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0307

抱小孩能转运吗,印度摩羯陀国

兴仁信息网2023-09-10 20:43:550

如何让自己转运?

::快速改运的小窍门::

抱抱婴儿

抱抱婴儿可加强运势。婴儿感应特强,若对你微笑,表示你正在行运,状态良好。多抱婴儿(别人的也行),会激发潜藏在心底的爱,让你变得包容、关怀、勇敢和积极。触摸老人家的手也有相同效果。

常常聚旧

这是催旺人缘的最好方法。

多多讲价

学讲价就是学成功。讲价可以训练反映,学习妥协。

亲亲孩子

据说儿童拥有十三种能力,但随着成长就会消失。多亲亲孩子,可以找回些能力。

以眼还眼

当有人和你的视线相遇时,千万不要躲开,眼神强的人意志坚强,是行运的象征。

唱唱歌

如果情绪低落,人缘欠佳,做事多阻碍,最好去唱歌。唱歌能练气,抒发情绪,培养自信心。行运的人大多中气十足。

香薰

对八字五行缺火的人,有催运作用。

水晶

八字五行欠土的人,可考虑佩带水晶饰物。

泡温泉

最合八字五行缺水的人。

Grounding

Grouding:接地,可以释放多余的和负性能量。赤脚踩沙滩、草地,实在不行还可以踩木地板。若是在公共场合不好意思脱鞋,还可以抱树。看过《魔戒》的人都知道,树是通灵的。

染发

影星苏珊娜·西蒙说,去一次美容师那里就等于获得一次新的生命。

多看现场演出

一定要挑那种上座率极高的演出,感受与一大群人一起看真人演出的舞台表演,感受当中的人气,可以带旺个人运程。

下厨

给人煮食是结缘,是分享。最近正在上演的《魔幻厨房》里,郑秀文饰演的慕容优最后摆脱霉运,靠的就是在做菜中领悟了爱情、生活的真谛。

旅行

这是改运工程最热门的选择。出门行大运又可开阔眼界,更可重组个人散乱的磁场,最重要的是让个人的“性格B”(潜藏的第二性格)登场。许多人在旅程中会有性格变异的现象。

写日记

记性差是行衰运的表征之一,勤记日记是应付失忆的好方法,有助改运。

小孩戴什么可以转‍运?

运气不好带什么转运转运珠怎么佩戴运气好转运珠的意义:转运珠通常是一种小珠子

运势不好的改运方法

运气不好,那就用以下的方法开运改运吧:

第一、戴红绳周家的吉祥物

通过戴风水吉祥物,是可以开运转运的,这个是很多人常用的改运方法,建议在红绳周家官网一对一定水蕴类吉祥红绳。

第二、重新理一次头发

“洗心革面”在这里是有道理的。当你状态不好的时候,修剪一下头发,让自己看上去有一个崭新的面貌,一定可以迅速摆脱秽气的影响。

第三、打包旅行

长期在同一个环境中生活学习,规律化的我们会逐渐麻木于周边的不良环境。运气不好时不要强挺着,给自己的身心放个假,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也许是转运的最好方法。

被陌生小孩主动亲近是转运吗

也不一定吧,只是说明孩子喜欢你,或者是你比较和蔼一点。不过被人喜欢也是一种好的运气。

摩揭陀国的历史

◆前544年-前491年摩揭陀国王频毗婆罗(Bimbisara)建都王舍城(Rajagriha)。频毗婆罗传位子阿阇世(Ajatasatru)。阿阇世王并吞跋耆国、憍萨罗、迦尸国、鸯伽等国,扩展到恒河流域,包括孟加拉比哈,成为十六王国之一。频毗婆罗王和阿阇世推崇佛教和耆那教。

◆在佛陀涅盘后不久,阿阇世王赞助在王舍城举行佛教的第一次结集。

◆公元前450年,阿阇世王之子邬陀耶(Udaya)建立华氏城。

◆ 公元前413年摩揭陀国被难陀王朝的乌卦森那·难陀(Ugrasena Nanda)推翻。

◆前321年,旃陀罗笈多在婆罗门谋臣考底利耶(Kautilya)的协助下攻占难陀王朝的都城华氏城,废难陀王,自立为摩揭陀国王,定都华氏城。随后又组织大军攻打来自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地区的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在印度河流域建立的军事要塞以及当地的马其顿驻军,夺取旁遮普,统一北印度建立强大的孔雀王朝。

◆前273年阿育王继位,成为佛教的大保护者。

◆ 前185年至前73年巽加王朝

◆320年至550年笈多王朝

(梵Magadha,巴Magadha)

中印度之古国。为佛陀住世时十六大国之一。又作摩竭陀国、摩伽陀国、默竭陀国、墨竭提国、摩竭国、摩揭国。意译为无害国、无恼害国、甘露处国、胜善国、不至国、聪慧国、大体国、天罗国等。位于恒河中游南岸地区,即今日比哈州南部,以巴特那(Patna,即华氏城)及伽耶为其中心。

此国在西元前七世纪中叶,有沙依苏那加(S/ais/una^ga)王朝兴起,都于王舍城。西元前六世纪后半,第五世频婆娑罗(Bimbisa^ra)王时,征服东方鸯伽(An%ga),更从憍萨罗及毗提诃(Videha)迎后妃,益张国势;其子阿阇世王时,与憍萨罗交战,又征伐恒河北方的毗舍离(Vaisa^li^),其版图抵达喜马拉雅山麓。在频婆娑罗王之治世中,释尊于伽耶附近成道,住于王舍城等地说法教化,王亦归依释尊,并为建竹林精舍。又,阿阇世王尝建塔供养佛遗骨,且使大迦叶等佛弟子,于七叶窟结集佛陀遗法。

其后,依苏那加王朝由于波斯之压迫而衰亡。未几,难陀王朝代之而起,支配恒河全域,霸权大振。西元前317年顷,旃陀崛多(Candragupta)王消灭难陀王朝并振兴孔雀王朝,建立印度史上最早的统一帝国。此王朝至阿育王时,除印度半岛南端外,其版图几达印度全域,国势大张。但阿育王死后,帝国即告分裂。阿育王在位时,大兴佛教,建鸡园寺,供养千僧,又于各地兴建宝塔。

孔雀王朝之后,熏迦(S/un%ga)王朝(西元前180至西元前68年左右)、康瓦(Kan!va)王朝相继而起,此时国势止于恒河流域。西元前28年左右,康瓦为雄据于东南印度的案达罗(Andhra)王朝所亡;该王朝迄至西元225年为止,一直称霸中印度。

至西元四世纪初,摩揭陀国有旃陀罗笈多一世(Candragupta I;320~335在位)崛起,新兴笈多(Gupta)王朝,恢复该国往日的繁荣,且经其后之沙姆陀罗笈多(Samudra-gupta)远征南印度、旃陀罗笈多二世征服西部印度,几乎统治全印度。但自五世纪中叶以后逐渐衰微,其领土仅限于摩揭陀地方,至八世纪遂被孟加拉地方的波罗(Pa^la)王朝所取代。

在笈多王朝时代,摩揭陀国文化隆盛,佛教中亦有瑜伽行派勃兴。《高僧法显传》叙述旃陀罗笈多二世(超日王)当时的情势,谓巴连弗邑(华氏城)甚为殷盛,为印度最大的都邑,有罗汰私迷建立的摩诃衍僧伽蓝,及小乘僧六七百人止住的僧伽蓝。王舍城尚存迦兰陀竹园,伽耶城已空荒,但佛陀得道处之三伽蓝皆有住僧。至唐·玄奘游此国时,国周五千余里,城居人少,土地肥沃,有异稻种,风俗淳质,崇重志学,尊敬佛法,有伽蓝五十余所,僧徒万有余人,并多宗习大乘法教,天祠数十,异道寔多云云。

此国境内与佛教有关之遗迹为数甚多,据《大唐西域记》卷八所载,有华氏城附近的阿育王塔、佛足石、鸡园寺址、提婆及马鸣降伏外道的旧迹、频婆娑罗王末孙建立的鞮罗释迦伽蓝、佛陀入定的大山、德慧及戒贤降伏外道的遗迹、伽耶城附近的前正觉山、菩提树、金刚座、魔王娆佛处、三迦叶归佛处、摩诃菩提伽蓝、梵天劝请处、舍利弗开悟处、目犍连故里、大迦叶入定地(鸡足山),及那烂陀寺等。

◎附一︰季羡林摩揭陀国校注(摘录自《大唐西域记校注》卷八)

摩揭陀,梵文、巴利文Magadha,俗语Ma^gadha。又译摩竭、摩揭、摩诃陀、默竭陀、摩伽陀、墨竭提;意译无害、无恼害、不恶处、致甘露处、善胜、聪慧、天罗等;为印度古代十六大国之一。其领域大体相当于现今印度比哈尔邦的巴特那(Patna)和加雅(Gaya^)地方。

公元前七世纪童龙(S/is/una^ga)王朝时摩揭陀国已经很强大,频毗娑罗(Bimbisa^ra)王在位时,国都为王舍城(Ra^jagr!ha)。旧城被毁于火灾后,又另建新王舍城。频毗娑罗王是佛教的大保护者,他的儿子阿阇世(Aja^ta-s/atru)王却庇护耆那教徒。阿阇世王继位后,南征北战,讨平和兼并了四邻各小国,使摩揭■的领域大为扩张,成为与憍萨罗对峙的北印度大国。他的儿子邬陀耶(Udaya)又在水陆交通便利的要冲之地,建立波吒厘子城(Pa^t!aliputra──华氏城)。公元前413年,频毗娑罗所创立的这一王朝为难陀(Nanda^)王朝所推翻。公元前326年左右,摩揭陀的旃陀罗笈多(Candragupta ,又译月护)崛起,在婆罗门憍底利耶(Kaut!ilya)的辅佐之下,始而借助于亚历山大东征侵入旁遮普的希腊兵力,以巩固自己力量。亚历山大的死讯一传来,他立即调转锋芒,逐走侵入旁遮普的希腊人,然后回师摩揭陀,废除难陀王,定都华氏城,统一北印度,建立起印度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05年,亚历山大的部将,西亚的霸主塞琉古·尼伽脱(Seleucus Nica-tor)再次入侵旁遮普时,又为月护王所击败,被迫和婚订约。希腊人退出印度西北部、俾路支以及阿富汗的一部份地区,并派使节麦加斯忒尼(Megasthenes)出使华氏城。这时摩揭陀国的领域已西北抵兴都库什山麓。公元前273年,阿育王继承王位,他东征西讨,兵力远达南印度,讨平羯陀伽等国。这时摩揭陀国的领域已北抵喜马拉雅山麓,南达科弗里河畔,东起阿萨姆,西北至兴都库什山。国都华氏城是当时印度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北印度各地客商云集之地。阿育王是佛教的大保护者,佛教徒有名的华氏城结集就在其首都举行。

公元前185年,华友(Pus!pamitra)推翻孔雀王朝,建立了巽伽(S/un%ga)王朝(185~739B.C.)。此后还出现了一个短促的甘婆(Ka^n!va)王朝(73~289B.C.)。在巽伽王朝时代,原先为阿育王所征服的南印度诸国,如羯陀伽、案达罗(Andhra)相继独立。案达罗的国势日趋强大,公元前七十年代几乎统治了整个北印度。这时摩揭陀国也成为案达罗的藩属。案达罗王朝一直延续到公元后三世纪初期。公元后320年,华氏城的旃陀罗笈多一世(Candragupta I,与孔雀王朝的创立者同名)崛起而建立笈多王朝。他的儿子三谟陀罗笈多(Samudragupta,义云‘海护’)在位时,摩揭陀的国势又很强盛,他多次征讨,使笈多王朝几乎完全恢复了孔雀王朝的盛况。这时是印度古代文化的复兴时代,梵文文学、艺术、哲学以及经济都很繁荣,婆罗门教也有复兴之势。不过他对各教派也还能一视同仁。四世纪末,五世纪初,他的儿子旃陀罗笈多二世继位,这时可称是笈多王朝的黄金时代,法显就是在这段期间到印度巡礼的。《法显传》中描绘摩揭陀国都巴连弗邑(即华氏城)说︰‘是阿育王所治……凡诸中国,唯此国城邑为大,民人富盛,竞行仁义。’

五世纪末,陀哒人由西北侵入印度,这时笈多王朝相当衰微,政令仅能行于摩揭陀境内。不久摩揭陀国王耶舍达摩(Yas/odharma)奋起,联合诸国兴兵反抗,公元后533年,大败陀哒人于柯鲁尔(Kohrur),北故土,逐走外寇,他的文治武功也还能与前代媲美。六世纪末笈多王朝才衰亡。七世纪初玄奘到达时,称雄于北印度的戒日王,即曷利沙伐弹那(Hars!avardhana),其先世也曾向笈多王朝称臣,戒日王时首都已移至曲女城。

佛陀一生中大部份时间都在摩揭陀国内度过。佛涅盘后,佛教徒的四次结集中,第一次的王舍城结集和第三次的华氏城结集,都在摩揭陀国内举行。有关佛陀生平的胜迹大都在王舍城附近地区,所以摩揭陀一直被视为佛教圣地。

唐时摩揭陀国曾和我国建立友好关系,玄奘访问此国不久之后,贞观十五年(641)尸罗逸多(戒日王)自称摩伽陀王派使者带国书至我国。唐太宗又命云骑尉梁怀璥到该国报聘,这是中国使者第一次到达该国。以后尸罗逸多又派使者随同梁怀璥一起到中国。唐太宗十分优待,又派李义表和王玄策出使该国。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宗又派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赴摩揭陀国。王玄策在该国曾广泛巡礼过许多佛教圣迹,并在摩诃菩提寺立碑留念。我国的制蔗糖方法,相传就是由摩揭陀国传进来的(参见《新唐书》卷二二一上西域传上)。

◎附二︰周祥光译《阿育王及其石训》绪论(摘录自《现代佛学大系》)

古摩揭陀(Magadha)国之版图,包括今日比哈省(Bihar)之南部及巴多那(Patna)与迦耶(Gaya^)两县之地。佛陀在世之日,该国为频毗沙罗王(Bimbisara)所统治,彼在古王城Girivraja郊外建立王舍城(Rajagri-ha)为其首都,至于今日我人所称之王舍新城(Rajgiri)则在迦耶(Gaya^)县境内,与灵鹫山相距只七哩耳。

佛陀在世之日,婆罗多国(Bharatavarsa,印度古名)内王邦林立,其中大邦(Mah-janapadas)则有十六,摩揭陀国即为此十六大邦之一,当佛陀涅盘前,在此十六大邦,其中最大之四邦──憍赏罗(Kosala)、拔波(Vatsa)、阿婆蒂(Avanti)与夫摩揭陀,要皆兼并邻邦为其国策。憍赏罗之首邑为舍卫城(Sravasti),拔波之首邑为憍赏弥(Kausambi),而阿婆蒂之首邑,则为乌仗因(Ujjain)是也。

摩揭陀国之突然兴起,占有古婆罗多泰半之地,实由频毗沙罗王首先创立基业所致。频毗沙罗之子阿阇世王(Aja^tas/atru,公元前494年接位到464年止)归并尾耆(Vriji)王邦,其首邑即吠舍离(Vaisa^li)是也。同时阿阇世王又与憍赏罗邦展开长期斗争,使憍赏罗之声誉日渐低下,此外,更因阿阇世王之战胜拔波邦,而使阿婆蒂感受压迫,际此之时,摩揭陀与阿婆蒂遂争雄于北印度矣。

当阿阇世王正率大军攻击比哈北部之时,曾于恒河及松河(Sone River)交流之处,今之比哈省会巴那(Patna)附近,建筑城堡。其子邬陀夷(Udayi,公元前462~446)于公元前459年在其父所筑城堡旁建立华氏城(Pa^taliputra);由于摩揭陀国疆土之扩展,乃使首邑王舍城迁至华氏城。

公元前第五世纪末叶左右,摩揭陀国由室兽龙(S/is/unaga,公元前 414~396)执政,彼原为毗姆沙罗王(Bimbisa^ra)时代派驻于波罗奈斯(Banaras)之总督是也。室兽龙对于摩揭陀国之贡献,乃并吞阿婆蒂国,因此,北印度广漠平原,咸归属于摩揭陀矣。然好景不常,摩揭陀不久又被摩诃巴陀摩(Maha^pad-ma)所灭,建立新朝,印度古史所谓难陀(Nanda)王朝是也。

◎附三︰谷响佛陀时代印度诸国的社会思想概况(摘录自《现代佛教学术丛刊》)

佛陀一生游行教化,其足迹遍于各地,就中以摩竭陀国和拘萨罗国与佛陀的因缘关系最深,其在摩竭陀国境内的佛教道场有︰

(1)王舍城三处精舍──迦兰陀长者奉献的竹林精舍、耆婆奉献的耆婆林精舍,因摩诃劫宾那而建的精舍。 (2)王舍城外最高的灵鹫山石窟,还有环绕着王舍城的十个窟。

(3)王舍城迤北不远的那兰陀,即佛陀曾经说法处波婆离捺林,当时有一精舍。又王舍城和此地间也有一精舍。

(4)达克希那基利,佛成道第十一年间曾访问此地,在此制定了袈裟。

(5)王舍城附近还有两个村落各有一精舍︰一在安陀迦频多,一在迦莱哇那墨达村。

摩揭陀国的简介

此国与佛教之关系甚深。据大唐西域记卷八记载,摩揭陀国周广五千余里,土地肥沃,风俗淳朴,崇尚佛法,有伽蓝五十余所,僧徒万余人,多宗习大乘教法;复有天祠数十,异道亦多;华氏城附近有阿育王塔、佛足石、鸡园寺旧址、佛苦行处、三迦叶归佛处等著名佛教遗迹。

此国之频婆娑罗王,于旧都之北建立新王舍城(即今拉查基尔,Rajgir),并归依佛陀;此后,该地成为佛陀最常说法之处。至孔雀王朝三世阿育王时,统一全印度,国势大振,更派遣布教师至全国及海外各地宣扬佛教,建佛塔,立石柱,佛教极一时之盛。

四世纪笈多王朝时代,佛教亦极兴盛。五世纪初帝日王创那烂陀寺,成为印度佛教之中心。至七世纪,王朝衰亡,佛教亦随之衰微。[法华经文句卷一上、玄应音义卷一、卷二十一、慧苑音义卷一]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