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14204

观音菩萨是男是女,送子观音佛像

兴仁信息网2024-04-15 05:37:230

请问观音菩萨是男的还是女的?

在根本方面,我们应说观音菩萨是个男子。且在我国唐朝以前,所有观音菩萨的塑像或画像,都属男人的相貌。观音菩萨为男人相,有没有根据?有。华严经说:“勇猛丈夫观自在”。观自在就是观世音,经中称为勇猛丈夫,证明观音本地是属男子。不过,从观音的示现方面说,那就难以决定他是男是女。因大菩萨的示现,不是为了好玩的,而是为了度生的。众生需要菩萨示现怎样的身相,菩萨就为众生示现怎样的身相。如有一类众生需要观音菩萨示现男相来化度的,菩萨就为其示现男相。另有一类众生需要观音菩萨示现女相来化度的,菩萨就为其示现女相,很难决定是怎样的身相。因这不是菩萨本身的问题,而是随诸众生的要求所示现的,自己并不怎样能做得主。至于观音菩萨在此世界多现女身,自亦有其道理在,这等到下面再说。

最近得到一本《观音菩萨全传》的书,书里的观音菩萨完全是女性形象,由此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以便和大家一同研究。

观世音菩萨应该是在东汉末年传入中国,在东汉末年支曜译的《成具光明经》中已提及观世音的名号,但当时社会上尚未产生对观世音的信仰。观世音信仰的形成是佛教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德国学者奥登堡(Hermann Oldenberg)据印度坎达拉佛像研究,认为观音信仰应出现于公元前后;一般则以为应在公元一世纪末,至迟在公元二世纪初。晋法显《佛国记》记载摩头 罗国(今印度北方邦马土腊Mattra西南五里处的马霍里Maholi)的摩诃衍人供养观世音,据考应在公元1—2世纪”。

在古印度佛教雕塑和我国早期观音造像中,其都是男性,并且嘴唇上还长着两撇漂亮的小胡子。 《华严经》称善财童子到普陀山参拜观音时,“见岩谷林中金刚石上,有勇猛丈夫”,必然是男性。《悲华经》上说:“有转轮圣王,名无诤念。王有四子,第一太 子名不眴,即观世音菩萨;第二王子名尼摩,即大势至菩萨;第三王子名王象,即文殊菩萨;第四子名泯图,即普贤菩萨。”王子,自然是男性。

南北朝后期,我国才出现了女性观音像,盛行刚在唐朝以后,《北齐书·徐之才传》中记载道:“武成酒色过度,恍惚不恒,曾病发,自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妇人,去地数丈,亭亭而立,食顷,变为观世音。”可见,美妇观音的形象在当时已经流传久远了。

至于观世音菩萨在此世界多现女身道理于佛教在中国社会普及后女信徒的增加等,及观音菩萨宣扬的救苦救难的精神与中国儒家所谓的仁义精神有关系。。

女相只是观世音随类应化的示现,而不是真正的性别,所以真正的佛教信徒不必拘泥于性别本身……

我查看来一些典籍,其中有一种说法是:观音菩萨最初的原型是印度婆罗门教中一对孪生马驹,又称谓印度双马神童,象征着慈悲和善良,能让盲人复明,不孕者甚子,公牛产奶、朽木开花。它们在古印度受到广泛信奉。佛教产生以后,神马驹渐次成为一位慈眉善目的菩萨,叫“马头观世音”,形象依旧是一匹小马驹,以后它又被人格化,塑造为男人身,于是观世音菩萨一跃而变为一位威猛伟丈夫。在佛教密宗至今还有一位马头观音,又叫马头明王,造型愤怒威猛,头有四面,分别为菩萨面、大怒黑色面、大笑颜面,顶上是碧马头。

又有一种说法,观世音菩萨在印度原本是男性,根据刘宋昙无谶译《悲华经》卷二《大施品》认为观世音在成菩萨前是一位太子:“时王千子,第一太子名曰不眴,终竟三月供养如来及比丘僧”。[2](卷三P176)不眴,即观世音。他和弟弟尼摩一起随同父亲转轮圣王皈依佛门修行。他的行动比思想要快。观世音菩萨又名观自在、观音。苦海无边,一切众生因无明要遭受悲苦,产生诸多烦恼。观世音就是细心地、深入地观察,寻找世界上一切苦难的呼救声音,世界上有情众生,遇到灾难,只要诚心诚意地称念观世音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观世音就会应声而至,救呼号者脱离苦难。观世音的名号因此而来。“观音”的由来是因为唐朝时期要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便省去一个“世”字,略称“观音”。不过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佛经所传的观世音,多依据印度的传说。

也有的佛经把观音菩萨说成是莲花化生的,如 刘宋昙无竭译《观世音授记经》:

昔金光狮子游戏如来国,彼国中无有女人,王名威德,于园中入三昧,左右二莲花化生二子,左名宝意,即是观世音,右名宝尚,即是行大势。[2](卷十二P356)

中国净土宗流传开以后,极乐世界的第二大神观音菩萨受到广泛崇敬。为了满足世俗的需要,观世音逐渐由男变女,成为一位大慈大悲的女菩萨。

在传入中国早期阶段,观世音在信众的眼里还是男身。我们从敦煌石窟中的北魏、唐朝的观世音造像中可以看出,特别明显的标志就是唇上的一撇小胡子。他在中国的由男而女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入唐以后观音像的脸庞渐渐地趋向丰腴圆润,而后则脸型更加俏丽,双眉细长,黑发披拂。这一点与唐代女子以肥为美相符。

盛唐时期,观音像的着装似为透明轻薄,呈现出荣华贵重,这与但是的女子美感的特点是一样的。到了宋代观音像才完全变成了女相。宋朝僧人寿涯禅师曾用“金荫西裙”来描述观音的服饰。而明代吴承恩笔下的“眉如小月,服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的“女真人”观世音,乃是唐以后特别是元明之际的一尊中国佛教女菩萨和典型的中国淑女形象。南怀瑾先生认为:观世音菩萨慈悲为怀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素以仁义存心的教化相融会,已成为家喻户晓,男女老幼无所不知的人生守则;以慈悲的心肠而济世利物,以牺牲小我而成全大我的怀抱救苦救难,因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中心思想。

按佛教说法,观世音有33化身,其中即有一些女身,以后观世音不再亦男亦女,而固定为一女性菩萨,这一改变深受俗众欢迎。观世音传入中国以后,逐渐被彻底汉化,她的国籍、民族,以至性别,全都按照中国人的意愿脱胎换骨了。观世音甚至被附会为汉家的公主,把她说成是楚庄王(妙庄王)的三女儿妙音。

观世音所住的普陀山,据说本在印度的海岛上。距中国太遥远,中国佛教徒想去很是不易,于是舍远就近,在中国替观音寻觅了一处道场,这就是浙江舟山群岛的梅岑岛。梅岑岛风景旖旎,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山”。

相传唐时有个印度僧人有岛上的潮音石洞焚烧十指,礼拜观音,洞内忽放异彩,观音感召现身。于是这里被传为观音显圣地。以后日本僧人从五台山迎奉了一尊观音像回国,途经这里时,突遇风暴,船不能行。他们认定这是观音菩萨不愿东去,遂把像留在岛上,人们便依此建了一座“不肯去观音院”。

宋代,神宗皇帝下令在岛上建“宝陀观音寺”(就是今天的普济寺),把观音作为主神供奉,观音道场正式形成。此后,梅岑山便被观音住处“普陀洛伽”所代替,原名倒渐渐湮没了。

中国佛教将阴历二月十九定为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为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为观音出家日,统称“观音香会”。民间又有观音送子的说法,每逢观音香会时,来普陀求福求子的摩肩接踵,纷至沓来,成为规模宏大的盛会。

现在先来说个观音菩萨示现女身化度众生的故事给诸位听听:在中国唐朝的时候,菩萨在陕右金滩,示现一个卖鱼妇的女相。这个卖鱼妇,长得很漂亮,每天早上,提著一只鱼篮,在某村庄卖鱼。村庄上的青年,见其年轻貌美,就不断的向她追求。每个青年男子,都希望获得她,做为自己配偶。由于追求的人多,使得卖鱼妇无法应付,于是想出一个办法,对村庄上的青年男子说:你们这么多人,我只一个女身,当然不能满足你们每个人的心愿,现在提出一个不十分难的条件,你们谁做到了,我就许配于谁,谁也不要妄追!

青年男子迫不急待的问:什么条件?卖鱼妇回答说:佛教里有本经,叫做普门品,你们有谁在三天内读熟,我就嫁给谁。结果,在三天内读熟普门品的,有四五十人。卖鱼妇又说:我仍只是一身,你们还有这么多人,怎能决定嫁给谁?告诉诸位,佛教还有一部经,叫做金刚经,经文比普门品长些,你们有谁在五天内读熟,我就嫁给谁。大家在爱的热力支持下,到了五天期满,读熟金刚经的,仍有十人之多,结果,问题还是不得解决。于是卖鱼妇再对这些人说:佛教有部大乘妙法莲华经,你们有谁在七天内读熟,我就决定嫁给谁。诸位想想:法华经有七卷二十八品这么多,要在七天内读熟,实在是不容易的,所以结果只有一姓马的青年读熟。

卖鱼妇为了实践自己的诺言,当然就嫁给了姓马的。姓马的内心欢喜自不用说,别人亦对他得到这么一个如花似玉的美女为妇而欣慰。可是到了洞房花烛夜,在贺客狂欢散去以后,女的忽然肚痛而死!不用说,这时最悲伤的,无过那位马姓少年,因他用尽心机,才得到这样一位美女,而今竟然成为一场空,怎不悲痛欲绝?可是人死不能复生,悲痛又有什么用?只好依照一般俗礼,将死者送去安葬,除此还有什么其他办法?

说来真正奇怪,灵柩送至半途,忽然遇到一位老僧,老僧对那马姓青年说:听说昨天你才举行结婚大礼,怎么今天又在举行葬仪?马姓青年哭丧著脸回答说:这是我最爱的美女,用了好大的心机,才能得她为妻,不意一个活泼泼的美女,转瞬之间就成了一个无知的死尸,叫我怎不痛心?老僧看他悲伤的样子,于是就开示他说:你们年轻人,就只知谈情说爱,而不知追求真理。当知昨天你所娶的美女,并不是世间一般女子,而是观音菩萨示现来化度你们的。因为悲心深重的观音,知道你们村庄老幼,不晓得信奉三宝,特方便示现女身,来给予你们化度,假定你们不信,可以开棺来看。大家为求获得证明,乃真的将棺材打开,一看始知最初放入的美女,已经不在其中,到此不得不信是菩萨运用神通离开的。可是再回头来看那老僧,老僧又已不知所在!

本此可知:不但卖鱼妇,是观音的示现,就是该老僧,亦为观音的示现,目的在使这村中的人,切切实实有所觉悟,认认真真信奉三宝。从此,不但马姓青年,发心出家修行,就是村庄中人,亦都信佛菩萨,而归依三宝。这在佛教中有两句话说:“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为菩萨度生的最大方便。

观音菩萨所以时时示现女身教化众生,推究起来,约有两个原因,现在略说如下:

一、专以多苦的众生为救济的对象;人类众生痛苦最多的,在过去重男轻女的时代,女人的痛苦确比男众多。因在那时代,女人受到很多的限制:如未嫁前在娘家里,定要听从父母的命令;出嫁以后在丈夫家,定要听从丈夫的命令;到年老时有儿女的,还要听从儿女的话。在世间做人,女子的痛苦,确实是多些。观音菩萨既以救苦众生为目的,当然要先救度苦痛多的女子,所以特多示现女身,期与女子打成一片,然后从女子本身所有的各种痛苦,逐渐引导她们走上修学佛法的大道,以解除所有痛苦,而获得身心解脱。

二、女众痛苦虽说比较多,但内心中的柔和慈爱,却又的确胜过男子。如世间的父母,疼爱自己子女,固然是一样的,但若比较起来,母亲爱护子女,更为深刻亲切。我常常说:有时父母同坐一处,假定小儿女们走来,向父母要钱买花生或糖吃,做父亲的总是说,你们常要钱做什么?今天没有钱给你们,说了也就算了,真的一钱不给;做母亲的不然,一方面呵责儿女不应常常要钱,一方面却从腰包中掏出钱来给他们,并且很慈爱的抚摸著儿女说,乖乖的去吧,以后不要再来讨钱。说虽这样说,等到再度来要时,如法炮制的,仍是那一套。所以母亲对子女的慈爱,是超过父亲的。观音菩萨是大慈大悲的,所以示现女身,不过是把世间的母爱,予以净化扩大而成大悲。

世间的母爱,虽说是很真挚的,但范围非常狭小,只知爱护自己的子女,不知爱护别人的子女,而且其中还含有染污的成分。普通虽说父母慈爱子女是无条件的,其实于无条件中有其条件在,如中国人说的“积谷防饥,养儿防老”,这不是条件是什么?所以菩萨所有的慈悲与父母所有的慈爰,有两点的实质不同:一是不广大,二非无条件。观音菩萨的慈悲,能将世间的母爱,加以净化与扩大。慈悲一切众生,不是慈悲一分众生。是以菩萨的慈悲是伟大的,世间的母爱不能与之相比。观音菩萨深知世间母爱的难得,所以处处示现女身,希望以女人的身分,感化世间一般的女人,不要专门陷在狭小的母爱中,而应以母爱的精神,来慈爱一切众生,希望每一个众生,都能离苦得乐,都能了生脱死,都能成等正觉。

如上所说,就是观音菩萨示现女身的两大原因。不过在此我仍请诸位牢牢记住的,即这仅是菩萨的示现,绝对不可认为菩萨原来就是女身。

中国古代佛家神话故事中,观音菩萨是男的还是女的?

"虽现女身,而非女人,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

菩萨不分男女,但大部分时候化显男身。。

但是观世音菩萨为了让众生容易接受,常常显化女身来普度众生。

因此,大部分的观音图都是慈祥的白衣妇女形象。

而观音菩萨的佛身像上,有的则画上了胡子,表示其实他是男身。

观世音菩萨是男人还是女人?

印度佛典所载的观音有好几种,身世各异。记载观音身世资料最多的首推《悲华经》,据此经所说,观音为远古删提岚国转轮圣王无诤念的太子,名叫不眴。长大后和父王一起随宝藏如来出家修行,后来,父王被授记为阿弥陀佛,不眴太子即被授记为“观世音”菩萨,国王第二子名尼摩,被授记为“大势至”菩萨。父子三人合称“西方三圣”。按此说,观音菩萨为阿弥陀佛的儿子。经中记太子曾在佛前发誓:“愿我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堕大暗处,忧愁孤穷,无有救护,无依无舍,若能念我、称我名字,若其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诸众生等,若不免斯苦恼者,我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宝藏如来当众为不眴太子授记道:“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作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其次是《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按此经所说,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为莲花所化生。经中记云:昔金光狮子游戏如来国,彼国中无有女人。王名威德,于园中入三昧,左右二莲花化生童子,左名宝意,即是观世音;右名宝尚,即是大势至。三是《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观音菩萨是远古时期一位名叫“千光王静住如来”的弟子。这位如来为观音菩萨宣讲“广大圆满无碍”的《大悲心陀罗尼》,并以金色手摩他的头顶,说道:“汝当持此,普为当来恶世一切众生作大利乐。”菩萨发愿之后,就具足千手千眼,同时,十方所有的佛都放光普照其身,从此便成为了观世音菩萨。

其实,抛开观世音是男是女不论,咱可以想一想在佛家众多诸神中有几个女的,应该没有吧,女施主进寺院基本上都是不可能的(特殊情况除外)这在诸多电视剧中也有反映。

在我国唐朝以前,所有观音菩萨的塑像或画像,都属男人的相貌。观音菩萨为男人相,有没有根据?有。华严经说:“勇猛丈夫观自在”。观自在就是观世音。南北朝后期,我国才出现了女性观音像。女相只是观世音随类应化的示现,而不是真正的性别,所以真正的佛教信徒不必拘泥于性别本身……

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观音菩萨是男的还是女的?

观世音菩萨久已成佛,佛号正法明如来。

虚云老和尚开示:观世音菩萨已成佛,并无男女人我之相,菩萨是随众生的机而应现的。观世音菩萨已成佛,并无男女人我之相,他是随众生的机

什么属相不拜观音

鸡。

因为生肖鸡平时很努力,凡事都会脚踏实地,从来没有投机取巧之心,也不愿去麻烦别人。

属鸡人不愿把希望寄托到别人身上,独立性非常强,无论什么事都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当靠着自己的坚持取得一定成绩时,属鸡人会非常有成就感。不过虽然生肖鸡不喜欢依赖别人,但是他们的家庭背景是非常好的,再加上命格不错,很少会经历不好的事情,即使偶尔陷入困境,也会很快得到解决,从来不会真正的感受到困难。

送子观音是哪个菩萨

就是观音菩萨 手里有长颈瓶 头顶有佛像的 一般都是观音菩萨

佛教认为观世音菩萨为大慈大悲的菩萨,遇难众生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故名。曾因唐代避讳太宗李世民名,去“世”字,略称“观音”。

关于观世音菩萨,《成具光明定意经》《维摩诘经》《放光般若经》《光赞般若经》《大宝积经》卷八十二及卷一百等处,皆列有此菩萨之名号,然未列本缘等事迹。在《法华经》中设一品详说此菩萨于娑婆世界利生之相。另外《悲华经》卷三诸菩萨本授记品叙述了阿弥陀佛过去生中为转轮王无诤念时的长子不眴,出家在宝藏佛前,发愿称,若有众生遭受种种苦恼恐怖,如果他能够忆念我,称念我的名号,即为其免除如此种种痛苦烦恼。宝藏佛即为他授记并命名观世音

有各种不同名称和形象的观音,如六观音、七观音及至三十三观音(称三十三身),但一般所说的观音是指作为总体的圣观音。中国寺院中的观音塑像常作女相。女相观音造像约始于南北朝,盛于唐代以后。“三十三身”观音常被提及,按《法华经》卷七普门品所说,观音由普现色身三昧示现之三十三种变化身:一佛身,二辟支佛身,三声闻身,四梵王身,五帝释身,六自在天身,七大自在天身,八天大将军身,九毗沙门身,十小王身,十一长者身,十二居士身,十三宰官身,十四婆罗门身,十五比丘身,十六比丘尼身,十七优婆塞身,十八优婆夷身,十九长者妇女身,二十居士妇女身,廿一宰官妇女身,廿二婆罗门妇女身,廿三童男身,廿四童女身,廿五天身,廿六龙身,廿七夜叉身,廿八乾闼婆身,廿九阿修罗身,三十迦楼罗身,三十一紧那罗身,三十二摩睺罗伽身,三十三执金刚神身。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