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700

千年姻缘一线牵的真相是什么,千里姻缘一线牵

兴仁信息网2023-09-07 16:25:061

才郎得喜遇婵娟。 千里姻缘一线牵。 文定厥祥传月老 。 鸳鸯交颈是前缘...

有才华的儿郎,欣逢喜事,他遇见美貌的姑娘,这桩美好的姻缘虽然远隔千里,都是月下老人用一红线牵连,订婚之事吉祥喜庆,有月下老人相助撮合,未来的幸福生活,像鸳鸯一样交颈缠绵,恩爱永远,这都是前世宿缘命中注定的。

千里姻缘一线牵,相逢何必曾相识这话什么意思?

千里姻缘一线牵是唐朝李复言写的《续玄怪录·定婚店》里关于韦固见到了月老,月老把一根红线系到男女双方的脚上,这两个人最后就会成为夫妻。而相逢何必曾相识则是白居易写的《琵琶行》里的句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指都是相同的命运,就算以前不认识现在也能心心相知。把这两句放在一起,倒也能表达一见钟情的爱情方式吧。

“千里姻缘一线牵”,这句俗语背后,隐藏着一件什么故事?

“千里姻缘一线牵”,这句俗语背后,隐藏着一件什么故事?

有一句俗语叫做“千里姻缘一线牵”,人们常常用这句话来形容美好的爱情。在古代神话故事中,男女之间的姻缘是早就注定的,管姻缘的正是月下老人,他会把有缘的二人牵上红线,此生便注定要在一起了。其实“千里姻缘一线牵”源自唐代李复言的《续玄怪录·定婚店》。

话说唐朝有个叫韦固的书生,他儿时常常在河边玩耍,有一天晚上,他忽然瞧见一个慈祥的老人坐在河边,正借着皎皎月色翻看一本书,身边还放着一个布袋子。他走近查看,书上的字却一概不识,又见老人用袋中的红绳将两块石头系在一起。他十分好奇,问道:“老伯,您看的是什么书?”老人答道:“这是天下人的姻缘书。”他又问:“那您用红绳系石头,又是为何?”老人又答:“这一对石头代表世上的一对夫妻,我将它们用红绳系在一起,正是替他们牵线呢。被我的红绳牵在一起的两个人,哪怕是仇敌,哪怕门不当户不对,也都必然会结为夫妻。”韦固一听有些兴奋,趁机向老人询问自己的姻缘。老人笑道:“你的妻子,就是村头卖菜婆婆的三岁女儿。”

听到这儿,韦固心生怒气,他想到那小丫头相貌丑陋、衣衫褴褛,家境十分贫寒,又年仅三岁,长大嫁人还需等上十多年,自己怎么可能要等这么久才娶妻呢?于是他决定要亲手扼杀这段姻缘。

第二天,韦固路过菜园,见四下无人,便拾了一块石头砸向小姑娘,不偏不倚砸在她眉心上。小姑娘当即昏倒在地,韦固害怕事发被抓,赶忙逃往外乡。

十多年后,韦固成了大学士,风光十足,但依旧没有找到称心如意的娘子。某日他到张员外家做客,偶然瞧见张员外美若天仙的外甥女,一眼便喜欢上了。那姑娘见韦固仪表堂堂,又才情出众,于是也答应这门亲事。

成亲的那日,韦固掀开妻子的红盖头,发现她的眉心处有一块小伤疤,便问她是怎么回事。妻子娓娓道来:“我儿时父母早亡,便跟着瞎眼的奶娘卖菜为生。有一天我正在菜园里拾菜,不知哪里冒出来一个坏小子,用石头砸在我的眉心,因而留下了这个伤疤。”韦固听后大惊失色,又想起那个月下老人的话,恍然大悟。于是他将遇见月下老人的经历一一说给妻子听,夫妻俩也更加坚信了缘分天定一说,无论如何也拆散不开。

有俗语“千里姻缘一线牵”,为何会有这种说法?

千里姻缘一线牵 : 姻缘:旧时认为男女双方结成夫妻都是有一定缘分的。意谓远隔千里的姻缘是由一根红线牵拢而来的

千里姻缘一线牵下一句是什么?

“千里姻缘一线牵”的下一句是:夜郁相思愁华年。

四句话是这样的:“千里姻缘一线牵,夜郁相思愁华年。孤雁影单独望月,只羡鸳鸯不羡仙。”千里姻缘一线牵解释:指婚姻是由月下老人暗中用一红线牵连而成。

出自: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近义词:有缘千里来相会,千里姻缘使线牵。千里姻缘一线牵:谓夫妻婚配是命中注定,由月下老人暗中用一红线牵连而成。语出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

成语典故

语出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唐朝有个文人叫韦固,小时候经常到河边去玩,一天晚上,他见一个慈祥的老人在月光下翻阅书信,一边看,一边用一根红线绳把两块石头系在一起。韦固看见后非常奇怪,随口问道:“老伯伯,你系石头干什么?”

老人说:“我在给当婚的人牵线呢!这一对石头,就是世上一对夫妻呀!“韦固好奇地问:”那我的妻子是谁呢?”老人说:“就是村头看菜园子的女孩儿。”

韦固很生气,心想,那丫头又穷又丑,我可不要,不如害死她算了。第二天,他路过菜园,看看旁边没有人,拾了一块石头向女孩砸过去,女孩”扑通”一声倒在地上,韦固也吓得逃往外乡。

十几年后,韦固做了大学士,给他提亲的人非常多,但没有一个称心如意的。一天,韦固到张员外家作客,看见张员外的外甥女美貌出众,心里便十分喜欢;姑娘看韦固仪表堂堂,心里也有几分爱意。张员外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当下托媒人定了婚事,选了吉期。

到了大喜的日子。韦固将小姐娶到府上。洞房花烛夜,韦固细细端详爱妻,发现额角有一块小疤,就问她是怎么回事。小姐说:“小时候家里穷,有一天,我正在菜园里拾菜,不知哪个野小子打了我一石头,因此留下了这个疤。”

韦固听后,心里十分吃惊,就把月下老人的话告诉了妻子,他这才相信缘分是拆不散的。从此,“千里姻缘一线牵”就流传下来了。

千里姻缘一线牵 只羡鸳鸯不羡仙 意思是什么?

两个人的姻缘天注定,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一起。他们能像鸳鸯一样携手同老,相伴终生。只要能这样,就算是能做天上的神仙也不要。

出自唐代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原文选段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译文

问她们可曾吹箫,她们答说曾经学习舞蹈度过花样年华。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愿做凡人不羡慕神仙。比目和鸳鸯真是值得羡慕,只是君看不见他们成双结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闻一多先生说,南朝的宫体诗不是一个空白,而是一个污点,贫血而畸形的宫廷生活催生了贫血而畸形的诗歌,两者又互相影响,于是整个社会都处在绮靡委顿的笼罩之下。于是,在“人人眼角里是淫荡,人人心中怀着鬼胎”的诗风影响下,上至皇帝公卿,下至庶民百姓,人人的心灵都被毒化了。

在中国古代,下一个皇帝就是神明的代表,对前朝的评判,就是由他和他的大臣们进行的。唐朝建立之后,新的统治者和大臣们总结出来的南朝灭亡的教训,其中有一条就是沉溺于亡国之音,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物极必反,堕落到了尽头,也就是振兴的开始。于是,卢照邻创作了属于唐代的声音——《长安古意》。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