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5192

道家三宝开运经典,三宝开运经典内容

兴仁信息网2024-01-24 10:47:490

佛有三宝,道有三宝。儒有三宝。是什么

儒释道“三宝”

【儒家三宝】: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佛家三宝】:指佛、法、僧,也就是觉、正、净;

【道家三宝】:(一)学道者「道、经、师」(二)修道者「精、气、神」(三)行道者「慈、俭、让」。

道家三经都是什么经?

《道德经》、《南华经》、《冲虚经》是道家的三经,老子的《道德经》为大经,庄子的《南华经》与列子的《冲虚经》为小经,后来修道的人,把这三经列为做功夫的必读之书。

道家三宝指的是什么 道家三宝与佛家三宝有什么不同

道教三宝是指道宝、经宝、师宝。

2. 佛教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

道教原以元始天王所化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为道教三宝,尊为最高之神。然因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本,故又有以学道、修道、行道的三要旨,尊为三宝者。学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上清灵宝天尊为经宝尊,太清道德天尊为师宝尊,作为皈依奉道之“道、经、师”三宝。

2. 修道者以人身之“精、气、神”为修养性命,是为出世工夫的人之三宝。

3. 行道者以“慈、俭、让”为立身行道,作入世工夫的三宝。

4. 道教皈依三宝是指道宝、经宝、师宝。道教皈依三宝,心里就会对生老病死,人生的诸多痛苦去求得解决办法,追求清静无为的境界,修炼自己,使自己获得心灵的宁静。

5. 佛教皈依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佛教皈依三宝以后,就表示自己从此信奉佛教。

扩展资料

道教是中国本土,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道教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将道教对“道”之信仰人格化体现。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全国现有住观道士3万余人。宫观是道教徒活动的场所,全国现登记开放的宫观有2千余座。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佛教 百度百科-道教

道家三宝指的是哪三宝

道.教原以元始天王所化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为道.教三宝,尊为最高之神。然因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本,故又有以学道、修.道、行道的三要旨,尊为三宝者。也指道、经、师。《道.教.义枢》卷一:“一者道宝,二者太上经宝,三者大.法.师宝。”《脉望》卷二:“教有道、经、师宝。道宝,太上三尊也;经宝,三洞四辅真.经也;师宝,十方得道众圣。”道.教.主张,“道”为三教之宗,万有之祖;“经”为度世津梁,“师”为人天眼目,故学道者当敬之,并以之作为皈依道法之三宝。

“三宝”指哪三宝?

你好! 佛法三宝是指:佛、法、僧下面是详细解释、有时间你可以看下, 佛门佛法的精要(在):皈依佛法僧三宝和戒定慧三无漏学。三宝三学可谓“老生(僧)常谈”了。 实在是,佛门佛法的精要在佛法僧三宝和戒定慧三无漏学,我们修行、修持、行持一刻也不能离开这佛法僧三宝和戒定慧三无漏学。我们知道,三宝佛法僧是一体的,三无漏学戒定慧是一体的,三宝和三无漏学也是一体的:这就是我们的法身慧命,也就是我们真正的生命。 三宝就是佛法僧。万法都有理、事、行三要素:理即理体,事即事相,我们的行持与之相应也就是“用”(应用、运用,也就是实行、实践、实现)。应用之妙,存乎一心。体、相、用三者本是一体的。三宝佛法僧也是一种体、相、用,也是一体的。 三宝有理体三宝、事相三宝和行持三宝。事相三宝是我们皈依和行持的方便,理体三宝是我们皈依和行持的究竟。没有方便,也就没有究竟。方便和究竟是一体的,是统一的。唯有通过事相三宝,以及事相三宝的维护和皈依,我们才能真正达到理体三宝的体认和皈依,从而实现行持三宝。理体三宝、事相三宝、行持三宝也就是我们的自性三宝,一切不离自性,自性万法具足,这也就是我们赖以身命皈依的一体三宝。 说到事相三宝:诸佛、佛像即佛宝,佛教经典经律论三藏即法宝,僧团(即行持佛法的和合众,亦即佛的四众或七众弟子所形成的组织)、及僧团的重要代表贤圣僧是为僧宝。这就是事相三宝。 我们众生本自具足的佛性,即觉性、见性,亦即清净心(而不是分别心、执着心),也称为圆觉妙心、妙真如体、菩提心、如来藏,即我们众生本自具足的佛宝。 何谓佛?佛者,觉也!佛就是觉(觉悟、体认我们众生本自具足的佛性)! 何谓佛性?佛性,也就是我们众生本自具足的觉性、见性。我们的觉性、见性一刻也没有离开我们,佛性随我们六根的存在而存在,“六根清净”,清净六根遍满法界,清净六根的本性和作用即佛性,所以修行的重点在“舍(妄)识用(清净)根”,“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亦即用我们的清净心、圆觉妙心,而不是用我们分别执着的染污心。 我们修行,只是为了要坚信我们众生本自具足的觉性、见性,觉悟我们众生本自具足的觉性、见性,体认我们众生本自具足的觉性、见性。我们信解行证、闻思修慧的根本目的和目标也就在于:坚信、觉悟并且最终体认、实践和实现我们的佛性。 所以,悟后需不需要修?悟后正好起修(不悟则是盲修瞎炼)!觉悟我们众生本自具足的佛性(清净心)只是我们修行的开始:学会了走路,我们正有许多路要走,我们任重而道远,同修们,我们正须努力而精进! 诸佛菩萨的本愿和行持(即行愿),亦即我们的正觉心,这也就是我们的法宝。我们拜佛菩萨,就是要时刻体认我们的佛性,时刻牢记而不忘失我们历劫多生以来本自具足的与诸佛菩萨相同的行愿。诸佛,也就是我们众生本自具足的清净、平等、正觉心,何谓心?心就是我们的本性、本能,亦即我们众生本具的良知良能:心就是佛,佛就是心。观音菩萨即我们众生本自具足的大慈大悲心,文殊即大智,地藏即大愿,普贤即大行,我们众生本自具足的所有这些良知良能,归结起来就是普贤菩萨、普贤如来。普贤,也就是样样都好、头头是道的意思(既是行,亦是果)。《大方广佛华严经》最终以普贤菩萨和普贤行愿作结,以普贤菩萨归向阿弥陀佛净土作结。我们念阿弥陀佛怎么念?就是要发起我们本自具足的大慈大悲大智大愿大行的行愿,现前建设好人间净土,最终归向极乐世界。我们学佛修行人的宏愿最终也就是将人间修成净土,将人间修成极乐世界。 平等心是我们的僧宝。爱人如己、怨亲平等即是我们应有的行持。尊重和爱护众生也就是尊重和爱护我们自己(这也是拜佛的其中一种意义,即“礼敬诸佛”、“恒顺众生”),救度众生也就是救度我们自己,成就众生也就是成就我们自己。 修行或可谓行持三宝。没有行持三宝,理体三宝、事相三宝也就失去了依凭,也就没有了实际的意义。要使佛教正法久住,就要靠在座诸位大德的行持三宝了。 修行的理论依据即戒定慧三无漏学,修行的要点在定慧等持、福慧双修。持戒即修福,禅定(即净虑,理智的思维)贯彻行持的全过程,而修行的最终成就即是般若智慧的成就。戒有五戒、八戒(八关戒斋)、三聚净戒等,是一个学佛人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要保证做到的基本行持依据或标准、要求。 戒定慧三学是一体的,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三学与三宝是一体的:佛即慧,是为体;法即定,是为相;僧即戒,是为用。

佛教中的三宝是哪三宝?

三宝是佛教的教法和证法的核心。简单的说,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佛宝,是指已经成就圆满佛道佛教三宝的一切诸佛。法宝,即诸佛的教法。僧宝,即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的出家沙门。

编辑本段佛宝

概况

成就圆满佛道,是为佛宝之条件。那么圆满佛道是什么呢?这又可分为两方面来说:

佛身

于无量阿僧只劫,不惜身命,勤修六度万行圆满,获一切种智,具足一切胜妙功德的佛果者。此佛身有 佛教三宝

三:法身、报身、应化身。 法身是诸佛的清净无漏功德所依,为真如实相的理体,常住不灭。 报身是诸佛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显现相好庄严的身相。 应化身是诸佛以不思议神通力,为了因应一切众生的机缘,随类变化,示现六道,摄受一切众生于佛法生深信乐,逐渐证得道果的身相。 法身属于真身,而报身和应化身都是由法身所现起的。

三宝威德

概述

三宝的威德十分殊胜,它能使一切众生远杂苦恼,破除邪见恶念,消减无始以来种种的我执习气,是世间的明灯,真正的皈依处。三宝的威德,无法用语言文字形容,亦且不可拟议思量,其理有:

能破恶业障道

未皈依三宝之前,人生犹如大海中的舟船,缺乏导航的人和罗盘,必将漂流沉没,永远没有靠岸的时候。一切众生被烦恼系缚,流转于三界六道,无有穷尽,现在借着皈依三宝的胜缘,产生了防阻恶业的势能,逆流而上,一念始觉生起,分分除断烦恼,如舟船喜获导航人和精密的罗盘,终于安隐的航入港湾。

能获佑加持

因众生于生死中,常遭遇许多苦难,不能自拔,就像被狂暴的怨贼所侵害,无法逃脱而心生恐惧,现在皈依三宝,依怙三宝功德的护佑加持,使苦难怨贼舍怨心顺,不复作出损害诸事,而令众生吉祥安乐。

能除邪见恶念

众生不能解脱的原因,是由邪见恶念不除,不断的造出新业,如贫苦的人又不勤奋营生,致贫上加贫,潦倒一生,而三宝是蔽衣内的明珠,适时解除危厄,令众生欢喜踊跃,重新振作,于是翻邪归正,断恶修善,达成转迷成悟的道果。

能消减我执习气

无始以来,一切众生因一念无明不觉,执取身心为我,复由此我执的起念造作,累积无量无数的习气,形成了六道轮转的势能,今由皈依三宝,而将此我执消溶,习气减除,使得身心清净,觉性显发。

编辑本段皈依三宝

概述

所谓‘进入佛门,应先皈依三宝。’如前所述,三宝既是佛法的总纲,所以凡是修学佛法,应先皈依三 佛教三宝

宝。这就好比学生要到某个学校读书之前,必须先辨理入学手续一样。从佛教的立场,皈依三宝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自称佛教徒,或已开始修学佛法,却不愿皈依三宝,就像是有了人身,却不承认此身由父母所出,可谓十足的大邪见,终将堕入三涂恶道中。因此进入佛门与皈依三宝,是密不可分的。而皈依三宝,则必须心诚意正,坚信自身亦可成佛,然后发大誓愿,精进修行,如此才能与三宝的精神相应。

心态

从三宝的内涵及其威德来看,可知皈依三宝并非只是形式上的皈依,而是从彻底的仰信出发,并深切体会三宝确为世间最珍贵的宝物,能令众生出离生死,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故在心态上,必须做到心诚意正,相信自身具足佛性,亦可成佛。因此皈依时的至诚恳切,把自己的身心归向三宝、融入三宝,是十分重要的。是故由信心生爱敬,由爱敬而皈依,“信解观察,供养皈依”,是上求无上佛道,最初一念照破无明痴暗的觉性作用。这个觉性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佛性。那么,由相信、认识自心佛性,到修行成佛的思惟,应当是如何呢?在《观无量寿经》上有提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观十方诸佛成就的条件,必先由观自心佛性的成就开始,这才是皈依三宝的本意:皈依自性三宝。六祖坛经所谓“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即说自性中蕴含三宝的理,如一念迷,自性三宝不能显发,就是凡夫。一念悟,自性三宝全体显发,就是佛。因此一切修行均应“销归自性”,见性,即成佛道。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