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8206

易经26卦兑卦,易经震卦详解

兴仁信息网2023-07-31 01:49:510

易经中的兑卦是什么意思 。我只要浅解。越简单越好。

兑为泽《易经》第五十八卦 兑为泽 上兑下兑

兑,亨,利贞。

兑上兑下,卦名称作「兑为泽」。兑卦与巽卦,是「综卦」,谦逊使人喜悦,自己也喜悦,互为因果。「序卦传」说:「入面後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意思是进入其中之後才会喜悦,所以在表示进入的巽卦之後接著是兑卦。兑是喜悦。古代「说」,既是言说的说,又是喜悦的悦。

「兑」是说的本字,是说话,或笑的模样;因而,这一卦有言语与喜悦的含意。兑卦,是一阴爻前进到二阳爻的上方,有喜悦表露於外的形象。兑卦又是泽,将坎卦水,由下流杜塞,水聚集成为兑,所以是泽。而且,泽中的水,可以滋润万物,使万物喜悦,也是悦的象徵。

由兑卦的卦形看,内外卦都是刚爻得中,柔爻在外;是中庸,外柔内刚的形象,当然使人喜悦,可以亨通。然而,也并非不分是非,一味的使人喜悦,而是动机纯正,固守正道,使人喜悦,才会有利。

兑,亨,利贞。

兑卦,亨通,有利,正固。

彖曰: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

兑是喜悦。内心刚健外表柔顺,说通了喜悦才利於正固。因此,能顺应天道人心。先说服了民众,民众才会忘却劳苦。。心悦诚服地去涉难历险,民众才会舍生忘死。说服而喜悦的重大意义,是民众可以勉力去干呵!

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大泽与大泽附在一起就是兑卦。君子从中得到?示,朋友之间要相互讨论研习。

初九:和兑,吉。

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初九」阳刚,虽然在这一卦的最下位,却不奉承谄媚,妄求进取。上卦的「九四」,也是刚爻,与「初九」不相应,有不屑利用私人关系,而是以正大光明的态度,使人喜悦的形象。「象传」说:因为是光明正大的与人和悦,对自己的行动,不会有疑惑。

这一爻,说明与人和悦,应当光明正大,而非奉承谄媚。

九二:孚兑,吉,悔亡。

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

「九二」刚爻得中,心中诚信,以诚信与人和悦,当然吉祥。不过,「九二」刚爻柔位不正,预料会有後悔;但由於志在诚信,後悔就消失了。

这一爻,说明应以诚信与人和悦。

六三:来兑,凶。

象曰:来兑之凶,位不当也。

「六三」是内卦的主爻,阴柔,不中不正,在外卦又无相处;因而,祇好向下讨好「初九」「九二」,这样以不正当的手段,使人喜悦,所以凶险。

这一爻,说明和悦,不可不正当。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

「介疾」,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在『易经』中,当疾与喜对比时,常是疾病与治愈的喜悦的意思。「介」是纤介,「介疾」是小病。

「九四」与下方的阴爻「六三」接近,本来阴阳相悦,但「六三」不中不正,是否应当与「六三」相悦,心中未免嘀咕,不能安宁。然而,「九四」刚毅,终於决然拒绝「六三」的诱惑,不再犹豫,就像治愈小病,心中喜悦。所以「象传」说:能够断然去恶,这是喜庆的现象。

这一爻,说明和悦并非乡愿,应断然去恶。

九五:孚于剥,有厉。

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

「剥」指「上六」的阴爻,将「九五」的阳爻剥落。「九五」阳刚中正,在君位,有被取悦他的小人包围的危险。而且,与「上六」最亲近;「上六」又是阴柔的小人,上卦的主爻,兑卦的极点,正以一切邪恶狐媚的手段,取悦君王,想将「九五」的阳刚气概剥落。如果信任这样的小人,当然危险。

「象传」说:这是正当「五」的君位的缘故。在君王的地位,本来就容易被小人包围,加以「九五」阳刚中正,过分自信,就更加危险了。

这一爻,告诫刚正也难免被小人包围。

上六:引兑。

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

「上六」是上卦的主爻,阴柔,在兑卦的极点,正在不择手段,取悦於人,引诱下方的两个阳爻。但这种取悦於人的手段,毕竟不是光明正大,对方是否会被引诱,就要看对方的定力,结果如何,难以判断;所以不能断定是吉是凶。

这一爻,进一步的告诫,小人不择手段取悦於人的危险,必须戒惧。

兑卦,阐释和悦的原则。使人喜悦,自己也喜悦,可促使人际关系和谐,使人民喜悦,就能诚心诚意服从领导,不辞辛劳,不畏牺牲。这是顺天应人的道理。但动机必须纯正,应以正当有利,使人喜悦,而非不分是非。与人和悦,首先应当明辨是非,光明正大,而非阿谀谄媚;应当内刚外柔,坚持原则,和而不同。必须以诚信为本,动机纯正,手段正当。而且不可乡愿,应当断然排除邪恶。更应当警惕,刚正也会被邪恶包围,小人不择手段,取悦於人的可怕,必须意志坚定,不可坠入小人的陷阱。

(兑为泽卦)

上下皆兑,中存巽离,日明於雨泽既行之後,晦而又明,又得风扇扬其光,无物不丽,万物咸悦,君子得之,则为兑悦之象。

兑者悦也,乃兑宫之首卦,名曰八纯卦,卦内财官父兄子俱全,为本宫以下七卦之伏神。

易经中六十四卦分别代表什么

64卦代表这宇宙只有64种情景,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周易八卦第26卦什么意思?

《易经》第二十六卦 大畜 山天大畜 艮上乾下。

山天大畜,艮宫第三卦。大畜,为聚集。山天大畜有阵势得开之象,占此卦者吉。

易经六十四卦怎么读音?

1.乾卦:读

qián

2.坤卦:读

kūn

3.屯卦:读

zhūn

4.蒙卦:读

méng

5.需卦:读

6.讼卦:读

sòng

7.师卦:读

shī

8.比卦:读

9.小畜卦:读

xiao

10.履卦:读

11.泰卦:读

tài

12.否卦:读

13.同人卦:读

tóng

rén

14.大有卦:读

yōu

15.谦卦:读

qiān

16.豫卦:读

17.随卦:读

suí

18.蛊卦:读

19.临卦:读

lín

20.观卦:读

guān

21.噬嗑卦:读

shì

22.贲卦:读

23.剥卦:读

24.复卦:读

25.无妄卦:读

wàng

26.大畜卦:读

27.颐卦:读

28.大过卦:读

guò

29.坎卦:读

kǎn

30.离卦:读

31.咸卦:读

xián

32.恒卦:读

héng

33.遁卦:读

dùn

34.大壮卦:读

zhuàng

35.晋卦:读

jìn

36.明夷卦:读

míng

37.家人卦:读

jiā

38.睽卦:读

kuí

39.蹇卦:读

jiǎn

40.解卦:读

xiè

41.损卦:读

sǔn

42.益卦:读

43.夬卦:读

guài

44.姤卦:读

gòu

45.萃卦:读

cuì

46.升卦:读

shēng

47.困卦:读

kùn

48.井卦:读

jǐng

49.革卦:读

50.鼎卦:读

dǐng

51.震卦:读

zhèn

52.艮卦:读

gèn

53.渐卦:读

jiàn

54.归妹卦:读

guī

mèi

55.丰卦:读

fēng

56.旅卦:读

57.巽卦:读

xùn

58.兑卦:读

duì

59.涣卦:读

huàn

60.节卦:读

jié

61.中孚卦:读

zhōng

62.小过卦:读

xiǎo

guò

63.既济卦:读

64.未济卦:读

wèi

《易经》是汉族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文王"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也就是说,当时文王(西伯昌)被崇侯虎陷害而被殷帝纣囚禁在羑里整七年,在狱中,西伯昌潜心研究易学八卦,通过八卦相叠从而推演出现在《易经》中所记载的乾为天、坤为地、水雷屯、山水蒙等六十四卦。

震卦代表什么含义?

震卦,五行属木,居东方,色碧青。两阴爻在上,一阳爻在下,表示一种向外趋势。《易经》上说:震为雷、为龙、为黑黄、为青绿、为青竹、为芦笔、为专心、为躁动。震卦在人物上代表为长男;在职业上代表与管理有关的职位,如指挥、行政人员;在人体上,震为腿脚,为肝;在天象上,震为雷,地震,火山;在性格上,表现为激进、好动;在季节上,震为惊蛰到清明的一个月,植物萌芽之际。

我求得到易经中的震卦,肯请大师给与详解指点迷津!谢谢。

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

主持鼎器的人,没有比长子更恰当的了,所以接着是震卦

处乱不惊 从容镇定

51、震卦

‍‍‍震为雷

《震》(下震上震) 第五十一

亨通无碍闻雷来,先惊后乐惹尘埃;

高陵避难七日得,恐惧不安失钱财。

谨慎行事无灾难,巨声坠泥云半开;

左邻右舍相帮衬,震往来历婚配衰。

‍【原文】 震:亨,震来虩虩xìxì,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chàng。

【译文】震,动也。震卦象征雷威震动,万物皆感惊惧之意。施于人事,则如人君教令威严,震慑天下,万民顺服,故万事可致亨通。雷威震动,天下震慑,万物谨慎,莫敢妄为,然后可获致安福而欢笑连连。喻之人事,则说明诸侯之教令,如雷威震动,惊闻百里,则全国整肃,社会安宁,居位者不丧失宗庙之祭祀,而长保社会之平安。

“亨。震来号号,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意思是说:“《震卦》象征震动的雷声。当惊雷震动的时候,天下万物都感到恐惧,然而君子却能安之若素,谈笑如故;即使雷声震惊百里之遥,主管祭祀的人也能做到从容不迫,手中的匙和酒都没有失落。大丈夫处变不惊,临危不惧,所以能成就大事。”

在面临危险和困境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冷静,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可能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在很多方面都会给我们带来负面的影响。首先,在身体健康方面,情绪的巨变很容易引起心脏病和抑郁症。另外,也会给自己的工作和人生目标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无论突如其来的变故多么危险和困难,都应该学会以稳如泰山、处变不惊、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和心态进行冷处理,这是我们走向成熟的标志和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

传说古罗马有个皇帝,常常派人观察那些死刑犯。如果发现在惶恐不安的犯人中有能吃能喝、倒头大睡的人,便偷偷将他们释放,把他们训练成无所畏惧的勇士。

唐宪宗时期,裴度任中书令的职位。

有一天,裴度在中书门下办公时,手下人慌慌张张地跑过来向他报告说他的大印不见了。当官的丢了大印,此事非同小可。然而裴度听了报告之后稳如泰山,一点也不慌张,只是点头表示知道了,并告诫左右不要紧张。

周围的人早己大惊失色,看裴度竟然毫不惊慌,都感到疑惑不解,猜不透裴度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更让人吃惊的是,裴度好像完全忘了这件事,当晚在府中大宴宾客,与众人饮酒作乐,十分逍遥。

酒到半酣之时,有人发现大印又被放回原处了。手下又迫不及待地向裴度报告,裴度依然神态自若,好像根本没有发生过什么一般。那顿酒宴喝到尽兴方才罢宴。

左右始终不明白裴度为什么能如此胸有成竹,这件事过去很久之后,裴度才向大家提到这件事。

他对左右说:“丢印的原因想必是管印的官吏拿去私自印制文书,恰巧被你们发现了。这时如果嚷嚷开来,下令追查,偷印的人担心出事,惊慌之中必定会想到将证据毁灭。如果他真的把印偷偷烧毁或者扔到水里,我们又上哪里去找呢?相反,我们处之以缓,不露声色,这样也不会打草惊蛇,偷印之人用过大印之后就会悄悄放回原处。”左右都非常佩服他的见识和度量。

当面临突发事件时,惊慌失措,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添乱。试想,如果变故发生在战场之上,本来此时你己经处于危难之中,你再惊慌失措,这样只能导致军心大乱,使对手乘危而攻,那岂不是雪上加霜吗?因此,在紧急时刻,我们应该处变不惊,临危不乱,镇定下来,冷静地分析眼前的形势,制定临时的对策,这才是明智之举。

三国时,张辽将军接受曹操的命令屯兵长社。一天,军营中有人放火作乱,全军上下风言四起,惶恐不安。张辽对左右的人说:“不要乱动,这不是全军造反,必然是有人在里面制造混乱,想以此扰乱军心罢了。”接着,张辽向全军的将领发布公告说:“不想造反的人就安静下来。”他率领亲兵几十个人,在军营正中端立不动。不一会儿,就将谋反的首犯抓获了。

汉景帝时,太尉周亚夫统帅军队讨伐七国。军中也曾在夜里发生惊乱的情况,周亚夫稳睡床上根本不起来。不一会儿,军中自然平定下来。

汉光武帝时,大司马吴汉曾遇到敌寇在夜里进攻营帐,军中惊扰不安,吴汉也是照样大睡不起,稳如泰山。兵将听闻吴汉没有动静,都回到各自营帐,按部就班。当夜,吴汉挑选精兵袭击敌军,大获全胜。

当我们面对突发事件时,学着如何保持镇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要对事情认真思考,在作出行动前,冷静地考虑一下周围的形势,事情将会变得更加地容易控制。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保持冷静,保持理智。然后自我反思,使自己对事情的看法更加清楚,帮助自己更好地解决问题。

‍‍‍震为雷同卦相叠(震下震上)。震卦为雷,两震相叠,有巨雷连击,震惊百里之象,所以卦名曰震。用以喻天威莫测,灾祸难料,警戒人们敬天修德,省身远恶。

一口金钟在淤泥,人人拿着当玩石,忽然一日钟悬起,响亮一声天下知。

震卦,阐释震惊的应对法则。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难免不发生意外的重大事故,以致震惊。惟有记取教训,凡事戒慎恐惧,才能有法则可循,发挥刚毅的力量,镇定从容应对,不致惊慌失措;即或遭受灾难,也可发生迟滞作用,使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并能迅速复原。平时戒慎恐惧,经常反省检讨,即可防患于未然;经常保持高度警觉,在灾难未到来之前,就可使其消灭于无形。

勇敢,在古代有 “匹夫之勇”和“君子之勇”之别。路见不平,拔刀而起,一言不合,拳脚相加,这是匹夫之勇。因为只要有几分血气,有几分力气,不要有任何志向和修养,随便什么人都做得到,而且也不会有什么辉煌的战果,因此是匹夫之勇。这个观点,西方的苏格拉底也说过。那么,什么是君子之勇呢?《心术》苏洵的这句名言做出了做好的解释: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就是君子之勇。泰山崩,比喻意外的变故;麋鹿兴,喻指美好事物的引诱。此句意思:即使泰山在面前崩塌也脸不变色,即使麋鹿在旁边起舞也不去看它一眼。这是说面对惊吓和引诱都毫不动心。显然,君子之勇表现的是沉着,是定力。苏东坡说,这是因为“其所挟也大,其所致也远”的原因。也就是说,为了远大的理想,可以暂受一时之辱,或不计眼前的得失。所以,“敌进我退”不是懦弱,“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也不是怯懦。当然,一味蛮干,为当下的面子不顾远大的理想,也不是勇敢。楚汉争霸之际,刘邦被项羽一箭射中前胸,腰不能直,便顺势弯下腰去摸脚趾头,还大骂说:臭小子,射中我的脚,然后掉头就跑。这就有些机智,也可以说有些狡猾,但不能说就是窝囊和胆小。

匹夫之勇是一人之勇,将帅之勇是万人之勇。战场上是不能没有勇敢的,所谓“两军相敌勇者胜”。但是,这里说的勇,是全军之勇,而不是个人之勇。当然,在某些时候,将领的身先士卒,确能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在冷兵器时代就更是如此。然而,项羽的冲锋陷阵,却并不完全是为了鼓舞士气,有时也是为了自己逞能过瘾。结果,由于他过于个人英雄主义,反倒让其他将领和士兵觉得自己可有可无,哪里还会有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司马迁批评他“奋其私智”(只靠个人),“欲以力征”(只靠暴力),两条都说到了点子上。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