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8565

奶奶庙开光供养啥,去寺庙开光应该注意什么

兴仁信息网2023-08-11 17:58:310

易县奶奶庙什么时候去是好日子

4/12

宜:开市、交易、立券、挂匾、祭祀、开光、祈福、求嗣、安床、解除、修造、安葬

宜祭祀和祈福,是好日子。

口泉奶奶庙有地藏菩萨吗?

福州哪里有地藏菩萨我不知道,不过一般的寺庙就不要去了,要去那种真的能为佛像开光的寺庙,一般只有潜心修佛的大师才行哦! 自己打听下就好! 还有,这样的事一般都比较随缘,不要强求! 地藏王,一说是金乔觉,一说就是我们熟知的沉香,不管是哪个,都是以慈孝著称。

如何请不重要!一定用心就好!

关于大魏庄奶奶庙的传说

北朱村的奶奶庙始建于何年,据说是明代,然而那广为流传且愈传愈奇的美丽传说似乎在揭开一个秘密,奶奶庙很可能建于唐代,与北朱村的定鹊寺同期而筑。

很久很久以前,王母娘娘在瑶池祝寿,群贤毕至,高朋满座。王母娘娘兴奋不已,不知不觉中喝多了酒,迷迷糊糊就睡着了。侍奉她的仙女们平时就向往人间的自由自在,苦于机会难寻,眼下岂肯错失良机。虽说她们蹑手蹑脚,还是被东岳大帝的公主“天仙玉女碧霞云君”发现了,公主既不揭穿也不告发,而是不声不响地尾随其后,驾起祥云,飘然下凡,体察民情。

碧霞云君来到凡间,见到世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倒也安稳。偶遇面容憔悴病恹恹的人,不免动了恻隐之心,要一如既往普度众生。为了试探村民的是非曲直,她化妆成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上穿蓝布衫,下着棕色裤,脚穿黑布鞋,蜷卧在北朱村东头被村人称为奶奶坛的土高台上。再说这个大村子,无论巨商富贾,还是贫民百姓,向来宽厚仁慈,见到这个乞丐婆无不仁心大发,纷纷端饭送馍,施舍衣物。此情此景,让碧霞云君很兴奋,她索性就幻化为一尊泥像,盘腿端坐于奶奶坛。

村人发现这一神奇景象后,无不惊讶万分,定睛细看,泥塑衣着与先前的乞丐婆一模一样,马上意识到是神灵造化,立即跪地叩拜,口尊老奶奶,顶礼膜拜。说来也真神,凡是求助老奶奶的,总能有求必应,消灾祛病,灵验绝顶,特别是那些祈求子嗣的,更是心想事成。“老奶奶真灵验”的神话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北朱村周边乃至几十里开外的村庄人人皆知。每日里,来北朱村奶奶坛拜医求药的、祈福平安的、祈子求嗣的,成群结队,熙熙攘攘,比赶庙会还热闹。

随着香客的与日俱增,朱村人自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奶奶坛兴建了一座奶奶庙,在庙内塑造了三尊神像:大奶奶碧霞云君坐正中,奉送子嗣治百病;二奶奶管教化,福禄功名她当家;三奶奶管婚姻,调节民事纠纷。于是,奶奶庙前更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香火空前鼎盛。至此北朱村二道街(即现在的育才街)东头奶奶庙、西头定鹊寺,“东西两庙一线牵”蛮声乡野。虽无文字记载,却是百姓口碑相传,绵延至今。由此推测,北朱村奶奶庙应该是与有籍可查的唐代建筑定鹊寺为同期建造。

光阴荏苒,朝代更迭,奶奶庙、定鹊寺这两座传统建筑渐渐被历史洪流所淹没,只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只有那坍塌的土台、长生的古槐、遗存的碑座向人们诉说着不朽的往事。

如今,北朱村两委会投资、集资于2010年重建修复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奶奶庙。新庙宇面阔三间、进深10米,占地150平方米。仿古琉璃屋顶,五脊六兽,飞檐斗拱,雕龙刻凤,内顶的纹饰,古色古香,淡洁素雅。庙门及墙面通体红色,尊贵雍容,器宇轩昂。“云霞护映千年鹤,神护世间人不老”的对联分挂在庙门两侧,“为世重德”的横批醒世恒言,高悬门头。庙内沿袭古韵,妆金彩塑三位奶奶像,个个慈眉善目,恪尽职守,保平安降吉祥,庇佑百姓诸事如意。加塑的文武财神则时刻告诫人们要以德聚财,家和万事兴。

2012年农历二月十九,中站区首届农民文化节暨北朱村奶奶庙开光典礼隆重举行。北朱村正阳大街张灯结彩,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周边村庄的人们会聚北朱村,载歌载舞,尽显宗教文化的欢腾景象。

晋城去那个奶奶庙求子有灵气

中华山,据修庙的领导说求子很灵。

进寺庙烧香,有什么规矩的啊

2.烧香 : 上三炷香 带者恭敬心 至诚心 3.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 烧香的含义有四个方面: 1、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2、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3、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4、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喧、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上香以三支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 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 佛教的香 佛家认为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 佛家认为,香于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关系,妙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贤圣,甚至能够散发出特殊的香气。 佛家认为香能沟通凡圣,为最殊胜的供品 。 佛陀住世时,弟子们就以香为供养。佛家认为“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所以焚香上香几乎是所有佛事中必有的内容。从日常的诵经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会、水陆法会、佛像开光、传戒、放生等等佛事活动,都少不了香。特别是法会活动,必以隆重的上香仪式作为序幕。 佛家用香辅助修持 。 佛家认为香对人身心有直接的影响。好香不仅芬芳,使人心生欢喜,而且能助人达到沉静、空净、灵动的境界,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正定,证得自性如来。而且好香的气息对人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可培扶人的身心根性向正与善的方向发展。好香如正气,若能亲近多闻,则大为受益。所以,佛家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缘。 4.参观游览寺庙要懂规矩 名寺名庙,分布较广,它们是旅游者颇爱光顾游览的重点,但旅游者在游历寺庙时有四忌需牢记心头,以免引起争执和不快。 一忌称呼不当 对寺庙的僧人、道人应尊称为“师”或“法师”,对主持僧人称其为“长老”、“方丈”、“禅师”。喇嘛庙中的僧人称其“喇嘛”,即“上师”意,忌直称为“和尚”、“出家人”,甚至其它污辱性称呼。 二忌礼节失当 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头略低,忌用握手、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之礼节。 三忌谈吐不当 与僧人道人交谈,不应提及杀戮之辞、婚配之事,以及提起食用腥荤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四忌行为举止失当 游历寺庙时不可大声喧哗、指点议论、妄加嘲讽或随便乱走、乱动寺庙之物,尤禁乱摸乱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动应静立默视或悄然离开。 五忌孩子失礼 同时,也要照看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无知而做出不礼貌的事。 5.应怎样拜佛 一般人拜佛总喜欢站在佛前中间的位置上,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丛林(寺院)里的规矩只有住持和纠察才可以在中间的位置上礼拜。其他人应该站在左右两边才对。 拜佛时应先于佛垫前边站好,两脚距离应前八后二(寸)为宜,两手当胸合掌,然后问询,问询时背与腰的角度应在90º与120º为宜,两手作弥陀印(左手掌与右手背相叠)或观音印(左手背与右手掌相叠),头部抬起时,两食指相对呈一定角度,两拇指并齐至于两食指中间,两食指向上置于眉心为宜,然后放下,合掌,并开始礼佛。 礼佛时上身要慢慢靠向拜垫,两腿渐渐向下弯曲,先将右手按住拜垫中间,待左手伸至前方后再将右手移至右前方,此时两膝自然置于拜垫边缘,头部也自然置于两手之间,既所谓五体投地也。五体投地后,两手翻掌向上,并稍微伸出头部1-2寸,表示蒙引之意。 直立时应先将两手翻掌向下,再移右手至拜垫中间,左手离开拜垫后当胸作半合状,腿徐徐直立,然后右手离开拜垫与左手作合掌状并站直身体。如是三拜后,再行问询,算是跟佛菩萨告别再见之意,这样整个拜佛仪轨才算圆满。 其实,拜佛不是目的,学佛才是目的,心中敬佛才是真正的拜佛,我们拜佛就是要学习佛的无限慈悲心,学佛身处烦恼而常具有的清静心,学佛为救度众生而宁下地狱,常住庄严的地狱大无畏牺牲精神,所以当我们置身佛前准备拜佛时,口中就要默念佛菩萨,脑里观想佛菩萨形象,此所谓身、口、意三业相应。这样拜佛的功德才算圆满,才能起到“礼拜一拜,罪灭沙河”之功效。

寺庙里的“送太岁”是什么东西,怎么个送法?

楼上的 太岁也不是 佛经中记载也有很多神例如善神 恶神 阎罗天子 大小鬼王 难道也是吗 太岁也属于与他们差不多同一天道的 六道众生 至于送太岁 就是说今年要是犯太岁可以请一张太岁符贴在干净的位置以求保佑自己吉祥 到了年底腊月二十四再将太岁符随一些供品火化送回天上 大概如此吧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