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7403

2023年剃发吉日,文殊菩萨理发吉日查询

兴仁信息网2024-01-31 07:32:030

农历2023年三月廿三给小孩剃头吉利吗?

理发也是要挑选吉日的,这对于运势也有提升的作用,那么在2023年三月二十三理发好不好呢?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春天的脚步已经步入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关注 份专题,了解更多关于三月的内容吧!

农历2023虎年三月二十三的老黄历宜理发吗?

公历:2023年4月23日 星期六 金牛座(阳历)

农历:二零二二年 三月 廿三 大月 (阴历)

【今日老黄历所宜】

今日百事忌,大事勿用

【今日老黄历所忌】

今日百事忌,大事勿用今日河图洛书九星吉凶

门中太乙明,星官号贪狼,横财皆喜旺,婚姻大吉昌。先天兑西方 后天坎北上

出入无阻挡,参谒见贤良,此行三五里,黑衣别阴阳。应贪狼之宿 其号为文昌

今日老黄历12神吉凶所主

满宜造仓并作柜,诸事为之大吉昌。婚姻结义完全好,一园春色百花香。古之满日土瘟是,架造可为葬不良。不宜栽种并服药,开凿池溏鱼满江。

今日二十八星宿之吉凶

胃星造作事如何,富贵荣华喜事多;埋葬贵临官禄位,夫妇齐眉永保康。婚姻遇此家富贵,三灾九祸不逢他;从此门庭多吉庆,儿孩代代拜金皆。

理发吉日2023年3月

理发吉日在2023年3月,是因为2023年3月4日是农历二月二。民谚说:“二月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因此,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大人、小孩都去剪个头,讨个吉利,希望给今年带来一年的好运。

二月二龙抬头理发的寓意:接下来一年中发财行好运,生活幸福,顺心如意。在二月二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平安,长大后出人头地;为大人理发,叫“剃龙头”,去旧迎新,去掉不好的运气,带来好的运气。

另外,我国春节有民俗不能理发,有“正月理发死舅舅”的说法,所以一般都是腊月理完发后,正月期间都不能理发,直到“二月二”才可以理发。

所以,二月二龙抬头去理发,不仅是一种风俗的延习,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下内容供参考:百度百科-二月二龙抬头

最近十天的黄道吉日

以2023年农历三月廿四(阳历是2023年4月24日)往后十天内黄道吉日有:

1、农历:二零二二年三月廿六日,星期二,2023年4月26日是执日,是黄道吉日。

【今日黄历所宜】

提车、签合同、交易、动土、祭祀、起工架马、建基、理发、入山伐木、学技艺。

2、农历:二零二二年三月廿九日,星期五,2023年4月29日是成日,是黄道吉日。

【今日黄历所宜】

出行、提车、签合同、入宅、交易、提亲、求婚、订婚、动土开基、裁衣、祭祀、盖屋、打官司、起工架马、装修、买田地、开仓库、出货财、上梁、安门、筑堤防、建基、出财放债、理发、酝酿、纳畜、行船。

3、农历四月初二,公历2023年5月2日,星期一,冲鸡(己酉)煞西。

【今日黄历所宜】

搬家、开市、开业、动工、结婚、入宅、领证、开工、动土、出行、提车、订婚、安葬、上梁、开张、旅游、破土、开始签约、嫁娶、纳采、移徙。

4、农历四月初三,公历2023年5月3日,星期二,冲狗(庚戌)煞南。

【今日黄历所宜】

动土、移徙、上梁、搬家、开市、纳采、开市、开业、动工、出行、入宅、旅游、嫁娶、安葬、订婚、破土、结婚、领证、开工、开张。

5、农历四月初五,公历2023年5月5日,星期四,冲鼠(壬子)煞北。

【今日黄历所宜】

嫁娶、出行、搬家、合婚、订婚、移徙、开市、架马、安葬、造畜稠、拆卸、入殓、移柩、成服出火、除服、伐木、造船、造庙、造桥。

2023年四月份理发店开业吉日理?

如果你真的那么相信你可以翻一下日历,但我认为,只要你努力,哪天开门都是吉日。

文殊菩萨剃头吉日是什么

【五戒】

梵语pan~ca s/i^la^ni。指五种制戒。(一)为在家男女所受持之五种制戒。即:(一)杀生,(二)偷盗(不与取),(三)邪淫(非梵行),(四)妄语(虚诳语),(五)饮酒。又作优婆塞五戒、优婆塞戒。在小乘经量部中,受三归依即成优婆塞,准许五戒分别受持;说一切有部则须先受三归依,后具受五戒,始名优婆塞,故不许五戒分别受持。五戒之中,前四戒属性戒,于有情之境发得;后一戒属遮戒,于非情之境发得。又前三戒防身,第四戒防口,第五戒通防身、口,护前四戒。我国古来以五戒配列于仁、义、礼、智、信五常,复以不杀配东方,不盗配北方,不邪淫配西方,不饮酒配南方,不妄语配中央。〔杂阿含经卷三十三、增一阿含经卷二十、毗尼母经卷一、大智度论卷十三、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俱舍论卷十四、仁王护国般若经疏卷二、摩诃止观卷六之上〕

(二)亦为在家男女所受持之五种制戒。即:(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五)饮酒。然此五戒之中,第四戒总摄口业之恶,盖由十恶之说转来者。灌顶经卷一、优婆塞五戒威仪经、四天王经等皆举此说。

(三)为在家菩萨所受持之五种制戒。即禁绝:(一)夺生命,(二)不与取,(三)虚妄语,(四)欲邪行,(五)邪见等。大日经卷六受方便学处品、大日经疏卷十八等说之。即于通途之五戒中,除去饮酒戒,另加邪见戒。〔杂阿含经卷三十一、增一阿含经卷七、优婆塞戒经卷六、优婆塞五戒相经、瑜伽师地论卷五十四〕

【五戒】

[出增壹阿含经]

一不杀戒谓人若于彼众生。妄加杀害而夺其命。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寿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杀戒。二不偷盗戒谓人若于有主物。不与而窃取之。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受贫乏报。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盗戒。三不邪淫戒谓人若淫泆无度。好犯他人妻妾。死堕恶道。或生中。妻妾亦不贞良。若不作是事。名不邪淫戒。四不妄语戒谓人若妄造虚言。隐覆实事。诳惑众听。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口气臭恶。为人所憎。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语戒。五不饮酒戒谓人若饮酒。则纵逸狂悖。昏乱愚痴。无有智慧。若不饮者。是名不饮酒戒。

【五戒】

(术语)一不杀生戒,不杀生物也。二不偷盗戒,不取不与也。三不邪淫戒,不犯有看守者也。四不妄语戒,不为无实之言也。五不饮酒戒,不饮酒也。此五者在家之人所持,男子谓之优婆塞,女子谓之优婆夷。大毗婆娑论名为五学处。大庄严经名曰五大施。俱舍论名曰近事律仪。俱舍论十四曰:‘受离五所应远离,安立第一近事律仪。何等名为五所应离?一者杀生,二不与取,三欲邪行,四虚诳说,五饮诸酒。’[囗@又]指持五戒之优婆塞而云五戒,如赵五戒,智举五戒等。仁王经上曰:‘有千万亿五戒贤者。’

五戒(梵pan~ca s/i^la^ni,巴pan~ca s/i^la^ni)】

谓在家男女应受持的五种制戒。即不杀生戒、不偷盗戒、不邪淫戒、不妄语戒、不饮酒戒。《大毗婆沙论》名为五学处,《大庄严经》名为五大施,《俱舍论》名为近事律仪。

佛制初以皈依佛法僧之在家众为优婆塞(或优婆夷),及至制戒,更教应受持不杀等五戒,即受持三归五戒之在家众,方称优婆塞。故《毗尼母经》卷一云(大正24·802b)∶‘优婆塞者,不止在三归,更加五戒,始得名为优婆塞也。’

关于五戒的分受与具受,各经持有不同的看法,如《增一阿含经》、《优婆塞戒经》及《大般涅盘经》等提出了分受之说。《萨婆多毗尼毗婆沙》、《杂阿毗昙心论》则认为所谓少分行、多分行、满分行优婆塞之说,乃欲明持戒功德之多少,并非有如是受戒之法,故不允许分受。

此五戒中,前四者属性戒,后一者为遮戒。又前三者在防身,次一在防口,后一种通防身防口,在防护前四者。故《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云(大正23·506c)∶

‘优婆塞五戒,几是实罪?几是遮罪?答曰∶四是实罪,饮酒一戒是遮罪。饮酒所以得与四罪同类结为五戒者,以饮酒是放逸之本,也能犯四戒。(中略)于众生上得四戒,于非众生上得不饮酒戒。’

◎附∶续明《戒学述要》下篇律仪别述(摘录)

近事男女有五学处∶

(一)离杀生∶亦云不杀生。上至诸佛圣人师僧父母,下至蜎飞蠕动,微细昆虫,凡有命者,不得故杀。此不杀生戒五缘成犯∶(1)是人,简非畜生等,(2)人想,(3)杀心,(4)兴方便,(5)前人命断。故虽云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然其中有重有轻,不可一例。若杀父母师僧圣人,是为逆罪,此罪深重。若杀余人,名犯根本性罪,不容忏悔。若杀诸非人,名犯中罪;若杀畜生,名犯下罪。此中下之罪,皆可忏悔。故杀生虽同,然应详细分别。又世人多以不杀生与不食肉等量齐观,虽云心出等慈,然有不明杀生成罪之惑。以致讹风久传,致令多人不敢进受五戒,为碍殊重。今案∶若创受五戒,即发大菩提心,禁断肉食,此为最善。若或未能,则律许食五种净肉,不违近事律仪,智者应详。勿因事胶着,翻成进道之障碍为得。

(二)离不与取∶亦云不偷盗。凡他人之金银财物,乃至一针一草,不得不与而取。若常住物,若信施物,若僧众物,若官物,民物,一切物,或夺取,或窃取,或诈取,乃至偷税冒渡等,皆为不与而取。此不与取戒,以盗僧物得过最重。此戒具六缘成犯∶(1)他物,(2)他物想,(3)盗心,(4)兴方便取,(5)值五钱,(6)离本处。六缘具足,失无作戒体,不通忏悔。盗四钱以下,及盗鸟兽等物为轻,可以忏悔。

(三)离欲邪行∶亦云不邪淫。居家学佛,未能全断淫欲,只许于正常夫妇配偶间行之,此外一切女人不得故淫,名离欲邪行。若出家学道,应全断淫欲,则名离非梵行。佛于近事律仪唯依离犯他妻建立学处,不依离犯自妻者,以‘欲邪行性罪所摄,世所讥嫌,余非梵行,虽性罪摄,非世讥嫌,故此不制’。又,‘于他妻等远离则易,非于自妻,谓处居家,妻子围绕,昼夜习近,恩爱缠心,不能受持远离习近内真不净,外假庄严,如画粪车,自妻骸骨。离欲邪行易防护者,谓求他妻难遂心故’。复次,‘若诸圣者经生不犯,立近事戒,于自妻不尔。所以者何?犯自妻有三∶谓从贪嗔痴生,经生圣者虽不犯从痴所生,痴见品摄故,圣者已断,而犯贪嗔所生,是故不立’(文见《婆沙》卷一二三)。《俱舍》颂亦云∶‘邪行最可呵,易离,得不作。’此中或有疑云,若童子时受近事戒,至少年位方娶妻室,彼于此妻先亦得戒,今虽与之结为夫妻,行非梵行,然不犯戒,以昔于受近事戒时,‘得由别分,非总相续,先所受得离欲邪行,非谓离非梵行,今如何犯?习近自妻,非邪行故。谓一相续别分有多,所遮所行,别故无犯’。《俱舍》颂云∶‘得律仪如誓,非总于相续。’若在家男女,能进而受持远离非梵行等五种学处,是为受持增上五戒,得名为最胜优婆塞、优婆夷,然非离先所受五戒律仪更别有体。此邪淫戒三缘成犯∶(1)淫心,(2)是道,大小便道口道随一,(3)事遂,入如胡麻,即失戒体。

(四)离虚诳语∶亦云不妄语。凡不如心想而说,皆是妄语。妄语有大小∶如见闻觉知言不见闻觉知;不见闻觉知言见闻觉知等,是名小妄语;可通忏悔。若未证圣果,而言我得须陀洹果等;乃至实未得定、见好相等,而言得定见香见花见菩萨声闻天人神鬼等,皆大妄语摄,犯则罪重,名不可悔。详明语业,总有四支∶(1)妄言(亦云虚诳语),(2)两舌(亦云离间语),(3)恶口(亦云粗恶语),(4)绮语(亦云无义语)。

近事戒中唯以妄言立为学处,不依余三。此有多说∶(1)‘虚诳语性罪所摄,讥嫌最重。离间语(旧云两舌)等虽性罪摄,讥嫌少轻,故不立为近事学处’。(2)‘离虚诳语易可防护,非离余三。谓处居家御僮仆等,难可远离离间等三,及身业中捶挞等事’。 (3)‘作虚诳语业道最重,余三少轻,故不立为近事学处’。(4)‘唯虚诳语能破坏僧,故立学处,余三不尔’。(5)‘若诸圣者经生不犯,立近事戒。圣者经生必定远离虚诳语业,非余语业。所以者何?余语有三,谓从贪嗔痴生。经生圣者虽不犯从痴所生,痴见品摄故,圣者已断,而犯贪嗔所生,是故不立’(文见《婆沙》卷一二三)。《俱舍》则谓∶‘以开虚诳语,便越诸学处。’谓为防护行者犯罪以后,以虚诳语否认自己所犯学处,故虚诳语立为近事学处。《成实论》云∶‘是事(指离两舌等三种语业)细微,难可守护。又,两舌等是妄语分,若说妄语,则已总说。’故知两舌等虽不立为近事学处,然已摄于妄语之中,犯非无咎。此虚诳语五缘成犯∶(1)所对是人,(2)是人想,(3)有欺诳心,(4)说自证圣果及见佛见鬼等,(5)前人领解。即名失戒。

(五)不饮酒∶酒能致醉,令人神志昏迷,故一切酒不得故饮。若有重病非酒莫疗者,白众或白师后方许饮服。自既不饮,亦不得教人饮。制酒、酤酒,尤非所应。此近事五戒,前四是性罪,不饮酒属遮罪。

〔参考资料〕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大智度论》卷十三;《大毗婆沙论》卷一二四;《成实论》卷八;《仁王护国般若经疏》卷二;道端良秀《唐代佛教史の研究》第三章;中村元《原始佛教の生活伦理》。

【十善十恶】

十善即十善业,梵语das/akus/ala-karma^ni。乃身口意三业中所行之十种善行为。又作十善业道、十善道、十善根本业道、十白业道。反之,身口意所行之十种恶行为,称为十恶,又作十不善业道(梵das/a^kus/ala -karma-patha^ni )、十恶业道、十不善根本业道、十黑业道。即:(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妄语。 (五)两舌,即说离间语、破语。(六)恶口,即恶语、恶骂。(七)绮语,即杂秽语、非应语、散语、无义语。乃从染心所发者。(八)贪欲,即贪爱、贪取、悭贪。(九)嗔恚。(十)邪见,即愚痴。离以上十恶,则为十善。依此顺序,属身业者三,属口业者四,属意业者三,称为‘身三、口四、意三’。除意三外之七支,称为七支业(口四亦称语四)。造业之经过可分为加行、根本与后起三个阶段,此十业道属根本者,故立为根本业道。

十善十恶之说,见于大、小乘诸多经典,阿含经谓行十善将生人天世界,行十恶则堕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说一切有部等部派对十善十恶之果报分为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加以解释,因行十恶而堕三恶道者,为异熟果;因杀生业而致多病短命者,为等流果;因杀生业而遇霜雹、尘秽等害者,为增上果。

此外,十恶系由贪、嗔、痴三不善根中任一者之加行(预备之行为)而起,当其显现成为业道,即依三不善根中之特定者或任一而引起。十恶之中,以杀生及邪见为最重。据新华严经卷三十五称,行十善十恶者,依善之弱强程度而得人、天、三乘、佛果;依恶之程度而堕三恶道,即恶性强则堕地狱,次则为畜生,再弱则为饿鬼;或生于人间,亦遭短命、多病及其他之不幸。十善具有止恶行善之意义,故亦称十善戒,或十善法戒、十善性戒、十根本戒。又十善为顺理之正法,故有十善正法之名。据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载,修下品之十善,可为人中之王;中品十善为粟散王,即小国之王;上品十善为铁轮王,即转轮圣王之一。据此意义而言,其王位称为十善位,帝王称为十善君;于过去修十善戒,得此功德,故称之为十善戒力。于天台宗,圆教十信位之菩萨名为十善菩萨。又据无量寿经卷下所载:(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两舌、恶口、妄语、绮语。(五)饮酒等称为五恶;反之,则称五善。此五者同于五戒之德目,故守五戒称五善,违反五戒则谓五恶。〔长阿含经卷十五、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三、卷四十四、正法念处经卷一、卷二〕(参阅‘业’5494、‘业道’5502)

【十善】

[出法界次第]

善即顺理之义。谓行此十法皆顺理故。然有二种。一者止。二者行。止则止息己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也。一不杀生不杀生者。谓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既不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二不偷盗不偷盗者。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善。既不盗已。当行布施之善也。三不邪淫不邪淫者。谓不行邪淫欲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四不妄语不妄语者。谓不起虚言诳惑他人。即是止妄语之善。既不妄语。当行实语之善也。五不两舌不两舌者。谓不向两边说是谈非。令他鬭诤。即是止两舌之善。既不两舌。当行和合利益之善也。六不恶口不恶口者。谓不发粗犷恶言。骂辱他人。即是止恶口之善。既不恶口。当行柔和软语之善也。七不绮语不绮语者。谓不庄饰华丽之言。令人乐闻。即是止绮语之善。既不绮语。当行质直正言之善也。八不贪欲不贪欲者。谓不贪着情欲尘境。即是止贪之善。既不贪欲。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九不嗔恚不嗔恚者。谓不生忿怒之心。嗔恨于人。即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当行慈忍之善也。十不邪见不邪见者。谓不偏邪异见。执非为是。即是止邪见之善。既不邪见。当行正信正见之善也。

【十善】

(术语)不犯十恶,则谓之十善。见善恶条。天台云:十善有二种:一止二行。止则但止前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乐一切。此二通称善者,善以顺利为义。息倒归真曰顺理,止则息于重倒之恶。行则渐归胜道之善。故止作二种,皆名曰善。或以加道名,以能通至乐果也。

【十善十恶】

(名数)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新云不与取。三邪淫,非自之妻妾而行欲者。四妄语,新云虚诳语。五两舌,新云离间语。六恶口,新云粗恶语。七绮语,新云杂秽语。语含淫意者。八贪欲。九嗔恚。十邪见,拨正因果,求僻信福者。此十者,并乖理而起,故名恶。又此十恶为苦报之业因,故名曰十恶业。又云十不善业。又此十业能通苦报,故又名十不善道。又曰十恶业道。十善者,不杀生乃至不邪见也。此十者能顺理,故名善,名十善业,又名十善道,十善业道。准上可知。见法界次第上之下。俱舍论十六。此中受持十善曰十善戒,是为大乘之在家戒,以感欲界之乐果者。

【善恶】

指善与恶。若再加上无记,则合称为‘三性’。一般而言,善指顺理,恶指违理。然于经论中有多种不同说法,依成唯识论卷五之意,能顺益此世、他世之有漏与无漏行法为善;反之,于此世、他世有违损之有漏行法为恶。其善恶之分际,在顺益与违损之差别。且善恶二者皆须贯串此世与他世,否则即为无记。如人、天之乐果,于此世虽为顺益,于他世则不为顺益,故非为善,而为无记性。又如恶趣之苦果,于此世虽为违损,于他世则不为违损,故亦非恶,而为无记性。

净影寺慧远于大乘义章卷十二中,就人、天、二乘、菩萨、佛等五乘,以阐释善恶之名。即:(一)顺益为善,违损为恶。即以五乘所修之善法为善;能招感三途果报之因,及人、天中苦果之别报业等,称为恶。(二)顺理为善,违理为恶。理,指无相空性。佛、菩萨及二乘所修之善法为善;人、天所修之善法是为有相行,故为恶。(三)体顺为善,体违为恶。体,为己之自体,即指法界之真性。依此义,五乘所缘修之一切善行皆为恶。

天台宗所立之善恶有六种,即:(一)人、天之善。指五戒、十善等之事善。但因于人、天之果报尽时,仍将堕于三途(地狱、饿鬼、畜生)等恶道之中,故亦为恶。(二)二乘之善。二乘人能远离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之苦,故为善;但二乘人虽能自度,而不能度他,故亦为恶。(三)小乘菩萨之善。小乘菩萨慈悲兼济,故为善;但因于自身之中,未断任何烦恼,故亦为恶。(四)通教三乘之善。三乘同断见忍之烦恼,故为善;但因未见别教中道之理,未断一分之无明,故亦为恶。(五)别教菩萨之善。别教菩萨能见中道之理,故为善;但因所见之中道为隔历之中道(隔离而不融通之中道),而非圆教之圆融中道,故其所行带有方便,不合于理,是亦为恶。(六)圆教菩萨之善。圆教菩萨所见之圆妙之理,本为至极之善,但由‘顺、背’及‘达、着’等二义而言,则亦为恶。‘顺、背’,谓顺实相之圆理为善,背之则为恶;‘达、着’,谓达此圆理为善,而于圆理生起执着,则为恶。其中之第二义,系以达、着二者判别善恶,为天台宗独特之说。〔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大乘义章卷七、法界次第初门卷上、摩诃止观卷二之三〕(参阅‘善’4873、‘恶’4944)

愿对您有所帮助!愿您早日得般若智慧!阿弥陀佛!

文殊菩萨剃头吉日是什么

民俗吉凶日篇

小儿剃头吉日

初三欢,初四富贵,初五饮食,初七大吉,初八长命,初九吉,初十职禄,十一聪明,十三大吉,十四得财,十五大吉,十六盈利,十九吉庆,二十二吉,二十三大吉,二十五财福,二十六祥瑞,二十九吉祥。

忌丁火日。初五日剃胎头,主儿黑:三十日剃胎头,主儿夭。文殊菩萨所授之剃头吉日 初1 受福 16 利益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