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58867

张学良和于凤至八字,张学良八字分析

兴仁信息网2024-03-12 18:52:250

于凤至和张学良之间有什么样的故事?

1990年,93岁的于凤至临终之前说了这样一句话:“生不同寝,死要同穴”。她嘱咐她的女儿在她死后把她葬在比佛利山上的墓地靠左边那个穴地里,她希望,右边的空穴可以留给她的丈夫张学良。

《尚书》里说:“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她本该是一条腾飞的凤凰,高贵而美丽。她的一生,从东北第一夫人到美国著名富商,在外人看来,她的人生充满了光鲜,事业成功,婚姻和谐。可是谁又知道,于凤至的一生活得太苦了,她的一生都困在一段感情里走不出来,一生的忧愁,都围着一个人转。

于凤至监狱陪张学良3年,苦等50年,93岁离世盼与夫同穴

在感情里,她活得那么卑微,一生都在忍让,不怨不艾,患癌后孤身一人到美求医,与丈夫分离五十载,却在其中收到了丈夫的离婚协议书,可是她从来没有放下过这段感情,死后还把辛苦打拼下来的财产全留给丈夫,她还希望死后与丈夫同穴,她的墓穴上写着四个字,张于凤至。

张家和于家是世交。

在张作霖还是个毛头小子的时候,一次战役中被人算计,差点丢掉了性命,是于文斗救了他,两家人从此便成了世交。

于凤至生来便不平凡,在诞下她的前晚,于凤至的母亲梦到一凤凰飞至祖宅,他的父亲便给她起名凤至。

凤至从小便备宠有加,她生得一双凤眼,一双纤长的手,再加上颇有灵气的脸庞,颇受家里人喜爱。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把她送到学堂学习四书五经,学习女子的礼仪,凤至很聪明,才十来岁便才气不凡。

凤至11岁那年,家里请来一个算命先生,算命先生看了她的面相,连连称赞,谓之凤命。有贵人相,未来必定是大富大贵之命。

算命先生给凤至算命的时候恰巧张作霖来府上做客,他听罢算命先生对凤至的算命,便开始动起了心思,要是可以让这个女孩嫁给自己的大儿子张学良,岂不是凤凰配虎子,可以带来祥瑞,一来可以报于文斗的恩情,二来也给自己的大儿子带来福气。

于文斗见张作霖是土匪出身,且是将士,性格极为鲁莽,只怕自己的小女儿过去会受委屈,可是他又思忖,两家人是世交,且张作霖当时是著名的虎将,倒也不吃亏。两家人当即定下了这门亲事。

府里的丫头听了这事,都开心得不得了,忙着把这事告诉于凤至。凤至当时正值春心萌动的年纪,诗经中那些浪漫的爱情故事早已留存她的内心,她向往着那些浪漫的男女之情,一想到自己要嫁给将军的儿子,心里不禁暗暗作喜。

于凤至监狱陪张学良3年,苦等50年,93岁离世盼与夫同穴

张学良,自小接受西方先进教育,自然不愿接受这段父母包办的婚姻,他开始用他的方式抵抗着这段婚姻。

这一年,张学良到于凤至所在的镇上做客,按理说他应该到于家造访,去见一眼他未来的媳妇。

于家得知姑爷要来,自然高兴得不得了,一大早就开始忙活,可是直等到日上三竿也不见张学良,原来啊,张学良在想着法躲着于凤至。

张学良在镇上住了几天,于家也等了他两次,这第二次,他直接称病,只令媒人送去彩礼名单,于凤至看了名单只冷冷一笑,难道是嫌彩礼太少?媒人疑惑,事实当然不是,聪明的于凤至早已看出了张学良不愿到府上的缘由,就写了一首诗来拒绝这段婚事。

张学良一看于凤至信上娟秀的字体,当即被打动了,他想能有如此书法造诣的女子,其才能定非俗人能比,再看诗的内容,诗意不拖沓,文采之间透露着一股傲骨,张学良看罢此信,决定一会此女子。

于凤至虽说不上倾国倾城,却也是难得一见的美人,如今更出落得无比标致,再加上于凤至的才情,为她的容貌加了几分魅力。张学良初次见这位比他大三岁的女子,便被迷倒了。那天,两人对诗结对,于凤至将家中的墨荷图以及书法给张学良看,张学良自愧不如,他彻底被眼前的这个才女征服了,这段婚事,他自然无话可说。当天,两人互留诗句以及手镯作为定情信物。

1916年,两人成婚。两人结婚当天,场面极为热闹,张作霖的旧部旧将以及业内闻名人士都来了,婚礼持续了四天,因为这场婚礼的重大,两人的婚事,还上了当时的头条新闻,他们的婚事,也广为百姓传颂。

于凤至监狱陪张学良3年,苦等50年,93岁离世盼与夫同穴

婚后,两人生活极为和谐,闲暇时,两人一起作诗吟对,张学良得知于凤至爱好荷花,便给她带来荷花,于凤至为了可以跟张学良有更多共同话题,便到东北大学进修西方文化。在外,她是令人羡慕的东北第一夫人,在内,她是家中的贤内助。

可是一年后,于凤至明显感觉到张学良与她慢慢疏离了,或许是张学良渐渐明白自己与于凤至之间的感情,更像是姐姐与弟弟的感情,而非男女之间的感情,张学良开始唤她作大姐,并且与于凤至待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短,虽然他还是会把军事上的问题分享给于凤至,寻求她意见。可是于凤至明显感觉到,她跟张学良之间有一道沟壑,是怎么都跨不过去的那种。晚上看着背对着自己睡的张学良,于凤至不禁觉得心底有些凄凉。

张学良风流成性,平时在外面喜欢找些女人来缓解压力,张凤至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这些女人没有威胁到她的地位,她也都忍了。

于凤至尽心尽力地经营着这个家,她与张作霖的几个夫人相处得极为融洽,跟家里的下人也极为亲近,就连出身土匪的张作霖也不得不服自己这个儿媳,于凤至刚进门不久张作霖就把家里的管理权交给了于凤至,于凤至把家里的事管理得井井有条,张作霖每次交给她任务,她总能出色地完成。

于凤至为张家诞下三儿一女,在怀小儿子的时候,于凤至的身体极为脆弱,临盆时她躺在床上,只剩下一口气,中医、西医,偏方、正方,都尝试过了,却完全没有办法,于凤至娘家的人也来了,一大家子看着昔日的女强人如今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样子,心里满是心疼。

大夫交代于凤至的家人可能要准备好后事,考虑到于凤至的三个孩子可能会失去母亲,大家便考虑让张学良再娶。可是张学良虽然花心,却也是有情有义之人,他拒绝了这样的做法,并日夜守在于凤至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这个比他大三岁的女人。

躺在病床上的于凤至,看到如此细心体贴的张学良,她觉得以往的被忽略、被冷落好像都烟消云淡了,此刻守在她床前的这个男人,对她还有一份情义。为着这份情,于凤至在心里暗示自己必须活下去。奇迹真的发生了,在张学良的照料下,于凤至慢慢地好了过来。此后,于凤至每每想起这段日子,想起张学良无微不至的照顾,她念着这份柔情,也始终念着那个人。

于凤至生下了小儿子,生活又恢复得像以前一样平淡,于凤至操持着整个家庭,而张学良在外面依旧改不了拈花惹草的毛病,张学良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一天,张学良带回来一个女人,她叫赵四。这个女人可不是平常的女人,赵四又名赵一狄,她与别的只是觊觎张学良的财产的女人不同,为了这个男人,她与家里决裂,随这个男人到达举目无亲的异乡。

当张学良牵着赵四的手站在于凤至面前,坚定地说出那一句我要跟她在一起的时候,于凤至的心都碎了,她最爱的男人,却要她成全他跟别的女人,这换谁都无法接受。

于凤至强忍着在眼眶里打转的泪珠,默默地听着张学良滔滔不绝地讲述他的理由。张学良只听得到赵四的哭声,却不知道于凤至心底的委屈,他自顾自地说着。

张学良说罢,赵四跪在于凤至的面前,说她不求命不求利,只求陪在自己心爱的人身边。终于,看着面前哭成泪人的这个女孩,于凤至妥协了,她遂应承下来,同时也提出了三个条件:一孩子不能姓张,二不能进帅府,三不能给名分。她说,在外,赵四只能作为张学良的秘书陪伴在张学良左右。

张作霖挑选的儿媳妇,重视的不得了,为何于凤至如此受待见?

于凤至和张学良的婚姻,是张作霖一手促成的。不过张学良对张作霖作主的这桩婚姻,极不满意,死活不同意。张作霖没办法,只得给张学良一个承诺,因此张学良才同意了。那么,张作霖给张学良什么承诺呢?咱们先来说说,为什么张作霖要逼张学良娶于凤至。

于凤至出身于富商之家,她的父亲于文斗早年创办了“丰聚当”钱庄(后更名“丰聚长”),由于经营有方,生意非常兴隆,后来他又涉足粮栈、油坊、酒坊、布庄、茶庄、杂货等产业,无不获利丰厚。因此,家业丰厚的于家称得上是富甲一方的大富商。不过,张作霖非要张学良迎娶于凤至却不是看中于家的财富,而是另有原因。原来,于文斗为人正直讲忠义,在地方上口碑极好。后来被公推为县里的商会会长,也算得上是县里有头有脸的人物。

1907年,清在东三省建立行省,徐世昌出任总督。已经升任奉天巡访营前路统领张作霖由于剿匪能力突出,被派到于文斗所在的郑家屯一带,负责剿匪。对于这位剿匪强人,于文斗极力结交,不光把聚丰长拿出来给他驻扎军营,还出钱出力,为他做好后勤工作。由于郑家屯一带地形复杂,再加上紧临草原,狡猾的蒙匪常常形踪不定,神出鬼没,这给张作霖剿匪带来许多困难。张作霖剿匪是很能吃苦的。他身先士卒,与蒙匪交战时极为英勇。

同时他还讲究策略,并不蛮干,所以于文斗对他非常敬佩。有一次,张作霖和蒙匪发生恶战,眼看就有性命之忧,于文斗正好带着吴俊升和他的保险队赶来,这样张作霖才化险为夷。原来,于文斗见天色渐黑,张作霖还没有回来,知情况不妙,立刻带着吴俊升和保险队去接应。自此,张作霖和于文斗、吴俊升三人便成了生死之交。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作霖听说于文斗的女儿于凤至“福禄深厚,乃是凤命”,这让张作霖不禁动了心思。在他看来,“将门虎子”自然与“凤命千金”是天造地设的姻缘。再说,“凤命”那是“皇后”的意思,如果能娶回于凤至,张学良那就得是“皇帝”了。所以张作霖便找机会让人给于凤至和张学良算了八字。结果说是大富大贵,大吉大利。于是,张作霖便托吴俊升做媒,和于文斗定下了这桩儿女亲事。婚前,张学良曾想去拜访于凤至。

但于凤至认为,这不合礼法,所以婉言相拒,没有和他见面。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张学良,便武断地认为于凤至是个旧式女人。再加上他受习气影响,对包办婚姻多有抵触,所以他死活不同意这门婚事。张作霖不讲什么民主,直接表示,这门亲事他说了算,结也得结,不结也得结。不过,张作霖为了缓和他和张学良的关系,又加了句,只要和于凤至结了婚,张学良婚后在外面找别的女人,他不管。正是有这个承诺,张学良才同意了这桩婚事。1915年,张作霖为于凤至和张学良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尽管于凤至模样俊俏、性格温婉,且为人聪慧练达,又很有才华。但不得不说,张学良对她始终有敬无爱。自她进张家大门起,便因她大3岁的缘故,张学良一直称呼她为“大姐”。于凤至是个很练达的人,再加上她为人处事十分周全,因此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赞誉。张作霖也很看重于凤至。一方面是他想报答于文斗的救命之恩,另一方面他也的确是很满意于凤至这个儿媳妇。一想到曾经答应张学良,允许他婚后在外面找女人,就觉得自己对不起于凤至,因此格外看重她。

张作霖发脾气时,府中上下大气都不敢喘,就连张学良都躲着走。唯有于凤至敢上前劝解,还别说,特别管用,只要她劝,准凑效。慢慢的,于凤至开始协助寿夫人处理家里的大小事务。由于她处事公允,再加上她又平易近人,因此谁有事都喜欢和她商量。虽说府中人多嘴杂,但没有一个人说她的不是。1928年,张作霖乘坐专列返回奉天时,在皇姑屯被日本人埋下的炸药炸成重伤。

事情发生后,于凤至强忍悲痛,和寿夫人一起隐藏张作霖的死讯,并与日本人巧妙周旋,瞒天过海。又协助张学良秘密回到奉天,帮他出谋划策,度过难关。试想,这样的儿媳妇,张作霖就算没有和于文斗的旧情,就算于凤至不是“凤命”。识人无数的张作霖,也会敬重她的人品,想对她不看重都难。可惜,张学良无福消受美人恩,辜负了于凤至的深情厚谊。(参考史料:《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于凤至》《乱世枭雄张作霖传》)

张学良看到于凤至墓为何嚎啕大哭?

张学良晚年曾写过一首诗:“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唯有好色似英雄。”

晚年的张学良曾回忆自己这一生,他一生拥有过十一个个女人,这其中包括原配于凤至,红颜知己赵四等;但他最对不起的就是原配于凤至。

于凤至是张学良原配夫人,比张学良大三岁,是由其父张作霖为张学良定下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结婚前张学良连于凤至长得是何模样都不知道,当然对于于凤至更没有好感,自然也谈不上真爱。

自然,婚后张学良很快展露出“公子哥”本色,花天酒地;但于凤至却是一个典型贤妻良母,不仅为张学良生儿育女,还支撑大帅府日常生活,因此于凤至深得公公张作霖器重,对于张学良在外面拈花惹草,于凤至也是一概不管。

即使于凤至到如此贤惠地步,但最终张学良还是坚持要和于凤至离婚,迎娶红颜知己赵四小姐。

后来,于凤至成全他们,同意离婚,离婚后于凤至在美国度过她的后半生,但始终坚持未再嫁,而是默默一个人守候,为张学良赚取一笔丰厚家产。

1990年3月20日,于凤至在美国突发心脏病去世,最终也未能见张学良最后一面,临终前她留下两句遗言,一句是在她的墓地旁边空留一个墓地,留给张学良的,希望张学良百年之后可以安葬在她身边,另外一个就是她的墓碑上碑文:“张于凤至”。

张学良获取自由后,当他去看望于凤至留在墓碑上的字的时候,顿时泪崩,因为墓碑上写着“张于凤至”。但是即便如此,张学良去世后也未能完成于凤至遗愿。2001年张学良去世后,而是选择葬在其他地方。

于凤至比张学良大三岁,为何张作霖偏要她当自己儿媳妇?

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爱情被称为世纪之恋,但是在张作霖眼中,于凤至才是自己唯一的儿媳妇,张学良15岁时与18岁的于凤至结婚,这是由张作霖一手促成的婚姻,那么于凤至比张学良大三岁,可为何张作霖偏要她当自己儿媳妇呢?

其实在早些年间,张作霖就和于凤至的父亲于文斗认识了,于文斗是吉林当地的富商,经营多种产业,当时张作霖还没有发家之前,曾投靠清,袁世凯的亲信,当时任东三省总督的徐世昌,是张作霖的顶头上司,由于当时东北土匪太多,徐世昌就要求张作霖带兵前往东北镇压土匪。

1902年,于文斗奉清的命令招垦梨树县三江口的土地,可是他的这一举动惹怒了当时内蒙古头领陶克涛,在陶克涛的率领下,当地成立了义军抵制于文斗的招垦,面对如此的情况,于文斗向清求救,徐世昌便派张作霖来此地消灭陶克涛,就这样,当张作霖来到以后,于文斗用自己的财力大肆的招待他,两人没过多久就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后来有一次,在张作霖一次剿匪过程中,他不幸被土匪给围住了,于文斗听说后非常着急,他连忙去找了老乡吴俊升,后来吴俊升带来一部分的兵马,成功的将张作霖从土匪枪下给营救了出来,之后张作霖非常感动,他拉着两人就结拜为了兄弟,之后张作霖靠剿匪有功,官越做越大,但是他的心里始终有一个疙瘩,总是觉得自己欠于文斗点什么。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作霖得知于文斗的女儿于凤至,长的是亭亭玉立,甚是可人,之后张作霖从于文斗处得到了于凤至的八字,于是他马不停蹄的便找了一个算命先生为于凤至算命,很快,算命先生算出来,于凤至乃是凤命,听到此话,张作霖万分高兴,在他看来,自己是一员虎将,如果于凤至跟自己的儿子结婚,那么将来两人一定会有所成就,没过多久,张作霖就向于文斗替小六子提亲。

于文斗见此,答应了张作霖,两家皆大欢喜,不过此时张学良却不高兴,他非常不满这门包办婚姻,张作霖气的一直打他头,后来,张作霖说,无论你以后如何,但是于凤至你必须给娶进来,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张学良便答应了。

1915年,15岁的张学良与18岁的于凤至正式成婚,婚后,于凤至对大帅府上下所有人都礼遇有加,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赢得了大帅府上下的尊重,而张学良也由之前的讨厌变成了喜欢。

张作霖有八个儿子,为何独宠张学良?

张作霖之所以独宠张学良,那是因为张学良本身就是长子其次,张学良本身也是出生于战乱年代,当初差点死于战场,多亏了拼命抢救才救回来,所以张作霖自然是比较喜欢自己的这个大儿子。

张作霖本身就是一个大军阀,所以生前也是南征北战,一直都是在刀口上讨生活。而张学良正好是出生于战乱年代,另外,张学良当初也是差点夭折,多亏了找了很多医生才把他抢救回来,所以张学良也算是张作霖自己的一个希望。况且张学良从小就特别的聪明,在20岁的时候,张作霖就让张学良成为了团长,不过张学良也是非常有一些天赋,在成为了团长之后也是打了几场胜仗,所以这下子张作霖就更加的喜欢自己的这个长子了。

当然了,张学良作为长子自己的那些弟弟妹妹们年龄肯定都是非常小的,你比如说在张作霖去世的时候二儿子你才刚刚成年,所以张作霖在世的时候,也只有重用自己的这个长子,毕竟其他的一些儿子们年龄还小,一时之间也是难堪大用,所以当时的张作霖也算是重点培养了张学良。

在张作霖被日本人刺杀身亡之后,东北军的内部也是非常的混乱,当时很多人认为整个东北军应该有声望比较高,资历比较老的张作相来主持大局。而且张作相本身又是张学林的拜把子兄弟,所以由他来主持大局应该算是比较正常的。只不过在关键时刻张作相也是拒绝了这个提议,把这个位置直接让给了张学良,并且公开表示自己愿意去辅佐张学良。当然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张作霖在临终之前说了这样一句话:“快让小六子回来,让他好好干” 。

张学良被囚禁的25年里,都遭受了什么?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说明自由对于一个人是很重要的。在西安事变发生之后,张学良就被蒋介石软禁了起来,尽管他身体上面没有遭受到非人的待遇,但是在精神上面,肯定是遭受了很大的重创。

在国家遭遇外敌入侵,在国家危难存亡的时刻,张学良一直劝蒋介石联合抗日,但是一直没有上面效果。后来在无奈之下,他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张学良的这一举动,不是明着逼蒋介石抗日,蒋介石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再加上张学良后来还发动了华清池兵变,蒋介石还被他囚禁了起来。

尽管事情最后得到了和平解决,但是蒋介石毕竟是国民党的一把手,张学良曾经的做法,使得他的尊严扫地。最后,蒋介石就派人将他给关押起来了。在那之后,张学良就开始了漫长的囚徒生活。被关押的地方是一个换一个,囚禁的时间达到了54年,一直到1990年,在很多人的帮助下,他才恢复了自由。

张学良小时候的身体是很不好的,再加上他青年的时候,有些生活习惯也不好。一个人身体体质本来就不好,再加上长期被囚禁,按照道理来说,这个人应该不会长命。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张学良活到了100多,这应该算是高寿了。小编认为,尽管他一直被软禁,也在精神上面遭受了很大的重创,但是他心态是很好的,他一直是在过简单的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从容的处理问题。

再加上他的家里人一直在他身边安慰他,陪伴他,使得张学良走过了人生中的一道道坎。小编还是很佩服张学良的心态,要不是心态好,估计没有那么长命。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