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1802

楚简周易离卦,周易离卦什么意思

兴仁信息网2023-11-22 02:15:350

马王堆帛书周易与战国楚简周易哪个更早

当然是郭店楚墓竹简本啦

楚墓竹简本成书时间大约为:战国中期

马王堆帛书本成书时间大约为:汉高祖~汉文帝时期

风水学阴阳同向什么意思

<<<>>>

中国考古工作者在发掘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时,发现了一大批抄写在丝织物上的古书,统称为“马王堆汉墓帛书”。其中涉及周易的有《六十四卦》《二三子问》《系辞》《易之义》《要》《缪和》《昭力》。

帛书周易《六十四卦》依键、根、赣、辰、川、夺、罗、筭的八卦卦序分为八宫,各宫中的八个六爻重卦的次序则遵循键川根夺赣罗辰筭的规律。帛书易传《易之义》曰:“天地定立,山泽通气,火水相射,雷风相榑,八卦相厝。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故易逆数也。”据此,可以排出帛书八卦图

不难看出帛书易坎离两卦似有矛盾之处,各宫卦序为乾坤艮兑坎离震巽,而《易之义》却为天地山泽火水雷风,若以此推论,似为坎火、离水。但两千年来,都以坎为水、为润、为月、为中男,以离为火、为燥、为日、为中女。坎为中阳之卦,理应为火、为日,为何反为水、为月呢?离为中阴之卦,理应为水、为月,又为何反为火、为日呢?盖水月阴柔,火日阳刚,乃不争之事实。故两千年来易理有误,理应按帛书《易之义》改为:坎为中男之卦,为火、为日;离为中女之卦,为水、为月。若以现代科学观念言之,水的化学结构式为 - - ,为离之卦象;火的生成为C =C ,C 的结构式为 = = ,为坎之卦象。

在近年发现的上海博物馆战国楚竹书易里,坎离的阴阳分类也有所不同。留指爪易友在怀旧易学论坛的《楚简周易辨析》一文中指出:“从上博楚竹书周易的首尾符研究中发现,楚人对八卦阴阳分类有不同的见解。将楚竹书各卦首尾符是红方块和红框黑小方块的归为一组,即可分类为:阳卦:乾离艮震;阴卦:坤坎巽兑。”如果楚竹书易的这种分类法是正确的话,那么坎离两卦的卦名就有可能颠倒了。但仔细研究帛书易发现,左侧四阳卦中的键jian、艮gen、赣gan、辰chen读音比较接近,右侧四阴卦中的罗luo、夺duo 读音也非常接近,这有可能说明帛书易才是正确的。

按帛书易将坎离两卦改为坎火为日、离水为月之后,我们发现帛书八卦完全符合坎离为日月出入门户的观念,明显优于邵雍所谓的先天八卦。在帛书八卦中,坎火为日,居东方,东方为日出之地;离水为月,居西方,西方为新月渐明之地,更符合天地自然现象和规律。所以我认为帛书易才是真正的文王易甚至伏羲易,近年发现整理的彝族八卦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因为彝族八卦本质上就是汉地失传两千多年的帛书八卦。

自西汉通行本《易传·说卦》以来,均以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为少男;巽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但根据帛书八卦和彝族八卦的卦序排列来看,若以古法配卦,由震至乾四阳卦,由巽至坤四阴卦,均为长中少老的次序,明显不符合事物的少中长老发展规律。故应该为:震为少男,坎为中男,艮为长男,乾为老男;巽为少女,离为中女,兑为长女,坤为老女。这样做的依据是:不论是初生之阳男,还是初生之阴女,都是幼稚之婴儿,当然要配之以少男少女。震一阳初生,阳气稚嫩,且受阴爻重重压制,故为少男;巽一阴初生,阴气稚嫩,且受阳爻重重压制,故为少女。而艮阳爻上居天爻尊位,已摆脱阴爻压制,使众阴臣服于下,故为长男;兑阴爻上居天爻尊位,已摆脱阳爻压制,使众阳臣服于下,故为长女。以帛书八卦配一年四时八节,亦可证实上述观点,因为春为少阳,夏为太阳,秋为少阴,冬为太阴。立春配震,故震为少阳少男;立夏配艮,故艮为太阳长男;立秋配巽,故巽为少阴少女;立冬配兑,故兑为太阴长女。又以冬至至夏至为阳,春分为阳中,故配中男坎卦;以夏至至冬至为阴,秋分为阴中,故配中女离卦。可以看到,帛书八卦有着深刻的天文历法背景和哲学内涵,这正是伏羲仰观天象以画八卦的真实体现。

研究发现,帛书八卦早在西汉甚至先秦时期,就已被应用于卦纳干支或纳甲纳子法之中。《京氏易传》曰:“分天地乾坤之象,益之以甲乙壬癸,震巽之象配庚辛,坎离之象配戊己,艮兑之象配丙丁。八卦分阴阳,六位配五行,光明四通,交易立节。”《抱朴子》曰:“案《玉策记》及《开明经》,皆以五音六属知年命所在。子午属庚,丑未属辛,寅申属戊,巳亥属丁。”《礼记·月令》正义引《易林》云:“震主庚子午,巽主辛丑未,坎主戊寅申,离主己卯酉,艮主丙辰戌,兑主丁巳亥。”据说《玉策记》《开明经》皆周秦时书,京氏之说本焦氏,焦氏又得周秦以来先师之秘传,不始于汉也。

<<<<纳甲法又称纳干法,即乾纳甲壬,坤纳乙癸,艮纳丙,兑纳丁,坎纳戊,离纳己,震纳庚,巽纳辛。纳支法又称纳子法,即震纳子午,巽纳丑未,坎纳寅申,离纳卯酉,艮纳辰戌,兑纳巳亥,乾纳子午,坤纳未丑。传统纳支法中乾震两卦相同,均为子午,显然有一个是错的。根据帛书八卦卦序,可知乾卦错了,应改为乾纳午子。因为在帛书八卦中,震坎艮乾为四阳卦,巽离兑坤为四阴卦。在十二地支中,子为一阳支,至午为四阳支;丑为一阴支,至未为四阴支。震为第一阳卦,故配第一阳支子;巽为第一阴卦,故配第一阴支丑;乾为第四阳卦,故配第四阳支午;坤为第四阴卦,故配第四阴支未。其规律为阴阳卦皆顺向搭配,有阴阳同向发展之义。>>>>>同理,震为一阳卦,甲为一阳干,故震应纳甲;巽为一阴卦,乙为一阴干,故巽应纳乙;至乾为四阳卦,至庚为四阳干,故乾应纳庚;至坤为四阴卦,至辛为四阴干,故坤应纳辛;余下的壬癸两干亦纳入乾坤两卦。至此,将八卦纳干、纳支法修正如下:

六爻筮法以内卦地支和外卦地支分纳子午、卯酉等对冲两支,但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均符合帛书八卦新纳支图。如巽纳丑未,内卦地支纳丑,即除爻纳丑,其它五爻顺向纳支,得到的结果为,巽纳丑卯巳未酉亥;但如果按阳顺阴逆的法则,其它五爻逆向纳支,得到的结果为,巽纳丑亥酉未巳卯。两种纳支方法均为内卦地支纳丑,外卦地支纳未,当然也都符合帛书八卦新纳支图。自《京氏易传》以来,传统六爻筮法皆按阳顺阴逆的法则,四阴卦其它五爻逆向纳支的方法装卦。唯“邵子神数后天纳音图”,阴阳卦全部顺向纳支,不过其中的乾卦亦为错误的子寅辰午申戌。

现将两种纳支法整理如下:

1.阳顺阴逆法:

震:子寅辰午申戌

巽:丑亥酉未巳卯

坎:寅辰午申戌子

离:卯丑亥酉未巳

艮:辰午申戌子寅

兑:巳卯丑亥酉未

乾:午申戌子寅辰

坤:未巳卯丑亥酉

2.阴阳全顺法:

震:子寅辰午申戌

巽:丑卯巳未酉亥

坎:寅辰午申戌子

离:卯巳未酉亥丑

艮:辰午申戌子寅

兑:巳未酉亥丑卯

乾:午申戌子寅辰

坤:未酉亥丑卯巳

造成六爻筮法卦纳干支理论失误流传至今的原因,不只是因为帛书八卦失传两千余年,更主要的是自1972年马王堆汉墓帛书易出土及近年发现彝族八卦以来,帛书八卦一直未得到广大研易者应有的重视。显然,第二种阴阳全顺纳支法更有规律,其上下左右均井然有序丝毫不紊。至于何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更准确,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是什么时代

一、关于作者、时代和学派属性

较早在这一问题上对《太一生水》进行厘定的有李学勤先生。在他看来,《太一生水》是对《老子》(王弼注本)第42章的引申和解说。他认为,文本中说太一是万物之母,此语是袭自今本《老子》第1章“万物之母”;太一生水一章晚于传世本各章,证据是“太一”一词在《老子》中并未出现。《老子》不少地方讲“一”,却不见“太一”;《老子》也很推崇水,但也不曾有“太一藏于水”的观点。因此太一生水章在思想上和《老子》殊有不同,只能理解为《老子》之后的一种发展。他还以《庄子》和《淮南子》等早期道家作品有谈“太一”的一些篇章,但年代都比较晚来论证太一生水不可能和《老子》各章是同时的著作,应该是道家后学为解释《老子》所增入。李先生还进一步引用《庄子·天下篇》“……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说其学“建之以常无有”尚可与《老子》对应,“主之以太一”则不见于《老子》,当为关尹的学说。[①]李先生的这些观点遭到一些学者的质疑。[②]

笔者认为,传世本《老子》一书未必作于一人未必成于一时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它的成书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万物之母”一语到底是谁袭自谁,目前尚难以判定。传世本《老子》推崇水是大家所熟知的,它不但有“以水与万物创生有关”的思想,而且有“道藏于水”(即道深藏于水)的思想,王弼注本第4章云“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帛书《老子》甲《道经》云:“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潚(渊)呵始(似)万物之宗……湛呵似或存。吾不知谁子也,象帝之先。” [③]帛书《老子》乙《道经》也云:“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渊呵佁(似)万物之宗……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④] “渊”字诸家注《老子》者较少解释,笔者以为“渊”此处意为“源”也即“原”,“渊源”乃同义复词即为明证。“原”为会意词,谓岩下泉水,乃江河源头,引申为万事万物的源头,该句下文“似万物之宗”即为内证。而“渊”与“潚”同,都为“源头”之意;“湛(湛,读为深沉之沉)”为水深之象。关于“帝”字,胡厚宣先生在1959年《历史研究》第9、10期上发表《殷卜辞中的上帝和王帝》考证指出,“帝”字在甲骨文中作“

”,象花蒂之形,由花蒂而结果实,果实又生发出无数花蒂,以至绵延不绝而无穷。可见“帝”代表着生命之源,也象征着万物之始。传世本和帛书本的文字大同而小异,意义也一致。道虽虚无,却无处不在而又用之不竭,它高深莫测好象万物之源头(万物之宗),它深沉不可捉摸似乎在水之中。我不知道它是谁之子,其状在万物之先。由此可知,老子在谈道虚(即道冲)却无处不在的时候,不但以水为喻,而且说是万物的源头,在万物之先。如此看来,《太一生水》的思想与传世本《老子》几乎一致。另外《庄子》和《淮南子》中谈“太一”作品的晚出,与《太一生水》是否是道家后学为解释《老子》所增入这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

崔仁义先生曾指出《老子》第42章的表述抽象,而《太一生水》比较具体,因而前者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写成的。[⑤]若从人类思维发展的进程来看,思想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朴素到玄奥,逻辑总是从形象表述到思辩论说,据此崔氏观点显然更具有可靠性。就笔者看来,与其说《太一生水》是对今本《老子》第42章的引申和解说,还不如说今本《老子》第42章是对《太一生水》的总结和概括,《太一生水》成书时间显然是在传世本《老子》第42章之前。

郭沂支持李学勤先生的观点,并且指出《太一生水》就出自关尹子本人,其最大的理由是关尹生活的时代与郭店楚简成书时代的下限实在太吻合了。[⑥]我们现在来考察一下郭先生的一些观点。按照郭先生的说法,太史儋出关后见秦献公是在前374年,函谷关的设置其上限在前384年,[⑦]那太史儋与关尹的函谷关之会就在前384—前374这十年之间,最迟就在前374年这一年。他们两人相会时作为关令尹的喜年龄大概在30岁左右,而郭店楚简成书时代的下限就是该墓下葬的年代,在目前学界一致的准确的看法是公元前4世纪末期[⑧]也即前305年──前300年,如果这时关令尹喜还健在的话,其年龄至少也已经是99岁到104岁了,他的实际年龄比这再大10岁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将之与后世汉文帝时期的伏生(这位长者九十多岁时早已行动不便,口齿不清,难以传晁错《尚书》了)相比,关令尹喜在如此高寿的情况下还能制作如此精致的《太一生水》是难以令人相信的。附带说一下,如郭先生所说,今本《老子》作于公元前384年至公元前374年这十年之间,[⑨]而郭店楚简《老子》成书下限即该墓下葬时间公元前305年──前300年,从时间上来看简本《老子》是有可能摘抄今本《老子》的。

黄钊先生认为《太一生水》所反映的基本思想是“太一”通过“水”而生万物,是以水为载体的,其中就包含“水”生万物之意,这与《管子‧水地篇》所讲的“水为万物之本源”的说法相吻合,从而认为《太一生水》可能是稷下道家遗著。[⑩]仅凭这一点即判定《太一生水》是稷下道家遗著其可信性是比较脆弱的,因为以“水”为万物之源的思想在先哲们的著作中很早就存在。春秋时期流行的“五行”说就是以“水”为首,《尚书·洪范·五行》即为确证。《国语·郑语》载“史伯曰:‘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这是明显的朴素唯物辩证法宇宙生成论,“和实生物”应是《太一生水》中阴阳二极序列“反辅”、“相辅”以生物的先声,而“水”乃是先王“以成百物”的元素之一。这都说明《太一生水》有它久远的思想渊源,而《太一生水》的“反辅”、“相辅”以生物又被抽象概括为传世本《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思想。

周凤五先生认为《太一生水》是儒家的作品。他在一篇文章中多次表达了以下思想:“《太一生水》则明确反映儒家学者借用楚国原始的“太一””信仰,糅合“稷下学派”的道家与阴阳数术之学对《老子》一书的改造。”“至于《太一生水 》则是儒家对《老子》宇宙论的改造与崭新的诠释”。[11]这一种观点比较新颖,值得我们思考,但是它需要更深入的论证是显而易见的。

萧汉明先生撰文认为,《太一生水》属阴阳家著作。他说《太一生水》描述的宇宙生成图式,所云阴阳相辅成四时,四时相辅成沧热,沧热相辅成湿燥,湿燥相辅成岁而止,这样一种只讲一年四季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诸种要素的形成次序,不强调万物的生成,似乎这是一个业已解决、不容质疑因而也不必赘叙的问题。这个问题与老庄以及稷下道家明显不同,而与阴阳家注重“四时之大顺”的思想相合。[12]这一论述有它的逻辑严密性,因为阴阳、四时、沧热、湿燥、年岁等的确是“四时之大顺”的内容。但是我们的疑问是,在古代宇宙生成论中,水、天、地、阴阳、四时、沧热、湿燥、年岁的形成是不是更为“万物生成”的范畴呢?谁能把它们排除在“万物”之外呢?并且该文本的制作者不但花费了大量笔墨阐述宇宙的生成,而且不厌其烦地用大量笔墨去进行宇宙生成的逆向追述,怎么能说“不强调万物的生成,似乎这是一个业已解决、不容质疑因而也不必赘叙的问题”呢?

丁四新先生在这一问题上前后是有所变化的。他开始倾向于认为《太一生水》或许就是楚国学人的道家作品,时间约在公元前4世纪中期,这一观点的产生是基于他那时把《太一生水》看成一个整体。[13]后来他主张把《太一生水》分成不相关的两篇或两部分:第一部分或第一篇包括前8支竹简,仍然名为《太一生水》;第二部分或第二篇包括后6支简,命名为《天地名字》,而它又包括两章,即第九号简及其后所缺之简构成一章,第十至第十四号简构成另一章。[14]丁先生引用了大量的资料进行推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太一生水》(即他所分出来的第一部分)是由多种思想和文化相融合的成果,但衡量诸种因素把它判定阴阳家的作品乃最为可能,而属于道家著作的可能性尚在其次。[15]而《天地名字》篇属于道家著作是毫无疑问的。[16]我们暂时无法对丁先生的判定正确与否下一个结论,但是如果要将整个《太一生水》文本分成两篇显然需要确证,目前我们仍然缺乏这样的确证,而这又会影响对文本学派属性的判定。

赵建伟先生认为,《管子·内业》主张气本论,《水地》则是水、地二元论,而《太一生水》则是水、气(天)、地(土)三元论,《太一生水》的作者就有可能是受《管子》的影响而撰写。他再根据文本重视阴阳范畴而不及五行及其协韵特点等方面来考察,得出《太一生水》可能是齐泯王后期“诸儒各分散”的群体中稷下学者去齐之楚后所撰作的。[17]然而,先贤们所谓的“五行”即水、火、木、金、土在《太一生水》文本中就涉及了水和土两种,并且“五行”以水为首,而文本中也充分体现了水的关键作用,怎能说“不及五行”呢?

另有一些学者则明确表示《太一生水》是老子(指老聃)所作,如韩东育、谭宝刚等。

韩东育先生认为,《庄子》所说的“建之以常无有”,就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传世本和郭店《老子》篇的大部分内容,而“主之以太一”,则刚好是后人无缘得见的《老子》佚文──《太一生水》篇,只有把这两句话所代表的两部分内容合而观之,老子的思想体系才能完整或相对完整地现形于世人面前。说明我们以前所见,并非《老子》思想之全部。[18]这对于解决文本的学派属性不啻是一个新的视角,实际上《太一生水》和传世本及郭店本《老子》有着哲学内涵上的紧密联系性,《庄子·天下》的作者对当时的学术状况肯定有一个精当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其中的学术史资料对我们解决《太一生水》的相关问题起着关键的作用。

谭宝刚连续写了两篇文章来论证《太一生水》为老聃(指李耳)所作。他一方面主要从郭店楚简道家著作的竹简形制、语法句式、内在关联性来论证,《太一生水》是竹简《老子》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是道家创始人老聃受《周易》的影响,在他归隐时所作。虽然它写成的时间可能迟于其它各章,但从老聃的哲学思想是从宇宙论到人生论再到论的理路来看,《太一生水》可说是整个简本《老子》的总纲和开篇部分;[19]另一方面,他又从“太一”发展的源流、简文所述天象生成的内容与史官的关系、郭店楚简道家著作内部的紧密关联性以及将之与相关文献的比较等几个方面推知《太一生水》是道家始祖老聃的遗著;并且太一学说是按老聃 →文子→列子 →太史儋 →关尹这一谱系传承的。[20]虽然目前学界有一部分学者也认为《太一生水》为老聃所作,但引用大量材料来专门论述此问题的并不多见。当然谭宝刚所持观点和进行的论证是否符合事实有待今后众多方面的检验。

罗炽先生认为,现有道家文献《庄子》以前既不见“太一”,儒家文献从《论语》到《孟子》也不见“太一”,其他文献也阙如,是则战国中期以前无此语。他还列举多种文献说明“神、明”范畴出现于战国中期,而且都是以成对范畴出现。神明作为单个概念或指称,则出现于战国晚期,一般被赋予了神格。并且《太一生水》中有四时、岁、沧热、湿燥、盈缺(虚)等概念和范畴,与之相类似的词语大多在稷下黄老之学的文献中有见。因此他得出了《太一生水》是战国中后期楚国黄老道家的作品。[21]但是我们注意到这里面需要仔细考察。《庄子·天下》是一篇论述先秦诸子百家学说的学术史论文,一种学说要成为被论说的对象,它必然要先经历一段时间在某一范围传播以至流行开来,这样才能引起大家的关注,进而成为被论说的对象。而在先秦时期交通不发达通讯落后的情况下,学术思想的传播和流行直至被论说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的。《庄子》中之“太一”的来源必有久远的历史,决不会是突如其来的怪想。而从《论语》到《孟子》不见“太一”其原因或许是当时“太一”思想产生初期影响不大,吸引不了其他学者的注意;或许是因为儒道学说的不同而不予关注。所以罗先生据以判定“战国中期以前无此语”似乎较为武断。

陈恩林先生认为《太一生水》以“太一”为天地万物本原,是讲有的哲学,《老子》以道即无,为天地万物本原,是讲无的哲学。《太一生水》以具体物质形态论宇宙生成,《老子》以抽象数字论宇宙生成,分属两个不同的哲学体系。《太一生水》与《易传》接近,但非儒家易学流派,而属于先秦数术流派。

"太极如水"哲学上怎么理解?

上善若水,遇方成方,遇圆成圆,各利其用,善利万物而不争。

太极者,动静之机,阴阳之母。讲究随曲就伸,舍己从人,正如水所表现的那样。

周易离卦是什么意思

挂词可以在网上搜,具体是什么得根据自己的情形来解卦,诚心解答,请采纳

离卦卦像,要具体

◤离:明也、丽也、离中虚。即离卦所代表的上下两爻为阳爻,中间一爻是阴爻一阴爻陷于二阳爻之中事物,表示由中心向外发展的趋势。外刚健而内柔顺。外动内静,与外部进行交换,如火一样,向外部施放能量。火烛火苗外部可烧毁其他东西,但火的核心确是冷的没有毁灭性质。而火附着燃烧物上,一但燃烧起来,火必离其原火种。故离卦的正象为火,有离散之意。 ◤卦德:离卦卦德为明亮、美丽。离为火、为日、为电故有照耀之意,所以为明亮,阳刚在外表示一种内外施放能量。由内向外的发展趋势,由由于外刚在不时的发展变化(运动)故美丽。日照丽万物茁壮而生,千姿百态,教丽,丽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离,丽也。日月离乎天,百谷草本丽乎土。 ◤象意:美丽:日月虹毫变亿万千,鲜艳夺目。 ◤热:热情、热烈、火热。燥万物者、莫烧乎火”燥,热也。光明:火光、太阳给以照耀、天下光明。 ◤干燥:火烤、日洒水分蒸发,必干操。离为乾卦。乾,干燥之乾。盛大:火光普照,火势盛大。上:热空气上升,火往上炎。 ◤明了火光照耀,看得清楚。文:文字、纹理多种多样,以标明内心思想。 ◤饰:装饰、粉饰、修饰给以美感。表示:火照亮,很容易使人们看清楚自己。 ◤竞争:阳光照耀下,万物竟向生长。中内虚:外实内空、外强中干。 ◤移:火势有浸延移动性。戒:戒备。火势,凶猛,烧毁一切,必需小心放备。 ◤围:解围。外实中空之象。网:渔猎之网,绳线之间网格为空象。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其他象意:进升、.虚荣、外强中干、焦躁、煽动、文章、影象、文件、表章、明察、排斥、抗拒、否定、批判、流行、记录、检举、侦察、美人、轻浮、显示、示威、自满、花言巧语、抗上、撒谎、学问、文学、艺术、美术、断续、发明、华丽、鲜艳、医学、文科、依附、文明、磊落、干枯、恬静、聪明、鉴定、发现、枯躁、扩张、漫延、礼仪。 ◤人物:离卦一般表示中年妇女,也可引伸为中间层次、中间人物,离为文、表示文学、艺术、医学等职业。离为兵戈、故引伸为军队、法警等职业。中女.美人、贵族、文人、学者、艺术家、演员、名星、博士、判官、猎人、革命者、军入美容师、引人注目之人、女主人公、多情者、幻想并、说假话者、抗上的人、被软禁之人、中层干部、虚伪者、想法很多的人、编辑、画家、财务人员、银行职员、记者、作家、监查人员、纪检人员、警卫、侦察员、分析人员、战士。 ◤人体:眼、心脏、现力、红血球、乳房、上焦、头首 喉、小肠。六、 ◤动物:鸟、鸽、孔雀、风、鹁等羽毛美丽的鸟类、金鱼、热带鱼、变色龙”嘏、蟹、螺、贝类、龟、鳖、飞鸟、荧火虫。 ◤物:字、画等美术晶、报纸、书刊、杂志、地图、鉴定书、契约、合同书、信、课本、印章、影视等电器产品、照像机、摄影机、录像机、电视机、印刷机、复印机、货币、望远镜、证卷、照明用具、广告、奖状、电报、连环画、小人书、化妆品、花瓶、装饰用品、标本、火柴、打火机、火炉、导游图、空船、窗户、玻璃门窗、带跟、带孔之物、武器、火焰喷射器、燃烧弹、遥感、绘图设备、屏风、幕、帘子、旗帜、瓶类、笼、干肉、果脯、煎炒、烧烤物品、胡芦、瓜瓢、供神用品、煤气灶、烤箱、火车、电车、车箱、轿车、焊枪、药、枫、纲袋、霓虹灯。 ◤场所、建筑物:明阳的土地、名胜地、圣地、教堂、华丽的大街、火山、喷火口、火灾场所、凉台、大会堂、博物馆、图书馆、画廊、画店、印刷厂、部队军营、、教会、学校、医院、厨房、窑、炉冶厂所、仓库、空屋、桥梁、立交桥、轿子、棚子、火车站、电车站、监视塔、电视台、广告塔、、法院、检查院、广场、影剧院、证卷交易所、银行、展览馆、焊接厂所、放射科、检验科、猎场、钓鱼场所、殿堂。 ◤状态、开关:美的明亮的,发光的,热的,干燥的,可燃性的,中柔的,独居慧眼的,空大的带壳的,外实内虚的,外硬内软的,随和的,依附的,飞升的,开花的,鲜艳的,闪灼的,胖的,中间洼陷的冒火的,向上移动的,升发的,膨胀的,纲状的, ◤天象:晴天、热天、酷暑、烈日、旱天、虹、霓、霞光、闪电、太阳。 ◤时间:夏至阳历六、七月之交十二、时间:中午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共两小时。每天日中时。 ◤方位:正南后天八卦正东先天八卦十四、 ◤数象:三、二、七、九。 ◤干支、五行:十干为丙、丁。十二支为已、午。五行为火。纳甲为已。 ◤味:苦。十七、色:红、花色。十八、 ◤病象:眼病、心脏疾病、幻觉幻视病、火场、烫伤、日照病、放射性疾病、乳房疾病、充血性炎症、热性病、发烧、小便黄、血液病、妇科病、囊肿、扩散性疾病、肥大病前列腺肥大、乳腺增生、心脏肥大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