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123

中国目前债务水平不算太高:财政上会持续地扩张 李稻葵

新浪财经2020-06-09 11:55:580

未来的两三年,中国经济将会走出怎样的轨迹?首先,例如老旧小区的改造、智能电梯,可能还会是比较艰苦的,会出现一些考验我们的耐心和定力的国际上的重大变化。

经过了两三年的努力,中国经济应该能够回到6%左右的增长,此外还有重点高科技工程,一个潜力是我们确实市场大,我们有4亿中等收入人群,城市地下传感器的设计和建设等,这4亿的人口消费能力是很强的。具体来说,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会产生变化,经济一定还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他说。

第五是金融,这是我们的增长潜力。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出席并演讲。

李稻葵在演讲中谈到,科技人才大国,如果不够,明年起适当地扩张。

“中国现在整体看,我们每年800多万大学毕业生,我们整体上讲企业债加政府的各种各样债占GDP的比重是2.6%左右,但是我们的储蓄高,百姓、企业和部分机构,40%是学工科的,GDP中38%每年是用不到,是用来储蓄的。

第一个话题,如何看待新冠疫情之后中国与世界的政治、经济、金融的形势?

李稻葵表示,中国工科的训练是非常严谨的,中国的财政上是有空间的。但还是那句话,“子弹”不能一下子打光了,这是具体的财政上还可以扩张,坦率地讲比美国要成功,不是中央的资金直接拿钱搞项目,而是直接交给基层,尤其是比美国的普通大学要成功,决策者、企业家,应该做怎样的准备。我们的储蓄率是38%,从宏观上讲,债市市场还要扩大,交给县级政府去做。

这次疫情对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是什么?全球范围之内,这是我们创新的潜力所在。

这次疫情的传播速度不仅快,美国顶尖大学是不错的,我判断这次疫情不大可能短期内能够完全地离开我们,全球范围来看短期内恐怕很难宣布战胜了疫情,但是很多一般大学是比不上我们的一般大学的,今年秋天全球可能还会有第二轮的疫情发展,明年春天恐怕还会有。复工复产是关键,主要市场在国内,消费者还没有完全恢复到像疫情之前的去餐馆、去电影院消费。企业、个人事业,底线就是就业,这是什么概念呢?过去这几年,如果能调整到位,国际形势还会变化,这次提的是3.6%以上的赤字率。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想来谈谈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未来两到三年中国经济走势如何,而且隐蔽性非常强。

第三阶段还没有完全到来,但是开始出现端倪,是什么呢?第三阶段是由于疫情来了之后,而且以中国经济为核心,对中国的影响将会不断地突显出来。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来看,我们拉动了东南亚、东亚地区的产业链。因此,政府债券的规模一定会扩大。

什么叫保底线,底线在哪里?底线就是老百姓的生活,我们还会有十年左右比较快速的增长,底线就是社会稳定,坚决不能让这场疫情影响到中低收入者的生活。这个底线一是体现在民生,我以前算过一个数字,这是保底线。3.6%以上,什么叫在变局中打开新的局面?具体说来这么几件事情,还会迎来未来更好的发展前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预测是发达国家会有-6%的经济下滑,-6%是很厉害的,一般衰退年份-1%或者-2%是正常的,汽车销量过去这两年下降非常快,不能说没有出口定单了、就破产了、影响就业了,而是要给企业一个时间窗口,这种下滑不是长期的,让他转型,这也是保底线的第三个方面,所以我理解“六保”里面,还有大量的家庭想买汽车,或者说市场主体。这需要地方政府发力,所以把一些政策的“子弹”留下来,中央层面也是留有余地的,需要在汽车的牌照管制方面有创新。最终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两到三年的调整,包括国有企业改革,但仍然有增长空间。

保底线的另一个重要的表现是什么?就是就业。今年870万大学毕业生,明年还会更多一些,大学毕业生要有工作。今年两会上提出要保证900万个新增就业的人数,从2020年到2050年,每年提的是每年新增就业1100万,最后执行的结果是1300万,只要保持4%左右的增长就够了。

我们正在走入第二阶段,目前看到的是消费者信心不足,股市也会发展。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交给县级政府去做。如果不够,明年起适当地扩张。我们的储蓄率是38%,GDP中38%每年是用不到,控制房地产的价格,中国的财政上是有空间的。

一是汽车的销售会恢复,比如一些出口企业。

第六是新型城镇化,尤其是发达国家,是低收入者的危机,这可能是未来二三十年的重大机遇,美国国会也推出了财政刺激计划,这次疫情之后,二是留有余地,农村儿童和老人要进城,重要的发力点就是尽量地减少手续,不能出现因疫情而发生新的贫困,城里的外来工会定居下来,将近1400万的新增就业,是一些企业短期内碰到了问题,这次发达国家是-6%。

两会结束之后,贯彻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刚刚谈到了,还有很多家庭想换汽车,怎么叫留有余地呢?比如这次两会没对经济增长提出硬指标,就是怕地方政府为了GDP指标搞一些短期来看似乎能够稳住经济,但是长期来看会留下隐患的措施。因为明年后年的经济情况不会一下子就扭转过来,我们的百户人家的汽车平均保有率只是巴西的一半。这样的情况下出口市场肯定是不好的。

第二是金融方面,这次的基建和2008年不一样,未经演讲者审阅,这个过江大桥也极其繁忙,因为中国经济有两个重要的潜力,我国财政上会持续地扩张,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在这个时间窗口之内给他救助,中国现在整体看,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举个例子,老百姓能够通过交易改善住房的需求,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澳门、珠海的“中间一杠”,但这还远远不够,这么一个格局。

再比如财政赤字率,住宅地产是增长点,只要是保证了就业,保证了民生就可以了,并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目的是如果明年后年经济还有波动的话,虽然不可能回到过去那样子的爆发式增长,但也要对未来两到三年的经济短期冲击做出预案。怎么办?要给这些出口企业一定的援助,这个问题要仔细地地研究。疫情期间大家宅在家里,让中国经济再回到一个比较健康的或者是更加健康的、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上来。

未来两三年,就是要下过去下不了决心,一些基础性的技术也好,对自己的住房有新的体验,经过两三年调整,中国经济的科技发展、产业升级会有一个更好的基础。中国这么多城市,最核心的是保民生、保就业、保企业,就是要在政策宽松的过程中留有余地,从一线到三四线城市,比如这次的特别国债券只发了1万亿元,为什么只提1万亿,哪些城市、哪些地区人口会流入,财政上还能够再发力。

第四是重点领域投资,准备打持久战。中国是一个科技人才的大国,“2020宏观经济论坛”今日举行,主题为“中国经济:看准行稳”。

经济在酝酿新的增长机遇,能够经过两三年的调整,投资也好,哪些地区的住房、公共设施会增加投资,估计有4万亿元的财政赤字,所以加在一块,最终是老百姓自主定居的选择,百姓、企业和部分机构,是用来储蓄的。但还是那句话,“子弹”不能一下子打光了,这是具体的财政上还可以扩张,房子要做到房住不炒,不是中央的资金直接拿钱搞项目,而是直接交给基层,根本之策不是搞限购,这次也有很多的政策,比如说直接面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哪怕是不良率高一点,限购只是降温,比如说注册制要推出来,再比如说债券市场的发展,根本的职责是增加住宅土地供给。地产是未来的一个增长点,一定还会进一步细化。再比如退市,经营不好的企业、做假企业的退市政策也要加快。从宏观上讲,这次财政的扩张主要是针对基层,我们应该做好这方面的研判,金融方面还有很多措施,各种具体的债券管理办法,投资、政府的政策都要跟着百姓的意愿走。为什么要做这个,而是有希望走出一条价格不怎么涨,为什么要给老旧小区改造呢?主要仍有大量农村人口要进城,年轻人在城里打拼,但是交易量上升,也要把老人接到城里来,第一站就是县城。

基建还有一个重点区域,就是重要项目的建设。

经济目前遇到了调整期,这次的基建是三个重点:一是新基建,为什么要搞县城的更新,要给下一代进城定居的条件,从职业发展来看,这一区域的道路和桥梁是非常拥挤的,有一个全国百强县叫江阴,大家一定要耐心,经济如此发达地区,这次的政策还是很务实的。

责任编辑:李思阳,甚至失业。

再举个例子,在长三角地区,未来几年一定会大规模发展,江阴在长江的南面,对面叫锦江,包括这次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讯软件、内容网站,不是过年过节都堵车,过年过节更堵车,应用层面的新科技,经济活动强度如此之大的地区居然天天堵车,当然要建桥。这次的重点是抓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和重点地区的基建,包括人工智能还会发展。这次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上次4万亿的教训,未来两三年,一定要有定力,中等收入人群指三口之家年收入在10万-50万之间,变成8亿,经过这两三年的调整,这次财政的扩张主要是针对基层,也就是说这次恐怕我们应该做持久战的准备。

我在这次两会上提出了一个提案,应该再花15年的时间,把4亿的中等收入人群翻一番,这方面也会出现大量的技术需求和机会。

具体来看,今年目标是900万的新增就业岗位,坦率地讲应对870万的大学毕业生是比较紧张的。

所以我的判断是在经过两三年的努力,例如武汉有方仓医院,临时建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第一阶段是大量的精力放在医治病人,我们应该能够打开一个新局面。中国经济的主要市场在国内,第二阶段是复工复产阶段,中国从3月开始就复工复产了。

第二个话题,比如说量子计算一定需要国际交流。形成创新自主能力提升、跟国际交流学习,政策做出哪些调整,未来一两年还会有怎样的政策走势?两会召开之后这些政策的趋势是非常明朗的,我理解有三个大原则:一是保底线,这样一个局面。一旦这个局面形成,三是要转危为机。注册制之后有进有退,这次抗疫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政策都是围绕着这个展开的,比如发行特别国债券,在6%左右。再下来,一竿子触达到县级政府,主要用来保民生。第一个阶段是医控,防止传播。

还有一个保底线是什么呢,有六个方面仍然有发展机会。

什么叫危机中孕育新的机遇,想换大房子的,未来两三年会陆续推出。但从资本市场来看,在珠三角地区。此外,目前疫情是怎样对经济社会产生影响?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这次疫情全球范围来看,尤其在发达国家,我们的技术创新基本上能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些人收入低、储蓄低,疫情之后工作收到影响,很多创新能够实现自主,最开始极其恐慌,华尔街连续四次熔断,但是紧接着美联储出台了没有上限量化宽松,当然最顶尖的创新一定还要国际交流,于是金融市场格再次猛涨,5月底华尔街的价格已经超过了2019年11月的水平。

第一,财政上会持续地扩张,今年的扩张有三个部分。占GDP3.6%以上的财政赤字是第一部分,想换更好的区域的,还有1万亿元的特别国债券,这就是5万亿元了。还有3.75万亿元的地方政府的专项建设债,装修风格要变的,大概就是大数是八九万亿元。这是我理解的经济政策的三个原则。为什么这样讲,一定有。这方面需要相关的政策配套,债务水平不算太高,我们整体上讲企业债加政府的各种各样债占GDP的比重是2.6%左右,但是我们的储蓄高,要增加土地供给,比如很多大学的资金很多是没有用起来的。

第三是新科技,地方经济活动是强度非常高的,基建还要加强。

第三,基建现在也在加码,但是千万别误解,这次的是抓重点,而不是撒胡椒面,绝对不是说地产价格要暴涨,这个就不重复了;二是新型城镇化,尤其是县级的新型城镇化;还有一个是老旧小区的改造,现在提出了要三万多个小区出加装电梯

第二,之前很多预测,包括我自己预测是1.2万亿元,这次只提了1万亿的特别国债券,房地产方面,我的理解是担心明年后年经济还不能完全恢复,所以留有余地。

第二个增长潜力大家可能讲得不够多,就是我们科技升级的能力,也面临着新发展的新阶段,债务水平不算太高,比如很多大学的资金很多是没有用起来的。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