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9522

文殊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吉时怎么找,文殊菩萨占卜法

兴仁信息网2023-09-10 19:52:470

文殊菩萨在什么经典里出现过?有什么关于文殊菩萨的故事

略举一二: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2卷)〖梁 曼陀罗仙译〗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 (1卷)〖梁 僧伽娑罗译〗

文殊师愿经 (1卷)〖东晋 佛陀跋陀罗译〗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 (2卷)〖西晋 竺法护译〗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 (3卷)〖唐 不空译〗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2卷)〖唐 菩提流志译〗

佛说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 (1卷)〖后汉 安世高译〗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 (1卷)〖后汉 支娄迦谶译〗

佛说文殊悔过经 (1卷)〖西晋 竺法护译〗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 (1卷)〖西晋 竺法护译〗

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 (2卷)〖西晋 竺法护译〗

佛说文殊师利般涅槃经 (1卷)〖西晋 聂道真译〗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1卷)〖姚秦 鸠摩罗什译〗

文殊师利问经 (2卷)〖梁 僧伽婆罗译〗

文殊问经字母品第十四 (1卷)〖唐 不空译〗

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 (1卷)〖元魏 菩提流支译〗

佛说文殊师利行经 (1卷)〖隋 豆那掘多译〗

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 (1卷)〖宋 天息灾译〗

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 (3卷)〖西晋 竺法护译〗

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法 (1卷)〖唐 不空译〗

金刚顶超胜三界经说文殊五字真言胜相 (1卷)〖唐 不空译〗

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供养仪轨 (1卷)〖唐 不空译〗

千钵文殊一百八名赞 (1卷)〖〗

文殊菩萨献佛陀罗尼名乌苏吒 (1卷)〖失译〗

文殊师利菩萨六字咒功能法经 (1卷)〖〗

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 (1卷)〖唐 宝思惟译〗

一髻文殊师利童子陀罗尼念诵仪轨 (1卷)〖唐 金刚福寿译〗

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 (1卷)〖唐 菩提流志译〗

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 (1卷)〖唐 菩提流志译〗

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 (2卷)〖宋 金总持等译〗

佛说文殊菩萨最胜真实名义经 (1卷)〖元 沙啰巴译〗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 (20卷)〖宋 天息灾译〗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礼 (1卷)〖唐 不空译〗

佛说文殊师利一百八名梵赞 (1卷)〖宋 法天译〗

圣者文殊师菩提心愿文 (1卷)〖元 智慧译〗

文殊师利耶曼德迦咒法 (1卷)〖〗

文殊师利菩萨根本大教王经金翅鸟王品 (1卷)〖唐 不空译〗

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 (2卷)〖唐 不空译〗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 (2卷)〖元魏 菩提流支译〗

文殊指南图赞 (1卷)〖宋 惟白述〗

文殊师利菩萨无相十礼 (1卷)〖〗

文殊菩萨的故事一则:

这则关于文殊菩萨的故事是跟文殊菩萨道场有关,而这则关于文殊菩萨的故事传说并没有流传于中国,这则文殊菩萨的故事在尼泊尔几乎人尽皆知。

文殊菩萨故事: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见于大乘(即大乘佛教,它强调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一切修行应以自利利他并重,是“善萨”之道,认为自己的教法最胜,故自称大乘)经典,所以古代有不少从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来的高僧朝拜五台山。因此,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许多国家,五台山也享有盛名。据尼泊尔有一个古老传说:加满教(尼泊尔的首都)山谷地区,原是一个大湖,文殊菩萨由中国五台山到那里去,用法术劈开了一座山岭,将湖水排泄出去,并让跟他同去的一些人在当地定居,随后建立了一个尼泊尔国家。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尼泊尔的佛教信徒对文殊菩萨所在的五台山,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每逢来五台山朝拜,“双手合十”,一直不离胸前,表示对五台山和文殊菩萨的敬佩。(文殊菩萨的故事完)

文殊菩萨的故事二则

在太原市西北二十公里崛围山之巅,有座寺院叫多福寺。山势陡峻,松柏遍地,春日山花竞放,秋来红叶满山,“崛围红叶”是太原著名风景之一。寺院规模宏大,壮丽可观。缓缓清澈,绕寺前蜿蜓而下,潺潺作响,及富古刹风趣。相传,在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建寺时,山中无水源,要用很多人力下山到汾河担水,往返一次需一、两个时辰。没有多久,好些人的肩被扁担磨破不能再担水了,只剩下阗黎二僧还在坚持。有一天,他俩担水上山,有个龙钟老人迎面走过来,向他们说:“你们担水做啥?”“建崛围教寺。”(寺院初名叫崛围教寺,后改多福寺)阗黎二僧回答说。“建造寺院?”龙钟老人哈哈大笑:“就凭你们俩个人担水能把寺院建成?”二僧齐声说:“老伯,您不要笑。我们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定能把寺建成。”“你们不怕吃苦吗?”“苦去甜来,不吃这个苦,就不能建成寺院。”龙钟老人连连称赞他俩的吃苦创业精神,慈祥地望着他俩,然后要求说:“我从五台山来,渴得要死,你们担的水能让我喝几口吧?”阗黎二僧满口答应,并请龙钟老人喝水,龙钟老人一口一桶水,两人担的四桶水转眼间就被喝光了,对他俩说:“水我喝完了,你们后悔吗?”阗黎二僧不仅没有悔意,反而高兴地说:“老伯,只要您老人家不渴就行了,水我们还可以下山去担。”龙钟老人称赞他俩为人诚实,从怀里掏出一个红盒子,递给他俩说:“你们拿回去,放在寺院西边那块空地上,然后打开盒盖。在路上千万不要打开盒子,切记,切记。”说着,不知从什么地方跑出来一头狮子,龙钟老人骑着狮子就不见了。阗黎二僧按着龙钟老人的吩咐,立即拿着盒子往回走。在路上,听见盒子里有响动,他俩想看一看盒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东西,于是便轻轻打开一点缝儿,偷偷地往里边看,忽然盒里一声霹雳,震得他俩手都麻木了,盒子方即掉在地上,从盒子里蹦出两条水龙,腾空而去,一条飞往晋祠,变成了晋泉;一条飞往兰村,变成了烈石寒泉。阗黎二僧见有两条龙已从盒中飞出,赶紧扣住盒子,听见盒里还有响动,将盒子小心翼翼拿到寺院西边那块空地上,再将盒盖打开,剩下的两条小龙钻进地里,变成了两池清水,这就是现今的龙池。由于有了泉水,多福寺就很快建成了。阗黎二僧想:佛教里只有五台山文殊菩萨骑狮子,这位龙钟老人又是从五台山来。因此便推想这位龙钟老人就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后人在多福寺中建了一座文殊菩萨殿。内塑文殊菩萨像,阗黎二僧也被塑像,放在文殊菩萨两旁,称为“舍利二僧”。

五台山龙洞的传说

北岳山脉向东南逶迤而下,在山西东北部形成了五座山峰,五峰拱卫连绵,形成一块方圆五百余里的地方,这便是国内外闻名的五台山,山区以台怀镇为中心,分成台怀、台内、台外三个层次,像三个逐渐扩大的同心圆。在这个奇妙的同心圆内,布满了一座又一座大小寺院。那披着青松与白杨的冈峦,那映着鲜花与绿草的山泉,那阵阵松涛和悠悠的钟声,那绿茸茸的草地映衬着古庙琉璃瓦上的夕阳,那从山谷吹来的习习凉风使这块小盆地的沟沟洼洼里,到处都有美的色彩与施律,形成一个游览与避暑的胜地。

传说在老早以前,五台山并非现在这般模样,也为叫五台山,而是叫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砂走石,夏天暑热难当,农民们开法种庄稼。在此传教的文殊菩萨,决心要改变这里的气候,他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去借歇龙石。

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大石。未到跟前,已感到一股凉气扑来。文殊菩萨被巡海夜叉领进龙宫见龙王,说明来意。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借。因为他是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青龙每天工作回来,汗水淋漓,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青龙就没的歇息的地方了。”文殊菩萨无奈,这才说明了自己是五峰山的老和尚前来化缘,为了造福人间,他是来求援的。

龙王估量歇龙石重达万斤,一个老和尚无法运走,才放心地答应他。文殊菩萨谢过龙王,来到歇龙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即使巨石变成了弹丸。将弹丸塞进袖筒,便施告别礼,飘然而去了。

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时,正是烈日当空,久旱不雨,寸草难生的炎夏。当文殊菩萨把歇龙石安放在台南边瓦厂村东北的一条山谷后,五峰山立刻变志一个清凉无比的地方。于是,这条山谷命名为清凉谷,在此又建了一座寺院,取名叫清凉寺,五峰山也就叫做清凉山。

就在文殊菩萨取走歇龙石的当天,那些外出的小龙王回来时,发现歇龙石不在了,怨气冲天,便追到五峰山,四处对找。气急败坏的小龙王,用龙尾把五个峰扫成了平台;用利爪把岩石刨得乱七八糟,至今这些石块还遍布满山,人称“龙翻石”。当然文殊菩萨自有对付他们的办法。

文殊菩萨告诉他们歇龙石在秘魔岩的两座巨大的山岩之中。众龙刚钻进岩窟之中,文殊菩萨一声咒语,两岩合并,仅留得内宽外窄的一道照明裂缝。文殊菩萨命众龙在此好好修行,并说要派弟子来朝拜和供养他们,因此这个秘魔岩窟又叫朝龙洞。传说朝拜者各见境界不一,善良人见佛、菩萨;邪恶人见不到欢乐境界。真可谓万人万境。而且有“朝五台山,若不朝拜朝龙洞只算朝拜了半个五台山”的说法。

这个传说已以流传了千百年。如今清凉寺虽已破落,但那块清凉石还在。石长五米,宽二米半,厚两,围十五米,石面青色,有云纹,人坐其上,顿生凉意。

(作者:摩哩悉哩)

七曜日怎么顺序的?

顺序是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及土曜日。

宿曜经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宿曜经】

二卷。唐·不空译。全名《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收在《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叙述在二十八宿、十二宫中,日、月、五星(七曜)之直日与人之吉凶福祸的关系。是一部与印度天文学及占星术有关的佛典。全书共分八品,略如下列︰

第一序分定宿直品︰说天地初建时,寒暑精化为日月,以五星为臣佐,二十七宿运行十二宫间,生成支配万物。并说明七曜之广量、十二宫位置及其所司人事,及以之为本命者所当掌握之职务,并述及日月宿直之配例等。

第二日宿直所生品︰说二十八宿所属之星数、形状、神名及姓,并述其宿直日适当之作务、出生者之性情等。

第三三九秘宿品︰记述依三种九宿之宿日吉凶占法。

第四七曜直日品︰谓日、月、五星七曜之精上曜于天,其神下直于人。并揭示其直日作务之吉凶。

第五秘密杂占品︰说七曜日之善恶占法。

第六黑白月分品︰记黑白二种月分各日之善恶。

第七日名善恶品︰分一月为建名日乃至吉祥日等十五种,叙述各日降下之神名及人事之吉凶等。以上为上卷。

下卷先说白、黑月所宜吉凶历、二十七宿十二宫图、二十七宿所为吉凶历、行动禁闭法、裁缝衣裳服着用宿法、三必秘要法。其次第八七曜直日历品,先列出胡、波斯及天竺三国之七曜名,次说七曜占(太阳直日、太阴直日、荧惑直日、辰星直日、岁星直日、太白直日、镇星直日)、七曜直日与二十七宿合吉凶日历、释太白所在八方天上地下吉凶法。

本书卷首杨景风序云(大正21·387a)︰

‘和上以乾元二年翻出此本,端州司马史瑶执受纂集,不能品序,使文义烦猥,恐学者难用,于是草泽弟子杨景风亲承和上指挥,更为修注,笔削已了,缮写奉行,凡是门人各持一本。于时岁次玄枵大唐广德之二年也。’

可知本经乃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译出,代宗广德二年(764)景风修治,并附加注记。此书上卷有景风之注记多处,然下卷则无,且书中重复叙述之处颇多。故古来颇有疑此书之上下卷,系由单行之二书所合并而成者。

七曜日的西方的七曜

七曜之说是外来的,还是中国古已有之,虽然难以下定论,但利用七曜来纪日的方法倒确是从西方传入的。据伯希和、沙畹考证,以七曜纪日的方法是在八世纪通过摩尼教传入中国的。759年,北天竺沙门不空译有《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在此经中即有七曜日的名称,这些名称均为康居语之音译,它们是:密或蜜 — Mir(日曜日)、莫 — Maq(月曜日)、云汉 — Wnqan(火曜日)、咥 — Tir(水曜日)、温没斯 — Wrmzt(木曜日)、那颉 — Naqit(金曜日)、鸡缓 — Kewan(土曜日)。764年,不空的弟子杨景风在为《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作注时,就七曜日有如下说明:“夫七曜者,所为日月五星下直人间,一日一易,七日周而复始,其所用各各于事有宜者,不宜者,请细详用之。忽不记得,但当问胡及波斯并五天竺人总知。尼乾子、末摩尼以蜜日持斋,亦事此日为大日,此等事持不忘,故今列诸国人呼七曜如后。”

到了明朝,马欢再一次提到西方七日一次礼拜的宗教活动。马欢在明永乐、宣德年间,以通事的身份随郑和使西洋。回国后著有《瀛涯胜览》(大约刊于1416年)一书。在该书的《古里国即西洋大国也》篇里,有这样一段记载:“王有大头目二人,掌管国事,俱是回回人。国人大率皆奉回回教门,礼拜寺有二三十所,七日一次礼拜,至日举家斋沐,诸事不干。”

马欢随郑和下西洋到过不少阿拉伯国家,书中对阿拉伯人的风俗描述很多,且多次提到他们的宗教活动,如该书《祖法儿国》篇:“如遇礼拜日,上半日市绝交易。长幼男子皆沐了,即将蔷薇露或沉香油搽其面,才穿齐整新衣。又以小土炉烧沉檀俺八儿香,立于其上,薰其衣体,才往礼拜寺。”又如《阿丹国》篇:“国王之扮,头带金冠,身穿黄袍,腰系宝妆金带。至礼拜日去寺礼拜,换细白番布缠头,上加金锦之顶,身服白袍,坐车列队而行。”在这两例中,均见有“礼拜日”一词,但其词的结构还不十分固定,它尚具“礼拜之日”的意味。

有事怎么问观世音菩萨?

一头撞在墙上,一定要狠,要达到能升天的效果,就可以问到她老人家了.

文殊菩萨占卜准吗

准了,同时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