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1499

三亚三面观音开光大典,三亚南山海上观音开光大典

兴仁信息网2023-09-21 19:16:040

三亚南山海上观音来史?

1993年中国国务院宗教局和海南人民批准兴建南山寺,并在寺前的海中塑108米高之观音圣像。此像由海南三亚南海海上观音功德基金会发心敬建,三尊化一体,巍峨壮观,实乃世界造像之最。敬造工程因其规模宏伟、意义殊胜、佛理底蕴丰富,被誉为“世界级、世纪级”的佛事工程。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欣然为圣像题名——“南海海上观音”。1999年,农历九月十九日,南山隆重举行了“南山海上观音”敬造工程开工典礼。工程历时6载,于2005年4月15日建成,2005年4月24日(农历三月十六日,准提菩萨诞辰日)举行盛大开光仪式。

南海海上观音圣像是正观音的一体化三尊,从每尊的正面看均是一尊观音圣像,环绕一周方可看清三尊手势各异的观音圣像全貌。

持箧观音

正面为手持经箧观音,体现观音的般若德即智慧德性,经箧代表六百卷般若经,表示观音“自度度人,智悲双运”,既能自利,观理事无碍之境而了达自在,又能利他,观一切众生之机而化度自在,以般若启众生智慧。

持莲观音

左边为手持莲花观音,体现观音的法身德。观音是密宗莲花部的本尊,莲花是观音的三昧耶形,喻“常乐我净”四德;是佛门中的圣花,象征众生的肉团心,莲体清净,出淤泥而不染,根茎通心,象征“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持珠观音

右边为手持念珠观音,体现观音的解脱德,即彻底摆脱无明烦恼和种种束缚,达到大自由大自在的境界,表现“众生念佛,佛念众生”同等同体的慈悲精神。

此三观音表法无量,持经是心、是智、是安心、是立体、是对内、是见道、是依理、是空义、是真谛……;持莲是色、是境、是起行、是显用、是对外、是修道、是依事、是有义、是俗谛……;持珠是妙观,则色心一如,理事无碍,空有不二,真俗双融。

此三观音,净“身、口、意”三业,断“见思尘沙、无明”三惑,明“空、假、中”三观,通“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合“金刚界、胎藏界、苏悉地”三部,证“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三智。

全球最高观音在哪里?

全球最高观音在海南!耗资8亿,比自由女神高。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中在我国流传最广、信徒最多。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观音造像,就在我们中国!

这尊世界第一的观音像,是位于我国海南省三亚市的南山海上观音圣像。这是一项耗时耗力又耗黄金的庞大工程:南山海上观音圣像从1999年至2005,历时6年全部建成,投资超过八亿元。 海上观音108米高,比美国的自由女神还要高15米。整个像体为不锈钢锻造,约重两千五百吨。

她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自选址,2005年4月24日举办了108米高的南山海上观音圣像开光大典,108位高僧大德为开光大典主法,500位大法师以及数万名信众共同参与了这一规模空前的盛大佛事。

南山海上观音像的特别之处在于凌波伫立于海上,整尊观音像三面三头三肩,但从每一面观看都是完整的一头双肩像,突破三面六肩模式。 海上圆通宝殿是观音圣像的底座部分,奉供有各地信众迎请供奉的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尊观音像。 目前这里是国家5A级景区,门票价格为进入圆通宝殿或抱佛脚需收88元香火钱。

2008年8月29日,在三亚南山景区海边上,无数游客目睹了神奇的“龙吸水”奇观,持续十分钟,使得更多的人相信海上观音真是有神迹。

谁知道南海观音的来历?

普陀山原名梅岑山,因西汉末年梅福在此修道而得名。唐咸通四年(863年),日本高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神像回国,途经莲花洋遇风涛,以为观音不肯去日本,便留下神像,称“不肯去观音”。五代梁朝贞明二年(916年)建不肯去观音院。宋元丰三年(1080年)朝廷赐银,改建为宝陀观音寺。从此香火兴盛,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钦定为观音道场,并根据佛经“补怛洛迦”,更山名为普陀洛迦山,亦称补陀洛迦山。明朝时,把莲花洋南的一小岛称洛迦山,就有了普陀山和洛迦山两个山名。

而观音在古天竺就称南海观音,相传是因为:一、观音出在古天竺(今印度),而古天竺属南亚,加上观音所在的补怛洛迦山在南海,故称南海观音;二、“南海”与“南无”所似,唐代著名文学家王勃的《观音大士赞》曰:”南海海深幽绝处,碧绀嵯峨连水府,号名七宝洛迦山,自在观音于彼住。”王勃卒于676年,就算此《赞》作于676年,亦比“不肯去观音”到普陀山早187年。可见,不是因为有了南海普陀山才称南海观音的,恰好相反,是因为南海观音,才把普陀山改称为南海普陀山的。

南海普陀山之称,是佛门对外交往的需要,是元初由普陀山和尚如智和一山提出的。

据《续资通鉴》记载:元初,中断了中日邦交。后来,根据刑部尚书崔之疏,决定与日本通好。考虑到日本信佛教,普陀山有日本和尚留“不肯去观音”的这层关系,朝廷先后两次派普陀山和尚出使日本。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正月,朝廷派王积翁出使日本,并命普陀僧如智同往。当时,如智提出:观音应沿用古天竺的名号,称南海观音,普陀山既然是观音道场,亦应改称南海普陀山。后因王积翁被醉酒的部下所杀,出使未成。

大德三年(1299年)三月,元成宗下诏曰:“命普陀高僧一山出使日本。”当时,一山有两个头衔:一是江浙释教总统;二是敕封为妙慈弘济大师。一山认为,既然朝廷看重日本和尚留“不肯去观音”的关系,就应该告诉日本人,留不肯去观音处已是观音道场,日本人一定会感到鼓舞。但普陀山这个山名与菩萨名号贴得不紧,外国人不易理解,应该根据南海观音的名号,改称南海普陀山。

一山是以南海普陀山住持的身份去日本的,由于他宣传了不肯去观音和观音道场的来历,受到日本和佛教界的敬重,日本天皇把他请到京都南禅寺传经说法。一山留日本19年,创了“一山派”禅学。一山病故后,日本天皇亲题其像,赞曰:“宋地万人杰,本朝一国师。”并在南禅寺为他建塔、祠。一山的这次出使日本,不仅为恢复元初中断的中日邦交立了大功,而且把南海普陀山之名传遍了日本。

南海观音在哪里

菩陀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亦称补陀洛迦。在浙江普陀县。相传为观音菩萨应化的道场。唐以前传有梅福等寄隐修道,故又名梅岭山。据佛教传说,唐大中年间有一印度僧人来此,亲睹观音菩萨现身说法,授以七色宝石,故称此地为观音显圣地。佛经有观音住南印度普陀洛迦山之说,因略以称岛。唐大中十二年(858,一说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日本僧惠萼(一作惠锷)礼五台山得观音像,归国时舟过普陀山遇风不能进,逆留像归安开元寺(今称"不肯去观音院")。自北宋以还,该山观音信仰盛行,寺院渐增,僧众云集。元「补陀洛迦山传」仅提到宝陀寺、潮音洞、善财洞、盘陀石、三摩地、真歇庵等几处,可见寺庙不多。南宋绍兴元年(1131)将普陀山佛教各宗归于禅宗。明清三代相继兴建寺院,至清未遂有三大寺、七十余庵堂与一百多处茅蓬。

观世音菩萨的生日为阴历二月十九日,出家日为九月十九日,成道日为六月十九日

“南海观音”耗资8亿建成,曾一度被指责浪费钱,如今怎样?

“天下熙熙,皆为;天天攘攘,皆为利往”,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大多数人都在努力的生存,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四处奔波,个人的眼光与行为往往都充满的更多的私利与局限性,往往对很多事情都是充满疑惑与质疑的,而耗资8亿建成“南海观音”,是在这样无数的质疑声中落成,然而时间总是最好的证明,如今却好评如潮,那么曾一度被指责浪费钱的“南海观音”究竟是什么改变了人们对他的质疑呢?

说起“南海观音”,只要是曾经去过三亚旅游的人应该是不陌生的,身高108米的海上观音比大家非常熟悉的自由女神像还要高上15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白衣观音塑像,整个观音像由钛合金材料制造,面对这样具体标志性的观音像,相比去过的人,都会记忆深刻,毕竟在南海观音落成之前,灵山大佛才是佛教第一,而落成之后,对于无数来旅游的游客来说,一边可以瞻仰佛教文化,一边可以吹着海风,喝着椰果感受热带风情,可以说是一种十分独特的体验。

南海观音造像

那么为什么会在三亚这个地方建造观音像呢?就不得不说到我们历代以来的的佛教文化,人只要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就会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希望,而在这样中的美好愿景中,诞生了各种各样的信仰与文化,而佛教更是从东汉初年就从古印度流传中土,一直深受我国人民的追捧与热爱,随着佛教的发展与历史的渊源,在海南就有这样一则“常居南海愿”历代相传的故事,传说观音的道场是在南海,而南海一带经常有瘟神妖怪作怪,这导致海南人民生活困苦而落后,慈悲心善的观音在这里觉醒,为了让海南人民能安居乐业,于是发下宏愿,造福海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观音与海南结下了不解之缘。

而海南,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旅游大省,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旅游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海南在当时为了进一步的吸引游客前往,于是结合海南自身的历史文化,由当时的高层经过多方商讨之后,决定以宗教信仰方面打造一处旅游胜地,而后经过多方的考证、考察之后,选定了具有一定佛教文化底蕴的城市三亚,随后在1933年确定此方案,于第二年开始评审修建规模与设计,经过反复调研、论证、修改、完善,前后返稿数十次之多,最终敲定了三面造型设计,由此108米南海山上观音就此确定。

随后从1993年此方案确定到2005年最终竣工,历时12年的南海山上观音才真正地展现在世人眼前,12年的历史进程,耗资8亿,不管是在当年,还是现在都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因此在当年观音像的建立十分备受质疑,在很多人看来这样庞大的资金只是耗费在一尊佛像之上,更多的是流于表面,佛要心中有,才是最终要的,虽然各方的质疑从未断过,但是南山海上观音的进程也同样从未断过。

如今观音像已经完工15年了,这个备受质疑的观音像,真的是像当时人们所想的那样是一种浪费吗?实时恰好相反,随着它特殊的选址,以及自身文化代表,无数的游客慕名而来,刚开始或许只是瞻仰这第一“观音”的特殊,毕竟它自身的争议也是让无数游客十分好奇,总还是希望能够一窥真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山海上观音”开始散发它独特的魅力,对无数不管信不信佛的人来说,观音本身就是慈悲的代表,是给人们带去福气与安康的形象,而随着无数人的慕名而来,给海南本身带去的安宁与祥和与观音更是相得益彰,让人们的内心获得了更大的满足与安慰。

为了更好地将南山海上观音与海南三亚相融合,将佛教文化真正的代入进来,在2005年,中国佛教协会和三亚南山寺还曾经共同举办了开光大典,在当时邀请了海峡两岸知名高僧前往参加,108名高僧齐聚一堂的壮观场面,参加此次开光大典的信众近万人,这无疑又是一场中国佛教历史上值得书写的一笔,而南海海山观音经次开光大典之后,让无数的信众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也让无数的人共同见证了传说中的观音走进现实的时刻,曾经只是口口相传的故事,随着南山海上观音的建成,让这些故事会一直随着这座观音相伴而行。

风尘仆仆的人们到南山之后,从门口就能听到阵阵钟声,就这样在一声声钟声中国一步步走向观音像,在这碧蓝的天空与海面中,一望无垠的视线,令人心旷神怡,站在雄伟壮阔的观音脚下,沐浴在慈悲的目光中,一片片海风吹起,似乎心也能得到更大的救赎与祥和,一体化三尊的造型,让游客们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是一尊完整的观音圣像,只是不同的方向观音手持不同的物品,或是珠,或是莲,或是箧,不同的物品寓意也各不相同,一边走一边可观看观音像,最终抵达莲花宝座,无数的游客就这样,摸着观音像,或是祈求平安,或是祈求子嗣,又或者是祈求财富,总之在这样宝相庄严的观音面前,人们有了许多的愿望还未曾实现,还有许多的想法还未曾落地。

就这样南山观音像与海南三亚就这样慢慢的相互融合,随着时光的打磨。让人们看到的不再只是耗资8亿,浑身散发着的是金钱的味道,而在这样的南山上,耸立的是人们的信仰,给当地人民带去的是无数游客的青睐,在这样良性循环下,南山观音不仅迅速成为了海南著名的景点,更是给当地经济带来重大改变,人文历史有了更为独特的影响。至少当你提起海南的时候,不只是有椰子,不只是有海风,还有南山的观音,还有无数历史中相传的故事。

结语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当人们在质疑南山观音的建造是否值得的时候,或许更多的是看到了它当时所需要耗费的资金,所需要用到的资源,看到的是这件事本身的困难,对于后续更深远的意义与影响,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不能说他们就是错的,因为现在的我们也正是因为在时间的见证下,确定了当时海南的做法是对的。

没有人能确保一件事一定是对的,实践出真知,也正是南山观音给海南带来肉眼可见的变化,在南山海上观音是全球最大的观音像,三亚南山海上观音也就此成为了世界级的礼佛胜地,形成共识之时,也使得人们从恶评如潮到好评如潮的转变,去认可了当时做这件事的价值,相信在未来,南山观音随着三亚的发展,还会给人们带来不一样改变与体验。

谁知道南海观音的来历?

普陀山原名梅岑山,因西汉末年梅福在此修道而得名。唐咸通四年(863年),日本高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神像回国,途经莲花洋遇风涛,以为观音不肯去日本,便留下神像,称“不肯去观音”。五代梁朝贞明二年(916年)建不肯去观音院。宋元丰三年(1080年)朝廷赐银,改建为宝陀观音寺。从此香火兴盛,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钦定为观音道场,并根据佛经“补怛洛迦”,更山名为普陀洛迦山,亦称补陀洛迦山。明朝时,把莲花洋南的一小岛称洛迦山,就有了普陀山和洛迦山两个山名。

而观音在古天竺就称南海观音,相传是因为:一、观音出在古天竺(今印度),而古天竺属南亚,加上观音所在的补怛洛迦山在南海,故称南海观音;二、“南海”与“南无”所似,唐代著名文学家王勃的《观音大士赞》曰:”南海海深幽绝处,碧绀嵯峨连水府,号名七宝洛迦山,自在观音于彼住。”王勃卒于676年,就算此《赞》作于676年,亦比“不肯去观音”到普陀山早187年。可见,不是因为有了南海普陀山才称南海观音的,恰好相反,是因为南海观音,才把普陀山改称为南海普陀山的。

南海普陀山之称,是佛门对外交往的需要,是元初由普陀山和尚如智和一山提出的。

据《续资通鉴》记载:元初,中断了中日邦交。后来,根据刑部尚书崔之疏,决定与日本通好。考虑到日本信佛教,普陀山有日本和尚留“不肯去观音”的这层关系,朝廷先后两次派普陀山和尚出使日本。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正月,朝廷派王积翁出使日本,并命普陀僧如智同往。当时,如智提出:观音应沿用古天竺的名号,称南海观音,普陀山既然是观音道场,亦应改称南海普陀山。后因王积翁被醉酒的部下所杀,出使未成。

大德三年(1299年)三月,元成宗下诏曰:“命普陀高僧一山出使日本。”当时,一山有两个头衔:一是江浙释教总统;二是敕封为妙慈弘济大师。一山认为,既然朝廷看重日本和尚留“不肯去观音”的关系,就应该告诉日本人,留不肯去观音处已是观音道场,日本人一定会感到鼓舞。但普陀山这个山名与菩萨名号贴得不紧,外国人不易理解,应该根据南海观音的名号,改称南海普陀山。

一山是以南海普陀山住持的身份去日本的,由于他宣传了不肯去观音和观音道场的来历,受到日本和佛教界的敬重,日本天皇把他请到京都南禅寺传经说法。一山留日本19年,创了“一山派”禅学。一山病故后,日本天皇亲题其像,赞曰:“宋地万人杰,本朝一国师。”并在南禅寺为他建塔、祠。一山的这次出使日本,不仅为恢复元初中断的中日邦交立了大功,而且把南海普陀山之名传遍了日本。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