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2395

全真教开光科仪,正一开光科仪

兴仁信息网2023-08-30 11:25:500

求佛教道士启师发符科仪

这个科仪我有,我们地方道士阴阳教做,没有师傅教你不会用的。

道教科仪,以“济世度人”为宗旨举行道教斋醮活动,俗称做道场。道教的道场是由一个一个科仪组成的。不同的科仪有不同的内容。做道场的目的就是通过科仪中道士的诵念经礼忏,唱赞吟偈,步虚旋绕,步罡踏斗,召请神灵莅临醮坛,达到赐福延龄、升仙度亡的目的。

[念经] 念经是道场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道场,就是单纯的诵念经文的意思。根据信徒的不同目的,道士可以诵念不同的经文,例如:《三官真经》、《北斗经》、《高上 玉皇本行集经》、《太上老君说五斗经》等。道经中说,“斋戒诵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赖,其福难胜”。清经可用于 超度先灵,也可为祈福所用。灵宝派认为,人在世,嘴巴的业障特别多,用念经的方法即能减少心、意、口三业,同时也能够达到祈福、度亡的目的。

[拜忏] 拜忏也是道场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道场,是单纯的诵念忏文的意思。清忏和清经的区别只是诵念内容的不同。清忏诵念的忏文,一般包含对神忏悔所犯错罪的内 容,因此,拜忏一般使用于度化亡魂、拔罪超幽的道场之中,常用的忏有:《玉皇宥罪宝忏》、《九幽拔罪宝忏》、《北斗忏》、《南斗忏》、《升度忏》等。

[发符] “符”原指古代调动兵将所用的兵符。而道教以“符”作为遣神召将的信物。发符就是道士按照信徒的要求,以灵符召请天将、功曹、符使专递等神,将符 文通报三界帝阙的科仪。发符科仪中,道士通过发奏启师,行法变神,化符召将,通疏送符等仪节,将信徒的赐福延龄、度亡升仙的愿望上达给神灵。发符科仪起于 东汉,仪式几经演变,不断丰富。发符仪约形成于北宋,有悠久的传承历史,音乐激昂,内容变化丰富。

[进表] “表”是古代大臣书写给帝王的疏文。而在道教中则是由道士按照一定的格式为信徒按照所求目的书写的“信”。每当择日开坛进表时,法坛道士们就需要 通过拈香跪拜、起首作揖、敕水洒净、变神存思等等系统的过程启请神明、功曹。再由高功法师,步罡踏斗以本身元神飞到天庭默念表文,启禀上苍以求安泰。将表 文呈于功曹仙官,再送往仙府门第。

[地狱灯] 正确的叫法应该是“灯仪”,在《道藏》中收录有《万神灯仪》、《九幽灯仪》、《血湖灯仪》等等。最常用的是“血湖灯”,主要是以启请神明,例如 “三官大帝”或者“太乙真人”按照灯仪的不同。放出大毫光,潜入地狱救出罪魂,所以“灯”有了“上照诸天,下照诸地,八方九夜,并见光明”的能力。从灯仪 不难看出道教正一派对沉溺魂魄的怜悯与慈悲。希望通过此道场,从而使得幽魂解脱,真是《度人经》中所云的“异骨同亲”的最典型表现。

[炼度] “炼”是“一语双关”,指以法师的“内炼”去“交炼”亡魂。因为人生在世谁能没有毛病?这种毛病同样在死后也会继续下去,信徒希望通过召亡宣化, 经咒加持,再由法师元神交炼从而让亡魂脱离疾病。反映了人民对疾病的反感,对亡灵的惦念。最后,交炼的亡魂将飞升南宫,享福逍遥。

[告斗] “斗”乃“紫光夫人斗母元君”的意思。在诸多度亡道场中,专门使用到该科仪。希望通过化符、通疏、书空、念咒以及金钟玉磬叩首拜揖,启请元君放光照地狱,救度沉溺魂魄。然后升上大梵宫逍遥自在。“告斗”只需要三位法师,但是依然十分热闹。

[施食] 施食就是佛教讲的“放焰口”。“焰口”本是印度的一种饿鬼的名字,阿难尊者在修行时碰上了一个喉咙细、肚大食量也大的鬼那就是“焰口”,后来他急急忙忙去 找释尊,释尊变口传了《瑜伽焰口》,佛教传入中国后,焰口施食变被道教转化为“灵宝施食济幽科仪”道士通过宣说灵章,念咒化符,将坛桌上的米粒食品变化为 亡魂的法食甘露,并且让“沉沦六道、三途五苦、十类四生”之游魂也得到沾濡和饱满,达到亡魂超阴、共涉仙乡的目的。施食历史悠久,是道教常用的度亡法事之 一。施食中还要设“寒林坛”专门祭祀鬼王。道藏中收有《灵宝施食法》一种。《灵宝施食法》成书的时代已不可考,但其行仪方式和内容结构和“至夜静,望空默念”,所念的有净三 业咒、土地咒、救苦经、普照鬼神咒、甘露开咽喉咒、化食咒、五厨咒(《五厨经》)、 解冤咒,逐一宣传三皈依、九真戒和四大誓愿,最后以散食咒结束,称此施食功德令 “宗亲师资并眷属,普及诸众生,皆成无上道”。《灵宝施食法》中的咒语多有仿效 梵音,但与佛教蒙山施食的梵音咒语亦不同。至于南宋时期道教科仪总集中的施食科仪, 则多具道教自身的特点。

[开光] “开光”就是为神像(或画轴、或雕像)请光分灵的科仪。因为,神像、法器在没有开光以前只是一个雕塑品或是普通的水墨画。在开光科仪中,行法高功通过上香 请神,十献散花,通疏焚化,请光分灵,朱笔点窍,明镜开光,达到神像金光覆映、神通万化、福佑生民的目的。经过开光的神像,按例须留庙经宿,次日才可以请 回本地或家中奉祀。科仪音乐跌宕起伏,锣鼓喧天,特别是到了高功呈送关告的文书上天上时,使众人眼花缭乱、欣然不已。开光科仪表现了道教信徒对神灵的崇 敬,并且希望经过法师开光点窍后的神灵供奉于家中或是店中,能够心想事成,幸福康泰、驱邪辅正。

[拜斗安太岁] “太岁”为凶神,在地与木星相冲。然而该年出生与隔六年出生的人就会受到牵连,叫做“太岁煞”。然而通过道士的念经、画符、礼神、拜愿则可消除该“煞”。

[该科仪与古代的堪舆风水有关。主要是安镇龙神、土地。不起土府之煞。保平安。先由道士请水念章再点敕八方按灶神安五方。奠五方五土龙神。

[还受生] 还受生是正一派的科仪。指的是由道士诵念《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禄库受生经》的道场。正一派道众于农历初一和十五(塑、望之日)于大殿举行还受生科仪,以超度先亡。

[度桥] 这里所谓的“桥”乃“升天托化桥”而不是所谓的“奈何桥”。道众通过念咒化符、金钟玉磬等步骤将亡灵送度过桥,让他踏上升天路。

[朝]古代大官皆在卯时之宫中报道,而后上朝。“朝”在道教中解释为礼神明、供神明,主要有“三朝”、“五朝”等

[化坛卷帘]化坛指道士将举行斋醮的坛场幻化为瑶坛仙境、 神仙世界;卷帘指启请仙真降临坛场时,如同人世君王临朝听政,卷帘听取高功面陈奏 疏。 化坛卷帘可以作为一种仪式元被包含在其他仪式体之中,也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科 仪。《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开度黄箓斋五日节目》记述了建斋第一日“入夜,请光分灯, 次关金箓灯,次宿启告斋”以及“行卷帘仪,上表入坛”的内容。这里的“卷帘仪” 当是独立的仪式体,而江南地区目前演习的进表科仪,就将化坛卷帘包含在进表科仪之 中,作为一种仪式元。

[分灯] 分灯是斋醮中燃点坛场灯烛的常用仪式元,起初是独立的仪式体,后来则被包含在 别的仪式体中,作为某种斋仪的一项内容。 据《上清灵宝大法》称:“欲荐拔阴灵照破幽暗之灯,须得慧光之法,方能降三光 之慧,以接凡火之光,方能追摄受度。如无此法,只是凡火之光不能超脱矣。”它认 为坛场灯烛之火非同凡火,必须取得日月星三光之“慧火”才能使灯烛具有上照天庭、 下彻地狱、拔度亡灵的功用。

[解冤释结] 在科仪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谓冤结,主要指世间种种人际冤对,引起了阴讼牵连、人鬼牵连,阴鬼受难,阳世受报等,认为须用科仪和符文,解冤释结,以求阴鬼升仙,阳世平安。宋代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十三称:

“凡 人处世,多因躁心害物,或欠命负财,积诸冤结,以致阴讼牵连,无由托化,既承天恩开度,得领荐修,但其间怨气切齿,因邂逅恐生紊乱,当依斋法用符文,随事 与之解释,使回心向道,解结和冤,庶可同登乐土矣。”在道教科仪中有独立的解冤释结斋仪,也有将解冤释结的内容包含在某些科仪中,前者如《太上道君说解冤 拔度妙经》《太上三生解冤妙经》和《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冤保命玄范诰咒妙经》等,后者如炼度仪和施食仪。不论是独立的斋仪或是被包含在某些科仪中,解冤 释结都属于黄箓类的内容。

早期道教的《太平经》认为,以道德准则为指导思想的社会是无冤结社会,称“道兴者主生,万物悉生,德兴者主养,万物人民 悉养,无冤结”,认为“君为父,象天 臣为母,象地 民为子,象和。天之命法,凡扰扰之属,悉当三合相通,并力同心,乃共治成一事,共成一家,共成一体 也,乃天使相须而行,不可无一也。一事有冤结,不得其处,便三毁三凶矣”。而神仙世界,也是“诸神相爱,有知相教。有奇文异策相与见,空缺相荐相保,有小 有异言相谏正,有珍奇相遗”。以这样一种无冤结的太平社会理想作为追求的目标,反映了两汉社会绝大多数民众在被压迫,被剥削的冤对中寻求出路的一种美好愿 望。但是,据现存的史料,早期道教的科仪似乎尚未有解冤释结的内容。

[礼三师] 是科仪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三师即度师、籍师和经师,有天上和人间二种。“天上三师者,太上老君为度师,虚皇大道君为籍师,元始天尊为经师 也”。人间三师者,“所为师者曰度师,度师之师曰籍师,籍师之师曰经师”。在科仪中,道士要先存念人间三师,次存念天上三师,“乘青黄白三气下降,心礼三 拜,次五方卫灵诀,随方掐卯午酉子中,内思五脏、五岳、五星、五帝,各统从官兵马,备卫身中,四灵列侍,五色庆云,满身直射,五方罩覆,坛所吻合。内外之 境,无感不通”。故唐代道士张万福在《洞玄灵宝三师名讳形状居观方所文》中称:“先存三师,然后行道。凡厥读经、讲诵、行道、烧香、入室、登坛,皆先礼师 存念 次当起愿,开度九祖,及以己身。此法不遵,真灵靡降。”即将“礼三师”置于行仪之先的地位。尊重师长是道教的传统。《道德经》第二十七章有云: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意思是不尊重他的老师,不珍惜老师的借鉴作用,而自以为聪明的人,其实是最大的迷误。

[散花] 是斋醮仪式组成中常用的仪式元。陆修静《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 称,天上神仙临降醮坛时,“皆驾飞云绿軿,八景玉舆。从真人玉女手把花旛,前导凤 歌,后从天钧,白鹤狮子,啸歌邕邕,烧香散花,浮空而来”。因此,散花原是想象 中神仙銮驾行仪的一部分。道教仪式常把醮坛幻化为神仙居处的瑶坛,存想自身为神仙 临坛弘道,因此,遂以散花作为颂赞神仙和幻化醮坛的仪式内容之一。 中国古代祭仪中并无“散花”的形式。道教的“散花”源于佛教,但又有自身的特 点。佛教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和《华严经》中,都有“散花”一品,称“散花于佛 上,是为供养佛宝”。认为在佛前散花为对佛的供养,据传,魏世祖曾在四月初八 浴佛节时亲临门楼观看行佛,散花敬礼。现在南亚地区仍有撒花瓣以迎尊贵的民俗,当 是古时散花礼俗的遗风。佛教的散花,多用鲜花,后也有改用纸花的。 道教的“散花”,并不实地抛撒鲜花,只是诵唱。陆修静的《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 有在巡行中咏唱的步虚词多首,如“诸天散香华,倏然灵风起”,“灵风扇奇奇,清香 散人衿”,“香花随风散,玉音成紫霄”,“真人把芙蓉,散花陈我愿”等。

给佛像开脸怎么开

佛教没有“给佛像开脸”一说。

“给佛像开脸”是一个世俗的说法。

佛门大德,在佛菩萨像公开接受众生的供养之时,进行的一项法事活动,叫“开光”。

佛教本来没有开光,佛教有佛像加持的仪式,跟开光类似。“开光”一说来自道教,开光为道教科仪之一。流传到现,就都统一叫开光了。

除佛、菩萨、金刚等本尊像外,其它的物品不叫开光,只作加持。

佛教开光加持仪式的所在地,一般是著名的佛教道场,参加仪式的法师应受具足戒,持有正规戒牒。主法者应为有较高修行成就的法师,为寺院住持。

佛教开光仪式所具有的内涵,是佛教特有的提升加持。佛教开光仪式,不仅是开佛眼,更是开众生的心眼,开内在般若智慧。

道教度亡魂,破五方地狱科仪

我找到的。我记得任宗权道长做过一个有视频。这是任宗权大师在08届道教高功研修班亲自登坛所做的科仪,十分珍贵。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Q0MDg5ODI0.html

全真破狱科仪视频

另外在黄信阳道长的博客里找的。

道教全真科仪Daoist ritual 太上灵宝破狱科

功白 太上开科教,神光烛慧灯。符颁丰都府,

摄汝离幽冥,齐赴青华会,称念救苦尊。

太上救苦法科传,三界通行度众生,

若要众魂离地府,出坛破狱称天尊。

举 丰都赦罪天尊。

步虚 超度三界难,地狱五苦解,

悉皈太上经,静念稽首礼。

举 九幽拔罪天尊。

吊挂亡魂拔度南昌宫,南昌宫里放祥光。

祥光照彻通幽府,幽府惊动十冥王。

冥王大赦诸罪魂,罪魂从此返仙乡。

仙乡快乐无地狱,地狱今朝化天堂。

香供养慈光接引天尊。

功说东极妙严宫,现百亿光中之像。

北都泉曲府,列诸天地狱之司。

冥官执宪以典行,慈父寻声而救苦。

举 太乙救苦天尊。

功说 日月星辰,临照显幽而济度;罗丰狱渎,诠量罪福以无差。区分善恶之私,莫越生死之路。十王真君,十宫掌宰,总持拷校之权;六司幽官,六宫魔王,统理丰都之职。冥冥长夜,黯暗泉台。报对无停,转轮不息。况以,生居尘世难逃,故作误为;死击冥曹必适,阴愆阳过。匪凭道力救度,曷免地府。以今斋主某某某,筵杖黄冠羽士,叨就本处,修设济炼道场,讽诵仙经,施放法食,摄召当斋,正荐亡故,某某某灵以及本门中考妣先远三代宗亲,并及本方四维上下、五音男女、十类无祭孤魂等众。启叩十王真君赦放,仰仗五方仙童接引,不妄大造,须至真庥。

举 金定玄通天尊

功说 伏以,齐心肇启,始赞理域之中;法箓端严,肃叩穹苍之上。谨以修斋之仪,用伸启告之言。今具破狱牒文,谨当宣读。

表白宣完

向伸牒文, 宣白云周。

提科 就于坛前,用凭火化。功起

志心皈命礼,九气仙境,泰狱圣宫。总绕三界十极之圣真,掌管万天之权衡。通判十王之票命,亲授玉帝之宝诰。举九天之金仙,赐福善而应吉,较群品而化度。赫赫威灵,荡荡高明。众生慈父,五狱上圣,三教能仁。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丰都大帝,太阳真君,慈仁救苦天尊,总理大化天尊。

提纲 萨祖神入丰都府,五老加持济幽冥。

提科 若要众魂离地府,羽众称念救苦经。

功起:

尔时,救苦天尊,遍满十方界,常以威神力,救拔诸众生,得离于迷途,众生不知觉,如盲见日月。我本太无中,拔领无边际,庆云开生门,祥烟塞死户,初发玄元始,以通祥感机,救一切罪,度一切厄。渺渺超仙源,荡荡自然清,皆承大道力,以伏诸魔精,空中何灼灼,名曰尼丸仙,紫云覆黄老,是名三宝君,还将上天炁,以制九天魂,救苦诸妙神,善见救苦时,天上混无分,天炁归一身,皆成自然人,自然有别体。本在空洞中,空洞迹非迹,遍体皆虚空。第一委炁立,第二顺炁生,第三成万法,第四生光明,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太玄无边际,妙哉大洞经,归命太上尊,能消一切罪。

举 五灵五老天尊。

功说文 伏以,委气宣太上好生之德,乘光入地照幽冥长夜之乡。停生死之苦轮,开幽翼之径路。悬深莫纪,德厚难量。辄陈醮谢之功,少遇勤拳之奉。升坛引道,设教五方之式;阐教诵经,追荐九幽之魂。百拜启告,香彻天堂之境;一念感通,剑破开地狱之门。(功击令,一指剑)夫剑者,光射斗牛,威降龙虎。长三尺而指天,横七星而按月。佩之则天清地宁,起之则鬼惧神惊。仗此太上宝剑,劈开丰都坚城。

吊挂东方幽狱号风雷,法金森严宣威威。

黑莲宾纷迷归路,红尘缭绕透心灰。

凤凰召下宸恩薄,犴狴庭空帝泽回。

祖气真光齐接引,单林界内任游戏。

香供养玉宝皇上天尊。毕,功起

天尊说经教,接引于浮生。

勤修学无为,悟真道自成。

不迷亦不荒,无我亦无名。

朗诵罪福句,万遍心垢清。

太乙救苦天尊。

功说 太上设教,普传度人之典;灵宝乘科,广开济拔之人。伏闻,九幽之东震宫,幽冥之地,有风雷地狱。飞戈飘戟,冲突罪人。今夕斋主某某崇建法坛,追荐亡故某某灵,普及一切幽冥甶孑等众,仗此经功,超升净界。开劈东方符命,谨当告下。

符命宣毕,用凭火化。

功接说:

若破狱者,按方而破之,开言者须食此咒:三星皇皇,万范开张,有罪无罪,悉皆引藏,昼夜乾坤,交泰天地,日月和合,左有六甲、右有六丁、上冲牛斗、下劈皇众、神剑决狱,亡者超升。功起:志一心召请,东方世界,青衣童子下瑶阶,手执青幡来接引,引将魂来。

功说 适伸召请,想已来临。伏望,斋持灵符一道,径投东方青帝威灵仰神麾下,开劈东方风雷地狱,摄召当斋正荐亡故某某某,并及一切男女孤魂等众,来法筵领取斛食,具有大宝钱财,用凭火化。

功说 仰启东方主,玉宝皇上尊。

愿来风雷狱,超度众幽魂。

往生神仙界,旋行至火翳。

步虚超度三界难,地狱五苦解,

悉皈太上经,静念稽首礼。

举 太乙救苦天尊。

吊挂南方火翳奋炎威,职领天章握化机。

神昧阳清雷风瞑,形论阴翳晚云迷。

清微泽泱颁御检,圣郁恩流观紫辉。

祖气真光齐接引,梵天境界任飞仙。

香供养玄真万福天尊。

功说 真经秘箓,免开法会之门;救苦寻声,大开超度之路。伏闻,九幽之南,离宫幽冥之地,有火医地狱,吞火食炭,囚禁罪人。今夕斋主某某重建法坛,追荐亡故某某并及一切幽冥灵仪,仗此经功,超升净界,开劈南方符命,谨当告下。

功咒:

三星皇皇,万范开张。有罪无罪,悉皆引藏。

昼夜乾坤,交泰天地。日月和合,左有六甲,

右有六丁,上冲牛斗,下劈皇众,神剑决狱,亡者超升。

举 来临法会天尊。

功说 适伸召请,想已来临。伏望。斋持灵符一道。径投南方赤帝赤煌路神麾下,开劈南方火翳地狱,摄召当斋正荐亡故某某并及一切五音男女孤魂等众,来赴法筵领食。且有大宝钱财,用凭火化。

功起仰起南方主,玄真万福尊。

愿来火医狱,超拔众幽魂。

往生神仙界,旋行至金刚。

步虚符命与通传,惠光照九泉。

三魂朝上帝,七魄听灵篇。

三途离长夜,五苦悉释愆。

孽海皆息浪,闻法到人天。

举十方救苦天尊。

吊挂西方幽冥号金刚,威烈玄曹统兑方。

摇曳天垢趋业囿,沉沦地魄随冥乡。

青华玉敕提圆幅,紫极金辉符混黄。

祖气真光来接引,福堂境界任翱翔。

香供养太玄至极天尊。

功说 玄功玉宰,覆万物以无私;道法自然,至群灵而进善。伏闻,九幽之西,兑宫幽冥之地,有金刚地狱。金锥铁杖,讯拷罪人。今夕斋主某某重建法坛,追荐亡故某某并及一切灵仪,仗此经功,超生净界,开劈西方符命。谨当告下。

功咒:

三星皇皇,万范开张,有罪无罪,

悉皆引藏,昼夜乾坤,交泰天地,

日月和合,左有六甲、右有六丁、

上冲牛斗、下劈皇众、神剑决狱,

亡者超升。

举来临法会天尊。

功起:

志一心召请,西方世界,白衣童子下瑶阶,手执白幡来接引,引将魂来。

功说 适伸召请,想已来临,伏望斋持灵符一道,径投西方白帝白召巨神麾下。开劈西方金刚地狱,摄召当斋正荐亡故某某并及一切五音男女孤魂等众,来临法筵领取斛食,具有大宝钱财,用凭火化。

功说仰启西方主,太妙至极尊。

愿来金刚狱,超拔众幽魂。

往生神仙界,旋行至寒冰。

步虚 天尊说经教,接引于浮生。

勤修学无为,悟真道自成。

不迷亦不荒,无我亦无名。

朗诵罪福句,万遍心垢清。

举 花幡接引天尊。

吊挂北方幽狱名寒冰,万难周回镇坎宫。

心遂阴溟戏暖律,识辞阳狄堕寒冰。

凡轮晓映金鸡唤,玄关会随玉兔升。

祖气真光齐接引,郁单境界任腾凌。

香供养玄上玉宸天尊。

功说 龙章凤篆,忙生破黯之乡;玉箓金科,光仰大千界。伏闻,九幽之北,坎宫幽冥之地,有寒冰地狱。冰戟霜刀,击剥罪人。今夕斋主某某崇建法坛,追荐亡过并及一切灵仪,仗此经功,超生净界,开劈北方符命,谨当告下。功咒:三星皇皇,万范开张,有罪无罪,悉皆引藏,昼夜乾坤,交泰天地,日月和合,左有六甲、右有六丁、上冲牛斗、下劈皇众、神剑决狱,亡者超升。

举 来临法会天尊。

功起:

志一心召请,北方世界,黑衣童子下瑶阶,手执黑幡来接引,引将魂来。

功说 适伸召请,想已来临。伏望斋持灵符一道,径投北方黑帝叶光纪神麾下,开劈北方寒冰地狱,摄召当斋正荐亡故某某,并及一切五音男女孤魂等众,来赴法筵领取斛食,具有大宝钱财,用凭火化。

功起 仰启北方主,玄上玉宸尊。

愿来溟冷狱,超拔众幽魂。

往生神仙界,旋行至普掠。

步虚 太微辉煌旗,无英命灵幡。

摄照长夜府,开度受生魂。

举大慈接引天尊。

吊挂上方破狱总天机,中御罗丰镇八维。

方域冤愆皈掌握,因扇宪令籍扶持。

驾台颁诏雷霆迅,驾陛永符雨露乘。

祖气真光齐接引,紫霄境界任欢喜。

香供养玉虚明皇天尊。

功说 全真演教,济生于万劫之中;玉清应化,救苦于九幽之下。伏望,九幽之中,黄宫幽冥之地,有普掠地狱。刀山剑树,驱逐罪人。今夕斋主某某重建法坛追荐亡故某某,并及一切幽冥灵仪,仗此经功,超升仙界。开劈符命,谨当告下。

功咒 三星皇皇,万范开张,有罪无罪,

悉皆引藏,昼夜乾坤,交泰天地,

日月和合,左有六甲、右有六丁、

上冲牛斗、下劈皇众、神剑决狱,

亡者超升。

举 来临法会天尊。

功起:

志一心召请,中央世界,黄衣童子下瑶阶,手执黄幡来接引,引将魂来。

功说 适伸召请,想已来临。伏望,持灵符一道,径投中央黄帝,含枢纽神麾下,开劈中央普掠地狱,摄召当斋主荐亡故某某并及一切五音男女孤魂等众,来赴法筵,领取斛食,具有大宝钱财,用凭火化。

提纲 一炷真香通信去,摄召众魂返仙乡。

提科 三境天尊乘慈赦,羽众转引召亡坛。

功起

仰启中央主,玉虚明皇尊。愿来普掠狱,

超拔众幽魂。往生神仙界,旋行至濩汤。

道教如何敬神

你说的去庙里礼神的礼仪么?

如何敬香? 信徒入宫观于殿堂内朝拜时,先在香炉中虔敬上三柱香。不上断香,不上没燃着的香。点燃后若起明火,可上下摆灭,不可用秽气吹灭。三柱香点燃后,来到垫前双手举香与额相平,躬身一礼再到香炉前左手上香。香与香之间距离不可过寸。上香次序为先中、后左,然后再右上香,上香后复回跪垫叩。

道教礼叩姿势有

(一)三礼三叩

道教礼叩所谓“八十一化”即;足踏八卦,怀中抱一,手按十字。行礼时,双手上不过眉,下不过膝。其具体拜法是!端身正立,二目垂帘,平心静气,二是离跪垫约五寸,二足跟距离约二寸,足尖相距约八寸,形成外八字状。

双手于腹前相交,左手大拇指掐右手无名指根节,右手大拇指掐右手中指稍节,左手其余四指抱右手,躬身一礼,行礼时手与鼻相平不可高于鼻。

然后掌心向内,掌背向外画弧,内滑落于胸口上,右手画弧线向下右左环绕,同时躬身。

右手心向下按在垫上,左手离开胸口弧线向下左、右方向环绕,按在右手背上与右手重叠形成十字,双膝同时跪在垫上,左右手小臂同时着垫上,二肘尖与二个膝盖同在一条直线上,头叩在双手背上,头叩下后身如伏蟾一样。

抬头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紧接收回,双手复握如前,起身站定,此为一礼一叩。动做自始至终要慢、圆、连,无有间断停留。

如此三礼三叩毕,是向后退半步,复一礼,原地转向值殿道长,躬身一礼,此时三拜三叩完毕。

(二)三礼九叩

三礼九叩是道教隆重大礼。逢初一、十五。祖师圣诞等道教节日,庄观道众做祈祥、祝寿接驾道场时,方文、监院拈香行此三礼九叩大礼。其做法与三礼三叩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三礼三叩是一礼一叩,就是跪下后磕一个头起身。三礼九叩是一礼三叩,即跪下后磕个头,(磕头时轻,磕三下,不可大起大落)。如此伏拜三次即三礼九叩。三礼九叩后向后退半步,复一礼,原地转向值殿道长,躬身一礼,此时三礼九叩完毕。

给佛像开脸怎么开

佛教没有“给佛像开脸”一说。

“给佛像开脸”是一个世俗的说法。

佛门大德,在佛菩萨像公开接受众生的供养之时,进行的一项法事活动,叫“开光”。

佛教本来没有开光,佛教有佛像加持的仪式,跟开光类似。“开光”一说来自道教,开光为道教科仪之一。流传到现,就都统一叫开光了。

除佛、菩萨、金刚等本尊像外,其它的物品不叫开光,只作加持。

佛教开光加持仪式的所在地,一般是著名的佛教道场,参加仪式的法师应受具足戒,持有正规戒牒。主法者应为有较高修行成就的法师,为寺院住持。

佛教开光仪式所具有的内涵,是佛教特有的提升加持。佛教开光仪式,不仅是开佛眼,更是开众生的心眼,开内在般若智慧。

佛教有拜庙科仪吗?

佛教不拜庙,“科仪”一词是道教术语,可以理解为“仪轨”,佛教有拜佛的仪轨及专门的法会,也有拜忏的仪轨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