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7888

23岁女留学生 成中国内地首例英国新变种感染病例

新京报2021-01-01 22:30:140

原标题:23岁女留学生,成中国内地首例英国新变种感染病例

上海有关部门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追踪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并已对与患者相关的特定场所实施全面消毒。

新京报记者 栾若曦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近日,上海市疾控中心在对英国输入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进行基因测序监测中,发现1例病例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为B.1.1.7亚型,与近期英国报道的变异病毒基因相似。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回答称,目前新冠病毒变异株与既往变异株的致病性、严重性或者病死率未见差异,致病性尚无明显变化,不必恐慌。

▲上海发现一例境外输入病例 病毒基因序列与英国报道的变异病毒相似。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ID:wevideo)

患者曾在等待登机时摘下口罩吃喝

中疾控报告指出,2020年12月14日,一名从英国飞往上海的23岁女性在上海海关实验室接受鼻拭子检测。当天20时30分,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上海海关通报,该名女性新冠检测结果为阳性。22时,患者被从隔离点送往上海嘉定区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因患者有英国旅行史且核酸检测结果异常,医院组织专家会诊,并在次日将患者转入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进行诊治。12月15日,嘉定区疾控中心对患者进行鼻咽拭子复检,核酸检测呈阳性。

报告指出,2020年12月12日,该患者的新冠检测结果为阴性。据本人描述,她并未接触过有症状的个体,也没有购买或接触过冷冻食品和生肉。不过,她曾在英国公园跑步时未佩戴口罩,并在等待登机时摘下口罩吃喝。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患者确诊为轻型。12月24日,在对患者样本(序列ID:NC20SCU2740-1)进行基因测序时发现,该毒株与此前在上海检测到的毒株并不相同,这表明出现了不同的传播途径。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患者携带的是早前在英国发现的新变种病毒,该变种被命名为VOC 202012/01(曾被命名为VUI-202012/01)。

{image=1}

中疾控报告指出,上海发现的NC20SCU2740-1毒株是中国内地首个输入VOC 202012/01毒株,这对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构成了巨大潜在威胁。

报告指出,机场对于乘客实行闭环管理,调查密切接触者的工作也已展开。密切接触者包括与患者同排以及在三排座位范围内的其他乘客,提供客舱服务的乘务员。另外,由于隔离点和中心医院的医务人员采取了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他们不被视为密切接触者。其他可能的密切接触者也正在调查中,与患者有关的特定场所也正在全面消毒。

{image=2}

据《中国日报》报道,为了将传播的风险降到最低,上海有关部门已采取措施追踪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病毒输入仍是我国疫情防控的重大风险。过去几个月,中国为防止病毒通过入境旅客和货物输入,已采取了严厉措施。

上海疾控中心发布最新通报,确认发现1例病例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与近期英国报道的变异病毒基因相似。该患者为中国籍留学生,目前,她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隔离治疗,病情平稳。该患者同航班所有旅客均按要求落实14天隔离观察措施,隔离期间未报告异常。

中国疾控中心:目前英国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致病性尚无明显变化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近日,上海市疾控中心在对英国输入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进行基因测序监测中,发现1例病例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为B.1.1.7亚型,与近期英国报道的变异病毒基因相似。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就此接受总台记者采访。

1。上海发现的变异株在人群中的传播力增强了吗?

上海发现的变异株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变异株对细胞感染力增强,但在人间传播力与人类社会活动、冬季的气候和人群的自我防护措施紧密相关。

2。该变异株致病毒力和严重性增强了么?

目前新冠病毒变异株与既往变异株的致病性、严重性或者病死率未见差异,致病性尚无明显变化,不必恐慌。

3。我国新冠疫苗是否对变异株有保护作用吗?

目前尚未发现新冠病毒变异株对我国上市的灭活新冠疫苗的免疫效力产生影响。

4。我国新冠疫苗核酸检测试剂能否检出变异株?

目前我国主流核酸诊断试剂是针对的新冠病毒双靶标基因,N基因和ORF1ab基因,蛋白基因变异不影响核酸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上海变异株就是我国本土核酸试剂检测出来的。

5。我国现有防控新冠病毒传播的措施是否有效?

我国4月份阻断了本土新冠病毒的传播,之后通过境外输入的病例或污染的冷链物品导致的10多起新冠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都采取了有效的阻断传播措施。定期筛查高风险人群、早诊断、早治疗、早期隔离感染者和密接者,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是我国行之有效的阻断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

6。针对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出现,应该进一步采取什么措施?

百姓不必恐慌,一定要严格落实我国现有防控措施,需要加强个人防护意识,特别是加强针对有输入病例的医院或定点隔离酒店的医护和从业人员的防护。

世卫组织正式通报4种新冠病毒变种情况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世卫组织连续收到几份有关新冠病毒变异的报告。世卫组织定期评估新冠病毒新变种是否会导致其传染性、临床表现以及患病程度发生的变化。当地时间12月31日晚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通报了新冠病毒4种变种的情况。

2020年1月底至2月初,新冠病毒出现D614G突变,随后该变种逐步取代了最初发现的毒株。到2020年6月,该变种成为全球范围内新冠病毒传播的主要类型。与初始毒株相比,该变种的感染性和传播能力都更高,但不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也不会影响现有的实验室诊断、治疗方法、疫苗和公共卫生措施的有效性。

{image=3}

2020年8月至9月,在丹麦发现了一种与水貂相关的新冠病毒变种,被命名为“Cluster 5”。相关评估仍在进行中,目前丹麦仅在9月发现了12例感染此变种的患者病例,该变种并未广泛传播。

2020年12月14日,英国向世卫组织报告了一种被命名为VOC 202012/01的新冠病毒变种。截至12月30日,世卫组织六个区域中已有五个区域的其他31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了该变种。

2020年12月18日,南非检测到一种新冠病毒变种,南非将其命名为501Y.V2变种,初步研究表明,该变种与更高的病毒载量有关,可能会增加传染性,但尚无证据表明其会引起更严重的疾病。截至12月30日,除南非外已有四个国家发现了该变种。

部分消息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朱学森 SN240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