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600

周易卦象重要吗(周易怎么看卦象)

兴仁信息网2023-04-22 14:27:570

请问为什么《周易》全讲些卦象,没有多少理论性的东西?

周易.阴阳.二进制

周易.古称易(传),或易经。相传为周文王(姬昌)被商纣王囚禁于羑里时所作。最初是用于推算命运。因商纣王暴戾无道,当时任西伯候,后来追封为文王的囚犯,为自己算命,躲过了劫难。其原理是阴阳理论。太极分两仪(阴阳), 两仪生四象(东南西北),四相成八卦,共有六十四卦。就是今人见到的周易。其数学基础原理是一分为二,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二进制。这到了西方世界成为现代高等数学的基础。也是当代电脑网络运作背后的原理。当代科学大发展,同时周易热又兴起。再好的翻译机器也比不过人的脑袋。

易经六十四卦,卦的顺序很重要吗?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只是卦序的区别吗...

应该很重要,前面八卦是主卦,后面的卦是由前面八卦推演成64卦,可以说是前面的是基础,后面是拓展,那些爻的顺序也是一样的道理。

连山易 归藏易 周易的区别是前面两部已经失传了,恩,应该说是前面两部是比较偏远的民族所创,较早出现,卦的开头与结尾不同,所用的卦象当然会有区别,所认识的现象或者说本质就有区别,所以按照后面的书籍评价不如周易的高度。

应该相信易经八卦吗?但它的确有准的地方啊

楼主你好!

总的来讲易经八卦是一种客观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是老祖宗经过数千年的演变总结出来的。

《易经》以阴阳变化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它通过占筮来启示天道、人道、地道的变化规律,为的是把握人生立身处世之本,以趋吉避凶。所以,《易经》的哲理为后世崇仰深究,后人再以义理阐释,使《易经》成为占筮、义理兼而有之的典籍。

《易经》说的是阴与阳的思想,产物。它源自男女不同的性别,是人类原始思想的产物。它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宇宙万物中一切变化的现象。

阳是以一来代表,而以––来代表阴,这两个奇与偶的简单符号,象征并说明了宇宙万物的一切变化。阳刚阴柔,阳动阴静;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因时因地的以阴与阳,也就是刚柔动静的性质来变化。如把天、男、仁、上、前、明、往、昼、尊、贵、福等都属于阳、刚、动;而把地、女、义、下、后、暗、来、夜、卑、贱、祸等都属于阴、柔、静。阳刚阴柔相反相成但并非不变,而是动极则静,静极则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阳刚中孕育着阴柔,阴柔也包含了阳刚,相辅相成表里两面。如:男对女为刚,女对男是柔;前对后是阳刚,前对更前则成为阴柔。

“系辞上传”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间一切事物的变化无不因时因地或成阳刚,或成为阴柔,而这一阳刚阴柔的变化法则,正是宇宙的法则,人生之律;也就是天理和人道。

“说卦传”中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易经》在这里所要阐明的天道、地道、人道的变化作用法则是一到的;这就是,宇宙万物遵循阳刚阴柔无穷变化作用的法则。所以称作“天人合一”。这样看来,“易”含有变易、简易、不易的意思,宇宙万物因时因地的阴阳、柔刚、静动,变易而不易,复杂而简单,矛盾又统一,对立又和谐;这阴阳论就在阐明这一现象;所以说,它是《易经》的中心思想。

《易经》思想中的这一阴一阳,相对相反,并不对立相克;而是相互错综变化不已,并在变化中生成发展,和谐与统一。

我国古代传统思想中的,不主张斗争,和为贵,正渊源于此。

“系辞上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生”在这里不是产生而演变。就是说,八卦由四象演变而来;四象由两仪演变而来;所以,八卦即四象,四象即两仪,阴阳即太极。

太极是什么?从《易经》的本义去探索,唐代孔颖达《正义》中说:“太极是天地未分前,混而为一的元气。”这一混沌不分的元气,或者成为阳刚、或者成为阴柔,变化无穷;并且以阳统御阴,以阴追随阳。这就是《易经》所要阐明的主旨。这一宇宙根源的元气我们称作“太阳”也就是太极,也以━来表示,其推演如“附图”。儒家崇尚刚健正大其根本就在于此。

而老子主张“无”;这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存在的某种物质无声无臭。老子以“无”为道;“有”生于“无”,有形的物体产自无形的本体,“有”与“无”异位而同体。

庄子更将这一“无”的思想,提升为“无无”,“无无无”。“齐物论”中说:“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无也?”庄子“无”的思想,不是由科学实验中所得,而是哲人睿智的直接判断,但又符合科学思想。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自然以地球为本体,然而地球不过是太阳系中一颗星,太阳系又不过是银河宇宙中一个系,银河宇宙又不过是大宇宙苍海中之一粟也。追溯下去无穷尽,而庄子“无无无”的思想,正象征大宇宙的无穷无尽。

地球、太阳,或在亿万年后会消灭;但大宇宙中必会有新的星球、星系诞生成长。大宇宙本身无始无终,永恒的生生不息,这正是《易经》所阐明的中心思想。以人来看,形体之小微不足道,但渺小人的心志活动却能将无穷尽的大宇宙包摄无限;因而《易经》“广大悉备”。

儒家崇尚阳的刚健正大,道家重视阴的虚无柔静。但儒家思想也有谦退阴静的一面;道家思想在虚无柔静中也含有刚强;总之,刚健正大与虚无柔静,是我国传统思想的表里两面。

乾坤代表了天的地,天是行云施雨的空间和万物生成之根源,是造化根本的大阳。与天的功能的大阳相对的是大地的大阴。大地的阴的元气,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本;但大地功能顺承天的功能。天是阳,是主宰,是动能;而地是阴,是顺从被动的。

天的法则是变化无穷的。阳刚与阴柔交互变化,使万物生成;同时阴阳保持和谐,才能使万物顺利的发展变化、进化。“归妹”卦的“彖传”中说:“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都借夫妇的道理,比拟天地阳刚阴柔交互作用的生成原理。“系辞上传”中说:“生生之谓易”。下传中说:“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经》以天地的阴阳刚柔、动静的变化生成作用,为天地的德性。

然而,这天地阴阳交错,使万物生成展生生不息的作用,极其微妙难以捉摸。“系辞上传”中说:“阴阳不测之谓神。”又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就要求我们的认识不只是具体的,有形的现象,而且应该以现象发生的抽象的,无形的原动力来思考,这就是阳刚阴柔的形而上的精神了。

《易经》对天地生成发展的作用,最重视的是刚健中正,而且是恒久不已的刚健中正。

《易经》也兼说生死,而且以两者综合,来阐扬天地的大德及无穷的生命力。

总之,天地阴阳刚柔动静的微妙作用,是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源,阐明这一原理法则并广泛应用到宇宙与人生的一切变化现象上,使人能够知变、应变、适应,去恶向善,避凶就吉,这就是《易经》的思想。

宇宙间可以效法的最大形象就是天地;所以,天地生生不息的变化作用法则,也就是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易经》就以天地为准则,确立人生规范,以宇宙恒久无穷而又秩序井然的精神,劝勉人生要自强不息,造福社会。《易经》兼备了规范与实用两方面的效用。人生道德修养自应以天地的道理为准则,效法“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宇宙精神,努力精进不懈,使自己在品学修养上有所成就,然后在事业上施展抱负,才能促进社会发展,参赞天地造化的功能于道德及事业之中,才是至高无上的大事业。

“系辞上传”中说:“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这里告诉我们,智慧应当像天一般高明;行为应当像地一般谦卑;睿知圣哲,遵循这一天的法则,崇尚智慧与礼仪,使道德修养有所成就,不仅独善其身,而且能施展于事业中兼善天下。将道德修养、聪明才智,施展于事业中,使人与物一起得到帮助,这就应了天地的变化法则,符合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这才是“盛德大业”。

效法宇宙精神,自强不息,这是《易经》的道德理想。阴阳、刚柔、动静,于循环无穷的变化作用中,使宇宙生成,发展,进化,调和,统一;符合这一宇宙精神就是善。传统道德上的仁、义、礼、智、信,就是善,宇宙精神本来如此。

《易经》中阐释了仁、义、礼、智、信、敬、诚、贞、顺等各项德性;是基于道德律与自然律一致的思想,崇尚阳的刚健正大;当然也一再提示阴的谦稳。

《易经》还特别崇尚“时中”。孟子说:“孔子圣之时也。尧舜以来相传之法也。知时中之义,则易思过半矣!”由此看来,《易经》对时间因素,以不偏不倚的中庸原则予以重视。

惟有认识宇宙精神,透彻阴阳刚柔动静变化作用原理的人,才能通幽明之故,最后就可达到心安理得,无忧无惧,知天乐命的境界。《易经》中所说的神,是指天地间阴阳刚柔动静变化现象的至为微妙,难以预料的神秘性;所以,只有天下睿智、最明了道理的人,才能理解《易经》中所阐释的道理的神奇功用,只有无心、无畏、致诚,达到人我两忘的极度寂静,才能看清一切是非善恶,吉凶祸福,也就是通达神明,必然就能担当天下之事。

“系辞上传”中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这是《易经》的根本观念。阴阳相对,但尊崇阳,阳兼有阴:阳为君,阴为臣,阳是主宰,阴为从属;君王象天一样绝对的尊严,臣像地一般绝对的卑下柔顺,这是《易经》阐明的君臣关系。

国家、社会的根基在家庭,家庭基础为夫妇。《易经》并非仅仅主张男尊女卑说,而是要男女夫妇,各自发挥本身的物质,尽各自的本分。当家庭发生混乱时,应当尊重父子的亲情,但并非家长就可以滥施横暴。先正家然后天下才能安定,家庭是国家、社会的基础。《易经》的思想,是家族主义、国家主义,进而是致力于世界和平,谋求人类共同富裕的大同世界。

家人在内,在外的则是朋友,这是人类最亲近的,最根本的人际关系。君子立身处世的态度,往往因客观情况的不同而不一致,但如何取舍?如何临机应变,则在于人,成则在于自我勉励,成败则在于天,这要看机会与际遇如何了。

《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几乎都以盛极而衰,物极必反的道理谆谆告诫,以提示人生必须时刻谨慎处世,警惕适可而止的重要性,才能确保长久安泰。

《易经》的宗旨在于阐释宇宙大自然的阴阳刚柔动静的变化,变易而不易,复杂而简易,在变化中生成发展,于反复中保持统一与和谐。这一刚健中正,无穷无尽,永恒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正是宇宙精神所在。变易、简易、不易的宇宙法则及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涵盖着一切。这些都与人生立身处世原则一致,人以大宇宙的自然法则、精神为准则来确立人类自己行为的规范。探明宇宙大自然的法则规律,就能自强不息,面对各种复杂情况而能知变,应变,适变,以促使人类社会的发展向上,为全人类造福。通观《易经》的思想就会明白为什么《易经》被称作“天人之学”而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根源,一切学术思想的源泉,被推崇为大道之源,众经之首了。

希望能帮到你!

了解周易的进!

我知道的有限,据我所知就是丢铜钱,你想算什么应该心里想着。其实出来卦象 很容易,重要的是解卦,不同人可能就有不同的分析解释。解好卦的才是高手。

易经取名的卦象及数理怎么看

《易经》里的卦象是从哪里来的呢?传统易学认为八卦是由伏羲观物取象而来。《易传》里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于天象,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其实,这个过程是不存在的。八卦即非伏羲创制,也并非由观物取象的法则而成。《易传》采用当时的传说,当作卦象的来历信史。

?

毫无疑问,理解卦画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是理解《周易》一书内容的关键。但是卦象究竟代表什么意义呢?古人认为卦象符号是状物的,所以才有了象的概念。什么是象?《易传》里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比如,古人认为乾象天、坤象地、震象雷之类。而我认为卦象符号是语言,它是用来简化某一思想的工具。例如,数学方程可以用来表述物理学定律,牛顿三定律可以使用几个简单的数学方程来表达。爱因斯坦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也都可以使用数学方程表述。我们可以说,数学方程是用于简化物理学思想的工具,它是物理学思想的符号语言。但是我们要注意,物理学思想却不是纯数学的发展的。

我认为《易经》里的卦象符号也是类似于数学的符号语言,它也是用于简化某一思想的工具。大家要问,卦象符号简化了哪个思想呢?它是哪个思想的符号语言呢?这个思想就是古代的四气四象说,季节现象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最为紧密,所以四时循环是最先被人们重视和研究的对象。人们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春夏秋冬四时循环,与之相应的物象也会有节律性变更,春季万物发生,由里出外,故曰发陈;夏季万物荣华,泄气于外,故曰蕃秀;秋季万物收成,由外之内,故曰容平;冬季万物闭藏,深居于里,故曰闭藏。古人将其总结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象。

?

四时分阴阳,那么阳有两种,春为小阳,夏为大阳,古人便画制了少阳与太阳的符号与之相应。阴也有两种,秋为小阴,冬为大阴,古人便画制了少阴和太阴的符号与之相应。这样一来,卦象少阳、太阳、少阴、太阴的四个符号便将四气四象学说的内容概括进来。所以,四象卦就是四气四象学说的符号语言,它简化四气四象学说的主要内容,将它们浓缩在几个符号里面。在这里我们应当注意到,卦象所代表的意义并不是纯符号的发展而来的。比如,少阳符号代表小阳,代表春生,代表由里出外的动象,这些内容是由四气四象学说赋予这个符号的,它们无法通过卦象纯符号的推导出来。

四象卦是二爻卦,而八卦是三爻卦。八卦的意义又是从哪里获得呢?八卦所代表意义并非如《易传》所说是状物的,乾为天,坤为地之类的见解并不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卦象和经文内容,这同时也就反证了这些见解的无效。我认为八卦的意义是四象卦意义的延伸推广。比如,少阳卦是小阳的符号,可以象春与生,代表由里出外,在它的上面分别加上一个阳爻与阴爻,便得到了震卦与离卦,此时震卦与离卦的意义就与少阳的意义有关。震卦一个阴爻将少阳拦助,就代表小阳受阴阻而难出,离卦少阳外加一阳爻,则代表小阳行健。

?

大家可能会问了,震是雷,雷与小阳在里有什么关联呢?从卦形上看,震卦阳爻在下,阳在下代表阳在里。所以震卦符号代表阳气受阴阻而处居处之里。我们可以发现,天上只要打雷,在地里干活的,或者在路上行走的,总之是停留在居所之外的人们就都要往家里跑。动物也一样啊,叫到雷声就要向洞穴里钻。所以,雷便起到了一个将人或动物拦阻在里的作用。这是震卦符号命名为雷的原因。

传统易学将离解为火,但这个理解并不能帮助我们理解《易经》经文,我将它理解为彩霞、彩虹等事物。离卦符号代表小阳行健,同时又阳中有阴。彩霞、虹霓等事物,光彩夺目却不能久驻,美是阳的一种形式,不能久驻就是有不足、有阴。离卦阳中有阴,所以可以用霞彩虹霓等事物象征。离卦与小阳行健有什么关系呢?小阳即力量不足之阳,所以小阳行健就必有不足不胜的表现,这也是阳中有阴。比如,经文中常以小鸟、未成年的小子、马、小狐狸来喻小阳。小鸟久飞于天,得不到休息,这就是小阳行健。小阳行健就容易劳累与疲倦,明夷于飞垂其翼讲得就是小鸟由于长时间飞行而体力不支,翅膀快要飞举不动了,这就是阳中有阴。震用伐鬼方,三年克之,讲的是以小国之力来讨伐鬼方,国家小,资源就少,人力与物力自然有限,所以战争打得持久而艰苦。虽有胜利,但国力消耗也严重,壮丁奇少,物资匮乏,以至于形成襦有衣茹终日戒的局面。这也是阳中有阴。

?

我们理解经文时,就需要借助上述观念。我举一个例子来进一步说明这一问题。明夷卦是由上面的坤卦与下面的离卦组成的。如何理解这一卦象呢?离卦我们理解为小阳行健,因为少阳是小阳,少阳上加一阳爻代表阳向外向上,所以是行健的代表。经文中有小鸟久飞而体力不支来象征小阳行健。明夷于飞垂其翼,这是离卦的象征。明夷即美丽的小鸟,离卦阳荣于外,所以用羽毛艳丽的小鸟来代表。又离卦阳中有阴,小鸟久飞于天,得不到饮食与休息,体力不支而垂下翅膀。坤卦无阳,代表明夷已不空中,看不见了,说明它已经从空中落下。明夷卦爻辞所讲的也是一只小鸟先在天空飞翔,渐渐体力不支,后来又落到地下的过程。只不过小鸟降落于地的归宿并不相同。

坤卦三爻分别代表了小鸟落地的三种不同情形。一种是小鸟被猎人捕杀,六四爻: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另一种情形是被爱鸟之人收养,六五:箕子之明夷。再一种情形是小鸟安全返回巢穴,上六:初登于天,后入于地。这些内容是无法通过光明入于地中来理解的。理解明夷卦,我们需要知道离卦是由少阳卦演变而来,它的主体是小阳。在《易经》中小阳多用小鸟来象征。

?

我再举一个睽卦的例子来作说明。什么是睽呢?如果我们单纯从文字出发,我们可以得到睽为乘离、乘异之类的解释。比如,《序卦传》:“睽者,乘也。”《杂卦》:“睽,外也。”《说文》:“睽,目不相视也。”我不知道大家是如何通过这些注解获悉睽字含义的,但我在看完这些注解后,心里还不是很清楚睽字的意义。其实,我们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回答,那就是为什么睽卦的符号叫睽这个名字呢?我们知道睽卦是由上面的离卦与下面的兑卦相叠而成,离卦是少阳卦,少阳即小阳。少阳上加上一个阳爻,代表小阳行健,向上向外。兑卦为太阳卦,太阳为大阳。太阳前加一个阴爻,代表大阳受阴阻居里。这样睽卦的意义就是大阳在里小阳在外。比如,家长本应当与孩子在一起,可现在大人阻在里,孩童反而在外流浪,大人与孩子两不相见。这就是睽。马本应当与主人在一起,小仆文本应当与主人在一起,可如今马或小仆跑丢了,主人与马或小仆两不两遇就是睽。睽卦爻辞讲的就是走失孩童,小仆和马匹有关的事情。所以,睽字意义的理解以具体的实例,比单纯分析字义的所获得的信息要明确得多。在这个理解的过程中,就用到了大阳与小阳的概念,没有大阳小阳的概念便无法获得这些认识。

所以,卦象的作用并不如《易传》所说是状物的,卦象也不是通过了某个神秘的法则直接从物象中摹画而来,它们是古代四气四象阴阳学说的符号语言,它们所代表的意义是这个学说赋予它们的,而不是从符号本身的特性中推演出来。如果我们抛开四气四象学说,单纯从卦象符号出发,是无法理解其中含义的。《易经》六十四卦以及八卦,它们都是古代四气四象学说内容的推广与应用。卦象符号系统的基础是二爻卦而不是一爻卦,古人为了表述四气四象学说的内容而创制了二爻四象卦,这个学说赋予四象卦的意义是八卦与六十四卦意义的基础。所以不存在所谓的太极生一,一再生二、二再生三的逻辑。《易传》所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并不是卦象产生的实际过程。

?

传统易学是封建社会经学思维与传统的产物,它是一份历史性的遗产。传统易学并没有将《易经》的内容讲清楚,这同时也就反证了传统易学方法与思想的失败。传统易学是《易传》思想为根基的,有人认为正是《易传》才将一部上古的卜辞书提升为哲学著作。但我看《易传》只是一些大而空,虚而不实的言论,而且这些言论并不能得到经文的支持。它并不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自然或物理,也不能用于指导我们的思想与实践,如何能成为哲学性的知识呢。如今理性昌明,自然科学与哲学发达,我们现代人研究《易经》就应当超脱《易传》的藩篱,走出神话经典的老路,而是以更为理性与客观的态度对待它。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才是近现代思想与科学进步历程的写照,而不是老祖宗将终极原理藏到一本神秘的古书中,他的后代子孙不需要继续努力,只需要研究那本古书就成。

《易经》在周代是卜师常用,老百姓几乎第天都能接触到的书籍,本就没有神秘性可言。所以,我们也只能是将它看作它所处时代的文化的自然且合理的产物,《易经》的出现不可能是一个超历史超智慧的现象。由于上古时代生产力不发达,人们有求助于神明的决策疑难的需要,为了适应这一需要,古人借助于四气四象阴阳学说的内容,发展了旨在探问神明旨意的技术,这就是《易经》这本书的内容。《易经》是上古阴阳学说的一个应用和推广,而不是我国的阴阳文化的肇始,《易经》是上古阴阳文化的合理的产物。

?

姓名和64卦象到底有没有关系?

就算有100种好了。详细的说出2种方式,我就能学到知识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