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8314

命运冠位指定卑弥呼,天秤座被欺负

兴仁信息网2023-09-18 16:49:210

关于倭国的一些事情

丰臣秀吉(1536-1598)1590-1598年间日本最高统治者。

1536年出生于尾张(日本国名,现名古屋一带),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因与继父不和而离家出走。据说因其自幼生活艰辛、营养不良而身材矮小且形容委琐,酷似猿猴,因此被称为猴子。

在秀吉离家出走期间,他在美浓结识了土豪蜂须贺小六(蜂须贺正胜),此人后来成为秀吉的重要将领。而后秀吉前往东面的今川领,并成为今川家武士松下嘉兵卫的仆役。在这段时间里秀吉以其出色的商业天赋得到嘉兵卫赏识,但因受到其他仆役的排挤与诽谤使其被迫离开。

大约1555年的时候秀吉回到尾张,并加入当时尾张的领主织田信长麾下。最初秀吉也只是打杂的仆役,但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信长赏识,逐步由仆役升格成为下级武士。

1560年左右,秀吉成为织田家的足轻组头(足轻是临时征集的农民兵,组头相当于小队长),并参加了著名的桶狭间合战。据说战后因其功绩信长将浅野家的养女宁宁(似乎也有翻译成弥弥的)许配给他,这位宁宁小姐后来在秀吉的贤内助,在丰臣政权中影响颇大,人称“北政所”。

另外需要说一下的是,日本古代等级制度森严,贵族(包括武士)以外的普通民众不允许有姓氏,秀吉在成为武士前称位藤吉郎,在成为武士后改称木下藤吉郎秀吉(苗字来源说法不一)。

在桶狭间合战中打败并讨杀了今川家督今川义元后,信长与从今川独立的松平元康(后来的德川家康)结盟,以稳定东部防线,而后回过头来向北攻略美浓的斋藤家。1566年,在多次进攻斋藤失利后,信长决定修筑墨股城,但猛将柴田胜家与佐久间信盛先后失利。秀吉临危授命,他在取得蜂须贺正胜帮助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任务,传说墨股城一夜筑城,为后世所称道。

修筑墨股后,信长将居城迁往离美浓更近的小牧山城(此前在清州)。不久美浓发生竹中半兵卫以十七骑轻取稻叶山城(斋藤居城)的事件,事后半兵卫放弃稻叶山城。得知此事后,秀吉以“三顾”之礼将半兵卫召至麾下,并借半兵卫之力招降美浓三人众(稻叶一铁、安藤守就、氏家卜全)。次年信长出兵稻叶山城,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斋藤龙兴兵败被俘。

此后信长迁居岐埠城(即稻叶山城),并开始在天下布武的名义下开始了统一日本的战争。

1568年,前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辉(被三好家杀害)之弟足利义昭来到美浓寻求援助,于是信长便以援助将军家为名出兵上洛(意指进京)。在打败三好家后义昭被拥立为将军。随后信长又以违抗将军命令为由出兵越前朝仓家,结果因盟友浅井长政的背叛而被迫撤退。秀吉率部在此战众负责殿后,历史上称之为“金崎殿后”。

在讨伐越前失利后不久因统治权上的分歧织田与足生对立。义昭联络各路大名一起讨伐信长,史称“信长包围网”。

此后信长腹背受敌,疲于应付。1573年武田信玄上洛失败,病死途中,成为信长霸业的转折点。同年信长打败并流放足利义昭,室町幕府灭亡。稍后,信长攻陷浅井家居城小谷城,浅井氏灭亡。不久朝仓家在信长打击下土崩瓦解,家主被家臣弑杀,其主要家臣亦归顺信长。

也就是在1573年,秀吉因军功受封浅井故领北近江22万石,开始跻身于战国群雄之列。同时他取织田家名将柴田胜家与丹羽长秀名字中各一字创造出一个新苗字——羽柴,称羽柴筑前守秀吉(筑前守)是官位。

此后秀吉专心于领国经营。1577年,播磨赤松家投降后,秀吉被转封至播磨,负责对中国(日本本州岛西部地名,非指CHINA)毛利氏的攻略。在此期间秀吉展现出过人的谋略,“鸟取断粮”、“高松水淹”等著名战役不仅遏止了毛利的东进而且迫降宇喜多直家,甚至毛利也难以招架。

但就在1582年秀吉水淹高松期间,信长的部下明智光秀突然谋反杀害信长及其长子信忠,史称“本能寺之变”。秀吉得知后立刻与毛利议和并回师讨伐光秀。并在山崎合战中彻底打败光秀。同年,羽柴秀吉、柴田胜家、丹羽长秀、池田恒兴四人在清州开会商议织田的继承问题,结果秀吉在得到丹羽长秀、池田恒兴支持的情况下压制了胜家实际成为织田家的掌权人。

1583年秀吉与胜家在贱岳正式交锋,结果秀吉取得决定性胜利,胜家逃回居城后自焚而死。不久后与胜家结盟的信长三子信孝在被信长次子信雄软禁后切腹。

1584年,信雄联合德川家康反对秀吉,双方对峙于小牧山。为打破僵局秀吉派池田恒兴等率部偷袭家康领地三河,但遭到家康伏击,池田恒兴战死。在战况失利的情况下秀吉凭借惊人的外交手腕降伏了织田信雄,家康被迫退兵。而后秀吉又以令人难以置魄手段招降德川家康(把妹妹嫁给家康并把自己的母亲送去作人质,完全是乞和的架势)。

1585年,秀吉征伐四国,招降了长宗我部元亲。同年秀吉希望成为征夷大将军,但在公卿的劝阻下转而向朝廷索取关白的封号。为此秀吉一度打算认前关白近卫前久为义父(因为日本有关白只能由出自藤原一族的近卫、鹰司、一条、二条、九条等“五摄家”世袭的传统),但秀吉最后放弃此计划,而要求朝廷赐予新的姓氏。于是朝廷便赐予他“丰臣”这个姓氏,并就任关白。丰臣也由此成为继“藤原”、“源”、“平”、“橘”等四大姓氏之后的第五大姓氏。不过“丰臣”未能象其余四大姓那样发扬光大,因为它只传了两代就绝嗣了。

1587年秀吉又联合已经归顺的毛利征讨九州岛津氏,结果不仅迫使其投降,还使其家主岛津义久出家,并让位于相对亲丰臣的义弘。

1589年,秀吉征发全国各路大名出兵关东讨伐小田原北条氏。经过近一年交锋北条被迫投降,北条家主北条氏政被迫切腹。至此秀吉完成全国统一。

在统一过程中,秀吉对各地进行“检地”,即丈量土地、清查田户;同时推行“乐市乐座”发展商业;颁布“刀狩令”收缴私人武器,维护治安;推行“兵农分离”,建立职业军队加强军队战斗力。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是秀吉得以统一全国的重要保证。

在方面,从大名中选出最有者组成“五大老”(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其中隆景死后由上杉景胜接任)帮助管理国家事务;任命有能力的亲信组成“五奉行”(浅野长政、石田三成、前田玄以、长束正家、增田长盛)负责实际工作;另由“三中老”(生驹正亲、堀尾吉晴、中村一氏)负责五大老与五奉行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丰臣政权的统治体制颇为完备,但也存在许多隐忧:家康在地方拥有超过200万石的领地,在中央家康又握有重权,因此最后家康取代秀吉得到了天下。

1592年,在完成对国内的统一后,秀吉出兵侵略朝鲜,此战日本称为“庆长·文禄之役”(因当时年号之故),朝鲜称“壬辰卫国战争”(因1592年为壬辰年之故),中国称“万历朝鲜之役”(因当时年号之故)。

战争之初,由于朝鲜国内的混乱导致战场失利,虽然李瞬臣率海军大破日本海军,挫败了日军水陆并进的计划,但仍然于事无补。半壁江山落入敌手,连首都汉城及陪都开城和平壤也先后陷落。直到1592年末、1593年初明军援朝局势才得以好转。直到1593年4月收复汉城在内的大部分失地,日军龟缩于南部沿海。此后双方议和。1597年战事再起,但在明、朝联军打击下日军遭到惨败。1598年秀吉在朝鲜战场败局已定,国内德川家康又尾大不掉的情况之下病逝。临终前,秀吉托孤于前田利家,但此年利家病逝。于是天下终为家康所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回答者:棋木卡卡西84 - 举人 五级 5-11 22:25 丰臣秀吉 http://bbs.pdafans.com/viewthread.php?tid=24607&extra=%26page%3D1%26filter%3Ddigest&highlight=&page=1 回答者:suiyueanli - 举人 五级 5-12 10:18 还有一个最简单的...去玩一次日本产的单机电脑游戏.

太阁立志~~ 回答者:战渡部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5-14 17:55 丰臣秀吉 http://bbs.pdafans.com/viewthread.php?tid=24607&extra=%26page%3D1%26filter%3Ddigest&highlight=&page=1

不是好东西 回答者:zhangcaixiang - 助理 二级 5-21 19:58 丰臣秀吉(1536-1598)1590-1598年间日本最高统治者。

1536年出生于尾张(日本国名,现名古屋一带),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因与继父不和而离家出走。据说因其自幼生活艰辛、营养不良而身材矮小且形容委琐,酷似猿猴,因此被称为猴子。

在秀吉离家出走期间,他在美浓结识了土豪蜂须贺小六(蜂须贺正胜),此人后来成为秀吉的重要将领。而后秀吉前往东面的今川领,并成为今川家武士松下嘉兵卫的仆役。在这段时间里秀吉以其出色的商业天赋得到嘉兵卫赏识,但因受到其他仆役的排挤与诽谤使其被迫离开。

大约1555年的时候秀吉回到尾张,并加入当时尾张的领主织田信长麾下。最初秀吉也只是打杂的仆役,但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信长赏识,逐步由仆役升格成为下级武士。

1560年左右,秀吉成为织田家的足轻组头(足轻是临时征集的农民兵,组头相当于小队长),并参加了著名的桶狭间合战。据说战后因其功绩信长将浅野家的养女宁宁(似乎也有翻译成弥弥的)许配给他,这位宁宁小姐后来在秀吉的贤内助,在丰臣政权中影响颇大,人称“北政所”。

另外需要说一下的是,日本古代等级制度森严,贵族(包括武士)以外的普通民众不允许有姓氏,秀吉在成为武士前称位藤吉郎,在成为武士后改称木下藤吉郎秀吉(苗字来源说法不一)。

在桶狭间合战中打败并讨杀了今川家督今川义元后,信长与从今川独立的松平元康(后来的德川家康)结盟,以稳定东部防线,而后回过头来向北攻略美浓的斋藤家。1566年,在多次进攻斋藤失利后,信长决定修筑墨股城,但猛将柴田胜家与佐久间信盛先后失利。秀吉临危授命,他在取得蜂须贺正胜帮助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任务,传说墨股城一夜筑城,为后世所称道。

修筑墨股后,信长将居城迁往离美浓更近的小牧山城(此前在清州)。不久美浓发生竹中半兵卫以十七骑轻取稻叶山城(斋藤居城)的事件,事后半兵卫放弃稻叶山城。得知此事后,秀吉以“三顾”之礼将半兵卫召至麾下,并借半兵卫之力招降美浓三人众(稻叶一铁、安藤守就、氏家卜全)。次年信长出兵稻叶山城,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斋藤龙兴兵败被俘。

此后信长迁居岐埠城(即稻叶山城),并开始在天下布武的名义下开始了统一日本的战争。

1568年,前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辉(被三好家杀害)之弟足利义昭来到美浓寻求援助,于是信长便以援助将军家为名出兵上洛(意指进京)。在打败三好家后义昭被拥立为将军。随后信长又以违抗将军命令为由出兵越前朝仓家,结果因盟友浅井长政的背叛而被迫撤退。秀吉率部在此战众负责殿后,历史上称之为“金崎殿后”。

在讨伐越前失利后不久因统治权上的分歧织田与足生对立。义昭联络各路大名一起讨伐信长,史称“信长包围网”。

此后信长腹背受敌,疲于应付。1573年武田信玄上洛失败,病死途中,成为信长霸业的转折点。同年信长打败并流放足利义昭,室町幕府灭亡。稍后,信长攻陷浅井家居城小谷城,浅井氏灭亡。不久朝仓家在信长打击下土崩瓦解,家主被家臣弑杀,其主要家臣亦归顺信长。

也就是在1573年,秀吉因军功受封浅井故领北近江22万石,开始跻身于战国群雄之列。同时他取织田家名将柴田胜家与丹羽长秀名字中各一字创造出一个新苗字——羽柴,称羽柴筑前守秀吉(筑前守)是官位。

此后秀吉专心于领国经营。1577年,播磨赤松家投降后,秀吉被转封至播磨,负责对中国(日本本州岛西部地名,非指CHINA)毛利氏的攻略。在此期间秀吉展现出过人的谋略,“鸟取断粮”、“高松水淹”等著名战役不仅遏止了毛利的东进而且迫降宇喜多直家,甚至毛利也难以招架。

但就在1582年秀吉水淹高松期间,信长的部下明智光秀突然谋反杀害信长及其长子信忠,史称“本能寺之变”。秀吉得知后立刻与毛利议和并回师讨伐光秀。并在山崎合战中彻底打败光秀。同年,羽柴秀吉、柴田胜家、丹羽长秀、池田恒兴四人在清州开会商议织田的继承问题,结果秀吉在得到丹羽长秀、池田恒兴支持的情况下压制了胜家实际成为织田家的掌权人。

1583年秀吉与胜家在贱岳正式交锋,结果秀吉取得决定性胜利,胜家逃回居城后自焚而死。不久后与胜家结盟的信长三子信孝在被信长次子信雄软禁后切腹。

1584年,信雄联合德川家康反对秀吉,双方对峙于小牧山。为打破僵局秀吉派池田恒兴等率部偷袭家康领地三河,但遭到家康伏击,池田恒兴战死。在战况失利的情况下秀吉凭借惊人的外交手腕降伏了织田信雄,家康被迫退兵。而后秀吉又以令人难以置魄手段招降德川家康(把妹妹嫁给家康并把自己的母亲送去作人质,完全是乞和的架势)。

1585年,秀吉征伐四国,招降了长宗我部元亲。同年秀吉希望成为征夷大将军,但在公卿的劝阻下转而向朝廷索取关白的封号。为此秀吉一度打算认前关白近卫前久为义父(因为日本有关白只能由出自藤原一族的近卫、鹰司、一条、二条、九条等“五摄家”世袭的传统),但秀吉最后放弃此计划,而要求朝廷赐予新的姓氏。于是朝廷便赐予他“丰臣”这个姓氏,并就任关白。丰臣也由此成为继“藤原”、“源”、“平”、“橘”等四大姓氏之后的第五大姓氏。不过“丰臣” 未能象其余四大姓那样发扬光大,因为它只传了两代就绝嗣了。

1587年秀吉又联合已经归顺的毛利征讨九州岛津氏,结果不仅迫使其投降,还使其家主岛津义久出家,并让位于相对亲丰臣的义弘。

1589年,秀吉征发全国各路大名出兵关东讨伐小田原北条氏。经过近一年交锋北条被迫投降,北条家主北条氏政被迫切腹。至此秀吉完成全国统一。

在统一过程中,秀吉对各地进行“检地”,即丈量土地、清查田户;同时推行“乐市乐座”发展商业;颁布“刀狩令”收缴私人武器,维护治安;推行“兵农分离”,建立职业军队加强军队战斗力。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是秀吉得以统一全国的重要保证。

在方面,从大名中选出最有者组成“五大老”(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其中隆景死后由上杉景胜接任)帮助管理国家事务;任命有能力的亲信组成“五奉行”(浅野长政、石田三成、前田玄以、长束正家、增田长盛)负责实际工作;另由“三中老”(生驹正亲、堀尾吉晴、中村一氏)负责五大老与五奉行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丰臣政权的统治体制颇为完备,但也存在许多隐忧:家康在地方拥有超过200万石的领地,在中央家康又握有重权,因此最后家康取代秀吉得到了天下。

1592年,在完成对国内的统一后,秀吉出兵侵略朝鲜,此战日本称为“庆长·文禄之役”(因当时年号之故),朝鲜称“壬辰卫国战争”(因1592年为壬辰年之故),中国称“万历朝鲜之役”(因当时年号之故)。

战争之初,由于朝鲜国内的混乱导致战场失利,虽然李瞬臣率海军大破日本海军,挫败了日军水陆并进的计划,但仍然于事无补。半壁江山落入敌手,连首都汉城及陪都开城和平壤也先后陷落。直到1592年末、1593年初明军援朝局势才得以好转。直到1593年4月收复汉城在内的大部分失地,日军龟缩于南部沿海。此后双方议和。1597年战事再起,但在明、朝联军打击下日军遭到惨败。1598年秀吉在朝鲜战场败局已定,国内德川家康又尾大不掉的情况之下病逝。临终前,秀吉托孤于前田利家,但此年利家病逝。于是天下终为家康所得。

除了芈月 中日韩古代还有哪些“铁娘子”

历史上的秦宣太后其实是一位杀伐决断的“麻辣”太后。那么,在中日韩历史上还有哪些“政坛铁娘子”从后宫走向前朝,在男性称霸的封建社会中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电视剧《芈月传》海报(网页截图)

秦宣太后芈月

《芈月传》的原型是芈八子,秦惠文王王妃,即秦始皇的高祖母——秦宣太后。从命运坎坷的楚国庶出公主到称霸六国的大秦铁血太后,她执掌秦国国政41年。她坚持改革,让秦国走出内乱,由弱变强,拥有了无敌的军事力量,为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

慈禧太后(资料图)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是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同治即位后,她排除异己,开始垂帘听政。慈禧太后执政48年,其间三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乾纲独断、运大清国脉于股掌之中,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

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中范冰冰饰演的一代女皇武则天(网页截图)

武则天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公元690年开始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

武后善治国、重视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重用狄仁杰、姚崇等贤臣。在其执政期间,国家繁荣昌盛,被誉为具有“贞观遗风”,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良好基础,对历史做出过巨大贡献。

吕后(网页截图)

吕后

吕雉,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原配夫人。刘邦称帝后,她参与辅佐朝政,献策施计,能谋善断,是一位有抱负、有韬略、有作为的家。刘邦死后,她临朝称制,实行高祖的“黄老”,百姓安乐民富国强,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基础。吕后掌权达十五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统治者。

推古天皇(资料图)

推古天皇

推古天皇,原名额田部,是日本第33代天皇,也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天皇。推古天皇在位36年,以圣德太子为中心,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她大力加强,建立了“冠位十二阶制”;支持圣德太子制定了《十七条宪法》,成为日本最早的管理国家的道德守则。推古天皇是日本八位女天皇中政绩最为显赫的,至今仍被日本社会广泛称道。

元明天皇(网页截图)

元明天皇

元明天皇是日本历史上的第四位女天皇。公元710年,她正式下诏将国都迁到平城京(今奈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奈良时代”从此拉开序幕。极富魄力的她实行了很多稳定、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的措施,而且成效显著,造就了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

北条政子(资料图)

北条政子

北条政子是镰仓幕府开创者源赖朝的正妻。源赖朝死后,她落发为尼,掌握了幕府实权,后人称其为“尼将军”。

在众多叱咤风云的女皇里,她是独特的存在。她一生的精力、谋略、爱情,全是为了自己的丈夫,从无二心。她虽杀子逐父,但杀子是因为儿子投靠外人,要颠覆丈夫辛苦创立的霸业;逐父是因为这个野心奇大的外祖父想取代外孙的将军之位,篡夺他女婿的江山。

韩国SBS电视台古装剧《王与我》中演员梁美京饰演的贞熹王后(网页截图)

贞熹王后

贞熹王后尹氏,朝鲜王朝世祖李瑈之王妃,德宗李暲与睿宗李晄之生母,也是朝鲜王朝第一位垂帘听政的大王大妃,被后世评价为一代女杰。贞熹王后1468开始摄政,长达八年,历经两代王朝。

神贞王后(资料图)

神贞王后

神贞王后是朝鲜王朝孝明世子李旲的妻子。1834年其子李奂即位,她亦晋升为王大妃。1863年,她联合朝中重臣,扶持自己的养子李命福登上王位,神贞王后以养母身份开始垂帘听政。执政期间,神贞王后发表了她所著的《谚书训诫》与《谚教》,提出“谨慎节俭”、“济生民、裕国计、惩贪墨、振纪纲”的施政方针,严禁官员贪污腐败,广泛赈恤,去除积弊。

工藤卑弥呼的介绍

动漫《闪灵二人组》中的人物,运送专家。初次于白金哈密瓜篇章登场。使用毒香水,人称“剧毒淑女”,真实身份是巫毒之子。在幼年时被人抓获,施展咒术,虽然哥哥邪马人带着她全力脱逃,但是由于咒术基本完成,在17岁生日时会与镜中的自己合二为一,成为真正的巫毒之子。这个咒术是用来杀死法术师的最强巫术,而锁定的目标就是魔女最后的后裔阿蛮。由于命运和邪马人与阿蛮相遇,在一起工作和生活。由于邪马人身上的咒术发作,导致阿蛮误杀了邪马人,因此与阿蛮决裂,后和好,成为阿蛮并肩战斗的伙伴。喜欢阿蛮,同时也有一个“追求者”镜形而。其实是阿蛮的亲生妹妹。在最终篇章中被镜形而设计变成巫毒之子,由于也是魔女的后裔,成为天国之门第一把钥匙。随后赶到的阿蛮发现卑弥呼灵魂已经消失与镜形而大战,卑弥呼则由于戴尔.凯撒的心脏成为钥匙而苏醒。最后帮助阿蛮见到妈妈,在途中与赤尸和马车“阻碍”闪灵二人组。

日本的形成

日本国,古称“大和”。古代中国称日本为“倭”。 7世纪后半期起以“日本”为国号,19世纪末叶起称“大日本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用现称。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是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弧形列岛,由九州、四国、本州和北海道四大岛及数以千计的小岛组成。东和西南濒太平洋,西和北临中国东海、日本海及鄂霍次克海,与中国、朝鲜、苏联仅一水之隔。总面积37万余平方公里。人口 12055万(1985),基本居民为大和族。盛行佛教和民族宗教神道。通用日语,首都东京。

古代日本(迄公元12世纪末) 石器时代 日本旧石器时代,亦称“无陶器时代”或“先陶器时代”。其上限无确考,据推测,距今约20~30万年前;其下限距今约 1万年前。日本旧石器时代和亚洲大陆旧石器时代是并行的。日本新石器时代文化称绳纹文化,因陶器有绳纹而得名。其上限距今约9500年或1万年前(一说4500年前),下限为公元前3~前2世纪。

金石并用时代 继绳纹时代之后,日本于公元前3~前 2世纪进入弥生时代,即金石并用时代。这一时代的文化称弥生文化,因陶器出土于东京都弥生町(在今东京都文京区)而得名其下限止于公元3世纪。在弥生时代,中国大陆的水稻栽培技术和青铜器、铁器等金属文化经由朝鲜传入日本。

原始氏族公社 日本石器时代是母权氏族公社阶段,绳纹时代是其繁荣时期。绳纹时代后期和晚期的人口估计有12~15万。人们多栖身于被称作“竖穴”的原始房屋里,靠狩猎和渔捞为生。社会处于采集经济阶段。狩猎使用弓矢,渔捞则使用鱼钩和网罾。猎场、渔场和主要生产工具为公社成员所共有。所有社会成员权利平等,实行共同生产和平均分配,无贫富贵贱之别。进入弥生时代后,父权氏族公社逐渐取代母权氏族公社,原始公社制趋于解体。 日本人种和民族的形成 迄今日本考古出土的人骨化石很少。1931年在兵库县明石市西八木海岸发现人类腰骨化石,后命名为“明石原人”。1950年在□木县葛生町附近、1957年在爱知县丰桥市牛川町、1958和1961 年在静冈县引佐郡三日町相继发现一些人骨化石。据此推测,洪积世日本列岛已有人类存在。关于日本人种和民族的形成,学术界一般推测日本最早的居民经由北亚和南亚两条路线来到日本列岛,经过长期混血,大约在弥生时代以前形成具有共同语言和风俗习惯的日本民族。

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弥生时代是日本文明史的开端。由于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出现,特别是青铜器和铁器等先进生产技术的传入,社会生产力飞跃发展。弥生时代中期日本从原始公社制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据中国《汉书》记载,大约公元前1世纪下半叶,日本列岛出现了百余个由村社首长统治的小部落。这些部落曾定期派人向汉武帝在朝鲜设置的乐浪郡献上贡物。后经长期兼并,至公元2~3世纪形成了规模较大的30多个部落。据《后汉书》和《三国志》的《魏志·倭人传》记载,公元2世纪末至3世纪初出现了邪马台国。邪马台国统辖约 30个部落,成为部落联盟的盟主,已有统治机构和贫富、阶级差别,是日本奴隶制社会初期粗具规模的国家。该国女王卑弥呼在 239年曾遣使到中国洛阳,魏明帝封她为“亲魏倭王”,授与金印紫绶。其后继女王□与(台与)亦曾遣使向西晋王朝朝贡。

古坟时代和倭王统治 公元4~7世纪,日本历史称古坟时代。因当时统治阶级大量营建“古坟”而得名。坟丘形状多种多样,其中最有特色的前方后圆坟,是奴隶主王权的象征。初期最大规模的古坟集中于畿内的大和地方。这种奴隶主王权,日本史称“大和朝廷”,即“大和国”。其统治者为日本皇室的祖先。从 4世纪下半叶到 5世纪,古坟分布的地区逐渐扩大,这表明大和国家从东到西逐步实现国土的统一。大和国家是以氏姓制度和部民制著称的奴隶制国家。在倭王之下初步建立起中央和地方的官僚统治机构。自 4世纪后半期起,大和国家为掠夺奴隶和财富,开始向朝鲜南部进行扩张。6世纪后半期起,由于父权家长制家族的发展,大和国家的统治阶级和人民之间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日趋尖锐。加之,对朝鲜半岛侵略失利,奴隶主王权面临危机。推古女帝的摄政圣德太子于 7世纪初制定“冠位”十二阶和《十七条宪法》,抑制豪族,革新。是为推古朝改革。对外,日本积极同中国开展外交,先后派遣隋使4次 (600、607、608、614),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此时,倭王对外称号改为天皇。

古代天皇制的确立和律令制社会 592年推古女帝即位后,因帝都在飞鸟地方,故称飞鸟时代(592~710); 710 年元明天皇(707~715在位)迁都平城京(今奈良市)后,奈良时代(710~794)开始 (见彩图日本平城京 (奈良)遗址);794年(一说784),桓武天皇(781~ 806在位)迁都平安京(今京都市),到1192年建立镰仓幕府的400年间,史称平安时代。在这600年间,日本处于天皇的最高权力统治之下。从 630年起的200 多年间,为了向中国学习先进文化和典章制度,日本先后派遣唐使19次,实际到达的有13次。这对日本古代的改革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645年日本发生“大化改新”,仿照中国唐朝的律令制度,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大化改新完成了推古朝改革未竟的事业,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律令制官僚统治机构,世袭氏姓贵族制度被废除,高度中央集权的奴隶主王权统治即古代天皇制得以确立。律令制的完成,经过半个多世纪。 701年制定、次年实施的《大宝律令》将大化改新的成果在制度上巩固下来。大化改新后建立的国家体制,史称律令国家;就社会组织而言,则称律令制社会。关于大化改新的性质,学术界一直有争论;中国史学界多认为是“自上而下的封建制社会变革”。

自8世纪前半期起,由于土地不足,国家被迫允许私人开垦新田。 723年颁行《三世一身法》,规定凡新造沟池开垦的水田,允许三代人私有;凡利用原有沟池开垦的水田,准给本人一代使用。 743年又颁行《垦田永世私有法》,允许垦田永远归私人所有。于是真正的私有领地开始出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日本庄园制度不断发展;进入10世纪以后,律令制趋于衰微和蜕变。在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基础上,自 9世纪中叶迄11 世纪下半叶,外戚藤原氏擅权,被称为摄关的贵族体制占统治地位。之后,以太上天皇为代表的皇室伸张,以院政取代摄关。与此同时,伴随庄园成长的新兴武士于10世纪登上历史舞台。武士的核心是地方庄园领主阶层,他们逐步演变成封建的军事农奴主。号称“武家栋梁”的源平两氏,经过为皇室贵族效力的阶段,展开了争夺国家权力的激烈斗争。这一斗争持续到12世纪末。

古代经济和文化 大约4世纪下半叶起,中国和朝鲜的移民不断来到日本,带来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日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大化改新起五六百年间,社会经济有显著进步。农业已普遍使用铁制农具,水田耕作的集约程度提高,水利事业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养蚕受到鼓励,手工业生产也获得发展。 与此同时,文化也日臻繁荣。继4~5世纪汉字和儒家经典传入之后, 6世纪佛教由百济传入日本,从而促进了日本古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先后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文化:6世纪末至7世纪上半叶的飞鸟文化,是以寺院为中心的初期佛教文化;7世纪下半叶的白凤文化,则在佛教艺术方面通过中国唐朝接受印度文化的影响; 8世纪的天平文化深受中国唐朝文化的影响,除佛教美术外,还有《古事记》、《日本书纪》等国史的编纂,以及《怀风藻》、《万叶集》等著名诗集的编撰。平安时代初期,除佛教文化外,在学术和文化方面深受唐朝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时开始使用平假名和片假名两套日本表音文字。随后,创立“国风文化”,出现了《古今和歌集》、《源氏物语》等文学杰作。

中世纪日本(12世纪末~1868年)

武家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自12世纪末迄16世纪末约400年间,日本社会处于封建制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其特点是幕府的建立和发展、天皇的朝廷和武家政权并存以及朝廷不断削弱。1192年源赖朝(1147~1199)被朝廷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镰仓开创幕府,开武家政权的先河。1333年,以后醍醐天皇(1318~1339在位)为首的宫廷贵族用武力推翻了镰仓幕府。次年改元建武。史称“建武中兴”。 1336年武士巨头足利尊氏(1305~1358)攻入京都,开创室町幕府,后醍醐天皇逃至吉野。从此出现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南北朝时代。1392年南北朝议和,足利氏的室町幕府统一全国。

大名领国制的确立和人民斗争

从镰仓时代到室町时代,封建制不断发展,幕府集权统治逐渐走向封建分权割据。南北朝时代庄园制趋于衰落,守护大名领国制形成。1467年(应仁元年)爆发应仁之乱,此后至1568年出现一个长达百年的群雄割据时期,史称战国时代。守护大名领国制演变为战国大名领国制。在大名领国制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加剧,爆发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其中有农民反对地主压榨、反对商人高利贷盘剥的“德政暴动”,有各领国内武士为争夺领地而进行的“国人暴动”;还有农民借宗教信仰而进行的反对领主的“一向宗暴动”。

镰仓和室町时代的经济和文化

镰仓时代出现水田稻麦两熟、旱地麦豆两熟或三熟的种植法。农业技术进步,耕地面积扩大。从中国传入的茶叶栽培盛行,并开始种植从朝鲜传来的棉花。手工业和运输业兴旺起来。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商业发达和城市兴起,同中国、朝鲜等地的贸易也日益发展。

文化方面,从12世纪中叶至13世纪,在中国宋元两朝文化的影响下,出现了以武士为中心的新文化。一系列新的佛教宗派兴起,禅宗尤为武士所尊崇(见彩图日本武士画像)。出现了以京都、镰仓的五山禅林为中心的 “五山文学”。作为日本民族宗教的神道奠定了基础。中国的“朱子学”受到重视。连歌、能乐等文艺形式兴起,茶道(品茶)、花道(插花)也日益盛行。

国家统一和织丰政权 战国时代末期,在群雄中崭露头角的武将织田信长于1573年推翻室町幕府,国家开始走向统一。织田信长的继承者丰臣秀吉于1590年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建立的统治,是没有幕府的武家政权,史称“织丰政权”。织丰时代亦称 “安土桃山时代”。

丰臣秀吉在完成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在全国实行“检地”(1582~1598,史称“太□检地”);颁布“刀狩令” (1588),收缴农民手中的武器;固定武士和农民的身份,实行“兵农分离”;为防止西方殖民入侵,查禁基督教。通过“检地”,丰臣秀吉集中掌握全国土地,彻底废除了庄园领主土地所有制,代之以封建武士领主所有制。原来在庄园制下受层层剥削的小佃农,得以自立为自耕农。丰臣秀吉妄图征服中国(明朝),为此假道朝鲜,于1592和1597年两次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都以失败告终。

织丰政权时期,日本开始同西方发生接触,欧洲文化传入日本。1543年以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接踵而至,同日本进行贸易。1549年西班牙耶稣会士方济各·沙勿略(1506~1552)到日本传布基督教。1582~1590年,九州的信奉天主教的大名也向欧洲派遣了使节。

幕藩统治体制 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今东京)开设幕府,是为江户幕府,亦称“德川幕府”。江户幕府的统治制度,史称“幕藩体制”。幕府为集中权力和控制诸侯,除颁行有关法令外,还实行参觐交代制度。为查禁天主教、防止西方殖民入侵,自17世纪30年代起颁行锁国令,至1853年实行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锁国政策。

鼠和蛇生肖合不合

相合。蛇于虎不合,鼠于羊不合。

蛇和鼠合不合

生肖鼠与生肖蛇的组合,此组合算是比较差的一对组合,不仅五行中水火相克,并且还犯有劫煞的情况,也就是说两个人在一起,会容易出现意外的搬家、调动等情况,甚至是会出现破财的现象。但是如果属蛇之人为男性,并且生于农历的2月份,则此情况会有所好转,这是因为,农历的2月份为木月,而木克土,属于是泄生肖鼠的不利气场,从而达到协调的作用,因此会有所好转。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