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3359

六道轮回众生图,唐卡六道轮回图

兴仁信息网2023-11-26 23:50:380

关于藏传佛教的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图,在西藏一直都被用来作为讲解佛教基本宇宙观的教学工具。

整个画面是由巨大的阎罗所咬的大圆轮,象征众生辗转所要投生之六道,无有出期。

(1)六道轮回图是释迦牟尼佛所教导的轮回理论的昭示图。

(2)六道众生透过佛法的修行,最後终得解脱轮回、登佛净土。

(3)在最内圈的是鸡、蛇、猪,代表贪、瞋、痴三毒。

(4)第二圈分成黑白两个半环,代表(黑)恶业与(白)善业。

(5)第三圈是上为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下为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道。

(6)第四圈是十二因缘:由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等。

(7)佛陀即是修行观察十二因缘而开悟成佛。此处则各以不同的图像来作为象徵。(注意,这是小乘佛教的说法,大乘佛法认为十二因缘的果只是缘觉果,还不是大乘,并不究竟)

二、含义

(一)以钟表时刻的相关位置来做说明,六道的位置分别是:

十一到一点钟的位置是天道,

一到三点钟的位置是人道,

三到五点钟的位置是饿鬼道,

五到七点钟的位置是地狱道,

七到九点钟的位置是畜生道,

九到十一点钟的位置是阿修罗道。

六道中绘有各种象征的人物、动物、亭台楼阁、日月祥云等,都是六道业报的显象。

(二)最外一圈有十二个画面,象征十二缘起。由十二点钟的位置开始,顺时钟方向旋转,它们的象征物是:

(1)无明——育女,

(2)行——陶人,

(3)识——摘果猿猴,

(4)名色——两人乘船,

(5)六入——小屋六窗,

(6)触——男女拥抱,

(7)受——眼中箭,

(8)爱——女陪男,

(9)取——摘果人,

(10)有——男女同处,

(11)生——女人生子,

(12)老死——背负死者。

六道的六道轮回图

又名“六趣唯心图”、“六趣生死轮”。造像来自《六趣轮回经》。刻于宝顶大佛湾南岩、龛高7.8米、宽4.8米。龛中刻有一个直径为2.7米的原形巨轮,名“六趣轮”。按照佛教的说法,此轮是载人于三界六道中生死运转的车轮。轮外刻“转轮圣王”,头顶“三世佛”,面目丑怪,蓬头獠牙,脚踏鳌头,口衔轮彦,双臂环抱巨轮,以此表示人生之“业力”不可逆转。

六趣轮可分为四层。内层中心刻跏跌坐的卷发修行者。其左侧有一只猪,右侧有一只鸽,坐下有一条毒蛇。三种动物,分别表示愚痴、贪染、瞋“三毒”。佛教认为,人生有诸多恶业,其中尤以“三毒”为最,成为产生诸恶业的根本。故有称为“三不善根”,列为“根本烦恼”之首。 另从行者胸部(圆心),发出六道毫光,直射轮外,将巨轮分为六份。第二层的六份就是所谓的“六道”,即六种“业力”产生的果报。

第二层正上方为“天道,刻日月绕须弥山顶,顶上有安宫殿。此道清洁光明,富丽堂皇,非人类世间所能比拟。”天道之右为“人道”,刻四人戴冠著袍,持物站立,此道为世人所居、人类之所。“天道”之左为“阿修罗道”,刻一位三头六臂,手持诸般兵器的阿修罗像。阿修罗原本是一位骁勇善战,百战百胜的天神,能力同“天”。但因瞋心太重,又多怒好动,故而被撵出“天道”降至“阿修罗道”。

第二层正下方是“地狱道”,刻有漆黑的地狱门,一马面狱卒正欲把一“罪人”扔进油锅中。此道为众苦聚集、悲惨至极之所。“地狱道”之右是饿鬼道,刻饿鬼手擎一人,口咬人头。此道中的饿鬼是诸鬼中最苦的,不但常受饥饿,千年万载难得一食,即便得了,也会立即被猛火所焚,烧成灰烬。“地狱道”之左是“畜牲道”,刻一狮一牛一马任人驱使,互相蚕食。此道是一切动物群聚之处。

第三层造像表现了“十二因缘说”的基本内容,即展现众生痛苦的原因和“名状”。

第三层上方正中的小圆龛中刻一罗刹将军。身着将服,手持宝剑,危襟电坐。以下沿反时针方向依次刻:一老者悠闲而坐,旁摆瓦轮;一猿猴结跏而坐,一渔翁撑船;一修行者静心参禅;一对男女双手互摩;一女子站立,想坐着的男子诉说;一母亲怀抱婴儿;一青年脚踢瓦罐,殴打老妇;一著朝服官吏面呈怒容;一孕妇;一侍者搀扶一老者;一病者;一棺材,两位女人扶棺痛哭;两男女并坐交谈,面露愁容;一男子双手掩面,心生悲痛;一妇女背着小孩,与男子惜别;一男子紧挽缰绳,牵马不骑。这些造像,依次表现了“十二因缘说”中“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等人生彼此互为条件或互为因果的十二个环节。

为了更形象的说明生死轮回的具体过程,于是第四层分为18格,每格于瓦官似的套筒中刻出一个个生灵转世轮回的图像。从“天道”开始,反时针方向依次为:人头人尾,人头畜尾(天道);狼头人尾,牛头畜尾,狮头畜尾(阿修罗道);禽头畜尾,畜头蛇尾(畜牲道);马头蛇尾、鱼头人尾,蛇头畜尾(地狱道);人头畜尾,畜头畜尾(饿鬼道);猪头畜尾,龙头人尾,鸟头畜尾(人道)等等,这可能表示生死受胎像,以头示生所属,以尾示亡所属。

在一个人死后,会经历一个叫“中阴期”的过渡,然后再次轮回。轮回的范围是在六道之内,亦即天道、人道、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及畜牲道。在天、人及修罗道三者中转生,痛苦为较少,所以它们合称为“三善道”。地狱、饿鬼及畜牲道中,痛苦极大,所以它们合称为“三恶道”。

求藏传佛教的六道轮回图详解

六道轮回图,藏语为“斯贝考劳”。图中它被凶猛巨大的阎罗王捏持在手,并以口咬田的上缘,示六道众生都离不开十二因缘。

圆形的六道轮回图,正如轮回的本性一样,轮转不息,无始无终。当你现在受昔业的果报时,你正在造未来的业因,一切都是同时发生,无始无终。

六道轮回图的中心,示有三只动物:鸡、蛇、猪首尾相连。鸡对物强烈爱著,而产生占有心,贪得无厌,为眼下的欲望东奔西跑,终日追逐;蛇我所,我见,我执,对违背自己意愿的人与事,产生怨恨,忿怒攻击;猪身躯苯重,目光低视,象征无明,坚执我见,执有为实,这些是使人产生痛苦与死亡毁灭之因。

其外层分白黑两色以表善趣和恶趣;又其外层分上二、下三共五段,上二段表天界和人界,下三段正中表地狱,右表旁生,左表饿鬼;最外层为十二缘起,绘盲人、瓦匠、猴、船、空宅、接吻、跟中箭、饮酒、果果、孕妇、临产、老人和死尸,次第表示无明、行、名色、六人、触、受、爱、取、有、生、表死。

另外,该图上方佛像、日月、精舍等暗示四圣谛;苦谛指自因业及烦恼所生取蕴,有漏情器世间为其后果之一切事物,为众苦之蕴,当知如病,此于圣者,始能如实现见,故名苦圣谛。集谛指:引取自果之蕴,即一切不净情器世间之能生因,谓业及烦恼。遍生众苦,如疾病因,是所因断。此于圣者,始能如实现几,故名集圣谛。灭谛指:依于自因之道,永断所断之集,业及烦恼,究竟不生,轮回因果自续断灭,是如证得无病之乐。此于圣者始得如实现见,名灭圣谛。道谛指:证得自果灭谛之道。喻如良药,应当服用,此于圣者智中,真实不虚,故名为圣道谛。

因此,贪、瞋、痴三毒,是一切轮回的根祸,而三毒的基本则是无明。唯一可以对治三毒的,就是持求智慧、修习佛法。

要想解脱轮回,先要明白解脱轮回之因,由于过去所积之业,你就有了今生所处于的某种现状。然而,今生的努力可以变为来生之果。可获得完全解脱轮回之缚的方法,断贪、瞋、痴、三毒,而根绝轮回的痛苦

六道轮回图中佛所指文字是什么?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佛教常说“六道轮回”是哪六道

六道轮回(资料图)

六道轮回是佛教的世界观用语。指凡俗众生因善恶业因而流转轮回的六种世界。又称六趣。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其中,地狱、畜生、饿鬼称三恶道,或三涂。阿修罗、人、天称三善道。

(1)地狱道:即地狱受苦之处。有八寒、八热、无间等名。众生若造上品十恶及五逆罪,则堕地狱。

(2)饿鬼道:即孤贫潦倒受苦之鬼。经常处于饥饿中,到处游行,求食不得。相传有历千百年不闻浆水食物之声音,而常受饿渴痛苦者,故名饿鬼。众生若造中品十恶业,则堕饿鬼道。

(3)畜生道:即牛、羊、猪、马及一切虫、鱼、禽、兽等动物。众生若造下品十恶业则堕畜生道。

(4)阿修罗:属于非天道的一种大力鬼神。具有神通和威力而无德,性多嗔恚,统率夜叉、罗刹等,以阿修罗为首,故称阿修罗道。众生作下品十善即可生阿修罗道。

(5)人道:即人类。因人道苦乐参半,善于分辨事物的前因后果,易于知苦断集,明理去惑,转凡成圣,故《大智度论》卷四说,佛之三十二相要在人道中培植。众生修五戒及中品十善即可生于人道。

(6)天道:即天界。天道分布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之中。欲界因有男女情欲,故名欲界。色界,没有男女情欲,唯色相庄严,故名色界。无色界,无有形相,唯精神心识存在,故称无色界。众生行上品十善、修四禅定、四空定,即可生于天界。

此六道,若加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四界,即天台宗所说之十界。十界之中,六道是迷界凡夫所住,故又称六凡。声闻等四界是圣者所住,故称四圣。

若六道中不含阿修罗,则为五道,或五趣。五趣,指迷界有情所趣之五处。即地狱、饿鬼、畜生、人间、天上。亦称五道,或五恶趣、五恶道、五有。

此五者称为趣的原因,根据《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的解释,趣是往的意思,另有一说是到的意思,因为此五者是往到善恶业因所结的生处,故有此称。《大乘义章》卷八(末)解释五趣又名五道,是因:所言趣者,盖乃对因以名果也。因能向果,果为因趣,故名为趣。所言道者,从因名也。善恶两业,通因至果,名之为道。五趣之地狱、饿鬼、畜生为纯恶之所趣,人、天为善恶杂业之所趣,皆属有漏。与无漏之净土相对。故总名为恶道、恶趣。又名五有,乃取有具因果不亡之义。

五趣再添阿修罗,称六趣或六道。所谓阿修罗,是指不断斗争并受此苦者;是怀有猜忌心、行下品十善者的果报。其中,地狱、饿鬼、畜生称为三恶趣,阿修罗和人、天称为三善趣。

关于设五趣,或设六趣这点,在大小乘中有不同的说法。《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云:谓有余部立阿素洛为第六趣。彼不应作是说。契经唯说有五趣故。《俱舍》、《正理》、《显宗》、《杂心》等诸论,都只设五趣,而大乘经中却大多说六道。若根据五趣的说法,则阿修罗包括在五趣之中。《俱舍论颂疏记》(唐·遁麟述)卷八谓:问:阿素落何趣摄?(中略)瑜伽、佛地论说为天趣。杂心鬼趣摄。正法念经是鬼、畜趣。伽陀经鬼、畜、天三趣。(中略)慈恩师依瑜伽、佛地为正。婆沙评为鬼趣摄。杂心解亦同。

此外,《首楞严经》卷八有开仙趣以为七趣之说。该经卷九另据阿修罗出生的不同(即胎、卵、湿、化四生),而将之含摄在鬼、畜、人、天四趣中。

在《阿毗达摩集异门足论》卷十,五趣者:

(一)地狱趣

(二)傍生趣(三)鬼趣(四)人趣(五)天趣。

云何地狱趣?答:与诸地狱一性一类众同分等依得、事得、处得,若诸所有生地狱已,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地狱趣。复次由上品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往于地狱,生地狱中,结地狱生。是名地狱趣。复次地狱趣者:是名是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故名地狱趣。

云何傍生趣?答:与诸傍生一性一类众同分等依得、事得、处得,若诸所有生傍生已,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傍生趣。复次由愚钝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往于傍生,生傍生中,结傍生生。是名傍生趣。复次傍生趣者:是名是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故名傍生趣。

云何鬼趣?答:与诸鬼众,一性一类众同分等依得、事得、处得,若诸所有生鬼界已,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鬼趣。复次由悭吝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往于鬼界,生鬼界中,结鬼界生。是名鬼趣。复次鬼趣者:是名是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故名鬼趣。

云何人趣?答:于诸人众一性一类众同分等依得、事得、处得,若诸所有生人中已,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人趣。复次由下品身妙行、语妙行、意妙行,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往于人中,生于人中,结人中生。是名人趣。复次人趣者:是名是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故名人趣。

云何天趣?答:与诸天众一性一类众同分等依得、事得、处得,若诸所有生天上已,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天趣。复次由上品身妙行、语妙行、意妙行,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往于上天,生于天上,结天上生。是名天趣。复次天趣者:是名是号异语增语想等想施设言说,故名天趣。

佛教中的六道轮回是怎么回事?

就是在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中辗转轮回: 所谓轮回,实际上是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转,并不真的像轮子一般地回环。轮回的范围共有六大流类,佛教称为六道,那就是由上而下的:天道、人道、修罗(神)道、傍生道、鬼道、地狱道,这都是由于五戒十善及十恶五逆(十善的反面是十恶,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坏僧团的和合、出佛陀的身血,称为五逆)而有的类别,五戒十善分为上中下三品,感生天、人、修罗的三道,十恶五逆分为下中上三品,感生傍生、鬼、地狱的三道。作善业,生于上三道,作恶业,生于下三道。在每一类别中的福报享尽或罪报受完,便是一期生死的终结,便又是另一期生死的开始,就这样在六道之中,生来死去,死去生来,便称为轮回生死。 不过佛教特别相信,众生的生死范围虽有六道,众生的善恶业因的造作,则以人道为主,所以,唯有人道是造业并兼受报的双重道,其余各道,都只是受报的单重道,天道神道只有享受福报,无暇另造新业,下三道只有感受苦报,没有分别善恶的能力,唯有人道,既能受苦受乐,也能分别何善何恶。佛教主张业力的造作薰习,在于心识的感受,如若无暇分辨或无能分辨,纵然造业,也不能成为业力的主因。所以,佛教特别重视人生善恶的行为责任。 正因为造作业力的主因是在人间,所以上升下堕之后的众生,都还有下堕上升的机会,不是一次上升永远上升,一次下堕永远下堕。 人间众生的造作业因,是有善有恶的,是有轻有重的,人在一生之中,造有种种的业,或善或恶,或少或多,或轻或重。因此受报的机会,也有先后的差别了。所以,人在一期生命的结束之后,朝向轮回的目标,有着三种可能的引力,第一是随重:一生之中,善业比恶业的分量重,便先生善道,善道的天业比人业重,便先生天道;如果恶业比善业重,便先生于恶道,恶道的地狱业比傍生业重,便先生于地狱道,受完重业的果报,依次再受轻业的果报。第二是随习:人在一生之中未作大善也未作大恶,但在生平有一种特殊强烈的习气,命终之后,便随着习气的偏向而去投生他的处所,所以,修善学佛,主要是靠日常的努力。第三是随念:这是在临命终时的心念决定,临终之时,如果心念恶劣,比如恐怖、焦虑、贪恋、嗔恼等等,那就很难不堕恶道的了,所以佛教主张人在临死或新死之时,家属不可哭,应该代他布施修福,并且使他知道,同时宣说他一生所作的善业功德,使他心得安慰,使他看破放下,并且大家朗诵佛号,使他一心向往佛的功德及佛的净土;若无重大的恶业,这种临死的心念倾向,便可使亡者不致下堕,乃至可因亡者的心力感应了诸佛菩萨的愿力,往生佛国的净土——这是佛教主张临终助念佛号的主要原因。 民间的信仰,以为人死之后即是鬼,这在佛教的轮回观中是不能成立的,因为鬼道只是六道轮回的一道,所以人死之后,也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生于鬼道。 详细请见: http://www.buddhist-edu.net.my/BuddDatabase/FoXueWenJi/ShengYan/XueFoQunYi/ShengYan004Content.htm 参考资料:圣严 正信的佛教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