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1090

易经是吗,看懂了易经是不是就会算卦了

兴仁信息网2023-12-14 18:32:060

周易怎么,易经是指什么

易经就是周易的另外一个称呼。古时候普通的著作只能称“书”,只有那种恒久流传,对整个文化发展提供核心思想和指导意义的才能称之为“经”。比如《圣经》《可兰经》《易经》等,这些著作提供的哲学等多方位的思想无不深远的影响着一个文化的走向和意识形态,经久不衰。

周易简单点说就是取一个条件,比如一个时间,一个摇出来的签或者硬币,或者一个字等等,然后把这个条件代入周易这个规律里,从而计算出结果。有点类似数学的 x、y 解代数这样的。

把易经说成是的书是不是太片面了

是的,易经中包罗万象,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易经真的能未来吗?

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

《周易》及其易学,囊括了天,地,人间的一切知识,是上古时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总会。是儒家的“五经”之首,道家的“三玄”之一。

《周易》对后世深远的影响,原因不在于它那些所谓可以预知未来,具体来讲有三方面:

1.思想内容的深邃。阴阳对峙,流行时中,是周易最典型思想。而其更加反映了对峙与变化的思想。

2.是其思想表现形式和方法的特殊。周易以神道设教的形式,将一般民众都的巫法,装进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内容,将的形式和哲学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是对哲学不感兴趣的民众易于接受。

3.成书历史的特殊。《周易》一书,经历了上古八卦阶段,中古六十四卦阶段,下古《易传》阶段。八卦为伏一所作,六十四卦俄日周文王所演,《易传》谓孔子所作。

由此可见,周易对未来的预测性不在于其性,而在于其中包含哲理的科学性!对周易的人是不能是片面的!

《周易》就是用来算卦的吗?

一说到《周易》,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算卦、看风水。如果到大街上走一走,我们就会发现,那些在大街小巷吆喝着给人算卦的人都称自己是用《周易》来给别人算命的。这样说的目的无非是让别人相信,自己不是在胡说八道,招摇撞骗,而是有理论依据的。至今估计还有很多人半信半疑:《周易》真的这么神吗?它算出来的到底准不准?当然也有人说,这完全是,去算命的人真是愚昧,两个眼睛的人被没有眼睛的人(算卦的大多都是瞎子,即使不瞎也会装瞎)忽悠,真是可怜! 那么,《周易》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它就是用来算卦的吗?如果它是用来算卦的,真的能算准吗?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不寒而栗——自己的命运原来能够被“算”出来!这种观点估计没有几个人会相信。 《艾子后语》里曾经记载了一个专靠算命来行骗的术士:齐王喜相命,有个人自称神相,还说自己是鬼谷子的学生、唐举的老师。齐王敬重不已,请他相命。神相却说:“先不要急,我给人相命一定要先谈一整天才行。”于是就跟齐王闲谈。谈了一会,有人来报告齐王说秦兵包围了即墨已三天。齐王脸色大变,神相在一边便说:“我看大王眉宇间一股黑气,预示着一定会有战争。”又过了一会,卫士绑上来一个人,说此人偷了国库许多东西。神相又在一边说:“我看大王下巴发青,一定要破财。”齐王不高兴了,说:“你说的这些都是已经发生了的,我想知道将来的事情。”神相端详了半天才说:“我看大王面部方正、气宇轩昂,一定不是平凡之人!”齐王很气愤,一怒之下就把这位神相杀了。看来,打着算命的幌子行骗,迟早是会露出狐狸尾巴来的。 可是,这真的是我们古人眼中的《周易》吗?仅仅是简单地、预测命运这么简单吗?肯定不是。在今天被我们看起来很荒唐的事情,我们的祖先却是非常严肃的。据说古人演卦有很多规矩,必须先斋戒,吃素食,还要沐浴,洗个澡,毕恭毕敬地去演卦。整天吃肉,身上脏兮兮的,演出卦来肯定不灵。而且,你不能碰到个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就去演卦。比如,你今天家里丢了一只鸡,就不能靠演卦推算一下自己的鸡被谁偷去了。只有遇上大的事情,才能透露天机。否则,就会遭遇厄运。 《韩非子》中记载着一个周文王给商朝的奸臣费仲演卦而蒙难的故事。费仲是纣王身边的奸臣,无恶不作,坏事做绝。当时周文王在朝歌,一次与费仲一起饮酒,喝的有点多了。费仲知道文王能够演卦,就让文王算一下他的命运。文王一开始不愿意,但拗不过费仲的一再请求,何况费仲当时是纣王身边的红人,得罪不起。无奈之下,文王就替费仲演了一卦。费仲迫不及待地问文王结果如何,文王一时语塞,紧锁双眉,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费仲急了,一再催问。文王说:“此卦甚是奇怪,大人您现今虽享荣华富贵,只是日后,您死的倒真是奇怪。”费仲问:“但不知是怎样的死呢?”文王答曰:“人之生死虽有定数,有因疾病而死,有因水火而死,有刀兵而死,有跌扑而死,或者悬梁投井而死,而大人您,日后要在六月间冰冻而死!”费仲一听,脸色就变了,问文王:“君侯自己终身,可曾占过没有?”文王回答说:“倒也占过”。“但不知日和如何”,费仲问道。文王说:“不才倒得个善终正寝,百子送终。比大人您,却好得多了。” 这话让谁听了都会恼火。你落了寿终正寝,我却来了个死于非命!这不是明显地嘲弄我吗?何况古代人对生死很是忌讳,而费仲又是一个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小人。所以,文王占这一卦不要紧,却是把费仲给得罪了。费仲认为文王戏耍了他,怀恨在心,跑到纣王那里地告了文王一状。文王因此蒙难,被纣王囚禁在羑里整整7年,受尽了折磨。不但如此,为了营救文王,他的大儿子伯邑考还被纣王害死。 文王因为喝醉了酒,随意演卦,泄漏了天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看来

聊聊《易经》:什么是易?什么是《周易》?它是用来算命的吗?

《易经》是《周易》和对《周易》的十个注解文献的总和。除了《周易》的卦爻辞以外,还包括古人以《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凡六篇和《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凡四篇,合称十翼。用十翼以释经,故又称《易传》。

易是取自象形字,甲骨文金文都是一个头向上的蜥蜴,义为变易。当然也有上日下月之说,还有上日下云乍晴乍阴之说,但其阴阳变易之义都是认同的。以后将易用于交易之义,才创造了蜥蜴的虫字边的蜴。原有夏之《连山》、殷之《归藏》与周之《周易》并称为易,即三易。后《连山》、《归藏》失传。秦始皇“焚书坑儒”,《周易》归入类书籍得以幸免。

《易经》研究者普遍认为,八卦为伏羲所创,用连和断即阳和阴分别表示当时所了解的天、地、山、水、火、风、泽、雷八种自然场景和现象,现在我们的电脑语言就是用连和断(1、0)来编程来处理的。大道至简,何其一致。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或者周文王团队把他所遇到的事件和经验用卦爻的的方式加以记录和说明,推演为八八六十四卦,形成了现在的《周易》。

《周易》的主要贡献应该是:

其一、只有相对才产生关系,才有意义,即事物阴阳相对,都是一分为二的,对立统一的;

其二、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物极必反;

其三、全面分析事物的各方面因素,找出事物对应的关键点,趋利避害,化凶为吉。

其四、诚信和公正(《易经》的用语是孚和贞)是世界和谐发展的基础。

《周易》中包含的哲学思想,充分反映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规律中,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不是巧合,而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必然。

一是时代久远,语言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是书写原因所致,从结绳记事到甲骨文已是飞跃性进步,但书写难度仍然很大,找龟板扇骨量不是很大,刻刀磨砺、刻制难度反而很大,需要书写的内容必须精简再精简。

三是微言大义,用很少的语音来讲深奥的道理,善悟者才是得道者。

四是以事件为基础但又不仅仅局限于一个事件,而是举一反三,由表及里,讲一类事件包含的道理,过细会使人迷于记事忽视内涵。

所以,《周易》是宝典更是天书,其深邃的道理和智慧须知更须悟。

当然,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的道路方法有千条万条,正像“我们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个命题一样,你是在同一个地点踏入了这条河,但水已经流动了,鱼也已经改变了位置,沙子也滚动了,水中的微生物生生死死变化就更大了。就是入水要小心,别被水冲走等基本道理还是一样的。

像哲学这么弯弯绕不是《周易》要告诉我们的。《周易》如果是用来辩论的,两头堵,《周易》就不是宝典了,就不能长久流传了。《周易》就是告诉我们处理事务的基本方法。

周易真的能算卦么?

是可以的。 2009年11月21日中午中央台的第十套节目就播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的易经讲座《破解命运》,就是讲算命是可行的,只要懂得命运,我们虽然不能完全操控命运,我们完全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把握命运。这就是算命的意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胜于雄辩。算命术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这就足以证明算命是很有群众基础的,算命也一定是可行的,不要以为不算命,就能否定算命术。我就为不少的人算过命,虽然不能百发百中,但是思路正确,还是挺准的。 宇宙间的任何天体都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人体也是宇宙间的物体,只不过太微不足道罢了,但是它同样有他的运行规律,那就是命运。所以说命运是注定的,但是也可以人为地适当调整加以改变,以趋吉避凶,从而改变命运。如果顺其自然,那必然朝着注定的人生轨道运行。正因为这样,掌握了这一规律的专业技术人员便能根据人的出生时间说出某人的人生大致历程。 也许有多人会说,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里。的确,命运似乎是把握在自己的手里,但是自己的命运究竟如何都所致,又怎能准确地把握自己呢?就如一台机动车,你如果连怎样发动、怎样起行、怎样加速、怎样减速、怎样刹挚,都一无所知,又怎能很好地把握它,控制它呢?所以只有了解自己的命运情况,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做到趋吉避凶。这才是预测的真正意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