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6553

李宗仁八字命理,真正的上等八字

兴仁信息网2023-09-08 21:01:131

李宗仁到底有几房太太?

李秀文,李宗仁原配夫人,生于1891年,1911年与李宗仁结婚。抗战时期,李宗仁率军浴血奋战,李秀文则长住广西。国民党败退后,李宗仁客居美国,李秀文则艰难辗转他乡,于1958年到达美国。1973年遵从李宗仁遗嘱,在新中国周密安排下,回国定居,1992年于桂林去世,享年102岁。

1.

唱过“别娘歌”,我便被两个女人簇拥上花轿,一路吹吹打打,鞭炮齐鸣,直到婆家,就是例行的结婚仪式了。

做女子的一经行过婚礼,进入洞房,她所想的事便不一样了。娘家的一切,已都不用再去想,心里惴惴不安的是,不知丈夫的模样如何?人品怎样?还有公婆以及家中小姑小叔又是怎样?真是满腹心事,红烛已烧去小半,只听得脚步声响,是新郎入洞房来了,两个送嫁的女人赶忙准备新郎新娘吃合卺酒,谁想到事情倒新鲜了,只见新郎大大方方地亲自把酒斟满递到我面前,说声:“吃酒,吃酒,吃我斟的,我俩一起吃!”不但那两个女人感到意外,我也惊讶得情不自禁地看了新郎一眼,一看之后,心中原来揣着的一块石头一下子便落了下来。男人是个英俊青年,他笑容满面,喜气洋洋地端着酒站在我的面前。他,就是我终身所托的丈夫李宗仁。

吃过合卺酒,丈夫便出到堂屋去应酬。直到红烛烧了大半,才又见他微有醉意,快步入房。等陪伴我的那两个女人出去之后,他自倒了一杯茶,喝了一口便递给我,说:“你也喝口茶嘛,今天实在太累了。”我只摇了摇头,但并不觉什么腼腆。我从小性格爽朗,不同一般女孩子,洞房中与丈夫见面时,虽略有拘束,并不局促。觉得他不同农村中那些男子,倒像个斯斯文文的读书人。

更新鲜的是,他边喝茶边问我:“你识字么?”我摇头:“不识字,女人识字有什么用?”他说:“要识字!要识字!不识字便等于是个盲人,以后我写个信回来你也看不出,受人骗你也不知,我教你!只要你肯学,日子长着呢。”这一席话,就似给我喝了一碗甜酒,又甜,又暖,又心跳身热。那时,谁听见过有男人愿意让女人认字的,还是新婚的夫妻在洞房中讲的话呢。这事以后我回娘家给姐妹们讲开了,都传为美谈。人人都说李宗仁读了洋书,与众不同,以后不知还有什么新鲜事呢。

后来,丈夫做了我的开蒙教师,他教我认写“李”字,他说得很有趣:“‘李’字有意思,你我都姓李,会写这‘李’字,其他字便不难写了,因为‘李’字有横有竖,有撇有捺,有弯有钩,笔画不多,各样齐全,容易认也容易写,学会写‘李’字,其他字便不见难了,就先从李字开始学吧!”他还给我取了“秀文”这个名字,说这三个字中,有两个字差不多,“秀”字和“李”字是很相像的,“文”字也很容易写。这样,我既做了李宗仁的妻子,又做了他的学生。

2.

可惜,他在家日子不长。他结婚时已在广西陆军小学习武,婚事是假期回来办的,婚后开学便又离家去了。以后每逢休息日,他总是要回家看看。陆军小学在桂林城,离家乡有六十多里,早晨上路,晌午过便赶到家了。后来他一直在外习武,回家的次数便越来越少,但他并没有忘记让我读书识字的事,每次回来,都向父亲提出要让我们妇女念书。

民国七年二月,我在新会,生下幼邻,他是我与李宗仁唯一的儿子。丈夫在新会时当了营长还兼代理县长之职。新会县是个侨乡,比广西桂林开通得多,有医院,也有专事接生的接生婆。我生幼邻时样样方便,丈夫还请了个中年妇女来照料我坐月子。

丈夫是个新人物,要破除旧习,所以他一听见孩子哭声,便快步入房,那接生大婶还来不及阻挡,他已走近我床前了,及至知道我平安生下个男孩,他才一路笑着出去。营部传开李营长弄璋之喜,县也沸沸扬扬的,一时许多人都来道喜,丈夫自然高兴应酬。

儿子满月,做爸爸的说,这孩子叫幼邻吧,希望他承继父志。

幼邻满月那天,想到会有许多人来庆贺,自然得要请酒。丈夫也兴高采烈地忙了一整天。这一天,我们收到好多贺礼,其中有金锁、玉锁、金佛十八罗汉、金脚镯、金手镯等,都是给新生小儿的。我看这么多黄金礼物,一时觉得惊异,生个小孩子要送这么重的礼,合适吗?我丈夫笑笑:“本来不合适嘛,这些人却非送不可。几大的礼我都挡开过了,这一次说是主在生子吉庆,不得不收,算了!算了!”后来我才知道,我丈夫在新会县,只要松松口,立即可以腰缠,只是他不肯松口,因此还得罪了一些当地豪绅富贾。

3.

民国十二年冬,战局渐告平静,德邻他们旅部设在桂平。公婆在上海得知消息后,便主张我携幼儿到桂平去,由我的一位族叔相送。谁知这一去,我的命运起了巨大的变化。原来丈夫在桂平经人介绍,娶了郭德洁,卧榻之上,已另有新人,我的地位又将是如何的呢?在上海时,公婆已收到德邻来信,并将此事告我,我心中自然感到酸楚。但在旧时代,达官贵人,有个三妻四妾是平常事,不足为奇,况且我丈夫身边也需要有个贴身照料的人。而我呢,一是不习惯官场应酬;二是带着个孩子,随军行旅多有不便。因此,丈夫多娶一个女人,我也认为无可非议的。公婆主张我去桂平,是怜恤我,怕我受冷落,我则一心只想看看丈夫如何待我,才风尘仆仆地来到桂平。

到得旅部,丈夫早站在厅外台阶下等着我了,他毫无芥蒂地瞧了我,便笑呵呵地抱起幼儿说:“哈,儿子都这么大了,看看可更像老子了!”幼儿那时已有五岁,似乎还记得抱他的这个人是爸爸,他睁大眼,看了好一会儿,才开口叫爸爸。丈夫边亲儿子边问:“路上走了几天?发生过什么事没有?那年民船在平乐触礁,真叫人担心……”送我来的族叔随即上前一一回答。之后,另有庶务招呼去了。

到厅上坐下之后,丈夫叫了声:“德洁快出来。”话音未落,一个身材苗条、模样俊秀的年轻女子走了出来,我估摸这女子就是丈夫的新宠了。她大大方方地朝我点头含笑,转过身去,倒了杯热茶给我。等我接过茶,她便从丈夫手上把幼儿接过去抱着逗弄。谁知幼儿很怯生,一脱身滑下来,仍然倚我站着,郭氏转身入内去了。还是丈夫开了口:“我娶了德洁来,为的是外面应酬多,身边有个照应。你来了,大家做个伴嘛,你看好吗?”我听丈夫说得轻松、坦然,仿佛这种事对我毫无伤害似的,我也不好说什么。何况我从来不曾对他使过性子,便说:“好嘛。”就此算是见过面了。看郭氏那样子,颇知礼数,我看她立着,我坐着,还有点过意不去,也想起来让坐,还是丈夫按我坐下说:“看你,看你,一家人嘛,不用客气,她叫德洁,她年轻,应该尊敬你。这两年你我不同在一起,很多事没人照料,德洁来了,好多了,你以后少操点心。她是个女学生,懂道理的,有什么事你尽管吩咐她吧。”听了丈夫这席话,我更不好再说什么,只有和气的份儿了。

我本是个农家女子,尽管性子也强,但想想也不能违忤丈夫。况且丈夫说话得体,眼前的德洁,又人品温和,而且生米已成熟饭,还能怎么样呢?一路上原来担心有什么为难之处,竟一下子烟消云散了。丈夫觉得高兴,立即吩咐勤务兵为我摆酒洗尘,并叫把我的行李搬到左边的房间去。

吃饭时,丈夫亲手为我斟酒洗尘,郭氏也把盏敬酒。在这般情况下,只能心平气和。我也想过,若是我撒赖,扫丈夫的脸,他会好受吗?他出生入死的,想多个人照应,我也容不得,外人又怎么说呢?丈夫对我一个劲地尊重,我算是面上有光了。如果他们不理我,我的脸又往哪儿搁呢?就这样我和郭氏也就有问有答,叙起家常来。

4.

奇怪的是尽管郭氏怎么喜爱和逗弄幼儿,幼儿却不愿意亲近她,不理睬她,只知叫爸叫妈,不肯叫声姨娘。我多次教他也不依,我亦无可奈何。日后幼儿长大了,才与郭氏点首为礼,但也不作称呼的。幼邻脾气从小就是倔强,他父亲也奈何他不得,还要多方迁就他,但求他高兴。郭氏处处依着幼儿的性子,也算难为她这么忍耐得。幼儿跟我说过:“妈,这个女人说,只要我肯叫她,我要多少钱她都给我。我说我不要你给钱,我父亲有。”幼儿父亲倒看得开,从不生气,照样携幼儿去赴宴,有时还去上茶楼,最喜欢的是抱着幼儿骑在马上去游西山。郭氏有时随着丈夫学骑马,每去,三四匹马走在路上,马蹄嘚嘚,招得路人跟着观看。

我和德邻,也有取笑的时候,别看我农村女子,人老实,有时说起话来,倒也带点刺的。有一次我问他:“你和德洁怎么认识的?难道也是托媒人,合八字的吗?听说还是坐花轿的呢。”德邻他毫不介意地说:“不是经由媒人撮合,更不是合八字,我还信这一套吗?是我的一位营长做介绍人的。讲来也话长———在桂平县驻军多时,一次,我和几位军官去女校参观,看到两位年纪较长的女学生,十分惹人注目,我多看两眼,给那位营长注意到了,便对我说:‘旅座,你太太有了孩子,难得在身边照料你了,何不多娶一位夫人,也好随时照应,有个伤风咳嗽,头晕身热,要茶要水的也方便。’经这营长一说,我倒无心变成有意了。那营长立即介绍我们认识。不久,我决定娶她。我和德洁是文明结婚,她家虽也要花轿迎娶,但并不拜堂,只是请酒庆贺一番。想起拜堂,真是一桩极愚蠢的事,记得我们结婚那时,把你我弄得像耍猴子,哈哈!以后,一定要提倡新礼结婚,免受愚弄。”他见我不再出声,便继续说:“哦,你不怪我吧?我是觉得你有了孩子,不便跟着我东奔西跑了,随军的生活,你和孩子都受不了。而我,如今作为高级军官,身边又确实需要有个贴身照料的人,社交应酬也得有个人陪伴。你办不到的事,有人办了,岂不是好?你就安安逸逸地享福吧。把幼儿带好了,你我都开心!我这军人是最讲信用的,日后绝不亏待你。”

“绝不亏待你!”这话他是说到了,也做到了。的确,我享受过荣华富贵,但一个人难道只图个吃好穿好就满足了么?特别是女人,我从三十多岁起,就缺少了家室温暖,难道这是金钱物质能补偿得了的么?

不过我和德洁在一起的时候,也是和睦相处的,谁也不曾口出恶言。丈夫处理得体,并无什么悖谬之处。就是德洁,其本人也是明理的,对我从来没有不尊重,只不过后来她涉世深了,社交应酬多了,经不起一些人的挑拨,才逐渐回避着我。在请宴的时候,我去,她就借故不去。就这么我们各自按照自己的兴趣去消遣日子。

有生辰八字 高手帮忙起名!

晕~~~总得知道姓什么吧...还有性别

叛徒给李宗仁送了八字密报,挽救了29万中国军人,他是谁?

看过黄轩翻译的人,估计很多都对剧中那个西装革履、帅气威严的翻译官印象深刻。人们总觉得翻译这个职业很神秘、很高端,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国人时,身边总有一位翻译。虽然他们属于半幕后工作人员,但只要他们出现的地方,往往都是一些比较重要的场合。

翻译作为沟通中西文化的语言桥梁,一直在各行各业,尤其是外贸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几年前,有一个海外工程基地的故事。外方想让中方给他们盖一栋楼。但由于译者的口误,错译了一个介词,把一座塔当成了一口井。这开了一个国际玩笑。可见,一个合格的翻译,首先需要具备合格的业务能力,即能够为双方当事人进行准确的沟通。

我们今天要说的翻译官也是一个大翻译官,但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是给日本鬼子当翻译的。与其他令人痛恨的"汉奸走狗翻译"不同,他一生为国家抗战胜利作出了许多杰出贡献。他通过默默的努力和付出,成功地为自己摘掉了"日本走狗"的帽子。

遗憾的是,他的光辉事迹在他去世后才被后人知晓。在此之前,也就是说,他活着的时候,一直被人民认为是汉奸、大汉奸,一直被认为是只顾国家利益,只会靠自己会说一些日语来寻欢作乐的大汉奸。让我们来看看他那令人窒息的妥协人生。

这个人的名字叫夏文运,也是我国最早的一批留学大师,由于在日本留学期间表现良好,被日本高级军官相中,做了他们的翻译,而日本人也要他去游说中国国民党那些大官,从而实现和平颠覆中华民族的阴谋。当时他的头脑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站错了队伍。日本人想让他劝说的第一个对象是李宗仁,但没想到他最后被李宗仁的一番暖心话给说服了,却是一名为国反击战获取日本情报的特工。

后来,李宗仁凭借夏文运"日军南进北不进"的八字密报,试探日军的行军路线,从而果断调动军队北上,歼敌三千,及时阻止了日军会师台儿庄的阴谋,可以说,如果没有夏文运的密报,近30万中国军队将面临极其危险的境地,台儿庄战役也不会进行得如此顺利。

由于李宗仁与夏文运一直是单线联系,所以直到夏文运去世,也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而他为国刺探日本情报时分文不取,多年来默默潜伏在日本人身边,随时面临失去生命的危险,但他却没有丝毫怨言,可见他那颗无怨无悔的爱国之心是多么的炙热!说他是抗战英雄,一点也不夸张。

抗日战争结束后,夏文运被迫前往日本生活,1978年,因脑溢血去世。据其家人介绍,夏文运在解放战争时期帮助过很多员,可见他不愧为一个有激情、有赤胆忠心为国家服务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有功之臣,历史也不会忘记这位伟大的革命战士!。

中国人姓名的名字意义

中国古来对人的取名非常重视。在孔子“正名”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把为后代取名看得非常神圣,甚至神秘。从周朝起,命名已经纳入礼法,形成了制度。因此有些时候因为名字的原因,对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些名字因为皇帝或高官喜欢,而得到了与其他人不一样的优厚待遇;而一些人的名字因为被认为不吉利,而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传统文化流派中,儒家对中国人的影响最深广。因此中国人的名字与儒典大有联系。

取自《论语》的名字,如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讷,取自《论语·里仁》“讷于言而敏于行”。李宗仁,字德邻,取自《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抗日名将孙立人,现代史学家孙达人,取自《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古建筑学家陈从周,取自《论语·八佾》“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数学家陈省身,取自《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取自《诗经》的名字,如秦邦宪,即博古,取自《诗经·小雅·六月》“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张闻天,取自《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革命家冯白驹,理论家邢贲思,取自《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贲然来思”。胡乔木和夫人谷羽,取自《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中组部副部长陈野苹,科学家屠呦呦,取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钱其琛,取自《诗经·鲁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

取自《易经》的名字,如骆宾王,取自《易经·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茶圣陆羽,字鸿渐,取自《易经·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国军将领陈诚,字辞修,取自《易经·乾卦》:“修辞立其诚,可以居业也。”军事家蒋百里,字方震,取自《易经·震卦》:“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取何名字,实为人们的一种文化选择,故可考见各种文化的影响力。以上诸例,可证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儒外诸家,外来文化,也对中国人取名风习有影响,如庄梦蝶、林秋水取自《庄子》,马约翰、周方舟取自《圣经》等。但都远弱于儒典影响力。这足可说明一般民众最看重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占据了中国人意识的主要地盘。批林批孔时,有激进分子欲与儒家划清界线,竟妄改父母给自己取的儒化嘉名,但很快便懊悔不已。

儒家文化具有强势影响力并非偶然。“独尊儒术”固然重要,儒家文化的自身魅力更重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具有何等的感召力、凝聚力。儒家文化也有很多糟粕,“三纲”反平等自由,“礼教杀人”反人性,都是糟粕。国人从儒典中取名,大多还是取自其精华部分,或思想,或文辞。这样的文化选择是明智的。

张学良为啥叫小六子?

张作霖称张学良为“小六子”,并非张学良排行老六,其实他是张作霖的长子,乳名小六子,这一昵称倾注了父亲张作霖所有的慈爱和关怀。

张学良是张作霖的大儿子!“小六子”的外号原来是怎么来的?

众所周知,张作霖一生多子多女,张学良是他的长子,在八个儿子和六个女儿中并不排第六。不过让人感觉到奇怪的是,张作霖和他同辈分的人却经常叫张学良小六子,来表示对张学良的亲昵,直到成年以后,张学良才有正式的字―汉卿。那为什么身为长子,张学良却被叫做小六子呢?

原来是张作霖已摆脱当初的窘迫,重新拥有了二百多号人马,并头一次打了个胜仗,正在喜出望外之时,又听说夫人赵氏平平安安地为他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大小子,不禁高兴得蹦了起来,双手合十,连声念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刚刚打了胜仗,又得贵子,真是双喜临门啊,张作霖难掩内心的喜悦,当下大宴宾客,摆酒庆贺,并给刚出生的儿子起了个小名叫“双喜”,视为掌上明珠,宠爱有加。

双喜长到3岁时,体质孱弱,张作霖爱子心切,就请了个算命先生给他批“八字”,看看儿子的命相究竟如何。算命先生问得小双喜的生辰八字,掐指盘算,一阵念念有词之后,慢条斯理地说:“这位公子大富大贵,将来必定高官得做,骏马得骑,荣华富贵,享受不尽。”在一旁紧张期待着的张作霖,听到此话,顿时喜上眉梢,正想把酬金奉上,“不过,”就听得算命先生突然话锋一转,皱着眉说,“这位公子的命太硬,恐怕要克爹克娘克兄弟。”张作霖大惊,忙问:“有法子破吗?”算命先生沉吟了好半天又掐算了一阵才说:“法子倒是有,不过,公子要到庙里跳墙,拜寄给和尚,还要换个名字,这样才能消灾灭祸。”张作霖听说有救,这才如释重负,重谢了算命先生。为了给儿子破灾,张作霖特地选了一个黄道吉日,让人挑上干鲜果品,带上香烛,抱着小双喜,来到八角台镇南的庙里。在去庙里的路上,听见村里有人在叫“小六子”。

按当时的说法,拜寄时听到别人叫的第一个名字,取来做小名可以逢凶化吉。张作霖一听这个名字就乐了,连连说:“小六子,好!小六子就是‘小留子’,我这宝贝儿子算是留住了!”到了庙里以后,张作霖吩咐随从在大雄宝殿的佛像前摆上供品,点上香烛,自己则领着小双喜跪在蒲团上,恭恭敬敬地向释迦牟尼佛像磕了三个响头。每磕一次,站在边上的和尚就敲一下铜盂。参拜过后,张作霖又让小双喜背对着佛像站着,请和尚一面念经,一面用手摩挲小双喜的脑袋。念完经,和尚又在小双喜的脑袋上轻轻地拍了一下。这样,小双喜的灾算是破了,命也留住了。按照算命先生的说法,从此以后,张作霖不再以“双喜”的小名称呼张学良,而是改叫他“小六子”。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