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0760

易经五行与养生,五行学说与养生

兴仁信息网2023-07-30 11:18:170

易经养生大全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链接:

提取码: ycxz

《易经养生》由昆明理工大教授易川凿、谢佶良、李骁原 联合编著。本书以《易经》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把阴阳五行的平衡协调原理融于生活、环境、工作、心态,使易经养生的理念日常化、生活化。读者将从饮食、心态、运动、色彩、芳香和中医等方面详细学习养生知识,了解《易经》的运用之妙,掌握生活点滴的养生诀窍。

八卦的观察对象中包括了天地万象,那么易经八卦与中医养生之道有...

左肝右肺”的八卦养生

中医学会借用一些中国哲学的工具,其中最重要的一组工具就是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再外展就是八卦,八卦也是中医学的一个最重要工具,尤其是“文王八卦”。

中医诊疗疾病就是用这个模型的,把这个图一竖起来落到站着的人身上,上面是离卦,对应心,下面是坎卦,对应肾,这个刚好和现代医学解剖所见的心、肾位置也对应。然后,文王八卦的左边是震卦,对应肝,右边是兑,对应肺,这就出问题了,与解剖学的肝脏、肺脏所在的位置风马牛不相及,很多人不理解。

这样一来,不难发现中医的肝刚好对应“文王八卦”的震卦位置,中医的肺刚好对应“文王八卦”的兑卦位置,这不就是“左肝右肺”吗?不就是“左升右降”吗?

为什么中医的肝在左边、肺在右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医的藏(脏)是功能描述,不是实体器官。中医在认识人体各功能系统,通过一定的思维工具来进行归纳整理时,无疑用到“文王八卦”这个通用工具。中医的肝属木,在四时对应春天,在方位对应东方,肝气的主要功能特点是升发,是生长的、向上的,而“文王八卦”里左边是东方、春天、阳木震卦,气机也是向上的。中医的肺属金,对应秋天、西方,主要功能特点是肃降,是肃杀的、向下的,“文王八卦”的右边为兑卦,是秋天、西方,是阴金兑卦所在的地方,气机也是肃杀下行的。

其实《黄帝内经》也讲解剖,比如说《肠胃》篇中就详细介绍了肠胃的大小、长短和容量,包括从口唇开始到直肠为止的整个消化道;又比如从字的构造看,“心”字就是解剖学上的心脏的样子,“肝”“脾”“肺”“肾”都有一个共同的偏旁,叫“月”字旁,这就是“肉”字,可见最早的脏是依据于形体解剖而来的。《黄帝内经》的伟大在于后来超越形体解剖,注重功能了,《黄帝内经》了不起的就是从整个天地宇宙中把握生命的功能、生命的规律,按照天地自然的规律、生命功能等等组织成一个整体,从功能上把握生命现象,从功能的视角关照养生。

“左肝右肺”说气的升降有序,生发与肃敛有序,人体生命体才能维持健康。本质上讲,养生就是养护人体的这一息活泼泼的、有序运动着的、与时消息的生“气”。

易经五行体生用怎么解

养生有道w:你好

梅花易数是宋代大儒邵雍创立的。

六爻卦排出后,有动爻的三划卦,叫【用卦】。没有动爻的卦叫【体卦】,体卦代表命主本人,用卦代表事物的对方。

体、用卦确立后,再确定【互卦】。二爻、三爻、四爻,组成【下互】。三爻、四爻、五爻,组成【上互】。用卦之动爻变后,成【变卦】

体、用、下互、上互、变,各卦都用五行表示相互的生、克、比应之关系,以断卦之吉凶。

我说明白吗?你明白了吗?

祝你好运。

《易经》对中医起作用?

《易经》对中医防治学的影响很大,如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强调杜渐防微,和《黄帝内经》治未病的防治思想相一致。《易经·否卦》云:“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人在面临否卦的严重时刻,倘能经常保持“我将灭亡!我将灭亡!”的警惕,加强锻炼身体,这样不但不会灭亡,还会像根深蒂固的桑树一样长生。 《易经》十分重视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易经·萃卦》曰:“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即谓因病而唉声叹气,没有丝毫好处,不如扶病走动走动,虽有小吝,终究对病无大妨碍。也就是说,“即忧虑,又叹息,这样是没有什么吉利的”。[6]《易经·无妄》说:“无妄之疾,勿药有喜。”得病之后不要胡思乱想,只要心情舒畅,不吃药也会好的”。《易经·乾卦》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过度紧张却使我们长期而反复地处于超生理的紧张状态,如果不加警惕,将会危害身体健康”。中医心理学的观点与《易经》的看法相一致。情绪失调常常是疾病的先兆。忿怒能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易经》在养生方面的许多重要的富有哲理的见解,告诉我们必须注意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注意身体所发出的各种信号。多数严重的疾病往往是经过多年缓慢发展的结果。这对中医养生学也有直接的重要影响。 《易经》对中医治则的影响很大。机体阴阳失衡即为病态,调整阴阳为中医的根本治则。易道尚中,中医的理、法、方、药,都离不开“中”字,选方遗药,掌握药味、药性和药力,都以“中”病为宜,过与不及都不能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既济》与《未济》二卦相对,相互对立转化。临床上心火与肾水未济,可致心神不宁,腰痛头晕等证。如水不涵木而致风火上窜,头疼目赤,用“滋水涵木”法治疗,可使水火既济,保持阴阳平衡。中医学维持机体稳态的治则,与易象卦理息息相通。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运用八卦取象比类和阴阳观念,总结前人用药经验提出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理论,明确了中医用药原则。张仲景《伤寒论》把阴阳学说和太极含三为一发展为六经学说,创立了六经辩证的原则,奠定了临床医学的基础。秦国名医医和即曾自觉运用当时卦象成说解说、分析晋侯的病情(《左传·昭公元年》)。《易经》提出“八卦气验”,论及节气与疾病的联系,是中医气象医学之发源。如每年春分惊蜇前后,天气突变日数最多,人为祸事、空中或地面意外伤亡也是全年之冠。无明患病的频率,更是春分和秋分前后最为显著。由此,我们领悟到一个道理,宇宙是大周天,人体是小周天,人还是脱离不了潜在自然率周而复始的摆布和干扰。[7]《易经》的这种思想促进了中医气象医学和时间医学的发展。所以,中医理论的发展才是振兴中医之根本。 总之,《易经》一言以蔽之,曰:变易而已矣。曰变易,曰不易,曰渐变,曰突变,括此数义,医道可尽矣。作为中医学的源头活水,《易经》的天人合一整体观,阴阳对立统一观以及取类比象等义理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得到了详尽的发挥和成功的运用。甚至当今世界上许多物理学、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重大发现也多受《易经》思维方式的影响。美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F.卡普拉吸收了中国古代《易经》和道家著作中关于阴和阳的互补、平衡、循环的概念,以及道家的自然无为的思想,构造新的世界文化模式。[8]在中国三千年的文化中,几乎所有最伟大和最重要的著作都受到这本书的启发,或者对它的论题的解释产生影响。[9]特别是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只有用古老《易经》的思维方法和现代西方的科学方法,来重新审视和研究中医学才能取得本质性进展。这种中西文化的融合,正是中医振兴的契机。

为何《易经》里没有五行?

五行之名曰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数得天地之数相合而生成,五行之德曰生长养收藏,五行之用在于反映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五种不同状态及其属性。《易·系辞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天地之数如何“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呢?

根据《尚书大传·五行传》可知,天地之数又分为生数一、二、三、四、五和成数六、七、八、九、十,生数和成数相得而合则成五行之数:一、六相合为水的五行之数,二、七相合为火的五行之数,三、八相合为木的五行之数,四、九相合为金的五行之数,五、十相合为土的五行之数。所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这就是所谓“五行之数得天地之数相合而生成”。

《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而《周易》的本源来自三幅图,分别是《洛书》、《河图》和《太极图》。《洛书》是空间规律的五行数码图,《河图》是时间规律的五行数码图,《太极图》是阴阳分布和五行运行路线图。这三幅图都与五行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以五行之数为纽带,古圣先贤创造了八卦,绘制了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详情请参阅笔者以前发表的文章)。

《洛书》就是先天八卦的蓝本,《河图》就是後天八卦的蓝本,所以先天八卦就是空间八卦,後天八卦就是时间八卦,八卦就是用阴阳符号代替了五行之数而绘成的,并赋予了时空的意义。时空构成了宇宙,五行之数就成为了宇宙的密码,《周易》就是研究和揭示宇宙规律的哲学。所以说《周易》中没有五行,实乃大谬!

易经:什么是阴阳?什么是五行?终极意义是什么?

阴阳就是指的世间万事万物对立统一的状态,五行指的是事物周而复始相生相克的变化规律,易经的终极意义是探寻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指导人生以宏观的角度看问题,以整体的思维解决问题,以时俱进,以解决人生面临的各种困惑和问题。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据说是由人类始祖伏羲根据自然界的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所创作的,后来经过周文王的推演,将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又经过孔子为六十四卦做传,流传后世,我们今天看到的周易是这三位圣人创作完成发展的智慧结晶,易经的标志性图形就是阴阳合抱的图形,代表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两种特征,其中阳代表外在的、扩张的、运动的、光明的一面,阴代表内敛的、收缩的、静止的、阴暗的一面,但是阴和阳不是绝对的,而是根据不同的情景相互转换,变化无穷,易经的符号阴阳图就代表着阴和阳是相辅相成,相互转换,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含义。

五行严格意义不属于易经的内容,它只是在易经的思想体系里进一步推演的变化规律,把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元素以金木水火土五种性质来划分,这五中物质相生相克,根据它们相生相克的规律来加以相补相济,五行学说的理论至今还在影响着人们生活,一些家长给孩子起名字都要求推八字,就是运用的五行学说。

易经博大精深,很多人都只能窥其一斑,很难真正理解,民间一些术士利用易经来算卦,而熟悉易经的人更多的是把易经作为一种哲学智慧来提升自己的心胸、眼界和智慧,当人们真正拥有把握事物变化规律的智慧时,就能够更大程度的把握自己的命运,俗话说“善易者不卜”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