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2168

风水和建筑学环境学(建筑堪舆风水学)

兴仁信息网2023-03-22 04:26:370

建筑学与风水学的关系

建筑学与风水学的关系有:1.在历史上的关系,中国建筑与风水有着紧密的关系,尤其在古代,建筑从选址、规划、到平面布局、高度的选定以及门窗的位置等等都受到风水学的影响,甚至是由风水所决定。1949年后,风水作为封建糟粕,对建筑的影响逐渐被消除。上世纪80年代后,风水又逐渐由港台传入,又逐渐对建筑设计产生影响。2.理论上的关系,风水理论用概括、朴素的方式,以易经为基础,对环境与人的关系进行研究,总结出了一些规律,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它涉及地理学、气候学、建筑物理、心理学、公共卫生学等学科,它总结出了不少规律是真实存在的,被现代建筑学研究所证实。但风水学毕竟是一个朴素的理论体系,显得过于简陋,不够严谨,常有一些玄学混杂其中,鱼目混珠、真假莫辨。

关于建筑学与风水的关系浅议

建筑风水与现代科学:

从建筑风水学的几个关键问题谈起

作者:张栋杰 王…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4

更新时间:2005-10-20

摘要 建筑风水的起源、发展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相联系,是我国古文明的见证与反映;其山环水抱、藏风聚气的风水建筑结构特点体现了现代科学的一些思想,是古人“天地人合一”思想在建筑风水中的完美体现。建筑风水的非主流部分经江湖风水师或术士的任意发挥与夸大,含有许多迷信成分,应该祛除。

关键词:建筑风水,现代科学,天地人合一,古文明

1 建筑风水的起源与发展

1.1 建筑风水是我国原始文明的悠久历史象征之一

“风水”的概念,一般认为源自晋代郭璞的《葬经》。《葬经》中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又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深浅得乘,风水自成”等等。事实上,汉代青乌子《青乌先生葬经》更早涉及风水,书中说:“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上述表明, “风水”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对风水的论述,主要源自对“风之聚散,水之行止”这一自然现象一般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以及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经过几十代人的发展推演出一套完整的风水理论。

风水理论的形成是人们经过大量经验实践总结的结果,一般情况下理论的形成特别是古代远落后于风水实践。

那么,建筑风水的思想产生的年代究竟有多远?建筑风水理想模式的核心是青龙、白虎、玄武和朱雀等“四神”或称“四灵”,据《三辅黄图》记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 以正四方”。1988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了青龙、白虎图案,说明在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四神”概念。在宗周的丰京瓦当中, 在湖北随县擂鼓墩发掘的约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中,“四神”图案与北斗星、二十八宿紧密相联。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对这种天人相应现象的论述:“众星列布,体生于地, 精成于天, 列居错峙,各有所属,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上述建筑风水观念说明中国的文明至少在6000年或者更早,这与有关专家的以下有关结论是一致。

“由于长江流域河姆渡等地的考古发现,世界历史应当改写,各大古文明的位次也有必要重新排列。”日前,中华民族史研究会会长史式教授向外界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史教授认为, “中华文明五千年是我们说的,西方学者从来没有承认过。他们只肯承认有甲骨文记载以后的历史,也就是黄河文明只有3000 余年之说。”过去,世界史对四大古文明的排列是:第一,尼罗河文明,距今6000余年;第二,两河文明,距今5000余年;第三,印度河文明,距今4000余年;第四,黄河文明,距今3000余年。从70年代起,国内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中,首屈一指的是1973 年发现的浙江河姆渡遗址,这里出土了7000 年前的人工栽培水稻。1979年,又发现了湖南城头山遗址,这里出现了6000 年前的古城、6000年前的祭坛、6500 年前的水稻田。在洞庭湖区域,还发现了距今8000 年至9000年前的人工水稻。现有的发现,说明长江流域的一些文明因素比黄河流域要早。史式说:“过去由西方学者写出来的世界史必须改写,一切只有利于西方殖民者的史学理论必须推翻,文明的标准必须重定。”“这项工作必须让全世界各民族的学者共同参加,不能让少数学者包办,应该让全人类的史书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摘自《生活时报》。

1.2 风水与易经

风水是否起源于易经?答案是否定的。理由如下:

1)概念的先后;建筑风水的青龙、白虎“四神”概念早已存在,远早于易经的年代。

2)早期的风水概念,如晋代郭璞的《葬经》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主要讲气、风与水的关系,并未有出现关于易经的思想。

3)层次先后或进化次序问题 居住建筑与先民密切相关,在先;而易经是高级智慧、文明发展的产物,在后。所以我们可以说建筑风水是源远流长的,是与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甚至更早相联系的。

风水与易经的关系如何?易经产生以后,人们利用易经的思想对建筑风水进行思考和发展,促进了建筑风水的多样化发展,但也产生了许多如吉凶祸福、寿夭等一些非理性或迷信的东西。

建筑风水的演化过程如表1:

表1 建筑风水的演化过程

建筑风水的迷信如何产生?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1)对建筑风水一些概念的支离破碎分解和理解。在风水理论中,“地灵人杰”观念格外令人瞩目,它表达了人们寄托于聚居环境的一种美好愿望,正视自然条件对人文活动的影响,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然而,这种人地关系若被无限制地推演,就可能陷进迷信的泥沼。如果说“山厚人肥,山瘦人饥:山清人秀,山浊人迷;山宁人驻,山走人离;山雄人勇,山缩人痴;山顺人孝,山逆人亏”(摘自《青囊海角经?寻龙理气篇》,尚属真理与迷信参半的话,那么,“龙穴端正,富贵天定;前后尖峰,富贵三公;明堂掌心,积玉堆金;明堂倾泻,推败凶绝;四畔山飞,父子东西”(同上),则为迷信思想。

2)敛财效应: 江湖风水师为了敛财,有意的选择一些可怕的名字,并用一套非理性的方法解释,并用一些如鬼神,还有一些破财、丢官等手段敛财。 譬如:建筑后面的尖石,由于其人们长期经验的总结,感到对人们有一定的危害,但不明白其产生的原因,就叫出可怕的名字,如箭煞或枪煞等。实际上,这些非规则的结构“尖石”,按现代的科学的观点,会产生一些对人体不适合的 “紊流”风,特别是现代社会的“电磁环境污染”,其直接的电磁反射作用对人体是不利的。

3)神秘效应

大部分风水师将自己的心得或经验,密而不传,或高价卖出等,造成对风水文化发展的神秘性,和发展的缓慢。其不能阳光化发展,也带来知识更新步伐的缓慢。

1.3 风水的别称与流派

建筑风水渊源流长,有不少流派与别称,主要有堪舆、地理和形法等。 “堪舆”一词释义,东汉许慎认为:“堪,天道;舆,地道”,即堪舆是谓“天地之道”。堪、舆是汉唐时期风水的两个主要派系之一,其宗旨是“法天地,象四时”。强调宇宙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同一。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上》中,书中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说:“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天文与地理对应,即所谓天道、地道,两者相关而有别。《礼记?月令》中说:“毋变天之道,毋绝地之理,毋乱人之纪”。在天道与地道之间又增加了人道,天道、地道、人道的最高境界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把“地理”作为“风水”的别称,一直沿用至今。“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是风水活动的两个主要内容,也是现代自然科学中天文学与地理学的根源。流传于社会的风水学流派主要有峦头派和理气派,又分别包含其分支:

峦头派:形势派、形象派、形法派

理气派:八宅派、命理派、三合派、翻卦派、飞星派 、五行派 、玄空大卦派 、八卦派、九星飞泊派、奇门派、阳宅三要派、廿四山头派、星宿派、金锁玉关派(走马阴阳)。

2 建筑风水的天地人合一理念的科学基础

2.1 建筑风水的结构特点

为达到藏风聚气的目的,古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水”结构:在建筑的四周形成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方环抱,层层展开的结构,并且各个山脉要朝向穴心即风水建筑;水要环抱,后有靠山屏障,左右砂山环抱,前有朝案围拱,出入循水口穿行。简单说就是:山环水抱,山清水秀。青龙、白虎等四神作为方位神灵,各司某职护卫着城市、乡镇、民宅。凡符合“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者即可称之为“四神地”或“四灵地”。

建筑风水的理想选址如图1所示;南京古城和隋唐洛阳的建筑风水如图2所示。

图1 建筑风水的理想选址

图2

南京古城和隋唐洛阳的建筑风水示意图

2.2 建筑风水的结构决定其性能

从结构决定性能/功能出发,建筑风水可以体现出我国古人天地人合一的完整思想,即两大功能:稳定性高的地人合一和天人合一。

2.2.1 建筑风水“地人合一”思想蕴涵的科学理念

建筑风水以藏风聚气、山环水抱的格局为特征;单个建筑一般表现出方正的长方形建筑,整个建筑风水群依山而建、中轴线对称的长方形建筑群,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这种建筑风格更多地考虑了自然环境(地)对人的影响。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特征,也是现代建筑所应考虑的。图3为故宫的风水建筑布局,体现子午对称,依山而建的建筑风水特点。

图3 故宫的风水建筑布局建筑风水体现了现代科学中的有关原理:

1) 建筑结构体现了物理学中能量最低的原理:建筑风水要求建在平地,而不是山顶和斜坡上,具有较低的动能和势能;建筑不能建在变形地质上等,其弹性能低;其藏风聚气、山环水抱的结构特点,外部环境可以有效的形成对风的阻挡作用,风水建筑因而具有较小的风速,受到的风力冲击也较小;建筑风水忌讳水或风的直冲或反弓,可以避免水或风的直接作用力;

2) 山清水秀与水抱,体现了有利用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循环观风力如何对建筑物产生影响?对建筑物做理想化处理,即只考虑建筑物形状和大小而不考虑变形的刚体。为了对比一般考虑建筑在同样的平面上转动,主要考虑在风力作用下转动。在同样楼层高度条件下,考虑转动动能。在房屋的转动过程中,转动惯量J越大,越稳定。

图4 矩形平板、轴转过中心且垂直板面和实心圆薄板、轴转沿直径的转动示意图

从抗风冲击的转动惯量看,单个建筑中方形结构和圆结构具有较大转动惯量,所以稳定性高,但圆形结构很少见,方形结构非常符合我国四平八稳的传统习惯而大加推崇。建筑群整体呈四方形或长方形,并对称轴分布,其能量较低。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结构的建筑,能量较高而不稳定,所以也很少见。大多建筑物的后面有靠山,它们互为依托,形成一个稳定整体。风力系数与长宽比的关系进行了模拟计算。其中,B为迎风面边长;D为顺风面边长, 风向与矩形平面的一边保持垂直,顺风向、横风向和扭转方向的平均层风力系数分别记为CD (z ) , CL (z ) 和CM (z ) , 脉动值分别记为C′D(z ) , C′L (z ) 和C′M (z ) , 计算结果表明长宽D/B比在1-2之间,具有较佳的抗风冲击性。(高层建筑层风力特性实验研究,振动工程学报,2003,16(4):409-414)

模拟结果如图5。

图5 正方形建筑风力系数与长宽比的关系曲线从以上的分析,很容易理解古人的以下两个结论:

1)风宜徐来

最理想的居住环境应有柔和的轻风徐徐吹来,清风送爽,才符合居住之道。按现在的解释风应该在平流层范围内,而不宜有产生紊流或涡流的大风。应该确定一个风速对人体长期健康影响的标准,也是我们现代人为了自身的健康应该考虑的,因为强旺的风以及携带的灰尘等是可以直接影响人的健康的。地势宜平 古人认为,地势平坦的房屋较为平稳,而斜坡则颇多凶险。按现代的观点,斜坡上的东西总有向下运动或变形的势能。并有可能对人的心理也会造成一定潜影响。现在的楼盘建筑如果建在地基流变性有差异的地形或存在潜在流变性的地形,也是不稳定的。2.2.2 建筑布局,以气为先气以流动为特征,人或仪器可以感受到的气主要有:

1)人体必需之气:空气(O2、CO2、H2O、N2等),水以及水气(直接水与植物之水)。与建筑生态学相关,是建筑风水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山青水秀且水环抱的特点,用现代的话说,具有一定的负离子、及适宜的湿度,对人体健康的需要非常有利;另一个方面有利于实现“天人合一”的思想。

气之清浊:山青水秀即气之清;山枯水污之为浊。气浊为建筑风水的大忌,对人体的健康有害而无利。生态环境的恶化曾迫使许多古文明消失。

2)人气—财富之气实现财富效应的一般过程为:通过人气流动带动商机,进而形成财气。如从地铁的开通,人气的增多,带来附近房价的高涨,在建筑风水就可以认为地铁是财,实际上铁路只是实现财富的直接或间接载体,人气才是财气直接源泉。商业百货建在繁华闹市、大山旅游景点的开发等都可以说明人气是财气直接源泉。但一般的江湖风水师很少或不谈人气,直接将水包括城市中的公路、街道和人的财气联系起来,是有失偏颇的,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创造财富在于明白潜在之气与将消之气。凡是一切能够带来人气的潜在或公开因素,都可称为潜在之气,如正在规划、在建的地铁、公路、政策影响等;凡是一切能使人气减少的潜在或公开因素,都称为将消之气;资源短缺,引起人气激荡,从而引起矿产品、油价等上涨等;广告、宣传等刺激人气的一种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薄利多销的销售策略是赢得人气的有效方法。

但也有例外,如佛、倒庙院等属于清净之气,即使人气再旺,与商机关系也不大,这也许是建筑风水中一直强调要远离这些地方的原因。

3)对天交流之气,主要是微波等,是古人认为实现天人合一的主要物质基础。

4)感官感受之气,如光、温度,是非主流的。

那么传统风水中有关“气”的概念是什么呢?“气”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气”的涵义,通常表述为“云,山川气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山水者,阴阳之气也”(青囊海角经);“食为味,味为气” (《大戴礼?四代》)。二是“气”的性态,如表述的有:“负阴阳之气, 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发而生乎万物。”;“四正四隅,八方之中,各有其气,气之阳者,从风而行,气之阴者,从水而行。”(高见南《相宅?经纂》);“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孟子?公孙丑》)。三是有关“气”的功能与作用,如:“凡地气,从下荫人,力沉而缓;天气熙育人身,力浮而速。故阳宅下承地之吉气,尤欲上乘天之旺气也。”(相宅?经纂);“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青乌先生葬经);“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论衡?自然》) 。

风水学有关气的构成中分为生气、死气、阴气、阳气、土气、地气、乘气、聚气、纳气、气脉、气母等,认为不论是生者还是死者,只要得到生气,才能有吉兆, 因此,风水的宗旨是理气,即是寻找生气。古风水理论所论之气,带有一些朴素的唯物论色彩,认为气是构成世界本原的元素,它变化无穷,变成山,变成水,在天空周流,在地下运行,滋生万物。2.2.3 建筑风水的生态思想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目前,在人类面临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等许多严重问题的情况下,生态学被认为是可以提供解决这些重大问题的具体方案的科学。生态学的许多原理和原则在人类生产活动的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建筑风水”的生态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自然环境与人的和谐关系;二,在实践中如何认识和利用环境,并为建筑风水服务,得到最佳的居住环境,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在中国建筑风水中,大山上覆盖绿色植物是必须的,否则荒山或乱石布满的山具有“煞气”,破坏风水,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观是建筑风水的有机组成部分。绿色植物在建筑风水中的主要作用有:保持生气,调节环境的需要(氧气与湿度);挡煞的作用,包括风煞,电磁煞等;阻挡风的作用,使风速减小。

从这个方面说,建筑风水为了实现自身的设计理念,保持山青水秀,和现代为了生活质量、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等的思想是一致的。

水也是建筑风的必须条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有:有利于保持空气清新和一定湿度,有利于人的健康和植物的生长、代谢;水要清净、环抱;反之,水直走和污浊之水,对人和植物是不利的;清净环抱之水也是天人合一的要求;也有人提出环抱之水有利于灌溉、消防等。江湖风水一直认为水管财,有没有道理?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直接的,是古代实现钱财的有利载体。从水管财概念的形成过程来看,水在古代作为交通运输工具,或直接从江河湖泊等中得到食物或用于交换货物,有利于得到钱财和财物,所以,古代人就直接认为水是财;后来,基于上述认识推广到马路也是财。现在几乎所有流传下来以及现代的风水书籍中都持这种观点。反映了人们迷信与崇拜程度。实际上,水也好,马路也好,是古人实现财物交换的有效载体,是实现钱财的门路。现代人们实现财物交换的载体或手段扩大了许多,广告、铁路、地铁、项目投资等都可以认为是财物交换的载体。水要转换为财,要通过人的活动,然后才能得到财。2.2.4 建筑风水“天人合一”思想蕴涵的科学理念与世界古文明相比,中国的建筑风水更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具有中国特色的宇宙理念。具体表现是把天人合一的理念凝固在建筑上;天人合一的思想远在易经时代就已产生,与崇拜天的形成过程有关。需要强调的是,天人合一是特指太阳等外太空的信息交流,而不是现在人类自身产生的电磁信息传播与交流。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不停地向外辐射能量。从波谱角度看,来自太阳的电磁波从波长小于10-9m的高能γ射线一直到波长大于104m的低频无线电长波,几乎覆盖了全部电磁波谱。其中可见光和红外部分给地球带来光和热,这些辐射是相当稳定的。而短波部分如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虽然所占能量份额很小,但其量值随太阳的活动而变化剧烈,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影响。

天的信息如何对人产生影响? 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明确提出了低强度毫米波生物学效应的‘信息作用”概念(1982);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俄学者提出了毫米波生物学作用的分子肽调节论(1995)。关于低强度毫米波生物学效应的“信息作用”概念,目前已被较普遍地接受,因为从整体上分析这一理论观点是有较充分论据的。水对毫米波的能量吸收最强,毫米波辐射不仅能选择性地对游离的水分子充以能量,而且可能改变水环境的随机态势,从而可导致在生化系统反应中的时相性变化。毫米波辐射通过对水分子的作用,可导致蛋白质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酶的活性和能量(ATP)合成;毫米波辐射通过对水分子的作用可影响细胞内、外媒质的性质,从而导致膜的功能变化,这一重要环节对毫米波辐射进一步引起的生物学作用和治疗作用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外太空的毫米波信息作用对人是否在任意地方有作用?答案是有条件的作用。

已知自然界的毫米波辐射来自太阳、行星、云,但由于大气中的氧分子层、雾、雨、雪、冰雹等的弥散吸收,故不能射到地面上,因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受其作用很小。在人体内和其它生物系统中存在着生命活动中所固有的振荡和波动过程,其中包括毫米波段的电磁振荡,作为一种信息它在保障正常生命机能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大气吸收最小的波段称为大气传播窗口,则在100GHz以下的频段共有三个窗口频段,分别为19GHz、35GHz和90GHz,都处在微波频段。

建筑风水地形结构特点与抛物面天线类似,反射面由四神组成的形状为抛物面导体表面或介面表面构成,风水建筑放置在抛物面等焦点或类焦点上(根据接收的信号方向而有所改变)。利用抛物面的几何特性,抛物面天线可以把方向性较弱的信息(人类活动信号)反射为方向性较强的信息;同样,外空间的信号经过绿色大山的植物吸收后剩余的信息也可以有效的反射到风水建筑区域。 所以,建筑风水的结构特点可以使人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实现天人合一抛物面天线具有以下性质与抛物面轴线平行的微波经抛物面反射后,所有的反射线都会聚于焦点或任意平行的的微波经抛物面反射后,所有的反射线都会聚于轴线上的一点;反之,由焦点发出的光线经抛物面反射后,所有的反射线都与抛物面轴线平行。

裸露的岩石对在30kHz以上电磁波的具有强烈反射作用,其对作用点处的人是有害而无利的。

虽然,湿地或绿色植物形成的大地,对在300MHz以上电磁波的也具有强烈反射作用,但环抱水以及绿色植物对电磁波的吸收作用后,主要还有大气传播窗口微波频段如19GHz、35GHz和90GHz,有效地减低了微波的强度。虽然其很弱,但大面积地域的微波反射于一定建筑区域内,是有一定的信息作用和生物效应的。

建筑风水如何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中国传统思想是要求天地人三者合一,其中的天人合一在古埃及金字塔、狮面人身象中有所体现;而中国的古建筑风水也体现了这个思想,表示对天的崇拜与追求。其具体表现为:

1)山环水抱外形的建筑风水地形特点类似抛物面天线,其风水建筑位于焦点或中心上,与外界的物质波(微波)信息交换达到最大化;

2)绿色植物、水对外界物质波的吸收与反射,降低了物质波的直接辐射,其交换的微波更具有适合人体的信息效应与生物效应的需要。

3)建筑风水,非常忌讳荒山或乱石山,也就是忌讳外界物质波直接经荒山或乱石山反射后作用于人体,对人体造成危害。

所以,建筑风水是以人为本“天、地、人合一”的完美建筑。当代杰出科学史家,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认为: “在希腊人和印度发展机械原子论的时候, 中国人则发展了有机的宇宙哲学”,“再也没有其它地方表现得像中国人那样热心体现他们伟大的设想: 人不能离开自然的原则,皇宫,庙宇等重大建筑不在话下, 城乡中无论集中的, 或者是散布在田园中的房舍, 也都经常的呈现一种对‘宇宙图案’的感觉, 以及作为方向、节令、风向和星宿的象征主义”(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5. 337 —338.) 。

3 结论

建筑风水的起源、发展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相联系,是我国古文明的见证与反映;其山环水抱、藏风聚气的风水建筑结构特点体现了现代科学的一些思想,是古人“天地人合一”思想在建筑风水中的完美体现。

如何看待中国的风水学?风水就是环境吗?

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如何看待中国的风水学?风水就是环境吗?这里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风水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特有文化现象,里面包括科学的因素——生态学、环境学、建筑学等,还有心理、伦理、哲学、宗教、美学等因素,非常复杂。如何看待中国的风水学?风水就是环境吗?

01

风水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特有文化现象,里面包括科学的因素——生态学、环境学、建筑学等,还有心理、伦理、哲学、宗教、美学等因素,非常复杂,题目已经讲得很全面了。私人住宅,公共场所属阳宅,安葬去世人的地方属阴地。老百姓的一些观念,传说,都是以结果评论风水。一家人兴旺发达了都说他家住的地方好或者说人家的祖茔风水好。具体怎么样呢?能够提前预测一个地方将来兴衰的人少之又少。

02

风水不是迷信、是一种能量学。风水环境、包括的范围非要广泛,地理、天时、道法自然。风水还包括人与自然现象要自然和谐相处。不可无谓破坏、环境动物,植被、宅基地、坟墓、文物等、不然就会有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所以要按照风水的规律来办事!

03

风水学其实是一种能量学,反其道而用。就象夏天太热,只能避暑。若坐在火边,必然中暑。冬天太冷,只能避寒。若坐在冰窖中,肯定感冒。这就是四象学说。阳中求阳,阴中求阴,而害相生。阳中求阴,阴中求阳,而福至。当然,四象不断变化,而化先天八卦,先天化后天,成三般大卦,三般卦化用而无穷变化。由此每个人祸福因风水不同而千变万化。要想弄懂这门玄学,确实不易,得有高人指点方能进其门。大哉,风水学。

04

风水就是人的小能量与环境中的因素的比对,适应各个人类目前都在研究的学科,复杂的可能对于高人就是一点就通,对于我们面前的课题研究可能就是什么能量棒,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地理等等的综合作用。

05

风水不仅仅是环境,它是环境,人文等的相互结合!!一个人慈善,阳光等他就是好的人文风水。一个环境向阳,通风等,它就是好得风水环境!好的风水,它会无形中影响到个人,影响到人的健康甚至仕途!

什么是风水学

风水学是一门集天文学、地理学、环境学、建筑学、美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于一体的学问。概括地说,风水学就是人对环境的优选学。我国古代建筑的灵魂就是风水学。

人的先天命运已经天生注定,不可能再改变它,而后天改变命运的方法有多种,如读书,改名字,选职业,选方位,选颜色,行善积德等等,但作用最大的莫过于风水了。风水学派别繁多,在社会上应用最广泛的有:八宅派,杨公风水,形势派,命理派,过路阴阳,玄空飞星学等。本人从事风水研究二十余年,对上述各派风水均有一定研究,但经大量的风水实践证明,玄空飞星学的应验率最高,最得用。所以本人从事风水勘察主要应用玄空飞星学,并结合杨公风水学和命理派,过路阴阳等学派,所做风水成功率极高,博得了广大客户的极高评价。风水学是一门极为严密的学问,其严密程度绝不亚于数学,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所以容不得半点疏忽和虚假。有的所谓“风水先生”,其实根本不懂风水,帮人看风水只是烧烧经,贴贴符而已,这无异于巫术,而根本谈不上是什么风水,只是骗骗外行人而已,这样做出来的风水其效果也只有天才知道,蒙人蒙己,迟早只会落得个声败名裂的下场。这种做法也是真正搞风水的人所不耻的。

综合认为,风水是从古代沿袭至今的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综合体。风水可分为阳宅和阴宅两大部分,阳宅是活人的居住活动场所,阴宅是死人的墓穴。风水理论有形势派和理气派之分,前者重在以山川形势论吉凶,后者重在以阴阳、卦理论吉凶。风水的核心是 “生气”。它的概念十分的复杂,涉及龙脉、明堂、穴位、河流、方向等。它有许多禁忌,对时间、方位、地点都有讲究。

2、 地址环境的优选 : 1 、多少年以来,人们的生活起居都不开家居住宅,因为住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是人们工作休息的场所所在。其住宅的方位、朝向、布置、及周边的环境,无形之中都会对居住者的身体健康、财运、性格、心理、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说在选择住宅时,了解并掌握现代风水学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具有普遍而切实的意义,这一点,是我们大家所需共同来努力做好的。

3、 三大才子之乡 --- 风水学应用于气场优选,是先哲们的杰出创举,是世界民族之林中绝无仅有的。中国的“三大才子之乡”就是铁证。

风水是古代先哲们研究天文地理与人类休养生息的一门学问,其核心是气场的优选和优化组合。北京故宫等古代建筑不断博得国际友人的赞叹,其设计理论就是风水学。这里不妨分析一下三大才子之乡,看看环境气场对人才成长是多么重要,从而向经营房地产者提供一些选址依据。如江西省临川县。这个县人才辈出。据有关方面统计,仅列入《中国名人辞典》的历代 “临川才子”,就多达 134 人,其中包括王安石、以及明代戏曲大师汤显祖等。另据资料表明,临川县现有教授职称以上的学者名流 55 人,有各学科研究生 86 人,留学生 20 多人。此外, 1982 年以来,临川县有 41 名未 15 岁的“少年才子”,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等学院破格录取为少年大学生。那么,江西临川的地理气场如何呢?临川位于抚州市西南,又名“上顿渡”,为众水所汇之处。它的地理优越性有三条: 1 、众水所汇,七聚。发源于西南、南方山中的赣江,崇仁江、抚河等如扇面形,弯弯曲曲的流向临川,在临川的北面汇合后入长江,入潘阳湖。在风水名著 < 水龙经 > 中,这属于难得的“聚水格”。 2 、山环挡风,气不散。有水为界,气止住。临川西北方有环形山挡住西北风,符合“山环水抱必有气”,“山环水抱必有大发者”的风水定律。北方有九岭山、连云山、幕阜山等层层环抱,形成方向都恰到好处。“气遇水则止”。临川北面为长江中游,还有著名的大别山,也有著名的潘阳湖,把本区域气有效地止住,不使散去。

南为气口,生气源源不断临川较远的南方、西南方有纵行的武夷山、于山等形成山川,成为来气之口。妙就妙在这个川上,若将山的走向改为横向,生气进不来,气场也就变坏了。尽管时代变迁,社会制度更换,临川县人才辈出的事例说明,好气场就是要出人才。如果说有影响,只能影响它的量,却改变不了它的本质。

其次是江苏省宜兴县。江苏宜兴被称为 “教授之乡”。据 < 宜兴贤乡名人 > 记载,当代中国大陆有 548 位宜兴籍高级科技人员,其中有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化学家唐敖庆、艺术家徐悲鸿。父子同教授、一门众教授的情况在宜兴屡见不鲜。

那么,宜兴的气场又怎样呢?古人云:水乡山国截然不同,有山处用山,有水处用水,山上龙神不下山,水里龙神不上山。就是说:平原只论水。宜兴正是典型的水乡,似有水龙的 “保佑”。

从大局来看,宜兴处在长江的弯弯曲曲的大环抱中。大的气场很好。同时,它又是众水众湖合流向著名太湖的必经之地,且处于临近 “终点站”。它的西、北方形成众星捧月的扇面形水系,有宜长漕河、隔湖、长荡湖、石白湖、南奇湖、还有不少的人工水库。这些河湖水都源于长江,而又向东方靠拢汇合,流经宜兴,注入太湖。

所以说,宜兴是典型的 “水抱”。风水学论“山主贵,水主财 ” 。宜兴人理应发财,但因旧中国商品经济不发达,故“主财”体现不甚明显,不过旧社会教授的工资比普通的小百姓较为丰厚,也算笔小财了。宜兴的“紫砂陶”名扬海内外,不为生财之道。“山主贵”,贵指的当官的人,宜兴似乎不怎么出当官的,缺憾可能在于没有山之故。

还有湖北的蕲春县。湖北的蕲春县是明代大医药家李时珍的故乡。据有关史料记载,仅清代就出现 200 多个举人和进士,本世纪又涌现出 250 多位专家学者。该县先后有 25 人在海外获博士学位,无疑,湖北蕲春的气场也必然不会逊色。蕲春又名“漕河”,可见与水关系密切。它位于长江中下游武汉市以下的江段,江行此处,呈弯曲环抱状。又被巴水、湍水河等水兜裹,呈典型的“水抱格”。另外,它的北方西北方有桐柏山、大别山阻挡西、西北风,又具有典型的“山环格”。

蕲春县达到了 “山环水抱”的格局。山主贵,水主财,由于有了山,故必有官人、举人、进士、学者、博士的涌现。不难看出,才子固然有祖传因素的影响,但是后天的气场是起重要作用的。三大才子之乡是天人符合之果,它体现了风水学的杰出成就,以及人才辈出的环境特点。(

有人了解建筑风水学这个专业的么

风水在古代其实就是一门有关“生气”的术数。万物生长皆因“生气”.建筑风水学在国也算是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在旧时代里的人们就很注重建筑风水学方面的知识,比如像电视里宫廷戏中有“龙脉”一说,就与这建筑风水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如今已经有很多人比较在意风水之说,因此建筑风水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们就一起学习一下。

1、从古到今,国都有关于风水的研究流传下来,并且在如今依旧有很多权威的人员在对风水学进行研究,尹弘基在《自然科学史研究》1989年第一期撰文说:“风水是为找寻建筑物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它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布局的艺术,不能按照西方概念将它简单称为迷信或科学。”这也就充分的说明了国在建筑风水学上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2、既然们需要通过科学的角度去定义风水,那么们通过现代科学理论来分析,风水学是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生态建筑学、宇宙星体学、地球磁场方位学、气象学和人体信息学合一的综合性科学。这就让们有了更充分的理由去深入的学习有关建筑风水学的有关知识。

3、对于建筑风水学的学习与探秘都是现如今许多求知欲比较强,有强烈好奇心驱使的一类人群,他们对风水有着比较痴迷的态度。潘谷西教授在《风水探源》一书的序言中指出:“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其范围包含住宅、宫室、寺观、陵墓、村落、城市诸方面。其中涉及陵墓的称阴宅,涉及住宅方面的称为阳宅”.

以上是

关于建筑风水学研究入门学,现代建筑风水学不仅仅是建筑生态学的体现,同时还加入了风水学中的感官心理因素,

如今们居住的小区的各种绿化设施,广场喷泉,园区的溪流等都是在迎合现代建筑风水学,因为这样的风水知识的应用正是在印证风水学的理气宗旨,即寻找生气。

大学课程有没有风水学?

应该没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