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0108

李稻葵:双循环下的3大机遇

新浪财经综合2020-12-16 18:59:040

李稻葵:双循环下的3大机遇

来源:正和岛

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博物院参观时再次对张謇做出了高度评价,称张謇是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一个月后,“张謇精神的时代意义”2020年度论坛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行。政商学企各界就“如何学习和弘扬张謇精神”,“‘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民营经济发展”,“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职业教育”“爱国企业家典范的内涵阐释”等话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正和岛作为论坛协办方,今天继续推出张謇论坛专题,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张謇及其历史贡献,共同学习和发扬张謇精神,让张謇精神在新时代、新格局下再次闪耀光芒,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清华大学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李稻葵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民营企业发展的新机遇》的演讲。本文为李稻葵演讲精编。

口 述:李稻葵 清华大学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

编 辑:郴嘉泉

{image=1}

{image=2}

双循环格局的两大历史背景

张謇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社会活动家、一位企业家,也是个学者。他生活了72个岁月,41年是在读书的,这对于学者也是重要的启迪,读书、做学问期间一定要把国家把民族的命运放在自己的心中,今天我备受教育。

作为一个学者,我就“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民营企业发展的新机遇谈一些观点供大家参考:

首先,双循环新格局大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为什么在五中全会正式提出;二是落实双循环伟大战略思想关键的细节,也需要有事先的学习和思想准备;三是民营企业家过程中应该担负怎样的责任。

历史背景方面,“双循环”是大的历史背景所必然要提出的。

一是中国有14亿人口,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一定会碰到未富先大的问题,人均GDP还没有达到全球平均水平,全球平均一万一,我国去年刚刚一万美元人均GDP,但是已经是大块头了。

未富先大,其他富裕的国家、走在前面的国家一定对你有猜疑,这是历史的基本规律。我们也不要抱怨美国人、抱怨欧洲人。

这是正常的心态,人家看你没有做大、还要发展、还有2035年长远目标、2050、2060,他们当然有猜疑。我们要以平常心,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肯定非常的复杂,搞大循环、靠国际市场大循环路子走不通了。

二是人口在五千万以上的大国到了一定的发展时期必然是双循环的,必然是以畅通国内循环为主的。

美国1865年内战结束以后到1894年,工业总产出第一次超过英国成为工业强国,完全是以内循环为主的过程。简单回顾历史,美国内战经济上的起因,主张对外开放的南方种棉花,希望把棉花卖给英国再买英国的工业品,输给搞工业化的北方,北方赢了南方输了,黑奴问题是附带的问题。

美国人花30年的时间把自己市场封闭起来,联邦政府最大的收入就是关税,也是双循环。美国人当时偷英国人的技术,英国所有的纺织行业从业者不许出国,1865年以后就怕美国人偷。有一个英国小伙子凭脑子记了当时纺织机械各种图纸,飘洋过海到了美国,他叫斯莱特,他复制了纺织机,他成为了美国工业之父。

1871年咱们搞洋务运动的时候,德国刚刚统一,德国人走了美国人的道路,搞了国内循环为主。当时提出一个理论,今天美国人不讲但是搞经济思想史的知道,叫“德国历史学派”,主要说法是搞对外贸易不一定是现代化的道路。

总结两个重大因素,一是大国发展的必然规律、二是人口多未富先大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环境。

{image=3}

畅通国内大循环:

重构经济地理布局,关键零部件的突破

落实双循环战略部署的两个大的关键,一是如何畅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大循环是一大一小两个问题,一个是涉及面非常广的宏观问题,另一个是微观的问题。

宏观的大问题是什么?经济地理必须重新布局,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必须重新布局。这个过程一定会带来巨大的新商机。

我研究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济增长相当于历史上多少年的经济增长年?1500年!从唐朝到1949年的经济总量和过去40多年同量级的。经济总量上升了,人口、资源和资本应该在不同地区重新布局。

唐朝时候哪里是经济中心呢?当然是河南、那时候江苏已经起来了,但是广东没有。经济发展的过程必然是人口、劳动力、资本在空间上重新布局的过程。

我呼吁要“大开大合”,不要固守现在的格局。我的提法是要做大一部分地区。按照经济发展、人口流动的自然规律做大一部分地区。

二是做好那些人口流出地区,以人民幸福为中心,希望留下来的、没有流出的人口,尤其是东北地区照样的幸福。不要追求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一起走,一定是有些地区总体规模放大、但是人均幸福水平要保持一致。

小的问题方面,就是科技突破。我们现在不缺系统工程,高铁可以干、大飞机可以做了,基本原理也不缺,量子计算也可以了。

但我们缺的是一些细分行业关键的零部件。关键零部件方面,以光刻机为例,光刻机做不出来是原理不行吗?咱们懂得原理,激光、稳定、精密仪器,但是如何做稳定的平台?清华大学9003的楼地基做得非常大,但是必须稳定,我估计光刻机不仅要把机床做得很扎实,恐怕也要动态的调整,要有动态的激光头和下面的方案。

中国的系统有人做、品牌有人做,关键零部件没人做,所以要靠民营经济学日本和德国。同样的,飞机发动机要追原理没问题,要追的是一两个关键零部件“卡脖子”了,没有做得很细的企业。

{image=4}

外循环的一软一硬

外循环关键是一软一硬。

硬的是要跟西方人包括拜登政府谈判好,包括节能减排。西方人关心这件事,拜登关心我们的节能减排、气候变化,要阻碍我们的科技发展。但是咱们可以跟他谈,中国是节能减排最大的潜在国。

“十四五”指标宜粗不宜细、宜少不宜多。

我个人认为气候变化是西方人的忽悠,人类碰到的问题大得多,包括各种病毒、公共卫生、外星人来侵略地球都是小概率但是巨大损失,小概率长尾因素。

站在人类总体的命运角度来考虑应该把精力放在哪里,气候变化很大程度上整个地球自然的过程。但是无所谓,因为减排、气候变化有正面作用,就是绿水青山。我们愿意做这件事,但是咱们可以谈条件,这是硬。

软的是要讲清楚,为什么中国不是前苏联共产党,为什么我们体制不是非民主体制,为什么协商民主有我们的优越性、为什么以人民为中心、为什么中国国有经济并不像西方人讲的计划经济,我们的国有经济仍然可以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一种实现形式,这是学者的责任。

学习张謇精神对我个人是鼓励和鼓舞,我成立了国际政府与市场经济学学会,希望打造政府与市场经济学这个分支。

这是外循环的一软一硬。

{image=5}

主动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民营企业家在双循环新格局中的新担当、新责任、新使命、新机遇是什么?

一是积极、主动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这不是政府一方面的责任,民营企业家也有责任,要主动地打造、积极地打造。要经常通过工商联、通过统战部跟各级政府保持密切联系;要按照经商的基本原则联系,不要政府要做什么,企业违反经商基本规律亏损也做;要不断沟通,要提各种各样的建议;一定要保持廉洁清爽的关系。这也是张謇精神。张謇一生办了很多实业和学校,但是和政治界保持比较畅通的关系,是站在民族发展的正确方向上。

二是要主动出击

希望打造一些特别细的、专业化程度很高,但名气不大、专门做零部件的方面。从三极管、二极管、变速箱做起。德国人、日本人做的是这些,我们缺这些,我们不缺系统工程。这方面,江苏在全国是走在前列的,江苏的隐形冠军比其他省份多。

三是新的社会责任

五中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现代化有一条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相信我们国家不会走瑞典、法国道路,不会搞税收占GDP的50%,一定是动员一大批民营企业家和国有企业积极的帮助社会解决共同富裕问题。

END

2021年,疫情进入后半场攻坚战,

增量市场不再、存量市场争夺升级,

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国际形势模糊……

面对更多的不确定与挑战:

没有敢打敢干敢胜利的领袖,

束手无措,就等于极速后退!

没有一支对胜利充满饥渴的团队,

不进入战斗状态就突围无望!

没有精悍、灵活、快速反应的组织,

不及时改变,就被时代无情淘汰!

后疫情时代,所有人都没有退路,

你准备好了吗?

越是艰难时刻,越是要打一场漂亮的胜仗!

责任编辑:李昂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