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1148

道家的开光叫什么(道教有开光的说法吗)

兴仁信息网2023-03-13 10:21:590

貔貅是什么意思?

貔貅没屁眼,意思是只进不出,或者引申为守财奴

有没有龙华寺开光宗教用品???如何开光???

开光物品禁忌佛教开光开光是佛教信徒做善事,除了做善事没有任何禁忌。现在一些私人开光的都告信徒不能洗澡带、不能进入卫生间带,其实这个不是真的佛教开光,只是一种私人结缘,不是真的开光。而且开光的物品丢失不会带来任何不好的事情,佛是广法,其善不可度量。不会带来任何灾难。编辑本段佛教术语佛像落成后,择日致礼而供奉之,谓之开光。亦曰开眼,或曰开眼供养。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曰:复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如点眼相似,即诵开眼光真言二道。禅林象器开光,又称开光明、开眼、开明,就是新佛像、佛画完成想置于佛殿、佛室时,所举行替佛开眼的仪式。《禅林象器》上说:凡新造佛祖神天像者,诸宗师家,立地数语,作笔点势,直点开他金刚正眼,此为开眼佛事,又名开水明。在佛教中,经过开光中的佛像具有宗教意义上的神圣性,受到佛教徒的顶礼膜拜。编辑本段开光的过程开光貔貅:中华陶金牌貔貅

开光时,将佛像安好,先诵经及咒语,奉请佛菩萨安座,然后才请高僧为佛像开光说法,《黑谷灯语录》中说:开眼者,本是佛匠雕开眼,是事开眼;次僧家诵佛眼真言,诵大日真言,而成就佛一切功德,此谓开眼也。其实开光就是为佛像举行一种说法的仪式,其具体的仪式如下:主法者先拿新毛巾向佛像做一个擦佛像的动作,说一首偈语,赞颂佛菩萨的功德,此谓开眼也。其次再用镜子向佛像正面对照,说几句寺院、佛像完成的因缘;然后主法者拿起朱砂笔,再说一首偈语,然后将朱砂笔向佛眼的方向作一个点的动作,大喊一声开,经过如上的一番仪式,开光才算完成了。开光时,由于佛菩萨的功德不同,所以主法者所说的法也有所不同,并且主法者常常会提到为佛像开六通,即眼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意通,让佛像具有六种神通,点眼眼通,真见无所不见;点耳耳通,妙闻遍及十方;点鼻鼻通,普嗅法界诸香;点舌舌通,演说妙法无穷;点身身通,分身尘尘刹刹;点意意通,能鉴三世群机。 开光法会的仪规最早见于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北印度乌填曩国传法大师施护在开封太平兴国寺译经院译出的《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规经》。该经指出,佛像塑画雕造完成后,就要举行安像庆赞活动。首先选择吉日良辰和结界胜地,其次在此处设置伴盖、幢幡、香花、水果、灯明等佛供,接着由身著庄严如法的阿诸梨起身入佛堂安像,并同弟子们一心观想如来一切圆满之相。然后合掌作礼,瞻仰圣容,以净香花等供于佛前。再是入定心,离疑念,诵咒三遍,请一切佛安住于此,受此香花、灯、果、饮食等供养。复次,安置佛像坐西向东,并用黄布覆盖。阿诸梨作观想佛如一聚火,如来真身诸相圆满,然后以唵阿吽三字安于佛之身上。把唵字安于顶上、阿字安于口上、吽字安于心上。若是金、石、铜等佛像,就要涂上香油,用草刷子刷干净,然后用歌舞妓乐赞颂,僧人复颂香油真言。再用盛满香水和五宝五药花果的净瓶,灌浴佛像,僧众齐诵偈赞,并作歌舞妓乐。若是画像,要用镜子照之,再以前述五种净火涂于镜,沐浴镜中影像。再依次吟诵著衣真言、安耳真言、安发髻真言、安指甲真言、安此须真言、献涂香真言、安庄严真言等等,然后依灌顶仪规将佛像置入曼荼罗,诵本尊真言三遍。一切供养仪具足后,开眼师用笔作点姿势,这是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再诵开眼光真言三遍。这时,佛像即已开光。诵完开眼光真言后,令施主入曼荼罗,齐诵护摩真言、增寿真言、息灾增益真言,使众生普获吉祥。这时,阿诸梨即教化施主结缘,施利增福,金银财帛等随布施。复次,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施以财物,令福德更具圆满。曼荼罗之内所供财物,必须都归阿诸梨,其他人不得享用。当这套仪规全部完成后,即可收坛。这是密宗的开光。编辑本段开光的表法意义开光法会佛教中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开光也不例外。我们众生从无始以来,受到无明尘垢的污染,而不能彻见诸法的真理,所以需要开发我们内具的智慧。如神秀禅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所以,在开光仪式中,主法者拿起毛巾向佛像作拂尘的动作,这是表示要拂去我们众生心地上的垢尘;然后再用镜子一照,表示垢除净显,明心见性,真正见到诸法的本来面目。用朱砂笔点向佛眼,由于眼睛代表着智慧,所以点开佛眼,意思就是要开发我们众生的内在智慧。我们众生由于无有智慧,对诸法妄起分别,就如眼睛有病,见到空花,所以需要除去眼病,这就是我们的般若智慧,开光这种仪式源自道教及民俗,由于佛教在流传过程中,受到中国原有的文化影响,所以便接受这种仪式,这也是佛教中国化的一种表现。但是,开光仪式所具有的内涵,则是佛教特有的提升。现代有的佛教徒往往忘记开光的内涵,而偏重追求仪式的隆重,这是执事废理;或者的人认为开光仅是一种仪式,没有什么实在的价值,这是执理废事。这两种现象,都属偏见,佛法提倡事理圆融、事理无碍,所以我们在举行开光仪式时,不要忘记这种仪式的内涵,不仅要开佛像眼,更要我们众生的心眼,开发内在般若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契合佛教的真意。编辑本段装饰手法为了使器物上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往往在器物的某一位置留出某一形状(如:陶器器皿扇形、菱形、心形等)的空间然后在该空间里装饰花纹,称为开光。常见于景泰蓝、雕漆、陶器器皿上的装饰。原从古代建筑窗户的某种形状演变而来。编辑本段道教的开光方法

开光,是宗教活动中最基本内容之一。

所谓开光,就是给一些物品,如神像、佛像、吉祥物等等赋予灵气。

开光的正式启用来自道教,开光即为道教仪式之一。开光就是把宇宙中无形的、具有无边法力的真灵注入到神像中去,神像也就具有无边法力的灵性。故而开光是神像被供奉后,必不可少的仪式。佛教本来没有开光,但有种佛像加持的仪式,跟开光差不多,流传到现在,就都统统叫开光了。而道教开光神像的方法,乃事须经由高功法师,择良辰吉日进行开光点眼之仪,仪式中含:清净、请神、发旨、发令、七星、八卦、入神、敕笔、敕镜、敕鸡、开光、发毫等十二种科仪才完成,使恭请的神灵汇聚神像,藉此借助衪的威灵,使供奉者运气好转,求财谋事都能得心应手,方可安座家中或庙堂,供人参拜,庇佑平安。与其他宗教不同处,在於道教神像有入神仪式,其目的为有神灵常驻。

《金光神咒》常用於修道者加持护身,去精邪,辟秽物,开光,益智、延年,转运、祈福等。

天地玄宗,万炁本根。广修亿劫,证吾神通。三界内外,惟道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养育群生。受持万遍,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万神朝礼,役使雷霆。鬼妖丧胆,精怪亡形。内有霹雳,雷神隐名。洞慧交彻,五炁腾腾。金光速现,覆护真人。急急如律令。

开光,并非每个人都可以学,要具备一定条件:

1、有缘:与道或与佛有缘,不能名利心太重。

2、身体健康:自身不能有病,如果自身有癌症,那么,开光的神、佛、吉祥物也有癌症,起不到神灵或化解物的作用。所以,一般道师、高僧等在年纪大了、有了病后,一般不主持开光。

3、德高望重:要在某一方面有一定地位。如在道教,至少应是一省或一市道会领导人。如在易界,是某易会、某机构的领导。或者是某一门派的宗师,有几百甚至几千弟子或学员或信徒。

4、要有一定物质基础:如果是穷光蛋,所开光的财神能达到旺财的目的吗?不说要求千万富翁、亿万富翁,至少要生活富足,是当地的富民。

5、家庭和睦:孝敬父母、夫妻恩爱、子女出息。只有家庭和睦,开光出来的神佛、吉祥物才能和谐、吉祥!

7、文化水平高:最好受过高等教育或相当于高等教育。这样,开光出来的文昌吉祥用品才能大旺文昌!

8、无为之心:不贪、不争、不嗔、不怒,保持无所谓的心态。得之不喜,失之不愁!

除此以外,还要经常练习道家气功,才能有一定请神功力。开光物品禁忌

道教供奉神像有什么要求

居家供奉神明,要选择与自己有缘的神明;供奉与自己有缘的神明,一定会有所灵验。家庭供奉大道高真圣像,不需太多、太杂、太乱。供奉一尊主神就可以代表一切神明,供的多又杂乱,反而不灵。

见到哪一尊神像自己心里觉得特别高兴、欢喜,就是与哪位神仙有缘 ~ ~

一般的家庭多半是供奉道德天尊、纯阳吕祖、玄天上帝、文昌帝君、慈航元君等尊神,任择其一即可。

供奉神明一定要开光,不开光的神像,只是摆设和工艺品而已。神像的大小尺寸,应该和法坛、神堂的空间位置比例相称,不应太大或太小。安奉神位,有条件的话应当单独用一间静室作为神堂,闲杂人等、小孩、猫狗等不能随便进入;也不应用作会客、谈笑、宴饮之所,而只是以供奉神明、礼诵经文、焚修玄功之用,不作其他用途。若条件不允许,则应选择供奉在客厅的正位,也就是主人所坐位置的方向、清静干燥之处,高度在1.5米左右,不可低于腰部。神像背后不可临窗,应当面对门窗,阳光充足,使人进门便可一目了然。坐向宜坐东朝西、坐北朝南,民间风水师所定的方位可以作为参考,但也不必拘泥、迷信。

只要不把神像面对厕所、炉灶或直接面对自己的卧床就好 ~ ~

道教怎么在家供奉神像

道教放一起,佛教放一起,佛教,道教各有一个香炉。次序要看具体的形象

请问佛教中开光是什么意思啊?

开光,又称开光明、开眼、开明,就是新佛像、佛画完成想置于佛殿、佛室时,所举行替佛开眼的仪式。《禅林象器》上说:“凡新造佛祖神天像者,诸宗师家,立地数语,作笔点势,直点开他金刚正眼,此为开眼佛事,又名开水明。”在佛教中,经过开光中的佛像具有宗教意义上的神圣性,受到佛教徒的顶礼膜拜。

开光时,将佛像安好,先诵经及咒语,奉请佛菩萨安座,然后才请高僧为佛像开光说法,《黑谷灯语录》中说:“开眼者,本是佛匠雕开眼,是事开眼;次僧家诵佛眼真言,诵大日真言,而成就佛一切功德,此谓开眼也。”其实开光就是为佛像举行一种说法的仪式,其具体的仪式如下:主法者先拿新毛巾向佛像做一个擦佛像的动作,说一首偈语,赞颂佛菩萨的功德,此谓开眼也。其次再用镜子向佛像正面对照,说几句寺院、佛像完成的因缘;然后主法者拿起朱砂笔,再说一首偈语,然后将朱砂笔向佛眼的方向作一个“点”的动作,大喊一声“开”,经过如上的一番仪式,开光才算完成了。

开光时,由于佛菩萨的功德不,所以主法者所说的法也有所不同,并且主法者常常会提到为佛像开“六通”,即眼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意通,让佛像具有六种神通,点眼眼通,真见无所不见;点耳耳通,妙闻遍及十方;点鼻鼻通,普嗅法界诸香;点舌舌通,演说妙法无穷;点身身通,分身尘尘刹刹;点意意通,能鉴三世群机。

开光法会的仪规最早见于北宋太平兴国五(980),北印度乌填曩国传法大师施护在开封太平兴国寺译经院译出的《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规经》。该经指出,佛像塑画雕造完成后,就要举行安像庆赞活动。首先选择吉日良辰和结界胜地,其次在此处设置伴盖、幢幡、香花、水果、灯明等佛供,接着由身著庄严如法的阿诸梨起身入佛堂安像,并同弟子们一心观想如来一切圆满之相。然后合掌作礼,瞻仰圣容,以净香花等供于佛前。再是入定心,离疑念,诵咒三遍,请一切佛安住于此,受此香花、灯、果、饮食等供养。复次,安置佛像坐西向东,并用黄布覆盖。阿诸梨作观想佛如一聚火,如来真身诸相圆满,然后以奄阿牛三字安于佛之身上。把“奄”字安于顶上、“阿”字安于口上、“牛”字安于心上。若是金、石、铜等佛像,就要涂上香油,用草刷子刷干净,然后用歌舞妓乐赞颂,僧人复颂香油真言。再用盛满香水和五宝五药花果的净瓶,灌浴佛像,僧众齐诵偈赞,并作歌舞妓乐。若是画像,要用镜子照之,再以前述五种净火涂于镜,沐浴镜中影像。再依次吟诵著衣真言、安耳真言、安发髻真言、安指甲真言、安此须真言、献涂香真言、安庄严真言等等,然后依灌顶仪规将佛像置入曼荼罗,诵本尊真言三遍。一切供养仪具足后,开眼师用笔作点姿势,这是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再诵开眼光真言三遍。

这时,佛像即已开光。诵完开眼光真言后,令施主入曼荼罗,齐诵护摩真言、增寿真言、息灾增益真言,使众生普获吉祥。这时,阿诸梨即教化施主结缘,施利增福,金银财帛等随布施。复次,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施以财物,令福德更具圆满。曼荼罗之内所供财物,必须都归阿诸梨,其他人不得享用。当这套仪规全部完成后,即可收坛。这是密宗的开光。

佛教中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开光也不例外。我们众生从无始以来,受到无明尘垢的污染,而不能彻见诸法的真理,所以需要开发我们内具的智慧。如神秀禅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所以,在开光仪式中,主法者拿起毛巾向佛像作拂尘的动作,这是表示要拂去我们众生心地上的垢尘;然后再用镜子一照,表示垢除净显,明心见性,真正见到诸法的本来面目。用朱砂笔点向佛眼,由于眼睛代表着智慧,所以点开佛眼,意思就是要开发我们众生的内在智慧。我们众生由于无有智慧,对诸法妄起分别,就如眼睛有病,见到空花,所以需要除去眼病,这就是我们的般若智慧。

开光这种仪式源自道教及民俗,由于佛教在流传过程中,受到中国原有的文化影响,所以便接受这种仪式,这也是佛教中国化的一种表现。但是,开光仪式所具有的内涵,则是佛教特有的提升。现代有的佛教徒往往忘记开光的内涵,而偏重追求仪式的隆重,这是执事废理;或者的人认为开光仅是一种仪式,没有什么实在的价值,这是执理废事。这两种现象,都属偏见,佛法提倡事理圆融、事理无碍,所以我们在举行开光仪式时,不要忘记这种仪式的内涵,不仅要开佛像眼,更要我们众生的心眼,开发内在般若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契合佛教的真意。

求佛教道士启师发符科仪

这个科仪我有,我们地方道士阴阳教做,没有师傅教你不会用的。

道教科仪,以“济世度人”为宗旨举行道教斋醮活动,俗称做道场。道教的道场是由一个一个科仪组成的。不同的科仪有不同的内容。做道场的目的就是通过科仪中道士的诵念经礼忏,唱赞吟偈,步虚旋绕,步罡踏斗,召请神灵莅临醮坛,达到赐福延龄、升仙度亡的目的。

[念经] 念经是道场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道场,就是单纯的诵念经文的意思。根据信徒的不同目的,道士可以诵念不同的经文,例如:《三官真经》、《北斗经》、《高上 玉皇本行集经》、《太上老君说五斗经》等。道经中说,“斋戒诵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赖,其福难胜”。清经可用于 超度先灵,也可为祈福所用。灵宝派认为,人在世,嘴巴的业障特别多,用念经的方法即能减少心、意、口三业,同时也能够达到祈福、度亡的目的。

[拜忏] 拜忏也是道场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道场,是单纯的诵念忏文的意思。清忏和清经的区别只是诵念内容的不同。清忏诵念的忏文,一般包含对神忏悔所犯错罪的内 容,因此,拜忏一般使用于度化亡魂、拔罪超幽的道场之中,常用的忏有:《玉皇宥罪宝忏》、《九幽拔罪宝忏》、《北斗忏》、《南斗忏》、《升度忏》等。

[发符] “符”原指古代调动兵将所用的兵符。而道教以“符”作为遣神召将的信物。发符就是道士按照信徒的要求,以灵符召请天将、功曹、符使专递等神,将符 文通报三界帝阙的科仪。发符科仪中,道士通过发奏启师,行法变神,化符召将,通疏送符等仪节,将信徒的赐福延龄、度亡升仙的愿望上达给神灵。发符科仪起于 东汉,仪式几经演变,不断丰富。发符仪约形成于北宋,有悠久的传承历史,音乐激昂,内容变化丰富。

[进表] “表”是古代大臣书写给帝王的疏文。而在道教中则是由道士按照一定的格式为信徒按照所求目的书写的“信”。每当择日开坛进表时,法坛道士们就需要 通过拈香跪拜、起首作揖、敕水洒净、变神存思等等系统的过程启请神明、功曹。再由高功法师,步罡踏斗以本身元神飞到天庭默念表文,启禀上苍以求安泰。将表 文呈于功曹仙官,再送往仙府门第。

[地狱灯] 正确的叫法应该是“灯仪”,在《道藏》中收录有《万神灯仪》、《九幽灯仪》、《血湖灯仪》等等。最常用的是“血湖灯”,主要是以启请神明,例如 “三官大帝”或者“太乙真人”按照灯仪的不同。放出大毫光,潜入地狱救出罪魂,所以“灯”有了“上照诸天,下照诸地,八方九夜,并见光明”的能力。从灯仪 不难看出道教正一派对沉溺魂魄的怜悯与慈悲。希望通过此道场,从而使得幽魂解脱,真是《度人经》中所云的“异骨同亲”的最典型表现。

[炼度] “炼”是“一语双关”,指以法师的“内炼”去“交炼”亡魂。因为人生在世谁能没有毛病?这种毛病同样在死后也会继续下去,信徒希望通过召亡宣化, 经咒加持,再由法师元神交炼从而让亡魂脱离疾病。反映了人民对疾病的反感,对亡灵的惦念。最后,交炼的亡魂将飞升南宫,享福逍遥。

[告斗] “斗”乃“紫光夫人斗母元君”的意思。在诸多度亡道场中,专门使用到该科仪。希望通过化符、通疏、书空、念咒以及金钟玉磬叩首拜揖,启请元君放光照地狱,救度沉溺魂魄。然后升上大梵宫逍遥自在。“告斗”只需要三位法师,但是依然十分热闹。

[施食] 施食就是佛教讲的“放焰口”。“焰口”本是印度的一种饿鬼的名字,阿难尊者在修行时碰上了一个喉咙细、肚大食量也大的鬼那就是“焰口”,后来他急急忙忙去 找释尊,释尊变口传了《瑜伽焰口》,佛教传入中国后,焰口施食变被道教转化为“灵宝施食济幽科仪”道士通过宣说灵章,念咒化符,将坛桌上的米粒食品变化为 亡魂的法食甘露,并且让“沉沦六道、三途五苦、十类四生”之游魂也得到沾濡和饱满,达到亡魂超阴、共涉仙乡的目的。施食历史悠久,是道教常用的度亡法事之 一。施食中还要设“寒林坛”专门祭祀鬼王。道藏中收有《灵宝施食法》一种。《灵宝施食法》成书的时代已不可考,但其行仪方式和内容结构和“至夜静,望空默念”,所念的有净三 业咒、土地咒、救苦经、普照鬼神咒、甘露开咽喉咒、化食咒、五厨咒(《五厨经》)、 解冤咒,逐一宣传三皈依、九真戒和四大誓愿,最后以散食咒结束,称此施食功德令 “宗亲师资并眷属,普及诸众生,皆成无上道”。《灵宝施食法》中的咒语多有仿效 梵音,但与佛教蒙山施食的梵音咒语亦不同。至于南宋时期道教科仪总集中的施食科仪, 则多具道教自身的特点。

[开光] “开光”就是为神像(或画轴、或雕像)请光分灵的科仪。因为,神像、法器在没有开光以前只是一个雕塑品或是普通的水墨画。在开光科仪中,行法高功通过上香 请神,十献散花,通疏焚化,请光分灵,朱笔点窍,明镜开光,达到神像金光覆映、神通万化、福佑生民的目的。经过开光的神像,按例须留庙经宿,次日才可以请 回本地或家中奉祀。科仪音乐跌宕起伏,锣鼓喧天,特别是到了高功呈送关告的文书上天上时,使众人眼花缭乱、欣然不已。开光科仪表现了道教信徒对神灵的崇 敬,并且希望经过法师开光点窍后的神灵供奉于家中或是店中,能够心想事成,幸福康泰、驱邪辅正。

[拜斗安太岁] “太岁”为凶神,在地与木星相冲。然而该年出生与隔六年出生的人就会受到牵连,叫做“太岁煞”。然而通过道士的念经、画符、礼神、拜愿则可消除该“煞”。

[该科仪与古代的堪舆风水有关。主要是安镇龙神、土地。不起土府之煞。保平安。先由道士请水念章再点敕八方按灶神安五方。奠五方五土龙神。

[还受生] 还受生是正一派的科仪。指的是由道士诵念《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禄库受生经》的道场。正一派道众于农历初一和十五(塑、望之日)于大殿举行还受生科仪,以超度先亡。

[度桥] 这里所谓的“桥”乃“升天托化桥”而不是所谓的“奈何桥”。道众通过念咒化符、金钟玉磬等步骤将亡灵送度过桥,让他踏上升天路。

[朝]古代大官皆在卯时之宫中报道,而后上朝。“朝”在道教中解释为礼神明、供神明,主要有“三朝”、“五朝”等

[化坛卷帘]化坛指道士将举行斋醮的坛场幻化为瑶坛仙境、 神仙世界;卷帘指启请仙真降临坛场时,如同人世君王临朝听政,卷帘听取高功面陈奏 疏。 化坛卷帘可以作为一种仪式元被包含在其他仪式体之中,也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科 仪。《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开度黄箓斋五日节目》记述了建斋第一日“入夜,请光分灯, 次关金箓灯,次宿启告斋”以及“行卷帘仪,上表入坛”的内容。这里的“卷帘仪” 当是独立的仪式体,而江南地区目前演习的进表科仪,就将化坛卷帘包含在进表科仪之 中,作为一种仪式元。

[分灯] 分灯是斋醮中燃点坛场灯烛的常用仪式元,起初是独立的仪式体,后来则被包含在 别的仪式体中,作为某种斋仪的一项内容。 据《上清灵宝大法》称:“欲荐拔阴灵照破幽暗之灯,须得慧光之法,方能降三光 之慧,以接凡火之光,方能追摄受度。如无此法,只是凡火之光不能超脱矣。”它认 为坛场灯烛之火非同凡火,必须取得日月星三光之“慧火”才能使灯烛具有上照天庭、 下彻地狱、拔度亡灵的功用。

[解冤释结] 在科仪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谓冤结,主要指世间种种人际冤对,引起了阴讼牵连、人鬼牵连,阴鬼受难,阳世受报等,认为须用科仪和符文,解冤释结,以求阴鬼升仙,阳世平安。宋代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十三称:

“凡 人处世,多因躁心害物,或欠命负财,积诸冤结,以致阴讼牵连,无由托化,既承天恩开度,得领荐修,但其间怨气切齿,因邂逅恐生紊乱,当依斋法用符文,随事 与之解释,使回心向道,解结和冤,庶可同登乐土矣。”在道教科仪中有独立的解冤释结斋仪,也有将解冤释结的内容包含在某些科仪中,前者如《太上道君说解冤 拔度妙经》《太上三生解冤妙经》和《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冤保命玄范诰咒妙经》等,后者如炼度仪和施食仪。不论是独立的斋仪或是被包含在某些科仪中,解冤 释结都属于黄箓类的内容。

早期道教的《太平经》认为,以道德准则为指导思想的社会是无冤结社会,称“道兴者主生,万物悉生,德兴者主养,万物人民 悉养,无冤结”,认为“君为父,象天 臣为母,象地 民为子,象和。天之命法,凡扰扰之属,悉当三合相通,并力同心,乃共治成一事,共成一家,共成一体 也,乃天使相须而行,不可无一也。一事有冤结,不得其处,便三毁三凶矣”。而神仙世界,也是“诸神相爱,有知相教。有奇文异策相与见,空缺相荐相保,有小 有异言相谏正,有珍奇相遗”。以这样一种无冤结的太平社会理想作为追求的目标,反映了两汉社会绝大多数民众在被压迫,被剥削的冤对中寻求出路的一种美好愿 望。但是,据现存的史料,早期道教的科仪似乎尚未有解冤释结的内容。

[礼三师] 是科仪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三师即度师、籍师和经师,有天上和人间二种。“天上三师者,太上老君为度师,虚皇大道君为籍师,元始天尊为经师 也”。人间三师者,“所为师者曰度师,度师之师曰籍师,籍师之师曰经师”。在科仪中,道士要先存念人间三师,次存念天上三师,“乘青黄白三气下降,心礼三 拜,次五方卫灵诀,随方掐卯午酉子中,内思五脏、五岳、五星、五帝,各统从官兵马,备卫身中,四灵列侍,五色庆云,满身直射,五方罩覆,坛所吻合。内外之 境,无感不通”。故唐代道士张万福在《洞玄灵宝三师名讳形状居观方所文》中称:“先存三师,然后行道。凡厥读经、讲诵、行道、烧香、入室、登坛,皆先礼师 存念 次当起愿,开度九祖,及以己身。此法不遵,真灵靡降。”即将“礼三师”置于行仪之先的地位。尊重师长是道教的传统。《道德经》第二十七章有云: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意思是不尊重他的老师,不珍惜老师的借鉴作用,而自以为聪明的人,其实是最大的迷误。

[散花] 是斋醮仪式组成中常用的仪式元。陆修静《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 称,天上神仙临降醮坛时,“皆驾飞云绿軿,八景玉舆。从真人玉女手把花旛,前导凤 歌,后从天钧,白鹤狮子,啸歌邕邕,烧香散花,浮空而来”。因此,散花原是想象 中神仙銮驾行仪的一部分。道教仪式常把醮坛幻化为神仙居处的瑶坛,存想自身为神仙 临坛弘道,因此,遂以散花作为颂赞神仙和幻化醮坛的仪式内容之一。 中国古代祭仪中并无“散花”的形式。道教的“散花”源于佛教,但又有自身的特 点。佛教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和《华严经》中,都有“散花”一品,称“散花于佛 上,是为供养佛宝”。认为在佛前散花为对佛的供养,据传,魏世祖曾在四月初八 浴佛节时亲临门楼观看行佛,散花敬礼。现在南亚地区仍有撒花瓣以迎尊贵的民俗,当 是古时散花礼俗的遗风。佛教的散花,多用鲜花,后也有改用纸花的。 道教的“散花”,并不实地抛撒鲜花,只是诵唱。陆修静的《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 有在巡行中咏唱的步虚词多首,如“诸天散香华,倏然灵风起”,“灵风扇奇奇,清香 散人衿”,“香花随风散,玉音成紫霄”,“真人把芙蓉,散花陈我愿”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