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7289

观音庙开光庆典,佛像开光仪式主持词

兴仁信息网2023-05-15 14:46:540

南海观音寺的历史沿革

公元990年(即宋太宗淳化五年)南国桃园牛牯岗上建有南海观音庙,距今已超过一千年了,周围群众,十分信奉,随着时间的推移,千年来兴战动乱,观音庙屡建屡毁,到了清朝。只余残垣断壁,清末年间,寺庙全毁,再经抗日战争,十年浩劫。圣迹早已荡然无存。南国桃园开发之初,应宗教界人士和信众的要求。为落实国家宗教政策。乃成立南海观音等筹建委员会,广泛征集捐款。经反踏勘。仍选牛牯岗为寺址,此山林木苍翠,风景极佳。观音寺座北向南。山脉环绕,左山如青龙,右山如伏虎。实为灵山胜地。寺内外占地百余亩。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南海观音寺题匾。

1996年2月12日开放。1996年12月29日(农历十一月十九)由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南海观音寺住持释新成大和尚主持开光典礼。1998年9月15日广东省宗教局、南海市宗教事务所。正式批准成立南海观音寺管理委员会。

观音寺距广州、佛山皆为12公里。交通方便、信众甚多。香火鼎盛。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六日为观音开库(亦即观音寺庙日)参拜的信徒达数万之众、已成为南海市最大的佛门圣地。

南海观音寺景点,颇具特色。寺前放生池占地30余亩,遍植莲花。夏日荷花盛开,荷香塔影,柳浪闻莺、鸽鸟飞翔、一派详和瑞气,使人流连忘返。

寺前的文化广场占地40余亩。林木婆娑。是为游人憩息之所。分饼石、观音泉、牛牯石皆为观音显灵之传说。而姻缘树,瀑布源流。山顶公园都为观音寺增添了人文景观。

观音会是每年的哪几个月?

观音诞期一年有四个,分别是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佛诞是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

释迦牟尼佛出生于公元前565年,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传说释迦牟尼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地为之震动,九龙吐水为之沐浴。现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佛教徒常以浴佛等方式纪念佛祖诞辰。

观音诞的习俗:

1、中国民间以为,小孩的平安长大,有赖神明的保佑。因此,在信仰观音为女身的中国,流传在节日向神明祈求护身带与护身符。让儿童上契观音为干娘,希望神明保护儿童快高长大。

2、民间“棺絭”制度是一种更讲究的上契方式,多数在小孩出生一年後才做;是以一枚铜钱用红线穿过铜钱的孔,这称为“絭”。将“絭”连同其他供奉品在寺庙向神明祭拜,祈求保护孩子,祭拜完备後挂在孩子颈上则称为“棺”。讲究的棺絭则是用银牌,牌上刻有神明的名字。

游神的闽台地区特色游神文化

游神 是福州民间元宵节期间的一项风俗活动,纵观福州闽侯、连江、亭江、长乐 等各地的游神

风俗,各有特色,相互区别,彼此关联;又与莆田、闽南、地区的“妈祖绕境”,龙岩姑田“游大龙”等一些活动具有相似之处。本文所要叙述的是福州连江县颜岐的游神风俗活动。

游神是连江乡村正月里举行的一种民俗活动,具有浓烈的道教色彩。农历正月的十五左右,便是游神的时间,成为乡村“做年”(春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颜岐村游神以“社”为单位,用大轿抬着主神——五显大帝的神像,以及主神的部属,如孩儿弟、无常、将军等竹制的“骨”神像,分别由人顶着,在锣鼓和鞭炮声中结队巡游村境,百姓夹道观看、迎接,场面十分热烈。届时村民们顶着竹制“骨”神像,抬着五显大帝走乡串户,进行一系列民俗学上叫“沿门逐疫”的象征仪式,也有更多的人藉此仪式许个愿求神灵帮忙实现梦想,仪式会从傍晚持续到深夜。

游神开始之前,村里各个家族会在自己祖厅摆好贡品,亮起红灯笼,点起贡香,迎接游神队伍的到来。到时妇女会在游神队伍经过的地方“接香”,所谓“接香”,就是在每个神像以及五显大帝前有人捧着香炉,供人们上香;以及用放鞭炮放烟花的方式来迎接。

游神队伍的领队为本村颜氏家族最年长者之子,扛着大型琉璃花灯,走在队伍的最前端;走在队伍最后端的是抬着五显大帝的人群,轿子上面挂着抬轿人所属的写有“百子千孙”的灯笼,其前有传统锣鼓队奏乐,后有大鼓大锣之声回旋荡漾。中间依次是孩儿弟(又称胖胖弟和胖胖妹)、黑白无常(一高一矮)、四大将军、太师与书生;他们后面分别跟着不同的“社”的游灯队伍,有一些“社”是装扮成“八仙”、“八将”、“七仙女”;值得一提的是,游神与游灯相结合是颜岐元宵节活动最具特色的地方。

由于孩儿弟、黑无常是矮个子,在整个过程中表现的比较活泼可爱,孩儿弟是给每家每户拜年的主角色;而四大将军等一些大人物,则表现的比较严肃稳重,主要表现之一是规定走路步伐为“将军步”( 可观看PPT作业视频)。列队的神灵,以万世不变的神情巡视着它的“疆土”,保佑着它的村民。从游神队伍最前端到最尾端相隔数里远,游灯队伍的灯火璀璨,从近看首望不到尾;从远看犹如长龙盘踞乡间,十分壮观。

颜岐游神分为正月十二、正月十三两天晚上,十二为绕境,十三位绕寺。绕境主要是在颜岐本境,按原先计划好的路线游行,起点为五显大帝宫(颜岐礼堂内),终点为颜氏祠堂。绕寺是指五显大帝回自己诞生的地方——颜岐湖山寺,即最早五显大帝是供奉在湖山寺里,后来由村里的人迎回,并供奉在村里。

听家里人说,那时我们村是与隔壁村争五显大帝的供奉权,后来凭着我们机智与计谋将大帝迎回了村,这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对大帝的信仰。而且绕寺也充分表明了我们乡人认祖归宗的传统文化意识,这也深深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随着乡村社会的发展,游神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记得我小时候去游神,是自己自备花灯,是纸作灯笼,里面点着蜡烛;要是遇到刮风下雨的话,蜡烛就会熄灭,这给游神队伍带来很多麻烦;各神像的衣服也比较破旧,而且大帝的主座是木质的,做工比较粗糙。后来灯笼发展成玻璃做的,对神像的衣服作了更新,对大帝的主座也做了相应的改造。

近几年的游神队伍可谓高端大气上档次,游灯队统一换成灯光制作,游神的人们都穿着统一定制的帽子衣服,各神像身上的衣服有了质的飞越,大帝的主轿也变成了铝合金嵌玻璃,有霓虹灯装饰的大轿子。但是,似乎游神的人群没有以前的多,这可谓是遗憾之处;欣慰的是,还是有很多人会在游神期间回来参加。

时代变化了,社会发展了,可是游神的本质没有变,其所寄托的愿望和意蕴没有变;这就要求我们后人在继承和发展民间风俗遗产的同时,还要深入的去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气息。在个人看来,“游神”这项风俗活动蕴含的文化气息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游神”是福州民间元宵节期间传统的风俗活动,是福州民间文化重要的构成部分;同时,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和福州文化的独特性。

其次,“游神”活动大大地增加了节日的氛围,也丰富了人们的娱乐活动;这也使得“游神”活动超出了本身作为文化民俗活动存在,突显出了其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质,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再次,“游神”深深地寄托了人们的愿望和期盼:

(1)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消灾避邪,财源滚滚的新年愿望。

(2)寄托着认祖归宗,人丁兴旺,社会平安,乡里和谐的族氏期盼。

(3)具有增强族氏凝聚力和促使人们欢聚一团的向心力。

再次,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质性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消费需求上;“游神”期间人们花在买烟花爆竹、贡香贡品的钱数不胜数;人们喝酒庆祝,摆设宴席等一些餐桌上的消费也相当巨大;以及一些外地的客人朋友也会慕名而来,亲自目睹“游神”实况,这也增加了村里的旅游收入。

注:闽台特色游神文化在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和全省最为兴盛。其中由于曾经内地发生过某些历史事件导致目前只有在该游神民俗文化发展方面做得最好,甚至将游神民俗文化推广至全世界,每年都会举办神偶比赛,连国庆节等节日庆典都有游神文化参与在其中。 的庙会非常之盛,大小庙宇逢神明诞辰、成道日,一年到头都有不同规模的绕境、进香、刈香等祈福活动。庙会绕境的区域,往往呈现该庙宇的祭祀圈或信仰圈,而分灵庙回祖庙或庄庙前往人群庙进香,则代表不同庙宇的互动关系。

在庙会活动中、除各庙宇神轿外,会有报马仔、路关、仪仗、艺阁、灯笼、凉伞、阵头,常绵延数公里之长。各艺阁、阵头除职业表演团体外,仍有相当数量由各地方民众组织而成。目前亦有各阵头资深艺师前往国中、国小、大学或社区传授宋江阵、十二婆姐、牛犁阵、官将首、八家将等传统民俗阵头。

在南盛行王爷信仰,庙会常结合王船醮仪举行,如著名的南瀛五大香、东港迎王平安祭典,南鲲鯓代天府逢王爷诞辰则有连月的进香热潮。中则以大甲妈祖绕境进香活动最为著名,北则以三峡祖师庙清水祖师诞辰、艋舺青山宫青山王诞辰、大稻埕霞海城隍庙、大龙峒保安宫庙会等,最为著名。 日本横滨市中华街游神

妈祖祭

妈祖庙内的仪式过后,在横滨中华街街区内举行了颇具传统特色和声势的妈祖神辇大巡游。为数众多的华侨华人赶来参加这一当地侨界的祭祀盛事。中华街上以餐饮业为主的店家,纷纷在店头沿街摆上供奉妈祖的香火瓜果等供品。不少虔诚的妈祖信者还当街列阵,跪迎妈祖神辇,以祈求平安多福。

横滨中华街的2007年首次“妈祖祭”,吸引了不少来自妈祖香火兴旺的岛内的信众乡亲远道前来助兴。他们带来的护神将军特色仪仗,以及传统庙会乐舞“跳鼓阵”,成为巡游中最为出彩的内容。

颇具中国民间传统特色的“妈祖祭”,还吸引了无数日本市民前来凑热闹。尽管妈祖信仰对他们而言稍感陌生,但看了当街分发的简介和现场盛况,人们也颇受感染,纷纷为巡游队伍喝彩。

2006年三月份刚刚落成的横滨妈祖庙和横滨中华街上有百年历史的关帝庙一样,已成为维系当地炎黄子孙同胞之情的有力纽带。加上不断增多的日本市民参观者和各国游客,香火日渐兴旺。今年横滨侨界新年倒计时活动,以及传统的“元宵祭”活动,都将主会场安排在了妈祖庙。

关帝祭

这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关帝庙,由在日本打拼的中国人设立。横滨中华街关帝庙常务理事兼活动组组长谢成发在获悉本次“东亚文化之都”新年撞钟祈福活动之后,当即表示了参与的意愿。

据中华街关帝庙相关人士介绍,1859年横滨开港之时,横滨中华街形成。当时,很多中国商人和手工业者来到横滨,在外国人居留地开始异国他乡的生活。早期在横滨打拼,并在中华街聚集的华侨华人,对中华街经济文化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1862年,一个中国人抱着关羽的木雕像,在横滨中华街关帝庙现在的地址设立了一个小祠堂,这就是中华街关帝庙的开始。

1871年,在横滨的华侨华人广捐善款,关帝庙正式建立。横滨关帝庙供奉了诸多神明,包括主神关帝圣君,以及玉皇大帝、地母娘娘、观音菩萨、福德正神。

华侨们背井离乡,生活的不安无法释怀,于是关帝庙就成了他们祈求生活安宁和买卖兴旺的心灵依靠。

中华街成为横滨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帝庙则见证了从幕府末期开始至今,横滨华侨华人所经历的艰难历程。

横滨中华街关帝庙经历多次变迁,1886年进行了修复,1891年完成了大装修。关帝庙外观贴琉璃瓦,内部有精巧的雕刻,还专门从运来关羽的神体。此后,横滨中华街关帝庙每年都举办关帝庙祭奠和关帝诞活动。

关帝祭祀中,以农历五月十三关帝诞最为兴盛。1876年6月5日,横滨每日新闻就报道了前一天(6月4日,农历五月十三)关帝庙装饰汉高祖八形灯和打灯笼等活动的情形。

在《横滨繁盛记》(1903年)里也曾有这样的描写:“铜锣和喇叭咚咚锵锵热闹极了”,展现了关帝祭祀热闹非凡的景象。在《官署学校病院社寺游览商业指南》(1913年)中,也把关帝诞作为横滨的传统节日之一列入其中。

1911年4月,中华街关帝庙举行了关帝庙在横滨坐镇50周年的盛大庆典。

2011年7月26日横滨中华街庆关帝庙落成150周年 上演盛大彩妆游行

马来西亚新山市柔佛古庙游神

柔佛古庙主要供奉五位神明,那就是:

玄天上帝(大老爷)(最早进入古庙供奉的神,由潮州帮负责)

洪仙大帝(洪仙公)(左边,由福建帮负责)

感天大帝(右边,由客家帮负责)

华光大帝(主神两边,由广东帮负责)

赵大元帅(主神两边,由海南帮负责)

此外,另有四幅匾额,即敬赠者为“福建众弟子”(1873),“广肇府众”(1873),“客社众信”(1874)及“琼州府众”(1882),或可推断众神进庙时间。庙内尚供奉观音娘娘,风雨圣者,速报爷,皇令爷及英烈神主牌等。

每年农历正月廿日众神出巡,一连三天之游神盛会,为新山市年年循例举行之盛事。柔佛古庙是新山五帮华人共同膜拜的寺庙,它是早期新山华社力量凝聚的核心组织,正如后期的华侨公所,和目前的中华公会,为新山华裔同胞最高的领导机构。

1922年,柔佛华侨公所成立后,古庙乃由该所管辖,二战之后,中华公会成立即为中华公会会所管辖,并於1945年起,成立“柔佛古庙管理委员会”,负责古庙事务。

新山中华公会鉴於柔佛古庙具有历史价值,应获得完善保存,以作为将来历史学家对华人在开拓、建设新山历史之考证。所以,於1981年,便倡议修复古庙,但直到1990年始正式进行修复工作,於1994年8月6日举行修复古庙开工大典。

修复工程於1995年12月底竣工,历时18个月,耗资150万元,如今古庙已焕然一新,雄伟壮观,屹立於新山市中心。并已於1996年10月20日(农历九月初九日)举行众神回庙登位及开光庆典。

美国费城市唐人街游神

由美国费城市唐人街猴屿民俗文化中心举办的民俗文化节,是费城华埠一年一度的盛大活动之一。该文化节是福建猴屿地区春节后的传统祈福仪式,旨在纪念保护猴屿地区的祖先张氏将军,同时弘扬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增强华裔影响力。

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在猴屿民俗文化中心张文钦和张子爱副的带领下,从位于13街夹Vine街处的文化中心出发,在10街向南拐,直至Arch街的华埠牌坊下。

游行队伍汇聚费城、纽约、大华府等地的猴屿乡亲。成员们手持花篮、横幅,有的装扮成将军形象,有的抬着载有神尊神像的轿子;民乐队和舞狮队奏着舞着,展现中华传统民俗;西方管乐队中西合璧,奏响中国民间乐曲,近千人的巡游队伍在华埠警察署的护卫下,声势浩荡地走向巨型舞台前的主祭祀区。

备有三牲素果的主祭祀区摆有30余顶香台,民众虔诚地在香台前烧香祈福,祈求新的一年在将军的庇佑下国家风调雨顺,华埠安宁稳定,百姓阖家幸福,家人身体健康……

请问大连市那里有庙,比如马上到六月十九观音菩萨的生日,有谁知道那个...

龙王塘的横山寺不错,环境优雅,景色宜人;

开车去很方便,中午的斋饭不错,30左右一个人;

在龙王塘那,公交可以坐202延长线去到龙王塘下车,坐个摩的或者三轮或者黑车上去。

其他的都在下面,很多都在市外,普兰店,金州,你自己选吧

松山寺:佛教寺院,唐朝贞观十一年建,位于今西岗区唐山街2-8号,为金州广宁寺的下院。清乾隆、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曾屡次重修。寺院紧凑精致,有神殿7间,僧居4间,民房16间,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每年农历四月十八举行庙会。

莲花山寺:市内南石道街,森林动物园北门旁。寺院建筑为古典与现代的结合,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寺院内所有佛像全部采用岫岩碧玉雕琢而成,特别是大雄宝殿三宝佛为国内独一无二的金面玉佛。寺院晨钟暮鼓、梵音嘹亮。

朝阳寺(西郊):位于大连西郊度假村柳树沟内的二级支沟——解家沟内,大北顶山南麓。寺庙坐北朝南,翠峰相拥,碧水为伴。朝阳寺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历史上香火鼎盛,原寺文革期间被毁。新庙于1996年建成,寺庙现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客堂、斋堂、钟鼓二楼和东西配房组成两进院落。

安山寺:位于甘井子鞍子山村(夏家河子)。安山寺原名大寺庙,始建于唐初,四合大院,正殿居中,坐北面南,东西两厢是配殿,四周有院墙环绕。大殿供奉着地藏菩萨,配殿供奉着四大天王。1949年作为封建迷信的产物被拆除。1995年7月重建,改名安山寺,并增建佛教学校,成为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

永兴寺:位于甘井子区营城子镇,建于唐代,1998年重建。占地11000平方米,15座建筑面积为2300平方米,有钟楼、天王殿、观音殿、客堂等。永兴寺东院为永兴观和民俗博物馆。在永兴观院内,有一株树龄1360余年的银杏树。

卧佛寺:位于甘井子区辛寨子街道前革村蓝天山庄。站在寺院广场上,远眺西侧山峦,恰似一座巨大的天然卧佛,面向蓝天,仰视苍穹,眉睫鼻唇,清晰如塑,口唇开张,妙若如来正在说法。朝霞夕照,交相辉映,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玉佛寺:坐落在甘井子成园温泉山庄内,为近年重修而成,占地2000平方米,中国北方传统佛教建筑形式。玉佛原料为岫岩河墨玉(中国国玉),直径1.2米,重量11.8吨,雕刻加工后佛身净高1.8米,玉佛全高2.8米、重量5.9吨。

寿山寺:坐落在甘井子区小辛寨子西沟南的寿山公园内,有大雄宝殿、天王殿等数座大殿,奉祀着佛陀、菩萨和众神仙。另有吕祖庙和鲁班祠,为两个独立的小院。吕祖庙始建于1909年,文革期间被毁,现在距原址500米处重建。鲁班祠始建于1889年,位于长春路万顺街39号,现迁建于此。当时在大连的土、木、瓦匠们共同修建了祭祀鲁班的祠堂,以此弘扬本土文化。

碧海观(又称胡仙庙或碧海祠):坐落在甘井子区大连湾碧海山庄东面的一座小山上。进到院里,首先看到的是色彩斑斓,古香古色的聚仙堂,聚仙堂左前方亭子里,垂吊着一挂大钟,右前方亭子里安放着一面大鼓,聚仙堂里有四位佛像:正首是胡三太爷,左边为胡大太爷,右边为胡二太爷。在他们的右下首,坐着他们的家人胡淘气。东西两面墙上的一群仙人,是三位太爷的家眷。

横山寺:位于旅顺口区龙王塘大石洞横山北普陀文化苑内,占地约二万平方米,寺院建筑面积达一万二千平方米,气势恢弘。横山寺始建于汉代,元代鼎盛。至明清两代,曾几度兴衰,后毁于战火。2003年开工重建,至2004年11月份全面竣工。在寺院前方的山坡上,还建有巨大的铜质观音塑像。

永顺庵:位于甘井子岔鞍村北沟山腰上的道教庙宇,又称“北庙”,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20世纪30年代,岔沟会发动募捐,改建成正殿三间大庙,庙中供奉了“女娲娘娘”、“观音菩萨”等五尊泥塑。文革中被毁,后重建并扩建。

真泉寺:也叫镇泉寺,在旅顺中路龙头镇太皇山西沟。寺庙坐落于山中,三面环山,以一口真泉闻名,泉水天然冰爽甘甜,沁人心脾。真泉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但毁于元朝末年的战乱中,仅存残碑一块,古柏一株,古井一眼。后人在原址上建起了一座堪称最小的寺庙,并已规划重建规模宏大的真泉寺。

正觉讲寺(原名蟠龙寺):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水师营镇沈家村牛心山下,始建於清代雍正年间,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2003年9月奠基重建,2006年9月9日,大雄殿落成暨佛像开光庆典法会隆重举行。大殿属全木质结构,仿唐建筑,庄严雄伟,气势恢弘。

长春庵:位于旅顺三涧堡(音瀑)镇长春庵村。长春庵始建于公元1580年明朝万历年间,当时为八尺见方的一座小草庵,清朝时扩建,内有天仙圣母,释加佛,观世音等肖像。1991年对长春庵进行修复。长春庵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王观:位于旅顺塔河弯浴场对面的山坡上,里面供奉着龙王、观音和药王。庙是1993年以后修缮和扩建的。从远处看龙王观,更觉得很美。东边有些陡,山下有一小片湖,接着一片很空旷的地。红瓦灰砖,中国典型的建筑,就伫立在这个充满喧嚣的城市的一隅,远远看去真的仿若远离城市的一片净土。

响水观:又称响水寺、韵水寺,是金州大黑山古建筑群中最负盛名的道观。在后土殿右侧,有一深40余米的天然洞穴曰瑶琴洞,洞的深处有泉水自石罅间涌出,在洞内泠泠作响。泉水清澈甘洌,沁人心脾。

朝阳寺(大黑山):位于金州大黑山。因其座落之地山明水秀、景色清幽,故明朝初建寺院时称它为明秀寺,到清朝雍正六年才改称朝阳寺,是一座佛教寺院。1993年重建修复。此地山明水秀,负阴抱阳,即使数九隆冬,仍和暖如春。‘朝阳霁雪’为金州八景之一。

石鼓寺:石鼓寺是位于金州大黑山西麓的名刹,寺境静幽,古树参天,是一个古寺,近年修茸一新,香火健旺。其中一殿供奉唐王李世民,称唐王殿。

观音阁:又名胜水寺,位于金州大黑山东北麓,是大黑山现存最为古老的佛教寺院。胜水寺原为上院和下院两部分,下院是由此24间古建筑组成的四合大院,今已不存。至今保留的上院为明代洪武年间重修,隐于高耸入云的山腰之上,茂密丛生的树林之中。

唐王殿道院:位于金州大黑山

龙王庙(金州西海):位于金州西海岸临海峭崖之上,始建于清代,典雅古朴。每当鱼船离港或远航归来,庙内便香烟袅袅,诵声低吟,不绝于耳。“龙岛归帆”即指此,是金州古八景之一。

真武庙:位于金州区亮甲店镇金顶山村。始建于明代。为纪念抗倭英雄广宁伯辽东总兵官刘江所建庙宇。已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财神庙(玉皇庙):原在金州城西门外瓮城外约三十米处。正殿歇山飞檐,院内古柏森森,景色极幽,十年动乱中被毁。金州古八景之一“兜率晨钟”即指此处,描写的是玉皇庙香烟袅袅、晨钟悠扬时的景色。此庙现在新址是大连市金州区二十里堡鸽子塘村。

永清寺:位于金州大李家镇太山村,始建于清代,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分前后两殿:“灵云殿”和“大雄宝殿”,另有禅房、念佛堂等。院内有康德二年重修碑、同治年间大钟、民国22年新修的钟楼碑等。

正明寺:位于金州大李家镇正明寺村老虎沟,初建于唐贞观六年,后遭自然与人为的破坏,现得到迁复修缮,已建成九大殿,包括天后宫(妈祖庙)。寺院规模宏大,占地五万平方米,面向大海,背靠风景秀丽的扁担山。

金龙观:位于金州大魏家镇西北金龙村。金龙观始建于康熙38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放眼望去,山环水抱,瑞气蔼蔼。有三圣殿、财神殿、龙王殿、火神殿、胡仙堂、蟒仙祠等建筑,院内还有一棵古柏。自号为北武当。

宝华寺:位于金州三十里堡宝石村(从大连出发在三十里堡下沈大高速往回走1公里,十字路口左转往里走,过铁路涵洞桥右转顺路前行)。宝华寺正在扩建(2007年6月),有三四座大殿在建,规模宏大。目前正殿为一现代建筑,供奉诸神。院内植物葱翠,石雕烛塔林立。

青云观:位于金州三十里堡小黑山村。庙宇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小黑山西麓山谷中,颇有人间仙境,一方净土的意境。青云观始建于清朝年间,近年翻新。有三霄殿、观音殿、药王殿、灵神殿、胡仙殿等。还有龟驼石碑、挂钟石亭等早年留下的遗迹。观外山坡上有一胡仙洞。从青云观院内看小黑山,可见到双龟送子的天然奇观。

普光寺:位于金州三十里堡庙沟,是近年新建的寺庙,尚未完工(2008年02月)。寺庙规模宏大。

九莲古寺:位于金州石河镇东沟村。相传唐朝建立,清朝光绪年间翻新。该寺是佛家要寺,管辖范围为北至千山,南至蓬莱,东至黄海,西至熊岳。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附近各地居民来此参加庙会。

佛爷庙:又称青云寺,位于金州石河小黑山,藏于接近主峰顶的悬崖之中,远望只能见其一角,可称得上是深山藏古寺。佛爷庙是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古庙宇,前墙、侧墙、房盖前半部由花岗岩条石建成,后半部则依石壁凹洞而成,石条间全由米汤和石灰浆粘接,非常坚固。经过数百年风雨侵蚀,人为破坏,庙内古佛像早已不见踪影,现存的佛爷、观音等神像都是近来人们放置的。

武财神庙:又称关帝庙、关老爷庙,原位于金州古城中心,始建于辽代,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拆毁。为了弘扬历史传统文化,经批准,现迁建关帝庙至金州二十里堡刘家店,于2007年7月7日动工建设。

清泉寺:位于普兰店市星台镇葡萄沟村。寺庙建于唐贞观年间,是一个千年古刹,素有“辽南第一寺”之誉。清泉寺虽为佛教寺院,却集佛、道、儒三教为一体,同时还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宗教方面的一些不同之处,尽管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原与北疆时连时断,但中华古文明的历史却渊源不断。现在寺院保持完好,部分残缺处逐渐修复。

报恩寺:位于普兰店市安波镇二龙山南端山腰处,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大雄宝殿居中,两侧为禅房。该寺始建于明代,在清代经过四次修缮。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又几经修缮,焕然一新。远远看去,报恩寺背依雄峰,左右二龙环抱,大气大象,动人心魄。寺庙虽建于明代,因经几番修来改去,如今已为清代建筑风格。

玉皇庙:位于普兰店安波温泉度假区内,始建于金代世宗年间,距今天八百多年,历经元、明两代修葺,至清雍正六年又增制营造,逐成规模,有大殿、钟楼、山门、僧房、墙垣等,占地3500平方米,毁于文革时期。1995年重新修复玉皇庙“灵霄玉殿”,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内有玉皇大帝、龙王、托搭李天王等十余尊雕像。

龙山寺:位于普兰店环城森林公园二龙山公园区内,是一座经过复修的古建筑。始建于明代年间。寺中正尊为如来佛,左右为菩萨。佛像皆为泥塑金身,形象端详,栩栩如生。庙宇雕梁画栋,琉璃屋瓦,朱红大柱,金碧辉煌。

关帝庙(普兰店):位于普兰店市南山公园,建于清代。与别的古庙不同,它不是坐北面南,而是坐南向北,高踞南山之上,俯瞰整个普兰店市区。它的建筑格局十分简约,只有一个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式建筑,风格甚为苍朴,亲切如邻家宅院,是不可多得的清式古建筑。庙内因供奉关公,故称关帝庙。

三清观:位于普兰店市城子坦镇,为明代万历年间所建,距今已有400年的历史。观内塑有三清老祖,故得名三清观。1994年重修,占地1130平方米,庙宇为20个自然间,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

龙潭寺:又名台山庙,位于普兰店市丰荣街道(原泡子乡北台村五四水库下流),始建于乾隆36年,取名龙王庙。光绪6年重修,取名台山庙。文革期间被毁。2005年重修,并更名为龙潭寺。建有正门、山门、护法殿、天王殿、龙王殿、药王殿、观音殿、放生池、禅院等。

白云山庙:位于普兰店元台镇白云山。白云山庙始建于清朝末期,在等距离弹出的九座龙头式的悬崖峭壁上,建有古朴典雅、雄伟壮观、神光满堂的三清殿、玉皇殿、观音殿、九圣寺、胡三太爷庙等十余座庙宇。现在,称作“白云观”的白云山庙群,集道教、佛教和儒教于一身,以道教为主。

高明寺:位于普兰店沙包镇广得福的南沟,传说始建于嘉庆年间,文革期间被毁。寺庙坐西朝东,依山而建,四面山峰环绕,草木葱茏。沿山路拾级而上,一座掩映在苍松翠柏中寺院,就会逐一呈现眼前,错落镶嵌于重峦幽谷之中。殿堂逐级而上,参差错落层层排列。寺院为黄墙,红门,雄伟壮观,高低错落,明暗相间,殿内佛像栩栩如生极为精美。

三官庙:位于普兰店元台镇白云山南麓的南山屯,为道教庙宇。

夹河庙:又称双泉寺(普兰店),位于普兰店夹河庙镇赵炉村王屯东山,占地总面积250公顷。该寺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归属为道教金辉派,虽屡经战乱,但经历代名士善客的修缮,香火得以延续至今。

望海寺(普兰店):位于普兰店双塔镇九龙山风景区福全村和尚帽山南坡,明正德年间修建,后损毁,现已重建。附近有始建于金代,距今800年的摩崖石刻,也称望海寺摩崖造像。摩崖石刻是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明禅寺:位于普兰店同益乡老帽山脚下,始建于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文革期间被毁。现按明清风格规划复建,布局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四层院落。全寺建筑依中轴线依山势次第布置,殿宇重叠,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殿宇之间,曲径回廊,雕梁画栋,飞檐翼角,蔚为壮观。

观音庙:位于普兰元台。

永丰寺:位于瓦房店复州城。据碑文记载,永丰寺始建于辽金,1993年重修,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寺旁有建于辽代的永丰塔。为复州古八景之一,称之为“永丰夕照”。

涌泉寺:位于瓦房店北郊大明山下龙山村,距市区约5公里。该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因建庙的地方有一眼涌流不断的泉眼,泉水甘冽清甜,故当时名为甘泉寺。民国六年改名为涌泉寺,现分佛道两院,是辽南有名的寺庙。

文圣寺:位于瓦房店岗店办事处姜洼村,始建于1938年,旧名“文庙”,殿内供奉孔子圣像,毁于浩劫年月。1999年,在一片荒芜的文圣寺旧址开始了恢复重建工作,对旧房屋进行改造修缮,并迎请了新的佛像、孔子像。

抱龙院:位于瓦房店市西郊岗店办事处老皮朴村,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60年代遭破坏。现重建有观音殿、地藏殿、僧寮、斋堂等。抱龙院为观世音菩萨道场,院内供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菩萨圣诞日,是抱龙院大型庙会活动日。

龙华宫:位于瓦房店市北部得利寺镇龙潭山上。龙潭山海拔425.3米,分南北两峰,挺拔对峙,风光秀丽。龙华宫建于清乾隆年间(1994年重修),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由上下庙组成,是辽南地区道教活动中心。

望海寺(瓦房店):位于瓦房店市泡崖乡将屯村。

宝林寺:位于瓦房店市驼山乡西屏山上。该寺始建于唐代,曾与复州永丰寺东西呼应,为辽南八大寺之一。文革期间被毁。2004年经大连市宗教局批准复建,现正在建设中(2008年5月)。

龙王庙(瓦房店李官):位于瓦房李官。寺院倩巧玲珑,重重叠叠,依山而建。寺院东西两侧分别建有钟楼和鼓楼,庙内建有五重大殿,殿堂里边在不同位置上雕绘着99999条神龙图案,前后供奉着威武神圣的龙王,整座庙宇古色古香,气势恢弘。龙王庙始建于明末清初,于文革时被毁坏,现龙王庙是在原址上重新翻建的。

得利寺:位于瓦房店市得利寺镇西里村和尚屯龙虎山南麓,始建于唐盛时期。该寺文革期间被毁。1990得以修复,融释儒道三教于一体。占地面积约5600平方米,建有大雄宝殿,娘娘殿,药师殿,寮房等建筑。寺庙处于群山环绕之中,站在寺庙院里,抬头正对龙山的龙头,后面则是虎山把门。庙前最早的驮碑神兽已残破。庙西有一狐仙洞,多年的香火已把洞熏黑。

万安寺:位于瓦房店市万家岭镇邢屯村尖山沟,建于2002年,占地面积约1.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建有大雄宝殿,念佛堂,斋堂,大雄宝殿内供奉3.5米高的释迦牟尼佛像,药师佛像,阿弥陀佛像,四角供奉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四大菩萨像,两侧供奉十八罗汉像。每年四月初八为庙会。

三堂宫:位于瓦房店市长兴岛

观音寺:位于瓦房店市长兴岛海上村,始建于明朝末年。各朝代都曾重建,文革期间被毁。1995年重建,已建成大雄宝殿、药师殿、观音殿、地藏殿等。

福泉寺:位于瓦房店市松树水库土门岭。

朝阳寺(瓦房店):位于瓦房店市太阳办事处榆树房村的东屏山南麓。

观海寺:瓦房店仙浴湾观海寺,原名西永丰寺,又名释迦矛庵,俗称罗汉庙。寺院原址位于仙浴湾胜利乡王海村梁屯北山,历史上的西永丰寺初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当时的占地面积大约1200平方米,是辽南地区较为著名的寺院。1992年在距离原寺400处辟地重建,并易名观海寺。新寺占地1万2千平方米,大雄宝殿、地藏殿、山门、钟鼓楼建筑面积800平方米。

云栖禅寺:位于瓦房店市谢屯镇曹屯,原名观音阁。该寺始建于清道光四十年,占地约两工顷,顺山势而建,依地形而造,由黑砖,花岗岩雕凿而成。举目望去,飞檐凌空,怪兽伏脊,雕梁画栋,金壁辉煌,文革期间被毁。2002年修复,建有观音殿,僧寮,斋堂等。

圣人寺:位于瓦房店市太阳乡罗沟村。

灵池庵:位于瓦房店市尹屯四道沟。

法华寺:位于庄河城山镇。法华寺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二年,系佛教寺院。寺院后面的三棵粗大的银杏树那里,尚存有一块明代古碑,碑文虽已经模糊,但仍有重要价值。现在这里均为女性佛教徒,人们称她们为“二僧”。法华寺下院正殿供奉着三尊菩萨,其中正中的是准提菩萨坐像,就是千手观音,有四十八臂,各有所持。

五老宫:位于庄河城山镇。五老宫建于民国初期,系道教庙宇,主奉金、木、水、火、土五行。庙宇建筑雄伟,雕梁画柱。宫前巨大的花岗岩楼牌上书“紫气东来”。

龙凤寺:位于庄河市光明山乡松林村。龙凤寺始建于清道光十三年,座落于山峰南麓,寺庙群山环抱,绿树相拥。

普化寺:位于庄河市青堆子镇镇西村。早在唐代时,在此修建了石庙。唐贞观六年,这里建起了大雄宝殿五间,前殿三间,两侧配殿三间,加上东西廊,伙房,关公殿共计二十六间。所塑佛像,精巧传神,改名为“普化寺”。以后,历代都有维修,立有名家碑刻十二块,记述详细。乾隆八年,建普化寺分殿——天后宫,内供海神娘娘。

仙人洞庙(上庙):仙人洞庙位于庄河仙人洞镇冰峪沟景区内,分为上庙和下庙。上庙也称般若洞,始建于天元二十年(公元1397年),三间大佛殿,中间是释迦牟尼佛,东间是宝幢王佛,西间是弥勒尊佛。两侧是十八罗汉。东厢房三间,是禅堂。门东修了一座钟楼,门西台上修了一座望海楼。

仙人洞庙(下庙):下庙也称圣水寺,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上院长12米,两大殿。下院东西各有廊房5间,两边各有门楼1栋。院内建了一处碑林院,汇集了历代重修庙宇的石碑和为历代贞妇烈女所立的贞节碑数十座。

望海寺(庄河):位于庄河市明阳镇明阳山中。该寺始建何时无法考证,但是据史料记载,望海寺于明朝万历年间进行修复,明末清初再次修复,方圆五百里田亩皆是庙产,文革时期被毁。寺院内现存有清朝复修时遗留下的石碑和寺院的前墙,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有念佛堂,海神娘娘殿,云水堂,寮房。

海峰寺:落于庄河市石城乡东升村,始建于明天启七年(公元1636年),有前后殿各五间,火池一处,石碑二幢,是当地渔民及过往船只祈福祭祀的寺庙,是石城及庄河沿海重要的宗教祭祀场所,香火曾盛极一时,后毁于文化大革命。现已完成大雄宝殿和天后宫两座建筑恢复。

双泉寺(庄河):位于庄河市大营镇得胜村,村东南横卧着翠绿的青龙山,清澈的英那河在山边缓缓流过,历史悠久的双泉寺就坐落在青龙山下的两道清泉旁。双泉寺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1516年),尚存的一块刻有年号的残碑上可以见证。 “文革”期间遭到破坏,1998年重建。

朝阳观:又称千佛洞,位于庄河天门山景区内,始建于辽金时代,距今有千余年历史,据传洞中曾有佛像千尊,故称“千佛洞”,是辽南最古老的洞穴寺庙。

红崖晓寺:位于庄河昌盛街道,始建于明万历35年。原建的寺院只是供奉东海龙王李老爷一间小祠堂,后又演变为小寺庙。文革期间遭彻底破坏,1993年重建并扩大了规模。由方丈性妙大和尚改名为“红崖晓寺”。有大雄宝殿、阿弥陀佛殿、弥勒殿、护法龙王李老爷殿、护法九神殿等。

兴隆寺:又名关帝圣祠,坐落于庄河城北1公里处。始建于明朝崇祯四年(1631年)。始建时只有大殿三间,后经多次扩建。1947年土改运动时被部分拆除、占用。1992年将占用的房产归还,成立了兴隆寺念佛堂。2004年12月,经大连市文管办批准恢复重建。寺院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关帝台。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四月初八、五月十三、七月十五法会日。

马祖庙:位于长海县广鹿乡,建于明代,1993年重修。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元宫:位于长海县大长山岛镇四块石村傅家沟后山半拉山处,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进院。前院有观音殿、关帝殿、八仙殿、药王殿和龙王殿。中院有娘娘殿。后院有三清殿、三皇殿和三星殿。藏经阁位于三元宫最高处,极目远眺,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九阴真经里的裁缝能给自己开光吗?怎么开

点开 裁缝界面 右下角 分解 融合 旁边有个刺绣

点下刺绣后在找到你要开光的装备点下就可以了

如何正确为霸王貔貅开眼

1、选择一个吉日,将貔貅清洗干净。

2、取半桶井水,再取半桶雨水。(天地之水)

3、倒入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容器中,这个容器要清洁干净。

4、将清洁干净的貔貅放入容器中,浸泡三天。

5、取出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净。

6、取一些茶油,涂在貔貅的眼睛上,这叫开光。

7、貔貅通人性,开光时要只能自己一个人在场,貔貅开光后,第一个看到的是你,就会始终保佑你。

貔貅是中国人心目中一个传说的神兽,它唯一只有一个嗜好,那就是它很喜欢去咬钱回来讨主人欢心。

如果你是以求偏财为主的行业,例如收入是佣金制的,奖金制的,而不是固定薪水的,那麼供奉貔貅将是很好的招财法宝。它会带你去有钱的地方,同时帮你把钱咬回来。

貔貅的启动仪式:

买回来之后一定要把它的眼睛蒙起,等要开光的那一天才把他撕开。

开光那一天要准备的物品有:

1.七宝石

2.五谷杂粮米

3.五色线

4.五帝钱

5.铃铛

6.用一张红纸抄写咒语

将前三项一一倒入貔貅的肚内,然后把五帝钱及铃铛挂上貔貅上面,接下来准备念

貔貅加持咒语:

金光一气,貔貅翱翔,进财进贵,利路亨通

金光二气,貔貅福降,福禄满庭,福星高照

金光三气,貔貅点化,男纳百福,女纳千祥

乾,吉利元亨

念完咒语后,将咒语一起放入貔貅的肚子裏,如此貔貅就有灵气了,等到八卦香炉的檀香烧完后,即可将貔貅放在收银机上,或者客听,门口或玄关,而最重要的是貔貅的头一定要面向门口,或者窗外。

而供奉貔貅每一天必需点一卷盘香给它闻,或者在它旁边摆一杯水也可以。如此貔貅才有力气为主人找钱。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