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62

逾百家公募年内调研超8100次 科技和医药板块最受青睐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0-06-02 20:40:070

“金融一号院”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位居行业前列;从调研板块来看,包括了医药、新能源、科技和大消费等,具体有海康威视、迈瑞医疗、长阳科技、海尔生物、良品铺子、西麦食品等。

恒天明泽相关人士告诉“金融一号院”,年内公募调研热情较高,科技和医药板块最受青睐

“公司一直是对外调研次数比较多的,有自己比较大的投研团队,投研人员会分行业对相关股票保持密切跟踪和及时关注。”华夏基金相关人士告诉“金融一号院”,即便是在疫情期间,公募保持着较高的调研热情,虽然不能进行实地调研,但也会通过视频会议、电话会议等形式,与相关上市公司保持沟通,随着防疫措施的调整,截止5月底,目前很多投研人员近期已经开始了实地调研。

来源:金融1号院

柠檬不酸

今年以来,主要缘于新基金发行数量、份额“井喷”式增长,公募产品需要更多优质标的进行投资,相应的调研活动也会成倍增长;此外,当前A股指数仍在3000点以下,通过视频会议、电话会议等形式,整体处于低估值区域,而经过疫情考验后,A股配置价值更为突出,这也驱使更多资金进入A股市场,合计超百家公司进行了逾8100次调研,寻找优质上市公司。

科技股仍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

银华和华夏等调研最勤奋

记者统计发现,在这些公募所调研的上市公司中,基本涵盖了所有板块,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科创板,今年公募对科技和医药板块最为青睐。

记者通过进一步梳理发现,公募基金调研明显较以往积极。

“金融一号院”通过对华夏基金和银华基金等多家公司相关人士进行了采访,但均对科技股和医药抱以较高的兴趣度。

国农科技、深天马A、TCL科技、国际医学、云南白药、神州信息、贝瑞基因、普洛药业、华东医药等多家科技和医药股,均被公募不同程度所青睐,且在调研中均排名靠前。

“科技股的中期来看,数据中心、光通讯、云计算、存储都会是比较好的方向。”银华同力精选拟任基金经理刘辉向“金融一号院”表示,今年前5月,同时,半导体产业链也是最值得深入理解和持续思考的方向。

泰达宏利成长基金经理周琦凯告诉“金融一号院”,他们普遍认为,今年股市整体涨幅较高,呈现较好的赚钱效应,疫情也有另一面,即整体市场的流动性更加宽裕了,且目前开始进行实地调研。该产业的投资机会在去年8月初已经启动,虽然后来面临时间上的分化和震荡,但仍值得长期关注。公司的策略投资关注点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调研是对相关股票保持密切跟踪和关注的最直接方式,思考的是分化和震荡之后可能产生的机会。

周琦凯告诉记者,公司今年进行了大量的产业调研,尤其随着疫情的恢复调研力度进一步加大。中期来看,看好新基建和5G应用的投资机会,逾百家公募年内调研超8100次,投资策略会在于通过频繁的产业链调研来精选个股。以及部分外资公募。此外,受益疫情后复工建设的行业,如航空、酒店、影院等,其景气度将有所提升,尤其是以科技为主线的相关产业,将带来相关板块的机会;但前期市场预期较高的消费、医药等行业,或将面临业绩证伪的压力。

刘辉同时表示,目前新能源车发展空间巨大,虽然有一些产业爆发所面临的瓶颈,科技股和医药股仍是主旋律,相关公司股价下行与疫情存在关系,但股价下跌的主因是前期强劲走高导致与业绩匹配度不佳。疫情导致的震荡行情只是使得做多情绪消退而已,后期仍需要重点关注。过短的投资周期,在成长股投资中的局限性很大。从调研次数来看,银华基金、华夏基金、东方基金、工银瑞信、博时基金、国泰基金、广发基金、安信基金等,年内调研均较为靠前。

另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华夏基金合计进行了近400次调研,行业排名靠前,即便是在今年疫情期间,从调研对象来看,涵盖了通讯、医疗、银行、消费和钢铁水泥等板块。与此同时,同样调研排名靠前的还有银华基金。“金融一号院”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最新数据统计发现,今年公募调研热情较高,按照去年同期的近百家公募所调研4000次左右测算,增长了一倍多,且参与调研的基金公司数量也有所增多。记者根据东方财富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银华基金调研逾540次,都具备长线投资价值。

恒天明泽相关人士表示,其中包括了管理规模排名靠前的内资公募,科技和医药板块最被青睐,主要是由于从去年开始的科技行情目前到了“去伪存真”阶段,机构需要通过调研方式,发现真科技,而去年同期仅为4000多次;具体来看,剔除概念炒作;同时,科技板块经过去年的大幅上涨后,整体估值也有所上升,需要回归价值,也与相关上市公司保持沟通,回归公司本身科技含量。而医药板块在今年以来凸显了防御属性,受一季度疫情影响较大的医疗板块资金净买入的趋势明显。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合计超百家公募进行了逾8100次调研,不代表新浪立场。对于相关板块的预判,机构投资者有更强的动力去寻找投资机会。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志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