡入赘所生的儿女随母姓者叫“一招二抱”。入赘者既是女婿,又是养子。其子女三代后还父姓,叫“三代还宗”。 离婚的情况在布依中不算多,但在过去男人提出离婚较易,若女人提出离婚则较难,故有“男人不愿一张纸,女人不愿除非死“之说。布依族的家庭出身,大多有分居的习惯,特别是兄弟多的人家,大都在婚后分阶段家另居,此如谚云:“人大分家,树大分丫”。布依族姑娘在未出阁前,备受父母兄嫂钟爱,大家都把她当客人对待,她们一年中要有一半以上的时间用来纺纱织布,制作自己一生的穿戴。解放前富有之家的姑娘出嫁时,除正常的嫁妆外,还要陪送一头水牛,有的还划一份“姑娘田”。

结婚各地方的习俗

1.书六礼

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 "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2.换庚谱

媒人提亲后,若男女双方八字相合,没有相冲,便互相交换两家的庚谱,作为订亲的最初凭据。

3.过文定

为"过大礼"之前奏,通常在婚礼前一个月举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备三牲酒礼至女家,正式奉上聘书。

4.过大礼

订亲之最隆重仪式,约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进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带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

5.安床

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新人于结婚当晚进房为止。

结婚当晚,新人进新房后可让小孩在床上食喜果,称为"压床",取其百子千孙之意。

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古时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6.嫁妆

收到大礼后,女家的妆套须最迟于结婚前一天送到男家。这批大箱小箱的嫁妆,为女家身份与财富之象征。嫁妆除珍贵的珠宝首饰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蝴蝶双飞)、痰盂(子孙桶)、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花瓶(花开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丰衣足食)。

7.上头

男女双方在婚礼前夕,择定良辰(男方要比女方早半个时辰,即一小时前),进行上头仪式。这种仪式须由"好命佬"及"好命婆"(分别是男女双方的长辈或亲友,择父母子女健在,婚姻和睦者)在男女双方各自家中举行。

一对新人均要穿上睡衣,女方应选择一个看见月亮的窗口案上,燃起龙凤烛,点起清香一炷,连同莲子、红枣、汤丸三碗,每碗六个或九个、生果、烧肉及鸡心向天参拜。男女双方并要准备尺、镜、剪刀、即所谓"龙头镜、较剪尺",取其光明继后之意,让"好命佬"及"好命婆"替新人梳头,一面梳,一面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上头象征一对新人已步入"成人"阶段,并祝福他们同偕白首。

8.迎亲

现今,接新娘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新郎在戥串石的陪同下,携着花球迎接新娘。当抵达女家后,第一关便是"入门"。若要顺利接得美人归,必须经过一连串智力及体能测试,必要时还加上歌情话,但最重要的还是丰厚的"开门利是",众姊妹满意后才开门。入门后须留意的地方包括:

姊妹接过开门利是后,应从中抽出一成至五成封回利是给男家兄弟,上写"姊妹茶点金"。

新郎应以花球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制花球)。

新郎顺利入门后,姊妹应以茶点招待兄弟。

开门后,新娘应由大姐或伴娘带领出来交给其父亲,再由父亲交给新郎,正式行夫妻见面礼。

新人先拜天地,再拜祖先。

新人再向双亲奉茶跪拜(若依照旧式俗例,新人未到男家拜见翁姑之前,不可跪拜。即是新人应站着奉茶给岳父岳母。不过现时已没有这么讲究,想跪便去跪,以示心意)。

新娘准备两封利是,分别为威旺金及满堂利是,过门后交予家姑。

9.出门

在露天地方,由大姐或伴娘撑起红伞护着新娘,意指开枝散叶。 大姐及众姊妹一边行,一边向上空、伞顶及花车顶撒米(可加红绿豆),用来"喂金鸡",意思指鸡啄米后便不会啄新娘。

吉时,女子出门时须由大姐背着上花轿,据说新娘双足是不可沾地的,否则便会带来麻烦。但现时即使有大姐陪同,也是自行步上花车的。最后上花车前,新娘子应向送行的亲友鞠躬,以示谢意。

10.过门

过门指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拜见翁姑及男家其它长辈。

11.三朝回门

三朝回门指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下,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祭祖,甚至小住一段日子,然后再随夫婿回家。

贵州婚丧嫁娶慰问标准是什么?

贵州省总工会发布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实施细则,首次明确婚丧假娶等慰问标准,提出:离退休干部职工,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2023年2月9日上午,贵州省总工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了《贵州省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实施细则(暂行)》(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对基层工会经费的收入和使用,从范围、项目到标准作出了全面、具体、明确的规定。

首次明确婚丧嫁娶等慰问标准

结婚、生育,退休离岗,可给予不超500元的慰问品(金);生病住院,不动手术的给予不超500元的慰问品(金),需动手术的给予不超1000元的慰问品(金);工会会员去世时,可以给予不超2000元慰问品(金)。其直系亲属去世时,可以给予不超1000元慰问品(金),并可按当地风俗习惯以工会名义购买花圈等。直系亲属指会员本人的配偶、父母和子女。

增加“离退休干部职工享受相关待遇”的规定

《实施细则》增加了“离退休干部职工按有关规定享受相关待遇,经费从离退休干部公用经费中支出,或按有关规定列支”的规定,明确了对离退休干部要继续坚持元旦春节、中秋国庆、老年节等重大节日走访慰问的传统做法。

这部分经费来源由会费收入、拨缴经费收入、上级工会补助收入、行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投资收益和其他收入七个部分构成。

优秀学员,人均奖励不超500元

职工教育培训支出,指用于基层工会举办、法律、科技、业务等专题培训和职工技能培训所需的教材资料、教学用品、场地租金等方面的支出,用于支付职工教育活动聘请授课人员的酬金,用于基层工会组织的职工素质提升补助和职工教育培训中优秀学员的奖励。对优秀学员的奖励应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要适当控制比例,奖励人数不超过参加教育培训人员的五分之一,奖励标准人均不超过500元。

县以上文体比赛,一等奖人均不超500元

文体比赛活动奖励应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

奖金(品)标准:基层工会单独举办的,一等奖人均不超过200元,二等奖人均不超过150元,三等奖人均不超过100元,不得设置参与奖、优秀奖和鼓励奖等;县以上各级总工会(含县级总工会及省产业(行业)工会等)举办的由各基层工会参与的大型文体比赛,一等奖人均不超过500元,二等奖人均不超过300元,三等奖人均不超过200元,不得设置参与奖、优秀奖和鼓励奖等。

举办文体比赛活动期间需聘请教裁判员、评委等工作人员的,劳务费支付标准为:裁判员、评委每半天不超过300元,其他工作人员每半天不超过100元。

慰问品不得发放、购物卡和代金券

《实施细则》明确,基层工会逢年过节可以向全体会员发放节日慰问品。发放标准为春节人均不超过500元、其他法定节日及符合规定的少数民族节日人均不超过200元,节日慰问品原则上为符合中国传统节日习惯的用品和职工群众必需的生活用品等,基层工会可结合我省工会工作实际采取工会会员普惠卡等方便职工会员的发放方式,但不得发放、购物卡和代金券。

此外,《实施细则》对维权支出、业务支出、资本性支出、事业支出和其他支出也作出了规定,明确了基层工会(不含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会)发放兼职工会干部(含兼职财务人员)补贴标准。

结婚一般有哪些礼节?

亲,礼节视 地区不同而不同,各地由各地的风俗和习惯,这个请去问问老一辈的人,他们更懂,像城里,理解相对少些,农村可能就每个地方有很大不同了,我门那里的礼节,我基本都了解了,下面的,是资料上的一些基本各地相同的一些注意事项,亲可以看看 满意请采纳,有问题请追问,谢谢

一、举行婚礼前需要准备:.

第一 嫁妆、聘礼、婚服的准备

男方需向女方送聘礼,女方接受聘礼。接着女方便要开始准备嫁妆。最主要的嫁妆为缝被子,必须找儿女双全,丈夫健在的妇女缝制,缝新被子须用红线缝,不能用黑线,更不能用白线。缝制的时间须在农历的9月,不能在10月。忌寡妇或与新娘属相不合的人缝被子,以免给新娘带来厄运。新娘所穿的婚服,都应该是全新的,如果陈旧,新人便有不贞之嫌。此外,婚服忌讳单的,棉的最好。忌有口袋,以免带走娘家的财气。

第二 .婚房的准备及禁忌。

婚房布置在古代礼节中称为“铺房”,亲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收拾,并备礼前来暖房。既为洞房,风水非常重要,不懂风水仅凭自己喜欢,容易给以后的婚姻生活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婚房布置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⑴洞房最好选择在光线明朗,空气流通的地方。⑵洞房颜色不要五花十色,这样做容易发生婚外情。⑶洞房的窗台勿挂风铃,容易使新娘神经衰弱,头晕心烦。⑷洞房不可跨在屋内外之横墙下,夫妻易发生口角。⑸安新床时要把床置放正位,不要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新床也需放置一些吉利好兆头的物品在床上,例如百合、红枣、莲子,意喻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等。

二、婚礼进行中的仪式礼节

第一 迎亲时的礼节禁忌

男方按照当初双方商定好的“请期”时间去迎亲。“迎亲”的人数忌双数,女方送嫁的人数要逢双。这样表示男家“单”去“双”回,添丁添口,女方双数表示“双双对对”,寓意着白头偕老。如若在迎亲途中遇到另一迎亲车队,这情况叫“喜冲喜”需互放鞭炮或由双方媒人互换事先预备好的花朵来化解。

2.新娘的礼节禁忌

新娘离家时要喜极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声越好,这样旺娘家的财运。出嫁当日新新娘忌吃夫家的饭,俗云“食郎饭,打郎声”,意喻以后在婆家受委屈只能忍气吞声,言听计从,为避免,所以当日只须吃菜而不吃饭。另外新娘出大门时忌双脚踏地,要小心不要踩到新郎的鞋子,入男家大门时也不能踩踏门槛,触犯了其中任何一条都容易给娘家和夫家带来不好的运气。

3.新郎的礼节禁忌

准新郎在新婚前夜忌睡空床,可以找未成年的男童来“压床”,这样可以早生贵子;新郎家中迎亲时,需吹吹打打,燃放鞭炮,热热闹闹的让新娘进门,忌冷清,且头挂鞭炮忌“头数”太少,如果新娘还没等进夫家门,鞭炮断了声,造成场面冷清,如同办丧事,意头不好。民间还认为鞭炮是“崩崩邪气”,越是大喜的日子,恶鬼越会来捣乱,必须及时的把它赶跑。

4.其他观礼人的禁忌

贺婚是人之常情,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所以“凑份子”是理所应当的。主家需准备记账本,记好“份子钱”等到将来人家办喜事的时候也要“凑份子”且数额要多于对方当初送来的礼额。当新娘步入男家时,翁姑二人以及孕妇和守孝之人要做回避,以防相冲。同时孤寡、再婚妇女、穿白衣服者忌进入洞房,属不详之兆。结婚当天,若是碰到闷

三:完婚后的习俗禁忌

1.完婚后三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

“回门”须在当天日落前赶回夫家。若是遇到特殊情况,赶不回来,在女方家留宿,夫妻也要分开睡,以免冲撞了娘家人给女方家带来晦气。

2.新婚四个月内,忌新人在外面过夜。

禁止参加任何的婚礼丧事。忌用新娘的镜子照别人,因新娘的喜气比较重,用镜子照别人,会让新娘的福分流失。

其实还可以找婚庆公司,包揽了,自己省心,也不用记这么多,另外,上面说的,很多规矩,其实在现在这个社会,早就变得无影无踪了,所以,具体的理解,还是要分地方。满意请采纳

中国传统婚礼礼仪有哪些

送聘礼:婚礼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亲的聘礼。

安床:在结婚前一晚上,女方会找一个有福气的男人(父母健在、儿女孝顺、家庭美满)来“安”新房的新床。

嫁妆:新娘会在出嫁前,把娘家准备的嫁妆装在一只红皮箱里,等到第二天带到婆家去。

梳头:新娘会请一个有福气的长辈来给自己梳头。

吃汤圆或饺子:意味着可以圆满成婚、美满幸福。

迎亲:婚礼当天上午,男方的接亲队伍就要来女方家接亲。若要顺利接得美人归,新郎必须闯过一连串智力及体能测试关,还要给女方丰厚的“开门红包”。

找红鞋:新郎必须找到给新娘穿的红鞋子,并给她穿上,才能把新娘带走。敬茶:新人向双亲奉茶跪拜。

撑红伞:由伴娘撑红色伞伴新娘、新郎出门,并且边走边撒米给鸡吃,以免鸡啄到新娘。

绕吉祥路:迎接新娘的车必须绕着有吉祥名字的路走一圈。

过门:新娘由女方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方家,拜见翁姑及男方其他长辈。

闹洞房:酒宴结束后,新人会和一些朋友去新房参观或进行娱乐活动。

回门:指在婚后第三天(各地习俗不同),新妇由夫婿陪同,准备好礼品回娘家。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