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4859

十二生肖设计理念(十二生肖传统文化意义)

兴仁信息网2023-04-23 14:25:450

十二生肖的艺术

清代画家虚谷的《十二条屏》创作于1884年,屏中动物神态各异,根据动物造型构绘不同的植物背景,画面清新冷隽富于变化。

1944年,齐白石历时四年完成水墨画《十二属图》。他在题跋中道,“藯三先生既藏予画多,又欲索画十二属,予以有未曾见者,龙不能画,遂却之。先生令厂肆一年之中索去二三纸,用心四年,始集成”,遂成佳话。

徐悲鸿于1945年冬,在重庆盘溪创作《十二生肖图册》,画了本人很少或未曾画过的鼠、蛇、龙、狗等。这幅图为水墨,设色纸本,动物造型准确,设色淡雅。 年在北京匡时秋拍以4600万元成交。

当代国画家范曾的《十二生肖图》,借用生肖典故,以其擅长的线条白描中国古代人物形象。此画在北京荣宝斋2004年秋拍以374万元拍出。 隋代生肖纹饰开始应用于铜镜。生肖为主要花纹,通常呈十二格排列,每格一个动物纹样,常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或是瑞兽、缠枝花、八卦符号环绕,外缘通常为锯齿纹。此后历代都有铸造生肖纹饰的铜镜。

宋代陶谷《清异录·器具》载十二时盘:“唐库有一盘,色正黄,圆三尺,四周有物象。元和中,偶用之,觉逐时物象变更。且如辰时,花草间皆戏龙,转巳则为蛇,转午则成马矣”。 圆明园十二兽首,由乾隆时期外籍宫廷画师郎世宁和法国传教士蒋安仁设计,融合中西方的生肖动物形象。如牛首与中国传统的牛形象不同,借鉴西班牙的斗牛形象;虎首额头的王字代表中国传统的虎纹,但略像狮子的虎头则是欧洲人的虎形象。

十二兽首铜像位于海晏堂前的扇形喷水台的12石台上。南岸为鼠、虎、龙、马、猴、狗;北岸为牛、兔、蛇、羊、鸡、猪。肖像皆兽首人身,头部铜质,身躯石质,中空连接水管,每隔一个时辰,该时辰的生肖像便从口中喷水;正午时分十二铜像同时喷泉。 该套兽首实际是个巨型水力时钟。

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后,兽首铜像流失海外。2000年在的一场拍卖会上,牛、虎与猴首现身,十二兽首遂成圆明园流失海外文物的象征。经过多方努力,截至年,牛、猴、虎、猪、马、鼠、兔共7个兽首回归中国;据传龙首在,蛇、鸡、狗、羊共4个兽首仍下落不明。 十二生肖年画与年节关系密切,有些身兼历书,成喜庆祥瑞的象征。生肖年画有全绘,也有只画当年生肖。清代河北武强的年画《莲生贵子图》,身躯环绕、连绵不断的小孩寓意“连生贵子”,外绕属相图案则是期盼属相齐聚,多子多福。

四大民间年画一一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四川绵竹,均有生肖题材。清代杨柳青年画有一组四扇屏,为十二幅仕女观赏十二生肖动物,每幅一种。山东杨家埠也有十二娃娃抱十二动物的生肖年画。苏州桃花坞并无生肖年画传统,但2006年桃花坞木刻年画社首次制作年画“金猪吉祥”。 民间剪纸属平面造型, 具有鲜明地方性。十二生肖题材剪纸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独立生肖造型,如每年新春贺岁作品;二是生肖祥瑞组合,如“蛇盘兔”;三是生肖与人物结合,如老鼠嫁女;四是生肖大会聚。四种构图都反映动物的生肖特性,区别于普通动物主题。

由于风俗差异,各地对同一主题的剪纸也各有侧重,如“老鼠嫁女”,山东一带注重线条清晰,而陕西一带则表现热闹喜庆。

山东高密的齐秀花,作品超越平面化呈现出立体感,代表作为1997年《金牛奋蹄》并入选生肖邮票;延安高手白风莲创作的写实性生肖系列剪纸;鹤壁市窦马庄村的窦桂书代表作《混搭式五十双喜十二生肖图》…… 世界首枚生肖邮票是1950年在日本发行的虎年邮票,图案采用圆山应举的“虎图” 。 中国、则分别于1967年和1968年首次发行生肖邮票。

中国大陆于1980年2月15日首发生肖邮票,第一枚猴票面值0.08元,图案出自画家黄永玉,为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猴;邮票由邵柏林设计,以吉庆红为底,金粉涂描猴面,影雕套印。 这张猴票发行量仅500万,截止2023年,单张市值为1.2万元, 大整版更价值百万。

第一轮生肖邮票(1980-1991),交替采用彩色与白色相衬的装饰性图案,后采用图案公开征集和匿名评选的方式。第二轮邮票(1992-2003)票幅为2枚,一枚是生肖形象的民间工艺品,另一枚是生肖汉字书法,多种民间艺术如剪纸、年画、泥塑、布艺、皮影等,以及不同书法风格融入其中。第三轮(2003-2023)恢复为1枚,规格为矩形,采用更多现代设计理念,表现手法时尚,卡通风格明显,但又不同程度借鉴传统色调和民间传说。第四轮猴票于2023年发行,再度由黄永玉设计。

西方国家也发行生肖邮票。1993年美国邮政总局发行第一套生肖邮票,纪念华人对美国的贡献。截止到2008年,发行过生肖邮票的国家和地区达82个。生肖邮票使古老的中国生肖文化真正走向国际化。 十二生肖铸入钱币,即厌胜钱,取吉避邪之用,也称命钱、花钱,多为民间铸造,非官方流通。古时小孩出生就给佩戴命钱,唐代已流行,以清末民初为盛。

生肖花钱正面是生肖图案,或配地支文字,背面多为八卦、星宫、吉语相衬。有的一枚一生肖,多为佩戴者的属相;有的一枚铸有全部生肖……

现代同样发行生肖钱币。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发行1元面额的生肖贺岁流通纪念币,正面图案为面额和年份,背面则为儿童嬉戏的喜庆图案,从服饰或玩具体现当年生肖,如2003羊币为儿童手持羊形迎春灯笼,硬币印当年干支。 2023年起,第二轮生肖流通币面额改为10元,图案均为纯生肖形象。

作为幼儿园墙饰的十二生肖图片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1、主次有序。在十二生肖图形设计时,我们必须注意主要元素和次要元素的顺序原则。为了避免图像混乱的问题,有必要区分主次。

2、风格统一。颜色和颜色,结构和结构,色块和色块必须一致。

3、与时展背景相协调。生肖的图形设计应提出新的要求,合理选择现代设计理念,并重新诠释和重建生肖文化中的原始中国生肖图形,将新的生肖整合到新的生肖图形设计中。

《辛丑年》生肖邮票正式对外发行!牛这个动物被人们赋予了什么含义...

中新经纬客户端1月4日电 据中国邮政官网消息,中国邮政1月5日发行《辛丑年》特种邮票一套2枚,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奋发图强、牛年大吉,全套邮票面值为2.40元。计划发行量分别为邮票一图4460万枚,邮票二图4280万枚,版式二250万版,小本票630万本。

中国邮政介绍,2023年是农历辛丑年,在民间又将农历中地支逢“丑”的年份称为牛年。按照十二生肖排序中的动物习性说,农家人一般会在丑时起身喂牛,所以牛与丑配属。随着长期的历史文化发展,牛被赋予了吉祥、力量、勤劳、踏实、奉献、财富等更为丰富的象征意义。

中国邮政称,《辛丑年》特种邮票的设计延续了第四轮生肖邮票的“家国”理念,由著名画家姚钟华先生创作。《辛丑年》特种邮票通过动与静、力量与温情的结合,将生肖牛“脚踏实地、敢于拼搏、开拓进取、勤劳奉献”的精神内涵进行了生动诠释与艺术展现。邮票防伪方式采用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辛丑年》特种邮票是中国生肖邮票序列第四轮中的第六套,由著名画家姚钟华先生创作,延续了第四轮生肖邮票的“家国”理念,一套两枚分别展示了国家的期许、家庭的企盼,组合而成浓浓的新春祝福。其中,第一枚名为“奋发图强”,描绘了雄壮有力、一往无前的奔牛形象。公牛四蹄扬起,昂首向前,目光炯炯,表达出不畏艰险、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寓意。第二枚名为“牛年大吉”,通过大牛与小牛舐犊情深的温馨画面,向全国人民传递家庭兴旺和谐、团圆美满的美好祝愿。

《辛丑年》特种邮票通过动与静、力量与温情的结合,将生肖牛“脚踏实地、敢于拼搏、开拓进取、勤劳奉献”的精神内涵进行了生动诠释与艺术展现。《辛丑年》特种邮票使用胶印雕刻联合印刷方式呈现,由邮票印制局青年设计师刘博雕刻。雕刻版呈现的图案细节更加丰富、细腻,配合鲜艳的色彩搭配,使整体图稿显得典雅、庄重。邮票采用了生肖专用防伪邮票纸,版式一运用无墨雕刻呈现生肖诗句,彩色胶印变频技术和红色荧光防伪油墨兼具防伪性与艺术性。

马首铜像回归圆明园,关于十二兽首你都知道哪些故事?

12月1日上午9时,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在圆明园正觉寺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国家文物局正式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收藏,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展”同期开展。

圆明园在清代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其中的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是清代乾隆年间的精炼红铜铸像,为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主要构件之一。在《圆明园旧迹图》收集的被焚毁之前的圆明园海晏堂照片中,每一尊生肖铜像都栩栩如生。它们为意大利人郎世宁设计,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理念与设计风格,由宫廷匠师精工制作,以失蜡法一体铸造成型,色彩深沉厚重,是非凡的中国古代艺术品。十二尊生肖兽首铜像每昼夜都会隔2小时依次从口中辍流喷水,正午时刻还会一齐喷水,被称作“水力钟”。

十二兽首铜像所在的喷泉池,正中是一个高约两米的蛤蜊石雕,池两旁呈八字形各排出6个石座。每一石座上雕刻兽首人身像,每昼夜十二个时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被时人称为“水力钟”。这组按照我国十二生肖设计的喷泉时钟,设计极为精巧:南岸分别为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北岸分别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它们按十二生肖顺序排列,每隔一个时辰(今天的两小时),代表该时辰的兽首口中就会喷水,水呈抛物线状注入池中,即子时(23时至次日1时)时分,鼠首铜像口中喷射水柱;丑时(1时至3时)时分,牛首铜像口中喷射水柱。正午12点整,十二生肖像口中同时涌射喷泉,蔚为奇观。因此,人们只要看到哪个生肖头像口中喷射水柱,就可知道时间。整组喷泉,其实就是一个巨大别致的水利时钟,观赏性佳,实用性更强。

十二兽首铜像均为人身兽首,身躯为人身着袍造型。原本,郎世宁是要建造具有西方特色的裸体女性雕塑,可乾隆皇帝觉得这样有悖中国伦理道德,勒令重新设计。郎世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以十二生肖坐像取代了西方喷泉设计中常用的人体雕塑,才有了这组精妙绝伦的生肖铜像。当时,还遇到一个难题,图案设计好后,郎世宁发现宫内找不到懂青铜器制作方法的工匠,他只能和众工匠查阅典籍,最终十二兽首铜像改由清廷精炼的合金铜铸成。

圆明园海晏堂取意于“河清海晏,国泰民安”,但这一寄意却未能如人所愿。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被法国作家雨果誉称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的圆明园惨遭疯狂劫掠焚毁。历经清朝150多年创建、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有150多个景点的圆明园化为废墟。雨果曾在一封信中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劫,一个放火……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这是对侵略者暴行的控诉。正是在这场毁灭性的劫难中,圆明园十二尊兽首铜像和数不胜数的艺术珍宝流失海外。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惨遭劫掠焚毁,马首铜像与其他11尊兽首铜像一同流失海外。

多年来,在国家文物局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有包括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在内的六尊圆明园流失兽首铜像通过不同方式回归祖国。

这些流散海外的文物,承载着我们的历史、镌刻着我们的辉煌、铭记着民族的过去。如今,从百废待兴起步的新中国正大踏步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铭记历史,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步伐一定会更加坚定而有力。

中国十二生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吗?为什么?

答:是的。绝对是!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诗经·小雅·吉日》里有 :“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竹简,进一步证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已存在 。出土竹简的《日书》甲种有一章标题为《盗者》,其内容为占卜盗者相貌特征,其中记载 有:“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 ,面有黑焉。卯,兔也,盗者大面头。辰,〔原文脱漏〕盗者男子,青赤色……巳,虫也 ,盗者长而黑蛇目。午,鹿也,盗者长颈小哘,其身不全。……未,马也,盗者长须耳。申,环也,盗者圆面……”

十二生肖源于何时,今已难于细考。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有关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史记》中所载黄帝“建造甲子以命岁”,“大挠作甲子”就是这类说法的反映,学者们认为这里所说的甲子就是指的十二生肖。清代学者赵翼则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他在《陔余丛考》中说:“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参见清·赵翼《陔余丛考》)。有的学者甚至持生肖外来说的观点,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伦传入中国的,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有郭沫若,他在《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中讲“ 十二肖像于巴比伦、埃及、印度均有之,然均不甚古,无出于西纪后百年以上者。意者此始汉时西域诸国,仿巴比伦之十二宫而制定之,再向四周传播者也 。”认为生肖为中东地区居民模仿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而制定,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当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以上观点见仁见智,作者不敢主观判断是非,但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十二生肖文化为什么有价值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十二生肖文化的价值: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十二生肖文化的价值十二生肖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由于其深深扎根于大众文化,从古至今,流传下来许多十二生肖惯用语。

分析包含十二生肖的惯用语,分别从物质文化内涵与心理文化内涵探究先民们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生存状态及汉民族独特的具象性思维方式等文化现象。

十二生肖这种颇具内涵的文化现象,其特点是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以人之生年定所属动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起源很早,先秦典籍中不乏零星的记载,它广泛应用于天文历法、婚丧礼俗、文学创作乃至表示人的生岁。古往今来,中华民众分别隶属于十二种动物的名下,此文化现象可谓奇特。

十二生肖作为体现汉民族思维和观念的一种特定载体和符号,自然而然地就在惯用语中充当各种成分。十二生肖与惯用语的结合,增强了惯用语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使惯用语所包含的感情色彩更为突出和强烈。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