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5724

易经乾卦六大智慧,易经六十四卦乾卦

兴仁信息网2023-09-15 08:47:500

易经原文译文

易经原文译文

《彖》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译:天的运行刚劲强健,君子因此不停息地发愤图强。

乾卦六爻的爻辞:

初九,潜龙勿用。

意译:龙潜在水中,暂时不能发挥作用。

《彖》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意译:初期阶段,应暂行潜藏。

乾卦的卦辞以天为象征,六爻的爻辞以龙为象征。龙是善变之物,能够潜水,行地,飞天,海陆空三栖,取龙为象,可以达到假象喻意,以明变化的目的。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意译:龙出现在田间,有利于大德大才之人出现。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乾乾:健行不息。若:语助词。厉:危险。

意译:君子整天勤奋不息,甚至夜间时时警惕,虽然面临危险也无祸害。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意译:相机而动,跃起上进,无咎害。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意译:飞龙上天,有利大德大才之人出现。

九五在所有卦里都是最吉之爻,此爻为"君位"。皇帝通称"九五之尊",就是这么来的。乾卦九五,刚健中正,纯粹而精,最为可贵。

上九,亢龙有悔。

意译:龙高飞到了极点,必有过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意译:出现一群龙,都不以首领自居,吉祥。

易经乾卦的理解

易经-乾卦义理谈

谈起《易经》,大家先想到的是它的玄乎和深奥,因此也被古今中外的很多人所敬畏。难道《易经》真是一部天书么?我的感觉是“似是而非”。说它是,是因为它的确是上古智人们俯察自然界中的现象而悟出的智慧;说它非,是因为这些自然天象、法则,并不是凭空的杜撰、毫无目的性。那么它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用所谓的自然的“天道”来启迪和指导社会的“人事”。

通俗说,《易经》就是为人民大众更好的“生活”而制定的指导建议书。这里说的“生”就是产生和存在,“活”就是活着、延续和发展。这种“生活”大概是万事万物都要经历的,《易经》把这个过程中所有能遇到的问题都给你做了演绎,供你参考,是是非非让咱们世人自己看着拿捏。古往今来谁也不敢说能把易经研究透,《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通读一遍都很头疼,更别说研究透彻了,光一个乾卦我想也够我们喝上一壶了。

这里把对《易经》乾卦一点粗浅的理解分享一下。乾卦有两句名言,一句是对乾的解释:即元、亨、利、贞四字。另一句更是千古流传: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按书中说,乾就是自强不息的象征,也是教我们如何自强不息,那就是要做到元、亨、利、贞。元,就是大气,可以理解为大的志向、大的视野和毅力;亨,就是通,就是要适应变化、能够变通、与时俱进;利,就是利益,要有利有益,利于己而利于人,互惠共利。贞,就是正,最后用一个正字作归结,所有这些智慧要用在正道上,以避免不正带来风险。仔细品味,这个四个字也算是我们世人安身立命的法宝,成功人士成就事业的箴言了。

有意思的是乾卦的主体叙述并不是上面的空洞道理,而是用了七个关于龙的活动现象的爻辞,来喻义和阐释世间的七种际遇或者说事物发展的七个阶段规律:

第一爻辞说:潜龙勿用。意思说龙潜伏着不被用或者没什么用。这条有意思,很多人走进社会找不到工作或在职场里没干出点名堂,常常感叹自己不被用或没有用。为什么不被用呢?关键看有没有价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嘛。这一条的启示告诉我们,当我们处在无用阶段或者“怀才不遇”时,如果觉得自己起码不是一条虫,就该努力去充实能够使自己被用或有用的价值和知识技能,而不是在那里空叹“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二爻辞说:见龙在田。这阶段龙不再人为地或自为地被潜伏了,而是在出现在了田野里。为什么不是森林里、天空中,而是在田野里呢?这说明龙正在融入社会,而且是能动性地适应社会,用积累的知识经验服务社会和集体,并接受社会的检阅和洗礼积累更多的经验。总之,它不是感觉该向社会奉献自己的价值了就是彻底从不切实际的空中脚踏实地了。

第三爻辞说:终日乾乾。就是龙整天在那忙活着,而且忙得不亦乐乎。也可以说是人们默默耕耘、事物奠定发展基础的一个阶段,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而且后面还有一句“夕惕若厉”,就是很谨慎很兢兢业业,唯恐哪个方面做得不够好。这是经受洗礼的状态,也体现了在这种状态里应有的做事和发展态度。

第四爻辞说:或跃在渊。这个阶段是说龙卯足了劲在跑,事物走向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第五爻辞说:飞龙在天。这个不用说了,大家一看都明白,经过一番苦心经营和高速发展,一片热火朝天、欣欣向荣,事物正处在如日中天的阶段。

第六爻辞说:亢龙有悔。这个阶段也很有意思,万事万物不能太亢奋,越是在志得意满的时候越要有居安思危、不卑不亢、防患未然的态度和反省意识,否则有可能招致失败和危险。所谓物极则反,满则招损,要尽可能地规划周全才可能变困境为机遇。任正非在华为蒸蒸日上的时候,却用“华为的冬天”来警示同事们,恐怕也是基于此种考虑吧。

第七爻辞说:群龙无首。这条很有意思,有人说这是人类社会高度发达的状态,那时候人人都是一条全面发展的龙。有人说这只是对一种境界的描述,只是一种事物发展的理想状态。但这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比如人人都能把自己磨练成一个合格的职员,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能恪尽职守,那么在高度自觉的状态里,就不太需要谁来苦口婆心地带头干了、替你干了,各自干好各自的本职工作就行了。那么那时领头们在干什么呢,谁知道啊,让我说也许是在开曼群岛的别墅里看着宇宙地图偷着乐吧。

你也许从来没有读过易经和乾卦,可你肯定经历过它所展示的某种哲思历程,这就是经典的一大魅力吧。

乾卦六爻给我们的启示

乾卦六爻诗解

初九:潜龙勿用。

龙潜于深海,雄志暂沉埋。

且待风雷日,长舒万里怀。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久有凌云志,男儿心下事。

时机虽未熟,牛刀可小试。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技艺终未精,起舞对晨星。

谦谦待诸物,祸至心不惊。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动如弦上箭,静似千年山。

君子析时势,进退皆等闲。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苦候终有日,风雷一朝至。

四海任崩腾,九霄舒胸臆。

上九:亢龙有悔。

久在青云处,逍遥游无数。

天边日已薄,宜踏来时路。

易经六十四卦,乾卦排在第一,说明易经强调阳刚力量在决定事物发展的矛盾中居于主要地位。

乾卦六爻从初九到上九,显示了阳刚力量从萌发到成长,旺盛以至面临衰弱的起伏过程。

从象征喻意的角度看,乾卦勉励人应立足于奋发进取,但进取方向要注意顺应形势,或向外以建立功业,或向内以提高德行。

初九:潜龙勿用。

潜龙勿用, 阳在下也。比喻君子压抑于下层,暂时还不能有所作为,宜养精蓄锐,韬光隐晦,等待时机。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见龙在田,德普施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象征君子处于既可大有作为而又充满凶险的处境之中,如能倍加勤勉戒惧,可以没有灾难。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进可升腾于云天之外,退可免藏于千仞之下,进退有据,潜跃由心。喻指君子处境从容,故无灾难。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飞龙在天,大人造也。喻指君子处世得意,其事业如日中天。

上九:亢龙有悔。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物极必反,居高盈满是不可能长久保持的,君子应戒之。

易经的乾卦能不能具体解释一下?

乾卦说的是乾为天。就是自然的规律也可以说宇宙是无情的机械。你要做什么就应该仿效自然。不为风霜所动。所以人们说天若有情天亦老。故有易经中的用九天道补课为首也。其实在易经的文言里孔子已经解释了很多了。你不一定要听别人的。你看了就会有你自己的理解。你自己的理解才是易经。所以说;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我感觉易经就好像为看它那个人自己写的。

《易经》中的乾卦到底是什么意思?

易经六十四卦之第一卦乾为天刚健中正上上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个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象征天,喻龙(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纯粹的阳

和健,表明兴盛强健.乾卦是根据万物变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贞”为卦辞,示吉祥如意,教导人遵守天道的德行卦辞乾·元亨利贞.

《子夏传》说:元为原始之意;亨为开通之意;利为和谐之意;贞为贞固之意.

元,寓意事物的起始或基础;亨,寓意事物的生长和壮大;利,寓意事物的创造与收获;贞,寓意事物的趋正与静止,发展“过程”的结束.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这是对“元”的解释,意思是,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气,是万物所赖以创始化生的动力资源,这种刚健有力、生生不息的动力资源是统贯于天道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的.

“云行雨施,品物流行.”这是对“亨”的解释,意思是,由于乾元之气的发动,得到阴气的配合,云化为雨润降于下,万物受其滋育,茁壮成长为各种品类,畅达亨通.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大明”指日,象征天道的运行.“六位”指一卦六爻所表示的六个时位.乾卦六爻,初爻为始,上爻为终,六个时位就是六个特定的时空环境.全句是说,天道的运行适应六个不同的时空环境,遵循由始到终的发展程序,表现出不同的方式,初爻为潜,二爻为见,三爻为惕,四爻为跃,五爻为飞,上爻为亢,好比驾御着六条巨龙在浩瀚的天空自由翱翔.“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这是对“利贞”的解释.“乾道”即天道,天道的变化使得万物各得其性命之正.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万物由此而具有各自的禀赋,成就各自的品性,呈现一幅仪态万方、丰富多彩的世界图景.这幅图景并不是混乱无序、矛盾冲突的,而是通过万物协调并济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最高的和谐,称之为“太和”.天道的变化长久保持“太和”状态,而万物各得其性命以自全,这就是“利贞”了.

“元亨利贞”为乾之四德,是天道的本质,核心就是一个生字.《系辞》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区为分四个层次历然的阶段,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与四时相配,元为春生,亨为夏长,利为秋收,贞为冬藏.这个动态的过程发展到贞的阶段并未终结,而是贞下起元,冬去春来,开始又一轮的循环,因而生生不息,变化日新,永葆蓬勃的生机.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这两句是指把天道运行的规律应用于人事所创造的业绩.“首出庶物”是就物质生产的管理而言的,“万国咸宁”是就社会的管理而言的.《周易》认为,天地无心而成化,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无思虑,无目的,尽管通过自然的运行“保合太和”,却不会有什么自觉的管理行为,管理行为是人类所特有的,必须设定一个价值取向和管理目标,自觉地经营谋划,合理安排.天地无心,人类有心,天地无为,人类有为,这是宇宙的自然史与人类的文明史的根本区别所在.管理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天能生物而不能辨物,地能载人而不能治人,天与人各有不同的分职.管理之所以可以,是因为人类可以推天道以明人事,顺应自然界的和谐规律来参赞天地之化育,促进事物的发展,在物资生产方面可以“首出庶物”,促进物产丰富,经济繁荣,在社会方面可以“万国咸宁”,促进政通人和,天下太平.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象传》是对卦象和爻象的解释,解释卦象的叫做《大象》,解释六爻之象的叫做《小象》.乾卦的卦象为天,天道的运行刚健有力,作为参与管理的君子观此卦象,推天道以明人事,接受自然法则的启示,应该把天道的刚健有力转化为自己的主体精神和内在品质,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积极进取,迎难而上,在管理行为中始终坚持,贯彻落实.

易经第十卦详解

第十卦:《履卦》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白话】《履卦》象征小心行动:跟在老虎尾巴后面走路,老虎却没有回头咬人,当然亨通顺利。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白话】《象辞》说:《履卦》的卦象是兑(泽)下乾(天)上,为天下有泽之表象。上有天,下有泽,说明要处处小心行动,如行在沼泽之上,一不注意就会陷下去;君子要深明大义,分清上下尊卑名分,坚定百姓的意志,遵循礼仪而行,必然秩序井然。 初九,素履,往无咎。【白话】初九,心地纯朴,品行端正,处处小心行事,那么无论到什么地方都没有灾祸。《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白话】《象辞》说:“心地纯朴,品行端正,处处小心行事”,表明要专心致志,遵循礼仪实现自己的意愿。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白话】九二,小心行走在平坦宽广的大道上,幽居的人安于闲逸恬静的生活,结果是吉祥的。《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白话】《象辞》说:“幽居的人可获吉祥”,说明自己内心平静自然毫不紊乱,循礼仪而行的信念坚固。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白话】六三,眼睛快要瞎了,但勉强能看到一点点;腿跛了,但勉强能走几步。不小心踩在老虎尾巴上,老虎回头就咬人,凶险;勇敢的武士要竭力为君主效劳。《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白话】《象辞》说:“眼睛快瞎了,但勉强能看到一点点”,不足以分辩事物;“腿跛了,但勉强能走几步”,不能出外远行;“老虎咬人是凶险的”,表明这时处的位置很不妥当,竟然踩在老虎尾巴上。“武士要竭力为君主效劳”,表明武士的志向刚强。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白话】九四,跟在老虎尾巴后面走路,感到恐惧害怕,但谨慎小心,终于得到吉祥。《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白话】《象辞》说:“感到恐惧害怕,但谨慎小心,终久获得吉祥”,说明小心遵循礼仪而行就能实现自己的志愿。 九五,夬履,贞厉。【白话】九五,刚毅善于作出决断,小心行动,要提防危险。《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白话】《象辞》说:“刚毅果断,小心行动,要提防危险”,说明此时虽处于正当的位置,但也不能疏忽大意。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白话】上九,回头看看走过的路,详细察看一下吉凶祸福,转身来顺应阴柔自然之道,这样是吉祥的。《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白话】《象辞》说:极为吉祥,高居尊上之位,表明有大的福分值得庆祝。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