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1664

墓穴风水五房怎分辨,墓的风水分房份图解

兴仁信息网2023-05-26 04:37:390

如何看墓地风水

本帖最后由 欲水静舟 于 2011-10-13 21:58 编辑 回归自然的原则 现在的城市规划里,墓地离城市越来越远。为什么不离城市近一点呢,去扫墓祭奠还方便,岂不更人性化?包裹在高楼大厦中间岂不更现代?在这里,阴宅的风水与阳宅恰恰相反,都市人主张人车合一、人机(计算机)合一、工作第一、效率第一,墓地则讲求自然第一,天人合一。凤凰山陵园地处昌平南口居庸关长城脚下,居庸叠翠和响潭水库景畔,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不但是理想的人生后花园,而且吸引了很多背包客和艺术家来这里采风写生。 上风上水的原则 墓地也讲究“上风上水”,北京上风上水的方向是西北,所以明十三陵就坐落于北京西北的昌平区。西北是根据北京的中轴线确定的,这条中轴线北起鼓楼,经过故宫博物院、前门,南至永定门,中心点就是故宫,也称紫禁城。所以,一般地认为昌平区是风水最佳的区域,凤凰山陵园位于昌平西北,坐西北朝东南,居高临下,从卫星照片上看,陵园大门正是按照规划指向京城的中心--紫禁城。 综上所述,风水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择吉避凶,这与办丧事选墓地希望让逝者安息,生者安心的出发点是一致的。至于风水是否会福荫子孙,人旺业兴,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择一块吉壤福地,总不会错的。据说大名鼎鼎的建筑大师贝聿铭,超级富豪比尔·盖茨在选择建筑设计和住宅的时候都会参考风水的因素。 中国很多的历史文化遗产与风水是分不开的,北京城就是一座地地道道的风水之城,所以要了解风水,不能不来北京,阳宅不能不看紫禁城,阴宅不能不看十三陵,而公墓的风水,正如上面所述,不能不看位于昌平的凤凰山陵园。2006年 11月来自韩国的葬礼文化访问团到北京参观,特地前往北京昌平凤凰山陵园考察风水。 另外,墓地不能正南北,不能放在荫的地方。选墓地.首看方向.常话说得好:坐北朝南.皇帝位.坐西向东,富贵家.;次看地形.背靠高山.两面山丘.正是高椅.可为人也.面有流水.当可运财.; 选墓之忌.:一为乱坟岗.二是无林山.三是水洼地.最怕占用水稻田。、 风水中的“水” 天地辽阔,到处有山有水,到底应在何处立坟安葬呢?阴宅山水主要讲究择地安葬之道。《葬经》说:(葬都,乘生气也),意思是说立坟安葬,应该是在有生气凝聚的土地上;但是土地中流动的生气无形无象,究竟如何才能找出其凝聚之处呢? 在风水学术语中人们常见这样一句话:"入山寻水口,登穴看明堂",就是说风水师在进山寻找阴宅墓地的时候,首先要看水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同时更要注意穴前明堂的水是什么样的情况。两句话都离不开水,所以说水对于阴宅墓地的选择十分重要。充份体现了"水是山家血脉精"的道理。 风水学重视砂环水抱,因为水抱可使穴地的生气凝聚结集,而砂环则可使穴地凝聚的生气不至被风吹散,两者将为吉穴的条件,故此《葬经》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水来处叫做"天门",如果一眼望去看不见来水的源头,行话就叫"天门开",那么水去处就叫"地户",如果一眼望去看不见水流走的景象,行话就叫"地户闭"。常言说"山管人丁水管财",就是说选择墓地的时候,在墓地周围的水的好坏主宰后代的财运,而墓地周围的"砂"的好坏优劣则主宰后代人丁是否兴旺。所以如果水来之处较为豁然通阔,则预示着后代财运好,如果水去之处有层层大山拦阻,则预示后代人能守得住财,也就是财不外流之意。水的深浅也有说道,水深则预示财大,水浅则财小。水口就好象人们住家的大门口,如果水去的方向有两座高耸的大山,水从两山之间流走,这叫两山夹一水,水为财,被两山夹住就是关拦夹拱有情而不愿让财流走之意。这样的墓地属于大贵之地,后代人大富大贵。如果夹拱的山较低,这样的墓地是发科甲之地,后代人能读书当官。如果水流走的方向没有什么山来关拦夹拱,是一马平川之地,那么这样的墓地是下等之地。如果有几座山或三重五重山来关拦夹拱,发福的力量就会更大,福力也会更悠久长远。水本身没有方位的概念,不同的墓地对于同一条水来说就产生了不同的方位概念。水流只要不是斜飞直射而是弯曲环抱就是好水。在水流走的方向虽然有山来关拦,但最好要形成交锁状态为妙。从远处看这种两山关拦交锁的状态越是明显,这块地的福力就越大。如果水流走的方向显的低平宽阔,那么这块地的福力就较轻。如果在水流走的方向能有四重高山交锁在一起并且流水也和这四重山环绕相抱,连绵远去六七十里,这叫山水朝拱有情,这样的墓地必是大富大贵之地,后代子孙必出大富大贵之人;如果山水连绵远去一二十里,也属于富贵之地,后代子孙能出富贵之人;如果山水连绵远去只有一二里地,这样的地块最多是个小康之家已。

看坟墓风水的重要要素

葬经有云:金玉非宝,石棺非坚.若求厚葬,择地为先;房不乱住,墓不乱葬,为先人

?龙,砂,水.向.穴,买风水墓地五要素要细察观。好墓地风水有讲究,要符合三大要求

地势高爽青山绿水

山主人丁水主财,意思就是择山,可以令后世人丁兴旺;择水,可以令财源滚滚。水是生命之源,山有了水才有了生命,没有水的山就仿佛没有灵魂,所以风水有言:有山无水休寻地,未看山时先看水。由此可见,山主人丁水主财是考察墓地风水最简要亦是最精辟的总结。一注重理气的风水理论讲求藏风聚气,所谓: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葬书》)认为水面越大,聚气越厚,财富也就越厚。名堂开阔

古代有人出了名、当了官或者发了财,人们往往会议论这个人祖坟的风水,称之为:地灵人杰。风水认为明堂开阔有利于孕育人材,发展事业,因此既要登山看水口,还要入穴看明堂,明堂是指墓穴前面要有一片广阔平整的地方,明堂开阔,生机勃勃,才能前途无量。反之,墓地不宜设在窄小局限的山谷。回归自然

现在的城市规划里,墓地离城市越来越远。为什么不离城市近一点呢,去扫墓祭奠还方便

共五房找墓地要什么的风水地才平均

阴地风水怎样看

选风水坟墓要注意如下几点;

1; 龙真,穴才真。2; 藏风纳水,山水有情,山水才为我所用。3; 山龙水龙必须交会,这样明堂才正,明堂正穴才正。4; 龙水向必须合配,这样才能合局,合局天地人才一体。只有通过这几点综合考虑,才能找到真正的风水宝地。不过要真懂这几点,可真不容易!藏风纳水,山水有情就是上等好地方的描述。山水为我所用,就是这些好山水都属于我,以上四点同时暗藏着寻穴和葬吉的取法方向,不是夸夸奇谈,是本人实践心得,外行无法体会。寻龙,硝砂,纳水只为穴。好龙,好砂,好水,要得好穴才真。所以要寻穴,穴就在龙砂水的综合考虑中寻求。不得真穴,好龙好砂好水如同废物!千里江山一向间,虽得好穴,无得吉向也是空。七十二龙,每龙五度,过了三度为另一龙。因此,或以向差而不得富贵,或以向差而丢进火坑。所以葬地风水的原则精华在寻穴和立向。看了我这段看墓地风水的论述,你能领悟吗?墓地风水是很复杂的,在网上是无法准确判定的,只能有水平的风水师实地勘察断定。

风水中怎样分房

二十四山配房分;

一、四、七房;子午卯酉、乾坤艮巽。 二、五、八房;辰戌丑未、庚甲壬丙。 三、六、九房;寅申巳亥,乙辛丁癸。

砂位房分歌诀;

一子满盘皆不错,二子左是长房临。 前后两边皆小值,上下偏枯己不均。 三子朝坐二房位,四在孟前五二分。 六子推来三六右,挨次推来砂上论。 龙弱砂强泄旺相,女嫁豪门坦腹英。 为生为育贵在内,泄重旺微在外门。 公位砂空当主绝,左空长房右小凌。 朝坐俱空二五绝,一主一朝三长停。 青龙不空砂平直,亦归长子受伶丁。 朝山挨左有情意,四子发福如雷鸣。 青龙全没朝偏左,吊归长位作龙神。 朝山空远龙趋案,次子亦吊作朝屏。 三男与仲相吊法,吉凶祸福依此行。 此为赖公真秘诀,父子虽亲不轻传。

按照上面理论慢慢找符合条件的地方吧。

从哪些方面可以判断坟墓的风水好坏

祭祖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影响着几千年的华人思想。对民族的延续发展起到最大的作用。当我们在祖先牌位前祭拜缅怀的时候,也是对自己道德行为,人生发展的一次自我反省。缅怀祖先的历史,反省自己是否发扬或者改善了家的发展与壮大。自己有没有做败坏先人的行为。还有就是这样代代的祭拜缅怀。让人更有归属感。责任感。哪怕你是一个单身,别忘了你前面还有很多先人在你前面注视着你,你不是一个人在生活。

四川人骂没道德的人和事喜欢说,你简直是丢了你家的先人板板。你的先人牌牌都不要了。意思是你辱没了你的祖先牌位。时刻提醒你,你代表不是一个人,还有你无数的祖先。因为是你的祖先造就了你。你应该维护祖先的荣誉和光辉,并且发扬下去。

还有发现对祖辈祖先越尊敬的家庭,家风品德都会比较好。就像家里放着并诚心祭拜的佛像,品德怎么都不会很坏。因为他心中有一个无形的规则约束,现在社会名利。社会风气对个人命运的影响。比如在古代。社会道德这种无形的风气下。个人的婚姻。比如八字命理出现一些婚姻不吉利或者晚婚的迹象,都不会很严重。或者不会随意离婚。现在可能命理中出现一点婚姻不利的流年都会引发离婚。古代女孩子命理中出现文采好的特征。但不会是什么高学历。顶多就是认识几个字,心灵手巧之类。现在女孩子出现这种特征。往往就是学历比较高了。

这就是社会国家的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影响。风水命理也要和时代进步。比如南京大屠杀,30万人不可能都是命理中出现了死亡的特征。这就和国家的大命运相关了。总之一个时代的命运决定了一个时代人类的命运高低。

所以祭祖也是维护一种好的风气与品德。记得小时候听父亲说起一句比较好的话。祭祖上坟那些和无关的。就是对已故亲人的缅怀。

在与不同朋友的交流中。命理大师高勇强发现。很多内心容易忧郁痛苦迷茫的朋友。一是缺少一个方向。二是圈子太小。生活中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应该放开内心。多走走看看。按佛教说法就是放下执着。

还有的朋友是因为是不够自信,容易自卑,放不开。不够洒脱。其实你在你祖先的面前。你就是一个骄傲。你代表着那么多的优秀的祖先。有什么自卑的呢。推前几代,说不定谁比谁有钱呢。

我们那里是30那天家里祭祖祭天。初一再去坟头祭拜。看着一堆堆黄土,感概人生。感概他们那一生。会觉得活着的意义与责任,就像心灵的洗涤。其实上坟还有一些好处。有些人很多人多年不祭祖上坟。不知道上坟可以观察坟体的变化。做出适当的休整,对人生事业也是有帮助的。以前高勇强老师就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个海外华人孩子老是病。大师说,你家祖坟进水那。他回国去看。果然进水了。休整后。病就好了。在实际工作经历中也出现很多这样的案例。有些人命运不顺也是祖坟风水问题。这种问题还是比较麻烦的

古代风水地理书中很多关于坟墓环境对家人的影响。大家不妨参考看看。当然只是参考喔,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根据实际情况为主。有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前天看过一个新闻,老太太算命说孙子命理缺金,给孩子吞金戒指。差点出人命。真是怎么说呢。哭笑不得啊。你这是高级黑啊。缺金吞金。缺水好办。缺火难不成还吞火。所以德禄斋百年规则里面就有一条。命有可算不可算。有的人给再多也不能算的。愚昧害死人。别人说一句,他拉着半句就跑了。就像有些娱乐新闻。摘章断句。有爆料就行,管它当事人本意是什么,呵呵。

一,出瞎子地

1,坟墓上长有带刺的树,将坟罩住,堂中后人多出眼病之人,因为树根扎进棺墓,缠绕骨骸出瞎子。

2,坟墓的向位在正南,西南,东南方向,如有群山,高大建筑物,大的河流做案山,多出眼病,晚年有瞎子出现。

3,坟墓向前有别人家的坟墓,和此坟墓构成一条直线者出瞎子,如果偏左出男人眼睛多病,偏右者出女人眼睛多病。

二,出拐丐地

1,坟墓不管朝向如何,在四角之位上,如有拐角路,出拐丐之人,如有大路是拐角路距坟较近,也出拐丐之人。

2,如果有河流从向前斜射而过,叫割脚水,水大出拐丐之人,水小出伤腿之人。

3,坟墓的护砂上有小坑,常年积水,也出拐丐之人。

4,向前的直路从坟前通过,名叫讨饭棍出乞丐,堂中还会出腿病之人,这种腿病多数出以车祸、横祸。

三、出哑巴地

1、坟后有别人家的坟墓和坟构成一条直线,别人家的坟葬的早,葬的晚者十八年后出哑巴。

2、不管坟向如何,在艮宫位上如有古井、深坑家中多出男性哑巴,如在坤方有深井,出女性哑巴,多出在少女身上。

3、坟墓向前如有小河流,在向前分叉,家中出哑巴(多出在山地)。

四、出聋子地

1、靠山后淋头水出聋子,紧靠山峰下来之水直冲坟墓,水流带有响声,有震耳的感觉,堂中出聋子。

2、不论坟的朝向,如果在乾艮方位有巨大的深坑、洼塘、护砂出现深坑,出五种人,即:瞎子、聋子、独眼龙、拐子、头秃、并且多数绝后。

五,出歪子地

明堂前案山歪斜,山势向两个明堂倾斜,倾斜后不自正路,堂中人多数走路歪斜,百分之九十的男性个头大,两脚歪斜,数年后还出现女人腿脚歪斜。诗曰:山水不正,出人歪腚。

六、出秃子地

1、明堂前鱼鳞水,旱天没有水,雨天有水,左边有出男秃,右边有出女秃,左右都有出男女两秃之人。

2、坟墓葬在白碱地上,如果土色纯白象石灰一样,出秃子,如果土稍带有杂色,出毛发稀疏之人(如果发现全是白碱地,堂中已经出贵人了,并且脸色白,个不高,体态胖,文凭高)

七、出傻子地

1、明堂前有口风,距离坟十五米以内,家中出傻子或神经病,巫婆、神汉。

2、坟墓常年在阴暗角落里,被树木或高大建筑罩住,容易出憨傻之人。

3、树根满棺、蚂蚁出现,也出憨傻之人。

八、女人私奔地

1、坟前左右和靠山后,如有反弓路,主出女人淫邪,跟他人私奔。

2、坟墓向前,如果水形是反弓,河流汪堂水成反弓形,主女主人逃离家乡,水大者还会出现妻杀夫。

3、不论向口朝哪方,有泱泱大水,如巨大河流、湖泊、沟塘,家中都容易出女人不正或者家乱,还会出现子少花多,诗曰:茫茫大水拦面扫,必然家中贵子缺。

4、向前明堂水向不同两个方向流去,叫八字水,主女人邪淫。诗曰:向前八字水分流,多主夫妻不到头,财产荡尽小口死,家败人亡怨此由。

九、寿数不齐地

1、坟地地形长短不齐,一方长一方短,如果不齐之处又在向前,左边长女人早死,男人高寿,如果地的缺陷占整个地面三分之一,男人将连连换妻。如果是左边短,右边地长,女性高寿,但多数是半生守寡。如果大过地的三分之一,将出现满堂短寿。

2、坟地地块左右两膀不等,差距太大,出男女寿数相差太大。

3、后靠山不齐,一方砂高一方砂低,高矮不齐,也会出现寿数长短不齐,诗曰:案山一般齐,男女登仙地。

十,出肝病地

1,坟向前如有凸起的土包,成鸡蛋形,家中多出肝病之人,多数是肝腹水而死。这也叫顶心砂,伤成材之子,还会出现寡妇。

2,坟墓前有小坑洼,小水流都出肝病之人。

十一、出肺病地

坟墓向前,有巨大的深坑,长年存水,不流不干出肝肺病之人。

十二、出肾血病地

坟墓向前,一至五米有巨大的深坑,长年存水不流不干,不论向位朝哪,只要有这种坑就出肾病。如果在坤宫妇女长年有病,在乾宫老父久病,在艮宫小儿个个有病,在震方出现被雷电击死之人。诗曰:东方为震震为雷,雷公闪闪举神锤,东方要有深坑在,子孙后代吃尽亏。

十三、出头脑病地

1、坟墓的向后如有三角形的尖刀路,堂中多出现脑病之人,河流坑也一样,有路为刺脑箭,有水、小河,坑为砍头水。

2、坟墓向后有直长小路或大路叫砍头路,家中会出现因脑病而死亡之人。如果路从坟墓上而过,或压坟墓一半,为砍头起脑,不但有脑病,而且家中会出现凶祸死亡,出车祸、枪打死之人。

3、坟墓后古井,土井、机井也会出现头病之人,如果有小路从井跟前经过,会出现二十至三十岁连续死亡的青年人(井为耗尽龙脉,贵气外露),这叫踏破化石脑,伤成年人。

十四、家中淫乱地

向前地形连续高起,靠山后地势低洼(指平原地),向前之水通过坟地左右膀,向坟后流去,这种水叫卷廉水。诗曰:为坟要见前卷廉,家中淫乱不堪言。公爹抱着儿媳睡,侄抱小姑坐堂前,又诗:坟前水坟后流,其家尽出扒灰头。

十五、腰腿疼痛地

1、向前左右方,如有人行小道,斜插而过,家中会出现腿疼腰伤之人。

2、对面山上如果有破碎的石坑或石坝,长年积水,家中会出现腿疼腰伤之人。

3、如果平原地后靠山上有小豁口,有流水冲向坟墓跟前,也会出现腿疼腰伤之人。如小沟成直箭形,还会出小儿命短。

十六、易出车祸地

1、不论坟向如何,只要在坟的东方出现南北大路,不管路的长短,都会出现大的车祸,导致家人死亡,路小者会出现车祸伤身而死。

2、不管坟的方向如何,周围有大的火窑,窑门和烟囱与坟墓构成直线、斜线,多会出现因车祸而死。如果没有车祸也会出现官运不济,官场失落,后人纷纷落马,功名从此断绝。

十七、服毒自尽地

1、不论坟向如何,坤方如有大路或小道从坟向前斜插而过奔东北走,坟后人的女性中有服毒之人。路小者还会出现家中妇女腿脚受伤,还会出现堕胎。

2、在坎方如果出现弯曲的小路或大道,弓背向外,有小路从弓中间插过,距离坟墓较近,会出现男女服毒身亡,或投井及各种不正常死亡,这叫一箭穿背主伤残,葬后三年必出现,如果葬的时间长久,家里难有一日安。

十八,上吊自尽地

1、不管坟向何方,坟后要有搓绳路,出悬梁上吊之人。如果在坎方出现男人因家庭事端上吊而死。

2、如果坟的向口在东方,西南方有交叉路或小道,会出现妇女悬梁上吊,如没有出上吊之人,也会出现麻烦不断,儿孙受欺压。如果交叉路高过坟墓,家中会出现蹲监坐牢之人,短路叫搓绳路,长路叫捆绑路。

十九、满堂绝后地

1、坟墓坐在山的最高峰,八风吹穴,四水不收,山头水向八方流去,这种坟地绝人丁。

2、平原地中如有一高拢(岗、包)在顶峰处,如有坟墓者,为骑龙葬,堂中会出现官贵一个,出过后男女绝后。

3、坟向不论朝何处,在坟后靠山位上左右方向如有两洼地和坟墓左右方构成一条直线(洼地包括深坑、河流),在三十米之内出现都为有害,这叫两肩洼风。诗曰:坟墓两肩现洼风,其家必然绝男丁。

二十、花果不全地

1、坟墓朝向东南方向者,如果水从坤方向东流去,家中出现伤枝不全,有绝枝之人,还会出现短命之人。

2、向口前有一方稍有伸脚者,主花果不全,特别是西边伸脚,会出现一枝招婿。

3、向前明堂倾斜,水偏向一边,水偏向左边者长房人中多子多富,二房人中会多生女儿,家中贫穷。如果偏向右边者,水向右边流去,大房多是贫穷,二房人财两旺。

二十一,家中不合地

1、山地坟前的案山两边高大,山势往不同的方向奔走,家中会出现父子不和、兄弟不和。

2、向前的水八字形,往两个不同的方向流去,也会出现父子兄弟不和合。

二十二、不孝儿孙地

1、不论坟向朝于何方,明堂水走过又返回,回过又走,这叫斜流水,出不孝之子,如果水打九弯又叫盘龙水出贵人。

2、坟墓后的靠山水不进前明堂,汇总后辗转斜流往靠山后流去,和坟墓明堂水不构成一个流向,这种水叫老少不合水,家中会出现不孝之人。如果山后水势浩大,还会出现杀父现象。

3、坟的向前五十至一百米有自己家的祖坟或长辈坟,为少欺老,多出儿孙不孝。

二十三,短寿夭亡地

1、坟墓向口不管对准何方,向前一定要有十五至六十米的平地为吉,如果三至五米出短命夭亡之人,坟前地长为吉,满平为大吉,诗曰:坟前要有三步合,家中定能出秀才。

2、坟墓被两方大路夹击者,出短命夭折之人,如果路面特高,喜忧各半,喜的是出读书成名之人,忧的是出短命之人。

以上的仅做参考,要想具体看墓地风水,最宜找专业命理老师高勇强通过命理的方式做详细判断。

历史的底牌:古代帝王选择陵寝怎样看风水

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古代帝王在选择墓葬位置的时候都非常重视“风水”。而“风水学说”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的“环境观”,其中包含了中国古代先民对于自然的探索和认识,以及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玄妙界定。通观历代帝王陵寑,我们不得不承认它们确实都占据着华夏大地的一处处“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的“吉壤”。而这些“吉壤”的选择,也无不表现了我们的祖先对于中华民族血脉永继、繁荣昌盛所寄予的深深祝愿。由于古人“事死如事生”的伦理观念和丧葬习俗,古代帝王的大墓里往往藏有大量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

关中唐帝十八陵分布图

选址原则一:注重整体

风水一词最早出自《葬书》:“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理论就是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以人为中心,把天地万物都当作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风水学的功能就是要宏观把握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这其实与现代科学中的系统论不谋而合。整体原则是风水学的总原则,其他原则都从属于整体原则,以整体原则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现代风水学的基本特点。

中国古代的《黄帝宅经》主张“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肤,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这其实就是古人在选择居所时对于系统论的朴素应用。

照古人的观念,阴宅选址的地形地势、方位和安全,将长久地影响后代子孙的命运。清代姚延銮在《阳宅集成》卷《丹经口诀》中特别强调整体功能性,主张“阴宅须择好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为有福,水口收藏积万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

唐代的陵墓建设是继秦汉以后的又一次高潮。包括武则天在内的唐21帝,除武氏与高宗合葬,末代的两位皇帝葬在河南、山东外,其余都在陕西渭水北岸,号称“关中十八陵”。各陵以层峦起伏的北山为背景,南面横亘广阔的关中平原,与终南、太白诸山遥遥相对。渭水远横于前,泾水萦绕其间,近则浅沟深壑,前望一带平川,黍苗离离,广原寂寂,更衬出陵山主峰的高显。唐陵继承了汉陵四向开门的传统并加以发展,形成象征帝王居所的宏伟构图:在陵丘四周建方形围墙,称为内城,四面正中为门,设门楼,四角设角楼;南门朱雀门内建献殿,举行大祭典礼;朱雀门外是长达三四公里的神道,最南端以一对土阙开始,阙后为门,由此向北离朱雀门约数百米至一公里是第二对土阙及第二道门,再由此门通向朱雀门前的第三对土阙。在第一、二重门之间的广大范围内分布着众多的陪葬墓,其中尤以太宗昭陵的陪葬墓最多,达167座。整个陵区范围十分宏大。此外还以许多气势雄壮的石人石马来陪衬渲染帝陵的尊严和崇高的气氛,使得无论什么人来到此地都不由自主地产生敬仰尊崇之意。

选址原则二:因地制宜

《周易·大壮卦》说:“适形而止。”先秦时的姜太公倡导因地制宜,《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这其实就是我们古代先民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的表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天人合一,这也正是风水学的真谛所在。

中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土质差别也很大,各地的建筑形式亦不相同。我国西北干旱少雨,黄河中游有大片具有壁立不倒特性的黄土层,易于挖掘,并具有防寒、保暖的特性,因而在黄土断崖处挖掘横向穴洞的居住形式——窑洞民居,广泛分布在甘肃、陕西、山西、河南等省。而西南由于潮湿多雨,虫兽很多,那里的人们就在栏式竹楼上居住。《旧唐书·南蛮传》就有关于竹楼的记载:“山有毒草,虱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这种竹楼楼上住人,楼下空着或养家畜。竹楼空气流通,凉爽防潮,大多修建在依山傍水之处,特别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此外,草原的牧民以蒙古包为住宅,采取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云贵山区的人民用山石砌房;华中平原人民以夯土建房,这些建筑形式都是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的结果。

明代帝陵就是在阴宅风水术的指导下卜选的。明永乐年间,为了求得吉祥的墓地,明成祖命江西风水师廖均卿在昌平境内寻找。后来他在这一地区找到一片“吉壤”,叫黄土山,山前有龙虎二山,形成风水宝地。经朱棣亲自踏勘确认后封为“天寿山”,并于1409年开始在此修建十三陵的第一座陵墓——长陵。

十三陵所处的地形是北、东、西三面环山,南面敞开,山间泉溪汇于陵前河道后,向东南奔泻而去。陵前6千米处神道两侧有两座小山,东为“龙山”,西为“虎山”。用风水理论来衡量,天寿山山势延绵,“龙脉”旺盛,陵墓南面而立,背后主峰耸峙,左右“护砂(山)”环抱,向南一直伸展至北京小平原,前景开阔。陵墓的“明堂”(基址)平坦宽广,山上草木丰茂,地脉富有“生气”,无疑是一处天造地设的帝陵吉壤。从十三陵的选址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十分注重陵寝建筑与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谐统一,追求形同“天造地设”的完美境界,用以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万历年间绘制的《襄阳古城图》

选址原则三:依山傍水

我们的祖先在生存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蕴涵着智慧的生活经验,其中在背山面水的地方建立定居点就是很重要的一条。当今考古所发现的原始部落遗址几乎都建在河边台地,这与当时古人狩猎、捕捞、采摘果实的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其实这也就是风水理论中依山傍水原则的由来。

明代宣德年间,张谷英率族人来到湖南岳阳县渭洞乡。这里的地形给了他很深的印象:五百里幕阜山余脉绵延至此,在东北西三方突起三座大峰,如三大花瓣拥成一朵莲花,是风水学里典型的“土包屋”式的依山形式。于是张谷英带大家在这里定居下来,过着安宁祥和的生活,五百年来发展成为六百多户、三千多人的大家族。这是比较典型的好风水旺家宅的事例。

建在珞珈山麓的武汉大学已有百年历史,在特定的风水环境下,校园因地制宜依山而建,学生宿舍贴着山坡,像环曲的城墙,还有个城门洞似的出入口。山坡平台上以中孔城门洞为轴线,图书馆居中,教学楼分立两侧。主从有序,严谨对称。学校得天然之势,显示出高等学府肃穆宏大的气势。武汉大学的选址和营建正是风水理论中“屋包山”的典范。

古人对于阴宅的重视不亚于阳宅,特别讲究“事死如事生”。因此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兴起了依山造陵的观念。许多国君的墓不是背山面河,就是面对视野开阔的平原,甚至有的国君墓干脆建在山巅之上,以显示生前的崇高地位和的威严。后来人们选择墓地又特别重视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依山傍水被古人视作最佳风水宝地。《大汉原陵秘葬经》就曾记载:“立冢安坟,须籍来山去水。”

著名的秦始皇陵就是“依山傍水”造陵的典范,它背靠骊山、面向渭水,这一带的自然环境十分优美。也许有人要问,秦始皇执政于都城咸阳,为什么陵园却要选在远离咸阳的骊山之阴?我们来看看这里的地势就明白了。整个骊山唯有临潼县东至马额这一段山脉海拔较高,山势起伏,层峦叠嶂。从渭河北岸远远眺去,这段山脉左右对称,似一巨大的屏风立于始皇陵后,站在陵顶南望,这段山脉又呈弧形,皇陵位于骊山峰峦环抱之中,与整个骊山浑然一体。可以看出,这里正是一块符合依山傍水原则的风水宝地。

秦代“依山环水”的造陵观念对后代建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汉帝陵如高祖长陵、文帝霸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等就是仿效秦始皇陵“依山环水”的风水思想选择的。以后历代陵墓基本上继承了这个建陵思想。

古代墓葬选址示意图

选址原则四:察形观势

中国传统的“天人一体”哲学观使得中国人对于天地、人生有着独特的看法,特别讲究人与自然的协调和统一。传统风水理论实际上也是这种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清代的《阳宅十书》指出:“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也就是说,在选择居停之处时要重视山形地势,把小环境放入大环境中去考察,这也就是所谓的“查形观势”原则。

《禹贡》把中国山脉划为四列九山。风水学把绵延的山脉称为龙脉。我国的龙脉都源于西北的昆仑山,从昆仑向东南又延伸出三条龙脉,北龙从阴山、贺兰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中龙由岷山入关中,至秦山入海。南龙由云贵经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每条大龙脉都有干龙、支龙、真龙、假龙、飞龙、潜龙、闪龙,勘测风水首先要搞清楚来龙去脉,应顺应龙脉的走向。

在查形观势的时候还要弄清楚龙脉的形与势的区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是远景,形是近观。势是形之崇,形是势之积。有势然后有形,有形然后知势,势住于外,形住于内。势就像是起伏的群峰,形则是单座的山头。认势唯难,观形则易。势为来龙,若马之驰,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强,异而专,行而顺。形要厚实、积聚、藏气。从大环境观察小环境,便可知道小环境受到的外界制约和影响,诸如水源、气候、物产、地质等。只有形势完美,宅地才完美。查形观势就是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样就不会有后顾之忧,而会后福绵延,福泽子孙。《朱子语类》论北京的大环境云:“冀都山脉从云中发来,前则黄河环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嵩山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案,江南五岭诸山为第三案,故古今建都之地莫过于冀,所谓无风以散之,有水以界之。”这说明了北京地理环境之优越。

中国帝王陵墓的选址是非常注重查形观势的。以清朝皇帝的陵墓为例,我们可以发现在选择陵墓的地址时,在这方面他们是下了很大功夫的。清东陵据说是顺治亲自跑马游山而选定的风水宝地。以风水而论,这里确是绝佳之地——整个陵区以昌瑞山为界,以北称“后龙”,是龙脉来源;陵区以昌瑞山为靠山,东侧的鹰飞倒仰山为青龙;西侧的黄花山为白虎;南部的形如覆钟的金星山为朝山;远处的影壁山为案山;马兰河、西大河二水环绕屈曲流过,环抱有情。是典型的“山环水绕、负阴抱阳”的山水格局。清代各帝后妃陵寝的选址和营建都是如此,无不考虑龙、砂、穴、水、明堂、近案和远朝的相互关系,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选址原则五:土质检验

很多古代帝王的陵墓现在都已经成为旅游观光景点,大家不难发现,这些墓葬的所在地一般都有山清水秀、风光秀美、空气清新、草木丰茂的特点。也就是说,这里的地形地貌和水土都是比较优良的。其实,在堪舆师给帝王选择陵寝的过程中,他们除了十分重视方位形势等因素外,对于当地的土壤质量也是非常重视和挑剔的。针对这些问题,他们常常在相地时亲临现场,用手捻,用嘴嚼尝泥土,甚至挖井察看深层的土质和水质,俯身贴耳聆听地下水的流向及声音,这些看似装模作样,其实不无道理。

在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就是风(空气)、水、地(土地)。“地”就包括了土壤,土壤质量的好坏是风水学需要研究的大问题。

现代科学已经证实,传统风水学认为土质决定人的体质的说法是有科学依据的。我们发现,土质对人的影响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土壤中的锌、钼、硒、氟等元素会直接影响人的健康。明代王同轨在《耳谈》中记载:“衡之常宁来阳立锡,其地人语予云:‘凡锡产处不宜生殖,故人必贫而迁徙。’”《山海经》也记载了不少地质与身体的关系,特别是由特定地质生长出的植物,对人体的体形、体质、生育都有影响。

第二,潮湿腐败之地是细菌的天然培养基地,会导致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皮肤病等。

第三,地球是一个被磁场包围的星球,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时刻对人发生着作用。强烈的磁场可以治病,也会引起头晕、嗜睡或神经衰弱等疾病。

第四,如果在住宅地面3米以下有地下河流,或者有双层交叉的河流、坑洞、复杂的地质结构,都可能放射出长振波或污染辐射线或粒子流,导致人头痛、眩晕、内分泌失调。

从另一方面来说,古代的堪舆师相对来说都是地理学家,对气候、环境较为敏感,我们不得不承认风水术确定有科学道理,并非空穴来风。风水圈中曾流传过一个“郭璞葬母”的传说:郭母死后,郭璞给母亲挑选的墓穴距离河边不到百米,如果一发大水坟便会被淹掉,这可是风水大忌。郭璞却敢葬,预言水必退去,时人将信将疑。结果若干年后,河水果然改道了,郭母墓四周都成了桑田,郭璞的名气因此大振。郭璞为什么敢这么断言,无非是他对附近的山川走向、河流分布、气候变化,比别人更了解罢了。

选址原则六:水质分析

长江、黄河被我们誉为母亲河,因为大河之水哺育了沿岸的人民,是我们的生命之源。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就是天,所以有天生水之说,二就是地,三就是水。把老子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天生地,天地生水,天地水生万物。可见水的重要性。

中国古人把风水称为堪舆,也叫地理,我们不妨连起来一起读做“堪舆风水地理”。我们也可以这样解释:堪(观察天)、舆(勘察地)、风(空气空间)、水(水文水质)、地(地形地质)、理(研究分析理论)。这里所指的风为人呼吸的空气,水为人吃的水、源头水,土为种庄稼的土、穴位中的土。空气、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我们都知道,如果风(空气)质不好、水质不好、土质不好就会造成生物生长不好,人得病,生活陷入灾难。这也是现在绿色环保观念被大力提倡的原因。

古人认为“草繁木茂,水深土厚”的地方风水一定不错。这其实就是通过目测来辨别风、水、土的质量的方法。

具体到怎样辨别水质,《管子·地贞》认为:土质决定水质,从水的颜色判断水的质量,水白而甘,水黄而糗,水黑而苦。风水经典《博山篇》主张“寻龙认气,认气尝水。其色碧,其味甘,其气香,主上贵。其色白,其味清,其气温,主中贵,不足论”。《堪舆漫兴》论水之善恶云:“清涟甘美味非常,此谓嘉泉龙脉长。春不盈兮秋不涸,于此最好觅佳藏。”“浆之气味惟怕腥,有如热汤又沸腾,混浊赤红皆不吉。”

浙江省泰顺承天象鼻山下有一眼山泉,泉水终年不断,热气腾腾,当地人生了病就到泉水中浸泡,比吃药还见效。后经检验发现泉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石脆山旁有灌水,“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

云南省腾冲县有一个“扯雀泉”,泉水清澈见底,但里面没有任何生物,鸭子等飞禽一到泉边就会死掉。经化验,泉水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巨毒物质。建立定居点必须远离这样的水源。

古代帝王在选择陵寝时对当地的水也是非常重视的。明十三陵附近有非常丰富的水源,因此这里终年草木丰茂,生物的多样性也发展得很好。现在,十三陵水库作为北京城市供水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北京城市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选址原则七:坐北朝南

风水学是很注重方向选择的。堪舆师在选好阴阳宅的位置后,还要选择最合适的建造方向,让建筑接收承纳四周山水空间的生气。这也叫做立向,立向是风水中的一大关键。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的建筑,一般都是坐北朝南,子山午向。用现代科学来解释,这是因为中国位于北半球欧亚大陆东部,大部分国土都处于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分)以北,因此朝南的房屋便于接受阳光照射。这样不但冬季时屋内会比较温暖,对居住在这里的人的身体健康也十分有利。

此外,中国的地势使得中国的季风气候特点十分显著,大半个中国都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除了西北地区由于身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外,我国主要有温带季风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还有海南、云南的西双版纳等少部分地区受热带季风性气候影响。因此,房屋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开冬天的北风。甲骨卜辞有测风的记载。《史记·律书》云:“不周风居西北,十月也。广莫风据北方,十一月也。条风居东北,正月也。明庶风居东方,二月也。”清末何光廷在《地学指正》中云:“平阳原不畏风,然有阴阳之别,向东向南所受者温风、暖风,谓之阳风,则无妨。向西向北所受者凉风、寒风,谓之阴风,宜有近案遮拦,否则风吹骨寒,主家道败衰丁稀。”这就是说在确定方位时要避开西北风。

风水学表示方位的方法有:其一,以五行的木为东,火为南,金为西,水为北,土为中。其二,以八卦的离为南,坎为北,震为东,兑为西。其三,以干支的甲乙为东,丙丁为南,庚辛为西,壬癸为北。以地支的子为北,午为南。其四,以东方为苍龙,西方为白虎,南方为朱雀,北方为玄武,或称作:“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我国一般的帝王陵墓的朝向都是背山面水或是坐北朝南,南京的明孝陵、北京的明十三陵都是如此。但是位于凤阳的明皇陵却是朝北而建,而且道路还略有歪斜。考其原因,这是由于中都城垣宫殿在皇陵的东北方,为了使皇陵朝向中都的非常处置。

总之,风水学中的坐北朝南原则是我们的祖先通过千百年的实践得出的认识,这其实也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之道。

选址原则八:顺乘生气

传统的风水理论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万物莫不得于气。

我国古代风水大家、晋代大学者郭璞所著的《葬书》中,对感应原理和作用关系进行了阐述。《葬书》中称:“葬者,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入内,以荫所生之法也。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木华于春,栗芽于室。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意思是陵墓要选在有生气的地方,即所谓风水宝地,有生气才有万物。人是气的产物,人体骨骼就是由气凝结而成的。人死了,气也散了,仅留下了一副失去生机的尸骨。如果尸骨埋葬在有生气的地方,就会枯骨逢春,让灵魂得到升华。是人都为父母所生,就如一棵大树,父母是“本”是树干,子孙则是父母在世间的“树枝”。父母的尸骨在地下得到了生气,“本”就会生机盎然,与“本”一脉相连的“枝”也会大大受益,枝繁叶茂,福泽绵长。

明代的另一位风水大师廖希雍在《葬经》中指出,应当通过山川草木辨别生气,“凡山紫气如盖,苍烟若浮,云蒸蔼蔼,石润而明,如是者,气方钟而来休。云气不腾,色泽暗淡,崩摧破裂,石枯土燥,草木凋零,水泉干涸,如是者,非山冈之断绝于掘凿,则生气之行乎他方。”可见,生气就是万物的勃勃生机,就是生态表现出来的最佳状态。

风水学提倡在有生气的地方修建城镇房屋,这就叫做“顺乘生气”。因为只有得到充足的生气,植物才生长得繁茂,人类才会健康长寿。风水理论认为房屋的大门是气口,如果有道路和流水通向这里,即为得气。反之如果把大门设在背面,就是不得气。得气有利于空气流通,对人的身体有好处。宅内光明透亮为吉,阴暗灰秃为凶。只有顺乘生气的建筑,对居住在里面的人才有好处。

由于季节变化,使生气与方位发生变化。不同的月份,生气和死气的方向就会不同。生气为吉,死气为凶。人在做事的时候也应该随着自然的变化行事,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自古人们就选择在仲春时的清明节去祭扫先人的坟墓,这除了郊游踏青的理由外,也与古代堪舆术有关。《管子·形势解》说:“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气息交换旺盛,是亡人与活人“心灵感应”最活跃的时候。生者去阴宅看看,也是阴阳平衡的需要,会获得一年的心灵平安。而且,古人还认为,生者的住所即阳宅要时时维护,死者所居的陵墓,即阴宅也得定期扫视修理,添土护坡以防“泄气”。从伦理学角度看,即是鼓励后人每年定期祭祀先祖故友,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现在我国已经把“清明”列入公众假期,这也可以看成是当今顺应民意、倡导和谐的良好举措。

选址原则九:普遍绿化

我们的祖先在很早就已经注意到环境与人是相互作用的关系,而环境的好坏与树木的多少是紧密相关的。因此,无论是对于生者的住宅还是死者的陵墓,在周围栽种树木,进行绿化,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行为。

关于树木风水,几乎各派风水大师都十分重视,其作用也并不是一般人认为的只是遮阴乘凉、美化环境这么简单。民间风水师都相信这样的说法:“乡野居址,树木兴则宅必发旺。树木败则宅必消亡。大栾林大兴、小栾林小兴。苟不栽植树木,如人无衣、鸟无毛,裸身露体,其能保温暖者安在欤?”还说:“门前明净无遮蔽,宅后偏宜绿树浓;繁茂四时形不露,安居久远禄千钟。”唯其草木繁,则生气旺盛,护荫地脉,斯为富贵。

风水学讲究“形气同求”,认为有何气便有何形,有何形也必然产生何气,他们认为可以根据树木的好坏看人的兴衰。这也正体现了树木在风水中的重要作用。风水学认为树木的作用有四个方面。一、聚气:特别是在郊野空旷之处,气荡无收,可靠栽种树木来缩小住宅范围,使之有团聚之象。二、蔽风:山上平地及沿海平原,天风浩荡,冬季北风强劲凛冽,对人、畜及农作物都有危害,可以借种植防风林木来减小风的危害。三、遮形:住宅对面若有崩裂破面的山、屋角、墙角、烟囱以及高压电塔等形煞,可靠种树或植爬藤来缓和。四、通气兼遮形:住宅的生气在前面,可是远方却有形煞,可以栽种竹子或间隔距离较稀疏一点的植物,来把凶形遮住而又使吉气能通过。

郭璞《葬经》谓:“山之不可葬者五:气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土色光润,草木茂盛,为地之美。今童山粗顽,土脉枯槁,无发生冲和之气,故不可葬。”特别指出了荒芜的秃山是不可以用来做阴宅的。

旧制规定:“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这实际上已经以礼制的形式把对于陵寝的普遍绿化原则固定了下来。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明孝陵还是十三陵,大凡古代帝王所葬之地基本上都是树木繁茂、水草丰美的地方,这除了原先选址的时候对环境的严格要求以外,也是后人不断栽种树木进行绿化的结果。

现在,我国为了减少对耕地的侵占,由发起了“树葬”的殡葬形式,即在逝者埋葬骨灰的地方,由后人栽种一棵树木,一方面表现了对于先人的怀念,另一方面也绿化了环境,让死者安然地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得享安息。

选址原则十:改造风水

《周易》有彖曰:“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面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在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我们的祖先已经意识到改造环境的重要性。但是这种改造绝不是率性而为,而是在顺应自然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

我们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传说中舜命鲧治水,鲧只懂得堙、填之法,结果没有成功,为舜所杀。鲧的儿子禹接受了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之法,终于成功地把洪水降服了。这可能是最早的人类改造风水的记录。

四川都江堰也是改造风水的成功范例。位于长江支流岷江上游的都江堰是世界上修筑最早,且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水利工程。2260年来都江堰的分水、溢洪、引水三大主要工程设施一直在正常运行,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后人总结了都江堰成功的原因,发现:首先,当年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时遵循了与自然和谐的治水理念,即“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原理,因此都江堰是没有坝的引水枢纽。第二,即调节水流的“鱼嘴”分流工程,控制流量的“宝瓶口”引水工程及泄洪排沙的“飞沙堰”工程解决了控制流量、泄洪排沙等现代水利设施建设中的难题。第三,坚持岁修制度等可持续的管理措施。从都江堰的建设看,我们不得不佩服我们的祖先所拥有的智慧和能力。其中,天人合一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先进思想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的古帝王陵在改造风水方面一直是不遗余力。秦始皇陵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秦始皇陵园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已是占据了一块符合风水原理的宝地。然而在秦始皇陵的东侧还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按《水经注》记载:“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可见鱼池水原来是出自骊山东北,水由南向北流。后来修建秦始皇陵时,在陵园西南侧修筑了一条东西向的大坝,坝长1000余米,一般宽40多米,最宽处达70余米,现在残高依然有2米至8米,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五岭遗址。这条大坝将原来出自骊山东北的鱼池水改为西北流,绕秦始皇陵东北而过。据《水经注》记载:“在鱼池水西南有温泉水,世以疗疾。”《三秦记》曰:“骊山西北有温泉。”可见当年的温泉与西北的鱼池水相对应,形成了南面背山,其他三面环水之势。可见正是对鱼池水流向的改造才使秦始皇陵形成了“依山傍水”的特点。

当自然山川条件不能十全十美时,就人工加以修、补、填、挖,这种把自然和人文有机结合在一起,造就出一个理想的“人造”风水宝地的方法,在历代帝王陵墓的建造中都有体现,也可谓对风水理论的一种实际应用。

如何看墓地风水

本帖最后由 欲水静舟 于 2011-10-13 21:58 编辑 回归自然的原则 现在的城市规划里,墓地离城市越来越远。为什么不离城市近一点呢,去扫墓祭奠还方便,岂不更人性化?包裹在高楼大厦中间岂不更现代?在这里,阴宅的风水与阳宅恰恰相反,都市人主张人车合一、人机(计算机)合一、工作第一、效率第一,墓地则讲求自然第一,天人合一。凤凰山陵园地处昌平南口居庸关长城脚下,居庸叠翠和响潭水库景畔,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不但是理想的人生后花园,而且吸引了很多背包客和艺术家来这里采风写生。 上风上水的原则 墓地也讲究“上风上水”,北京上风上水的方向是西北,所以明十三陵就坐落于北京西北的昌平区。西北是根据北京的中轴线确定的,这条中轴线北起鼓楼,经过故宫博物院、前门,南至永定门,中心点就是故宫,也称紫禁城。所以,一般地认为昌平区是风水最佳的区域,凤凰山陵园位于昌平西北,坐西北朝东南,居高临下,从卫星照片上看,陵园大门正是按照规划指向京城的中心--紫禁城。 综上所述,风水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择吉避凶,这与办丧事选墓地希望让逝者安息,生者安心的出发点是一致的。至于风水是否会福荫子孙,人旺业兴,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择一块吉壤福地,总不会错的。据说大名鼎鼎的建筑大师贝聿铭,超级富豪比尔·盖茨在选择建筑设计和住宅的时候都会参考风水的因素。 中国很多的历史文化遗产与风水是分不开的,北京城就是一座地地道道的风水之城,所以要了解风水,不能不来北京,阳宅不能不看紫禁城,阴宅不能不看十三陵,而公墓的风水,正如上面所述,不能不看位于昌平的凤凰山陵园。2006年 11月来自韩国的葬礼文化访问团到北京参观,特地前往北京昌平凤凰山陵园考察风水。 另外,墓地不能正南北,不能放在荫的地方。选墓地.首看方向.常话说得好:坐北朝南.皇帝位.坐西向东,富贵家.;次看地形.背靠高山.两面山丘.正是高椅.可为人也.面有流水.当可运财.; 选墓之忌.:一为乱坟岗.二是无林山.三是水洼地.最怕占用水稻田。、 风水中的“水” 天地辽阔,到处有山有水,到底应在何处立坟安葬呢?阴宅山水主要讲究择地安葬之道。《葬经》说:(葬都,乘生气也),意思是说立坟安葬,应该是在有生气凝聚的土地上;但是土地中流动的生气无形无象,究竟如何才能找出其凝聚之处呢? 在风水学术语中人们常见这样一句话:"入山寻水口,登穴看明堂",就是说风水师在进山寻找阴宅墓地的时候,首先要看水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同时更要注意穴前明堂的水是什么样的情况。两句话都离不开水,所以说水对于阴宅墓地的选择十分重要。充份体现了"水是山家血脉精"的道理。 风水学重视砂环水抱,因为水抱可使穴地的生气凝聚结集,而砂环则可使穴地凝聚的生气不至被风吹散,两者将为吉穴的条件,故此《葬经》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水来处叫做"天门",如果一眼望去看不见来水的源头,行话就叫"天门开",那么水去处就叫"地户",如果一眼望去看不见水流走的景象,行话就叫"地户闭"。常言说"山管人丁水管财",就是说选择墓地的时候,在墓地周围的水的好坏主宰后代的财运,而墓地周围的"砂"的好坏优劣则主宰后代人丁是否兴旺。所以如果水来之处较为豁然通阔,则预示着后代财运好,如果水去之处有层层大山拦阻,则预示后代人能守得住财,也就是财不外流之意。水的深浅也有说道,水深则预示财大,水浅则财小。水口就好象人们住家的大门口,如果水去的方向有两座高耸的大山,水从两山之间流走,这叫两山夹一水,水为财,被两山夹住就是关拦夹拱有情而不愿让财流走之意。这样的墓地属于大贵之地,后代人大富大贵。如果夹拱的山较低,这样的墓地是发科甲之地,后代人能读书当官。如果水流走的方向没有什么山来关拦夹拱,是一马平川之地,那么这样的墓地是下等之地。如果有几座山或三重五重山来关拦夹拱,发福的力量就会更大,福力也会更悠久长远。水本身没有方位的概念,不同的墓地对于同一条水来说就产生了不同的方位概念。水流只要不是斜飞直射而是弯曲环抱就是好水。在水流走的方向虽然有山来关拦,但最好要形成交锁状态为妙。从远处看这种两山关拦交锁的状态越是明显,这块地的福力就越大。如果水流走的方向显的低平宽阔,那么这块地的福力就较轻。如果在水流走的方向能有四重高山交锁在一起并且流水也和这四重山环绕相抱,连绵远去六七十里,这叫山水朝拱有情,这样的墓地必是大富大贵之地,后代子孙必出大富大贵之人;如果山水连绵远去一二十里,也属于富贵之地,后代子孙能出富贵之人;如果山水连绵远去只有一二里地,这样的地块最多是个小康之家已。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